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发展分析

经济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25 06:05:10

A. 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首先是最宏观的东西,比如GDP、三个产业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说明经济的增长方式以及未来经济增长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场活跃程度);然后是比较微观的东西,比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居民人均支出。同时可以分析一下收入和支出比来说明一下市场的活跃程度,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对比。
分析的时候除了说本年的情况,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分析一下历年的数据,看一下增长速度,同时和其他城市(情况比较类似的城市,比如是同一省的城市或者同样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之间)进行一下对比,了解一下在全省或者全国的排名情况,增长速度也可以进行对比。
如果你会统计学的话,可以建立一个一元或者多元的回归模型,对未来进行一下预测。
数据可以用图表的方式展现,比较直观,也不至于枯燥。

B. 中国近五年经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个由计划经济国家逐步向市场经济国家转轨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制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转型期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用物价指数等经济指标这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熟市场经济理论来衡量和评价中国经济的宏观形势,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虽然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却很容易产生误导和偏差。这也是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分歧巨大的原因所在。中国尝试运用货币政策和货币手段来干预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屡屡收效甚微和近乎失灵,最终都不得不以来行政手段解决问题,其原因就在于完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理论,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不同,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不一样,照本宣科的结果,不仅说明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将问题更加复杂化,陷入迷茫和争论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对于这一点的感性认识,在国际油价近年来处于高价位运行,并不断创出新高的时候,对中国经济宏观形势的影响就看得十分明显。
中国如果完全放开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模型,很容易得出将使中国的物价指数上涨2至3个百分点的结论,现实的反应也会很快体现出来,那么自然就是一种通货膨胀的态势,远远不是如今有许多经济学家所担心的通缩阴影。所以说,中国的物价指数并非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加上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区域状况的严重不均衡,统计数字的误差就将放大到失真的程度。
中国无论是在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不存在经济发展拐点和通缩的问题。城乡的巨大差别,以及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都使得中国高速发展的势头难以扭转。即使一时的有可能出现的通缩情形,也是由于社会基础公共消费品(水、电、油等)的政府管制所掩盖下出现的问题,并非投资下降所导致。中国在宏观经济领域出现一些所谓的?论,虽难以理喻但却不难理解。由于社会基础公共消费品的政府严格管制,使得这些特殊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市场化程度很低,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十分缓慢,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无法通过市场机制产生作用,依然是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方式,所以才会出现非供求关系真实状况反映下的“油荒”,煤电油运的瓶颈。
政府和经济学家们的分析十分谨密与客观,从局部和细节问题的解决上,方法和措施也是十分到位,但对于宏观经济态势的把握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原因就在于改革的全局观在现实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缺少经验和深刻理解,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发展缺少底气和科学的指导。加息和人民币升值,只不过是一种局部和细节的经济关系调整,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的均衡发展,需要的是统筹兼顾。油价的上涨,消费者自然不会满意,但炼油企业亏损四百多亿难道就是合理的吗?方方面面都不满意,实质上就是中国社会的社会生产关系没有完全理顺的现实反映,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宏观调控看到和抓住这一点,才是真正找到了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症结。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不加快,力度不加大,行政管理宏观经济的方式和现状就无法改变,市场经济体制就很难建立。经济学家们一方面不希望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又担心市场经济发展的失控,需要依赖政府的管制。就经济说经济,割裂了经济与政治的辨证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和影响。
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不能简简单单地就事论事,依赖某个经济指标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政治因素,地域环境,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与走向,中国的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作用。
中国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是民族崛起和实现强国梦,那么在宏观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客观实践过程中,完全西化就是十分不足取的,一定要采取“扬弃”的态度。世界的发展,向全球化和不断的加深加大社会分工的方向演变,中国一方面要在世界大分工中找准找好自己的位置,同时,国内的分工和细化也要同步进行。要同时发挥宏观与微观两个积极性,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束缚。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和计划手段的各自优越性,保障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健康。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也不能割裂开来进行。

C. 结合实际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战略机遇

中国能够“和平崛起”,也必须“和平崛起”。中国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地和平发展是完全可能的.机遇:1、中国是举世第一的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一最根本的国情表明,中国有自己巨大的资源内需和市场,足以保证自己“和平崛起”。2、中国疆域广大,而且发展十分不平衡。正是这种差距,尚未发现和开发的资源潜力巨大。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进,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总有自己“崛起”的地区和经济亮点。3、中国还是一个传统小生产基础深广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努力实行向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因此,体制改革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经济近25年高速增长证明了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巨大动力。体制改一改,经济升一升,不竭地推进中国“和平崛起”。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后现代化国家,科学技术和生产能力落后,具有巨大的后发优势。及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就能大大加速经济的发展。中国实行全面开放,参加WTO,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与建设,必将分享全球经济“共赢”发展的成果,有力推进自己的“和平崛起”。5、中国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将经济发展纳入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先化人,科教兴国的效率和潜力都是无限的,是实现“和平崛起”的根本保障。中国坚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结合。障碍:第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受到资源供给方面的制约。第二,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将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第三,比较优势转移的规律可能使我们原有的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丧失。第四,城乡差别和地区差距将长期存在。第五,就业压力始终存在。第六,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产生污染和治理污染可能处于胶着状态。第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部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更直接的方式和更强大的力量冲击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最近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议论和频频发生的双边贸易摩擦,表明中国的发展必须越来越多地考虑国际环境的变化。

D. 分析经济环境从哪些方面着手分析

企业经济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有影响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政策等。所以分析企业经济环境应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政策这两大方面入手。
(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企业财务管理在重大影响。通俗地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好、发展速度快,整个社会处于繁荣时期,那么企业财务活动就活跃。企业可以通过扩充厂房设备、增加劳动力、增加存货,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反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好,发展速度缓慢,整个社会经济处于衰退、困难时期,那么企业财务活动也要受约束,应该停止扩张、出售多余设备、停止扩招雇员、削减存货、停止生产不利产品等。
(二)经济政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这个总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正在进行财税体制、计划体制、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外汇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改革,改革措施、政策都对企业财务活动有重大影响。如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会影响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投资的预期收益;财税政策会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和投资项目的选择,价格政策能影响资金的投向和投资回收期等。
个人收入包括有劳动收入、资本收入、经营收入,还有社会保障收入。
1、劳动收入,是指劳动者按照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所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中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的承包收入;个体经济中的个体劳动收入,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新价值;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都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
2、资本收入,是指资本的所有者按照投入资本的数量获得的个人收入,它包括有:私营企业主和外资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它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个体劳动者的投资收入;居民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分红等金融资产性收入;科技人员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作价折股获得的收入;居民个人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财产租赁收入等。
3、经营收入,主要指经营者依靠自己的经营取得的风险收入,既包括同公有制相联系的经营收入,也包括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相联系的经营收入。
此外,还有社会保障收入,即国家对收入进行再分配调节后,居民得到的收入。

E. 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后劲。

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还是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及工业,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根据客观环境来正确调整经济调控政策~!

F. 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社会环境现状:

中国现在正处于近两百年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虽专然社会上还有许多的属体制弊端,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矛盾,但是政治上比较稳定,法制化进程已经开始,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并步入正轨。二十一世纪的中华大地充满各种人才成长发展的机遇。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都使我们的就业环境看起来不容乐观,这就更需要在分析好社会现状的基础下,有针对性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总体来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宏观环境,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并与全球一体化接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文化繁荣自由,尖端技术、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因此,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职业环境的变化。

G.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高效 节能 先进

H. 简要分析以下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梵蒂冈无工农业。主要经济来源靠旅游、邮票、不动产出租、银行利息和教徒捐赠款等。通用货币为里拉。

摩纳哥,工商业和旅游业是经济的主要来源。旅游业发达,市内建有世界著名的蒙特卡洛大赌场。制药、化工、化妆品为主要工业。此外,还有精密仪器和服装等。建筑业为重要部门。

瑙鲁经济主要靠开采和出口磷酸盐来维持居民的高收入。农业处于次要地位,仅限于种植热带水果、蔬菜和饲养家畜。国内生产总值约合5000万美元。主要出口磷矿石,主要进口食品、石油及石油制品、机械、建筑材料、钢铁等。对外贸易总额约5600万美元。通用货币为澳大利亚元。

图瓦卢经济不发达。几乎无工业,农业也很落后。家族是生活生产的最基本单位,主要从事渔业和种植椰树、芋头、香蕉等。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民收入主要靠外援和出口邮票、椰干。国内生产总值约2264万美元。主要进口食品、机器、运输设备和矿物燃料。对外贸易总额8225万美元。通用货币为澳大利亚元和图瓦卢元。

圣马力诺国内生产总值约8.6亿美元。旅游业是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柱,占其每年收入的45%~50%。邮票及纪念品出版发行闻名于世。有陶瓷、纺织、服装、水泥、制革、造纸等工业部门。农产品有葡萄、橄榄、小麦、玉米等。主要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副食品和药品等商品,出口葡萄酒、木材制品、家具、陶瓷品、工艺品和手工艺制品等。通用货币为意大利里拉。

列支敦士登为经济发达的工业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约合11.6亿美元。邮票业和旅游业发达。主要工业有金属加工、机械、陶瓷、医药、电子和食品加工业等。农业以种植饲料、土豆、葡萄、玉米等为主。对外贸易地位重要,外贸总额23.5亿美元。通用货币为瑞士法郎。

马绍尔群岛经济以种植业和捕鱼业为主。农产品有椰子、薯类、香蕉等。有采矿和手工业工业。椰干是主要出口产品。国内生产总值约9700万美元。流通货币为美元。

圣基茨和尼维斯,制糖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有农产品加工、轧棉、服装、电子元件、食品生产和酿酒等工业部门。农产品主要有甘蔗、椰子、棉花、香蕉及其它水果等。旅游业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约2.9亿美元。主要出口蔗糖,进口机器设备、食品等。对外贸易总额0.6亿美元。通用货币为东加勒比元。

马尔代夫 经济以渔业、旅游业和海运业为主。水产和水果加工业为主要工业。农产品以椰子为主,其它农作物有小米、玉米、香蕉和木薯。马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金枪鱼、鲣鱼、鲛鱼、龙虾、海参和石斑鱼、鲨鱼、海龟和玳瑁等。鱼主要出口中国香港、日本、斯里兰卡、新加坡和中国台湾。2000年渔业捕获量达11.9万吨,海产品出口5.7万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
国内生产总值约合4.35亿美元(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00美元(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7.6%(2000年)。
主要出口鱼产品和服装。进口生活消费品、石油及其制品等。对外贸易总额约合6.9亿美元(2000年)。
通用货币为拉菲亚(Rf,Rufiyaa)。

马耳他,经济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主要工业部门有造船、修船、服装、建材、纺织等。农作物有麦类、马铃薯、葡萄等。旅游业是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国内生产总值约3471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约12亿美元。主要进口工业原料、粮食、石油,出口服装、棉纺织品、鞋等。通用货币为马耳他镑。

I. 分析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 要从哪几个方面去论述

1、地区生产总值
2、工业增加值
3、固定资产投资
4、地方财政回一般预算收答入
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6、对外贸易(海关进出口总额)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消费物价指数(CPI)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
11、外商直接投资(FDI)
12、外汇储备
13、货币存量或流通量
城市经济(urban economy)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
城市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引起城乡分离而产生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受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而且总是同城乡关系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J. 如何分析和判断经济形势

答:通常情况下,分析和判断经济形势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分析经济形势,首先需要重点考察总量情况,即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状况。总需求主要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大需求。总供给主要是三次产业的生产。理论上说,有效供给和需求总是相等的,但实际分析时却很难找到一组合适的指标来直接测算总供给和总需求。所以往往通过对一些重要指标的观测来判断总的供需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直观、最敏感的是价格指数。投资、消费、出口这些需求的变化,供给能力的变化,最终都会在价格上反映出来。货币供应的变化导致需求改变,也会反映在价格上。所以,价格是反映社会总供需变化最集中、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如总需求过于强劲,太多地超过供给能力,最终就会反映到价格猛涨上,即出现通胀,经济表现过热;如总需求增长乏力,供给能力过剩,也会反映到价格低迷上,即出现通缩,经济发展表现疲软,失业率也随之上升。 (2)看结构 看总量指标、判断总的供需情况固然十分重要,但总量指标就像一个平均数,往往会掩盖掉一些具体的、结构性的问题。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大量是结构性问题。例如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城乡关系以及地区发展协调关系等等,可以说结构问题无处不在。 (3)看效率和效益 (4)密切关注人们对市场的预期 (5)看国际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已经非常密切。国际经济风云的变幻必然直接波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样,我国经济的好坏也会很快影响到国际社会。所以,分析经济形势首先要观察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从而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沉着应对。 (6)看长远趋势 分析经济形势不仅要看当前情况,还要有前瞻性,看出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情况。从理论上说,宏观调控是为解决短期目标服务的。但实际上这还不够,在实现短期目标的同时,还应为下一年的发展,更长期的平稳协调较快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7)借助数量模型方法 在实际分析中,我们还需要借助一些数量模型方法,比如时间序列方法、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法、专家分析法、监测预警模型等。用这样一些方法来对经济运行作更深入的研究或定量分析,可以验证我们对经济形势的一些经验看法,理清一些不容易看清楚的经济关系,帮助我们对经济形势作出更加清晰准确的判断。

阅读全文

与经济发展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