1. 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据报道,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版高速增长阶权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报道称,专家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人民对日益美好生活的向往,高质量发展是内在要求;破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高质量发展是本质手段。 2015年以来,我国GDP增速季度波动幅度最大不超过0.1个百分点,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继续呈现“低波动、有韧性”的特征,经济不会失速下行,这也为推动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从中长期看,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和负利率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甚微,甚至延缓了各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与此同时,资产价格非理性膨胀、债务率攀升、汇率竞争性贬值等问题却相伴相生。希望中国经济可以早日实现高质量发展!
2. 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最为关键版的一点是创新。权
此外,很多受访者还认为,中国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特别注意防控金融和债务风险,尊重人才,保护产权。
发展离不开改革,对于今年最期待的改革这个问题,近四分之一的嘉宾首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还有近五分之一的嘉宾选择了“改善营商环境”。对于中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受访者认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而这些正是中国的施政重点。
3. 怎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和怎么推动供给侧深化改革有什么区别
经济的发展必然要顺着时代潮流而前进,不断更新,不断发展,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4.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4月18日电 题:“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积累增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解读中国经济运行态势
邢志宏分析,3月份部分指标出现波动,主要是春节因素影响。但是剔除季节性因素,相关领域市场向好、生产增长的趋势性特征没有改变。
短期波动不改中国经济向好势头。邢志宏分析,从供给来看,实体经济活力增强,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夯实。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先进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
从需求来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突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不断显现。内外需共同发力,推动了供求关系继续向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投资活力增强,一季度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全部投资增速。
从预期来看,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市场主体预期较好,信心明显增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特别是大中小三类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都进入了扩张区间。
“经济内生动力在增强,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支撑。”邢志宏说,当前,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因素在积累增多。
外部挑战不改经济向好态势
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邢志宏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中美贸易摩擦难不倒中国经济,更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邢志宏看来,中国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向投资和消费一起拉动,从出口大国转向出口和进口并重,这些结构的变化大大增强了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
统计部门测算显示,2008年到2017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05.7%,我国通过内需对冲了外需减弱的影响。
邢志宏说,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中国是个大国,无论是从发展空间还是从产业体系、宏观调控的空间来看,都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邢志宏说,目前来看最大的困难还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国内方面主要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一些外溢效应,以及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冲击。
“但是,中国经济实力强、潜力足、韧性好,回旋余地大,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邢志宏说。内容来源于人民网。
5. 实现三大转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是什么
实现三大转变,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的举措是创新驱动战略。
6. 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流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现代流通体系在技术、商业模式、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在发生变革。为适应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需要大力发展更加开放、高效、智能的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在消费端、供给端和流通环节做出全面升级,但在发展中仍面临以下问题:
7. 以“高素质”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是关键。
“立”,就是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培育新动能。“福建民营经济发达,我们大力弘扬和发展‘晋江经验’,不断巩固和扩大民营经济优势,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民营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于伟国说,去年福建民间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近80%,对提高发展质量作用凸显,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等不断涌现。
8.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要要求,正确还是错误。
肯定是正确的,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9. 概述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谈谈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如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十分重要。从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改革开放继续有力推进。
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全年经济工作,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谋划与部署,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一、充分认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
2018年,我国面临三方面严峻挑战。首先是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其次是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再次是两难多难问题增多,要实现多重目标、完成多项任务、处理多种关系,政策选择和工作难度加大。
尽管如此,我国经济仍然在高基数上达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2019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仍不乐观。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下调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把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降为3.5%。
与此同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尽管如此,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这表现在:
我国经济拥有足够的韧性。2018年在大幅度压减工业产能和严格环保督察的环境下,工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在国内结构性去杠杆以及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6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同时,受服务业需求持续扩大以及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服务业经营利润同样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4%,营业利润增长6.5%。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我国经济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未来几年我国商品零售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零售市场。我国经济不断迸发创新活力。2018年研发(R&D)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2018年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在经济运行层面,我们面临新老矛盾交织,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的双重风险。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在宏观调控上,推出调结构、防风险的政策措施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为此,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加大需求调控力度。
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是,这些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措施,决不意味着“大水漫灌”,更不意味着宏观政策导向的根本转变。2019年乃至更长远的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取向都将遵循“五个坚持”。
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出台更有效的措施,继续推动生动实践。
3、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既要体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还要体现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4、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同时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5、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使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创新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更好发展。同时要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赋予微观主体更大活力。
三、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10项工作任务,每项任务都很重要。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关键一环是要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要立足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本途径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
其基本规律大致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价值链上的横向升级。由制造环节向上游延伸,向研发、设计、创意、标准环节推进,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由制造环节向下游延伸,向品牌、渠道、物流、服务环节推进,如家用电器产业。二是价值链网络上的纵向升级。
要使从事制造环节的企业由模块供应商上升为系统集成商,如高端船舶、重大技术装备产业。三是价值整合层面的创新。这主要包括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超前布局新兴产业。深化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
发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应该看到,以数据为关键投入要素的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此,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还要看到,智能制造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自动驾驶是智能制造最具商用前景的领域之一。我们需要着眼这些新兴产业,提前进行布局,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积聚力量。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改革攻坚。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更多集中于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上。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不优是当前发展不充分的主要表现,引入市场机制能有效解决供给不足、不优等问题。
公共品既具有不同程度的福利性,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商品性,应恰当分类、区别对待、具体施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缓解政府投入资金的不足。这些特殊产业也带有普惠性特征,引入市场机制后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的,但需要解决投资回报和企业发展的商业利益问题。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解决好知识经验短缺和资本积聚不足的问题。当前,不少中小企业感到忧虑和困惑,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新形势下,要依靠新动能发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产业,就超出了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以至于一些企业不知从何着手。
还要看到,一些新产业需要的投资较大、需要的技术较高,大量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投资和运营能力。因此,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激发全社会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推动新技能的普及,同时探索社会资本积聚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