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济增长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1983年,为全面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准备阶段,其经济波动的特征是:经济增长率由11.7%落到1981年的5.2%,而后于1983年回升到11.1%。在这一阶段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双松”配合转向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1986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一轮循环,其经济波动的特征是: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交织在一起,GDP的增长率由1984年的15.3%降到1986年的8.5%,物价则在经济增长达到顶峰的第二年达到8.8%的最高点,但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时降到6%的最低点。这一阶段政策配合的特点是从“双松”配合转向“双紧”配合。
第三阶段是从1986年至1991年,这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二轮循环,其经济波动的特征是:物价上涨和下跌的幅度都要大于经济上涨和下跌的幅度,GDP增长率于1986年下半年时开始上升,1987年和1988年连续位于11%以上的高位,1989年陡然下降到4.2%,直到1991年才开始出现转机;与此同时,物价总水平也于1987年开始上涨,1988年和1989年连续两年保持在18%左右的高位,1990年又下滑到2.1%。
第四阶段是从1992年到现在,这一阶段财政政策又开始了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三轮循环。这一阶段后期政策所产生的效果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明显有别于前面两次政策效果,这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所导致的。
⑵ 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都叫什么~谁能告诉我 谢谢
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前工业期,制造业起飞期,内需带动型经济,然后进入大量消费的社会。比较典型的有英国,美国,亚洲四小龙等,因为它们发展经济的时候没有大的社会波动,发展一直在延续,所以好判断
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1949-1957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4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国民经济正待恢复。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明显发展,到1954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1953-195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是在探索中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都明显的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8-1962年是在探索中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从中共八大开始,中共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成功,也有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失误。直到中共七千人大会上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才初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中的错误。
1963-1965年是曲折中的三年,也是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三年。这一时期,左倾错误在党内泛滥,加着苏联的背信弃义,自然灾害严重,我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这一时期阶级斗争严重,党内的左倾错误泛滥,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国民经济也有所发展。
1976-2000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蓬勃发展。
其实,在史学界还有一种分法:1949-1954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1953-1956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7-1966是探索中前进的时期;1966-1976是文革十年;1976-今天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⑷ 历史的经济发展阶段是怎样的
罗雪尔从生物发展的进化观点,提出国民经济的发展,像动植物一样,可以看做一种有机体,有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他要经历幼年、青年、成年和衰老四个时期。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罗雪尔认为,这就是可以从历史描述中发现的自然规律。他还认为,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受自然、劳动和资本这三种主要经济因素的支配。可以分为自然支配阶段、劳动支配阶段和资本支配阶段。
⑸ 世界哪四大经济发展阶段
一个不容易跨越的门槛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史中,投资导向阶段很早就出现了。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国际性流动,也不是今天特有的现象。比如说,19世纪时,德国产业就有计划地进口英、法等国家的技术,并吸纳它们的工程师以提升德国的产业水平。同时崛起的美国经济,也经历过类似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投资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普遍,想要进入投资导向阶段的困难减低了,原因是全球市场对技术、材料和资金的需求比以往更大,各国也开始采取更积极的产业政策。
投资导向阶段也是多数经济体经济发展的门槛,能成功跨越的并不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成功的例子不外乎日本与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西班牙和巴西本来有机会成功,但是它们被各自的缺点限制住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中,有些缺乏强有力的本地企业,或没有内化的产品和工艺流程,或企业对主导国际销售渠道的诚心不足,或缺少充分且进步的生产要素,或内部竞争不够激烈等。迈向此一阶段的过程中,究竟有多少陷阱,本书在讨论政府政策(第12章)时,有更详细的分析说明。这里想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朝这个阶段迈进的国家都能成功。
阶段三:创新导向
当国家进入创新导向阶段时,许多产业已出现完整的钻石体系。如图10-4所示,在这个阶段中,钻石体系的所有关键要素不但发挥自己的功能,而且交互作用的效应也最强。
呈现锐不可当的竞争力?当国家处于创新导向阶段时,各种产业和产业环节中的竞争开始深化与扩大,代表这个国家的特殊环境与历史文化传统特色,也在特定产业与产业环节中出现。由于个人收入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对便利的需求增强、国内竞争激烈,消费者的需求也更加讲究了。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也以自己强劲的竞争实力,影响着相关企业与国内客户的精致化。许多产业因为蓬勃出现的新企业而加速改善和创新的步伐,重要的产业集群开始出现世界级的支持性产业,具有竞争力的新产业也由相关产业中产生。
产业处于创新导向阶段时,依赖生产要素而形成竞争优势的情形越来越少,许多产业也在升级过程中,摆脱了生产成本与币值汇率的威胁。产业虽然没有生产要素优势,但能在不利因素的刺激下创新,产品与制造技术也不断往前推进。大环境中,更高级的基础建设、研究机构与更具水平的大学体系也在形成中。这些新机制不但保持自我强化状态并创造高级而专业化生产要素,同时也与特定产业形成联系,营造出锐不可当的气势。钻石体系正在产业与产业集群中发挥自我强化功能。
这个阶段被称为创新导向阶段,原因是企业除了改善国外技术和生产方式外,本身也有创造力的表现。本土企业在产品、工艺流程、市场营销和其他竞争方向上已经接近卓越的程度。同时,如果有相关产业的支持,本国有利的需求条件、坚强的供应商产业基础、专业化生产要素,可以让企业持续创新,它们的创新能力又形成其他新产业出现的原动力。
投资国外的阶段?当国家经济处于创新导向阶段时,企业会转战国际市场的差异化产业环节。它们的竞争虽然离不开成本,但竞争方向却从生产成本转至生产率上,因为它们更强调先进与高级的技术表现。同时,企业也开始逐步撤出价格竞争或比较简单的领域,并将这些领域让给其他国家。
这个阶段的企业除了有自己的全球化战略并逐步铺设国际营销与服务网络之外,还搭配已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活动,并采取国外设厂的制造方式以降低成本,并加强对当地市场的影响。这些企业活动显示出创新导向阶段就是投资国外的阶段,而这些表现与钻石体系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很大的关联。
垂直深化发展
当国家进入创新导向阶段时,国内产业可以朝好几个方向发展。当一些率先进入这个阶段的产业发展出高层次竞争优势时,这些竞争优势也在发展过程中扩散到其他相关产业。就这个方面来说,产业集群会以垂直深化的方向发展。下游产业的产品竞争力会带动上游、供应产业(包含机械设备业);同样的活动也可能是由上游延伸到下游。这种情况最初只在国内进行,然而只要经济体系健全,很快就会扩张到全球竞争。垂直深化的产业集群也许是由生产要素导向或是投资导向形成,而一旦出现深化现象,即代表这个国家的经济已具有基本的创新能
⑹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简表
从我国建国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版三个阶段。第一权个阶段即从建国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1999年,这个阶段是我国重点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等战略措施,这个阶段是我们各地区协调发展的时期。
⑺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的调整期,一般估计是增速可能放缓但总量怎张依旧强劲。
其次西方国家的经济影响分两方面,第一国外的进口出口,一般来说当西方日用品进口大国发生金融危机时进口需求就会减少因此使得我国出口受到削弱形成一定程度的沿海加工贸易失业,第二,西方大国的金融危机导致外国资本寻求风险较低和利率较高的国家比如中国进行投资或者投机,这个也是现在热钱泛滥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说当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涌入的时候,同时我国出口受限制造成的消费不足形成国外资本不愿意投资制造业而投资资源或者股票和房地产资本市场。这个也是最近政府尽力压低房价和股价的原因,因为一旦股票房价被国外资本炒到高点,然后让国内的人接住随后迅速撤出然后期货上大量卖空将会使得整个中国经济形成雪崩型的衰退。
因此个人的结论是一方面西方大国的经济形势逼迫我们的股市和房价将上涨另一方面政府又极力压低股市和房价,所以最后的结果的话还是必须看国内外各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
⑻ 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B 我国总体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正由中期阶段向后快速发展
资料:国家统回计局27日发布《从十六答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八:工业经济在改革与调整中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报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大起大落,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向着健康快速稳定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⑼ 经济学发展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1. 古典学派(The Classical School)--受重农学派“自由放任”思想影响。
A. 时间:大约起自1776年至1848年止
B. 创始学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C. 学派精神:
a) 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涉
b) 人类皆有“利己心”,经济体系自动会达成均衡
c) 充份就业是社会常态,失业是短暂社会现象
D. 代表人物有:
a) 亚当斯密:
1) 出版“国富论”,为经济学奠定基础,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后人尊称为“经济学之父”
2) 提出“价格机能”,即“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人类“利己心”的催使下可解决人类基本的经济问题
3) 提出“绝对利益法则”,主张国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强调自由贸易。
b) 马尔萨斯(T.R.Malthus):1798年《人口论》,提出悲观的经济学论调,即粮食以等差级数增加,出生率以等比级数增加,所以人类终会有粮食不足的惨象,可喜的是其预测与现况差距颇大。
c) 赛伊(J.B.Say):1803年《经济学泛论》,提出“赛伊法则”(Say’s Law)─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充分就业是常态。与现今“消费者导向”的时代亦背道而驰。
d) 李嘉图(David Richard):1817年《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提出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差额地价说、比较利益法则及生存费用说。
e) 约翰密尔(John S.Mill) 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⑽ 社会经济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对社会经济简单划分为三种模式,这是苏联时期的思想模式,并不恰当。不管哪个国家,专发展到哪个阶段,属度不可能是单一模式。例如美国,最市场化的国家,依然有宏观调控。中国依然是计划与市场并行。
2,经济学是社会规律,不是自然规律。他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理论是对过去的经验总结,他也会发展和变化,甚至过时而废弃。不能用50年甚至100年前的理论,强行分析现在问题。这是很可笑的。邓小平曾经说过:不管马克思还是列宁,都没有为未来50年甚至100年的问题准备好答案。我们必须学会根据现在的状况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