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专业毕业生月薪多少
金融学在古代不是独立的学科。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货币信用学”的名称逐渐被广泛采用。这时,开始注意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下的金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些理论问题加以探讨,如:人民币的性质问题,货币流通规律问题,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问题,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和物资供求平衡问题,等等。不过,总的说,在这期间,金融学没有受到重视。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金融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一方面结合实际重新研究和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金融学说,另一方面则扭转了完全排斥西方当代金融学的倾向,并展开了对它们的研究和评介;同时,随着经济生活中金融活动作用的日益增强,金融学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就为以中国实际为背景的金融学创造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金融学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场学(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学(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学(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资学(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货币银行学(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国际金融学(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财政学(en:Public Finance)
保险学(en:Insurance Insurance)
数理金融学(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计量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编辑本段]分类
金融学(Finance)的定义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且用来定义学科的术语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会有极其重要的影响。Webster字典将“To Finance”定义为“筹集或提供资本(To Raise Or Provide Funds Or Capital For)”。华尔街日报在其新开的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的固定版面中将(公司)金融定义为“为业务提供融资的业务(Business Of Financing Businesses)”,这一定义基本上代表了金融实业界的看法。代表学界对金融学较有权威的解释可参照《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 的“Finance”相关词条。由斯蒂芬•A•罗斯(Stephen A. Ross)撰写的“Finance”词条称“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点和方法论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其方法论是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给金融契约和工具定价。”罗斯概括了“Finance”的四大课题:“有效率的市场”、“收益和风险”、“期权定价理论”和“公司金融”。罗斯的观点,集中体现了西方学者界定“Finance”倚重微观内涵及资本市场的特质。
在国内学界,对“Finance”一词的翻译及内涵界定存在较大争议。总览50多年来国内出版的各类财经专业辞典,“Finance”一词的汉语对译主要有“金融”、“财政”、“财务”、“融资”四种。相对而言,后三种译法用途相对特定,唯有“金融”颇值商榷。“金融”就其理论内涵来说,在国内具有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典型特征。基于货币、信用、银行、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汇率等专题的传统式金融研究,对于“金融”一词的代表性定义为“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刘鸿儒,1995),并不突出反映资本市场的地位。一般而言,国内学界理解“金融学(Finance)”,主要以“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和“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两大代表性科目为主线。其原因大致有二:在视资本、证券为异类的历史环境下,由政府主导的银行业间接融资是金融实践的中心内容。与此相适应,针对银行体系的货币金融研究成为金融学绝对主导。二是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国策导致将对外贸易加强,国内高校相应大面积开设以国际收支和贸易为核心的“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专业。
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基于以上两大学科界定的(国内)“金融学”,今天看来却恰恰不是Finance的核心内容。西方学界对Finance的理解,集中反映在两门课程:一是以公司财务、公司融资、公司治理为核心内容的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二是以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为核心内容的Investments,即投资学。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很多学者将Corporate Finance译作“公司财务”或“公司理财”,很容易使人误解其研究对象为会计事项,今后应予修正。总体观之,国内所理解的“金融学”,大抵属于西方学界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内容。而西方学界所指的Finance,就其核心研究对象而言更侧重微观金融领域。
鉴于以上分析,我将金融学(Finance)分为三大学科支系:微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以及由金融与数学、法学等学科互渗形成的交叉学科。这种界定对于澄清目前中国学术界的金融学定义之争应有所帮助。
1、微观金融学(Finance)
也即国际学术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资学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个大的方向。微观金融学科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内。微观金融学是目前我国金融学界和国际学界差距最大的领域,急需改进。
2、宏观金融学(Macro Finance)
国际学术界通常把与微观金融学相关的宏观问题研究称为宏观金融学(Macro Finance)。我个人认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微观金融学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国际资产定价理论为基础的国际证券投资和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Financial Market And Intermediations )等等。这类研究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和经济系内。第二类是国内学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专业, 涵盖有关货币、银行、国际收支、金融体系稳定性、金融危机的研究。这类专业通常设在经济系内。
宏观金融学的研究在中国有特别的意义。这是因为微观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而这样的市场在中国尚未建立,所以公司和投资者都受到更大范围的宏观因素影响。金融学模型总会在开始说“让我们假设……”,例如,以金融的范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例,詹森(1972)归纳出CAPM建立在下述七个假设上:所有投资者追求单周期的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根据期望收益的均值和方差选择资产组合;可以无限量地拆借资金;对所有资产的收益回报有相同的估计;他们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资产总量是固定的,没有新发行的证券,并且证券可以完全分离,交易无成本;最后,资本市场无税收。这些假设显然过于苛刻,尤其在中国这样的不成熟市场更难成立。
诸如此类的假设,侧面反映了宏观经济体制、金融中介和市场安排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这里所定“宏观金融学”的研究内容。我们必须重视对这些假设本身的研究。
3、金融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
伴随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学科交叉成为突出现象,金融学概莫能外。实践中,与金融相关性最强的交叉学科有两个:一是由金融和数学、统计、工程学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二是由金融和法学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金融工程学使金融学走向象牙塔,而法和金融学将金融学带回现实。
数学、物理和工程学方法在金融学中被广泛应用,阐述金融思想的工具从日常语言发展到数理语言,具有了理论的精神与抽象,是金融学科的一个进步。当我开始涉足金融学理论时,正是将物理和应用数学应用于金融模型的高峰期,比如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随机积分等数学工具描述股票走势、收益率曲线等。我读金融学博士时的一个同窗是意大利人,他本科学的是物理,之所以选择金融,是因为期望金融能成为20世纪后期的物理学。11年后的今天,事情并没有像他当初预期的那样,物理和数学并未能统治金融学,完美的金融模型并没有出现,金融学经历了对物理和数学的狂热期后,回归到了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上。
那为什么高深的数学和物理方法在金融研究中作用有限呢?金融是艺术(Art)而非科学(Science)。物理学理论模型使用确定性的参数,而金融学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所以不存在完美的金融模型来指导实践。科学利用理论模型引导人们的认识由未知走向已知,而金融利用理论模型从一种期望变成另一种期望——如股票定价、期权定价模型的参数分别是期望红利和期望收益变动率,永远是一个不确定性。
基于以上原因,加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的缺乏,估计金融工程学在中国近期不会有太大的现实意义。金融学人应该学会“走过数学”(Go Beyond Mathematics)。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发展却亟需法和金融学的理论指导,可以预见法和金融学在我国将会有相当发展。
我国目前金融改革的结构性难题大多都同时涉及法律和金融两方面问题:如在转型期的法律体系下,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最能有效配置资源?怎样为解决银行坏帐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等金融创新提供法律支持?怎样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中不合时宜的条款,激励金融创新?等等。类似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近年来已成风潮,而且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谓之“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
“法和金融学”是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法和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的延伸,Rowley(1989)把法和经济学定义为“应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程序和影响”,法和经济学强调法学的“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法和金融学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结合法律制度来研究金融学问题,也就是以金融学为中心、同时研究涉及的法律问题,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这也是本丛书的核心任务。二是利用金融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法学问题,本丛书同时覆盖这方面的重要问题,例如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法和金融学对中国的金融创新和司法改革意义尤为深远。目前,这门学科在我国尚属空白,吴敬琏教授和江平教授最近已开始倡导经济和法的融合研究,不过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引进阶段,其对实际工作和教学科研的意义尚未显露。换言之,要实现法和金融学由概念诠释到实务操作、教学普及直至学科发展的跃升,学界仍需付出巨大努力,从头作起。
[编辑本段]金融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就业前景分析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报考建议
1、职业导向:
从上面的就业流向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和报考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如何你准备从事基金类工作,报金融工程方向比较好;如果你想到保险公司工作当然要选择保险方向。
2、学校导向:
首先,报考时尽量选择名校。现在金融行业都有“名校情结”,企业在选择学生时,比较看重学生就读的院校,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比较知名的,如中央财经大学、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的学生,因为这些学校已经在企业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从人际关系方面考虑你所报考的院校。最好是选择传统上具有优良的金融学教育积淀的学校,比如一些著名财经类专业院校,如上财、中财,或是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比如复旦、南开。这样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经济界有一定的校友资源,对于未来就业好处颇多。
第三,学校的地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所要报考的院校,应该在你未来准备发展的地区或附近。因为学校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在你毕业之后会方便你到该地区择业。比如考上海的学校就把目标定在上海发展。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万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从业人员在10万人左右,上海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专业导向:
既然你准备在这个行业发展,那么选择什么专业方向更符合你的发展目标呢?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
目前基金市场最为活跃,而熟练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过万;目前中级基金经理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万元.而担任高级职位的经理人年薪已经突破百万元,可见金融行业是一座未开采的金矿。
B. 金融专业应该多看什么书
借花献佛,以下资料由桃花源中人提供,非常感谢!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瓦里安
囊括了微观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初级用书
《微观经济学—理论和运用》尼克尔森
连接中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的书,没有数学推导但是大多数论题都直接联系高微内容
《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瓦里安
那些对金融经济学有兴趣的同学,主要推荐阅读不确定性和资本市场,时间,一般均衡等几章。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全球视角》萨克斯
包罗万有,把宏观经济学的各派观点都详细罗列一遍,要有宏观经济学基础的同学阅读起来会感到有趣。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书里,对总供给总需求讲的最清楚最详细的了。
《高级宏观经济学》戴维罗默
高宏教材,经济增长部分写的一般,但波动理论部分和投资消费部分非常出彩。
《高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斯坦利费雪
对兰姆赛模型有非常详细的阐述,同时在经济波动方面,讲述大量不同于主流(真实经济周期)的新观点:如混沌,太阳黑子等。但本书数学较多,而且对宏观经济基础和直觉要求甚高,建议有所成后进一步阅读。国际宏观经济学
《汇率与国际金融》劳伦斯.科普兰
大量介绍各种国际宏观经济学以及汇率决定理论,特别是对货币主义理论,蒙代尔模型,多恩布什超调模型和资产市场模型有详细讨论,而且有大量实例。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入门课书籍,文笔优美,用简单语言阐述现象时能引起读者思考。
《国际经济学》甘尔道夫
连接了中级教材和高级教材,数学用的比较多,同时给出详细解释。写作方面不同于美式经济学家知识面狭窄而采众家之长,同时对经济传统给与尊重
《国际经济学基础》奥普斯塔法,罗格夫
国际经济学圣经,该书前言宣称将建立统一的国际宏观经济学体系。采用微观基础为推导根据,让人信服。有大量数学推导,适合高阶学习。
最优化理论
《数理经济学基本方法》蒋中一
该书对经济学中有所应用的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方面知识作了全面的解释,并以经济学中应用为例子,很适合文科学生恶补经济数学之用。在我看来,把这本书真正看通看透,就能应付大部分课程需要了。
《动态最优化基础》蒋中一
高宏第一学期课程必须用书,对变分法,动态优化有很详细描述。
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古扎拉蒂
本科水平教材,看透该书可以进入高级计量经济学学习。
《计量经济学—现代观点》伍德里奇
连接中级教材和高级教材,对许多高阶教材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并配以大量实例。推荐阅读。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戴维森,麦金农
金融时间序列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蔡
芝加哥大学金融学硕士课程教材,偏重时间序列的金融计量应用,但对高阶内容仅作简单介绍,没有推导证明。跳跃的时候会让人看不太懂。
《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恩德斯
中级计量经济学教材,对平稳时间序列,非平稳时间序列和波动性建模有详细描述,而且简单易懂,不涉及详细证明推导。
《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约翰.霍尔
对VaR有详细讨论
《金融时间序列的经济计量学模型》米尔斯
金融学基础入门
《金融学》博迪,默顿
本人就是看完这本书开始对金融学产生兴趣的,很有趣的入门书。
投资学
《投资学》博迪
中级教程,对现金流定价,均衡定价(CAPM),套利定价(APT),衍生品定价有初步但绝不肤浅的讲解,很适合细读。
《公司财务原理》布雷利
文笔优美,流畅,大家之作。看这本书是种享受。
衍生品定价理论
《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约翰.霍尔
被誉为华尔街圣经,全面介绍了各种衍生品及其定价,但稍显不足的是本书较少使用数学,如鞅定价方法,GARCH过程,本书都没有深入讲解,但如果说作为进入金融衍生品的门槛,该书我认为是最好的了。
《an elementary introction to mathematical finance option and other topics》Sheldon Ross
进一步补充了数学知识,据说课后习题极有挑战性。
《stochastic calculus for finance》 shreve
卡耐基梅隆的金融工程硕士生课本。随机微积分和金融数学的完美结合,由浅入深,微言大义,对金融数学有兴趣的同学,推荐阅读。
《stochastic calculus and financial application》steele
该书对布朗运动,鞅测度,
平时阅读
《股市作手回忆录》
《说谎者的扑克牌》
《金融炼金术》
《对冲基金风云录》
《股市真规则》
《经济过热,恐慌和崩溃—金融危机史》
《1929年大崩盘》
《当代十二位经济学家》
C. 金融学专业的人可以从事什么工作
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肯定还是跟金融相关的比较多的,比如证券,基金,股票,行业分析等都是可以的,当然了,不做本专业的工作也是很多的。
D. 金融专业的硕士毕业一般都做什么工作
金融硕士专业岗位:银行不同银行区别还是很大,主要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五大行中,尤其在支行,还是挺注重工龄的,按照工龄定等级与薪资)
销售端:对公客户经理(2-3年,固定薪资10W左右,全部薪资15-20W左右),理财客户经理,个贷客户经理(房地产个贷近几年都还挺好做的)(后面两个比对公客户经理略低一点点喽)偏销售类岗位,只要你做得业绩高,薪资自然就高,其中行业内平安的提成点偏高。
金融产品经理:对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一点(2-3年,固定薪资10W左右,全部薪资15-20W左右)
风险管理:主要分布在银行分行以及总行(2-3年,固定薪资10W左右,全部薪资15-20W左右)
证券(总体来说,银行就业市场最大,人员最杂,总体学历要求最低,但总行要求肯定高,对于优秀硕士生还是努力去分行或者总行,在支行很浪费自己的学历)
投行岗:IPO,新三板项目,压力很大,全年出差,学历要求高,211以上硕士是基本,CPAor法律职业资格证至少需要一个(排名前50的证券公司,毕业10W正常,工作5年左右,基本30W以上正常,不过项目做得好,工资很高的,见证过10多年经验,ED岗或者MD岗,2015年股市最好时期,底薪3W,奖金1000W的)
研究员:应届生就业大方向,因为很多做过卖方研究员的人都很想转型,跳槽人员很多,因此为了补充人员,证券公司每年都会招聘应届生,主要为卖方研究员(除非是证券资管部的研究员则不需要冲击新财富,不过人员编制很少,而且一般由证券公司内部优秀卖方研究员转岗)毕业2-3年,薪资20-30W,很辛苦,天天写文字,卖文字,不过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做卖方研究员可以努力做首席研究员,研究院院长等等,所以冲击新财富是实现这一切目标的唯一方式;另外可以转买方研究员,之后就努力转型做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总体发展方向还是不错的
风控法务部:(比银行专业,要求更高)2-3年,底薪1.5W以上,年薪20W以上
营业部:开户,理财经理,渠道经理,机构客户经理等等,工资平均比银行的偏低,见证一个B级营业部老总,工作经验15-20年左右,年级35-45岁,底薪1.5w-2.5w,年薪在50W-100W之间,取决于当年整个营业部的业绩水平。
本科生:
大行银行支行、其他银行分行与支行、租赁、证券营业部(纯销售类岗位居多),以及一些小型金融机构的岗位(比如排名60之后的证券公司)
硕士生:
1.十大财经院校硕士生以及985政法院校硕士生:从事高端业务类岗位(比如投行、研究员、证券等风险管理岗)
2.其他财经政法硕士生:可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做跳板,或者从事薪资偏高或者平台高大上的销售岗,比如大型基金机构客户经理等
E. 金融专业毕业可以考那些资质
问:金融专业学生有必要考acca吗?
答:金融专业考ACCA是没问题的,但是你为啥要考ACCA得想明白了,ACCA考试科目比较多,不然你考到中途撂挑子不考了,这样就没意思了,浪费时间浪费钱。
这个ACCA考试与专业没有必要一说,只有自己需要不需要的,所以你得想明白了,别盲目跟风也别不自信。小编再送一个考试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F. 金融专业可以报考公务员哪些岗位
金融专业可报考公务员:
1、机关中的金融监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经贸主管部门、外经贸主管部门、发改委等部门;
2、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
3、公务员招考中各大机关和系统都有很多不限制专业的普通管理岗位。
(具体需要参考报考指南)
1、金融学一般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培养具有金融学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
2、经济学学科含财会税务审计与统计、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等三个门类。
(1)财会税务审计与统计类下设:会计学、会计、财务管理、理财学、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涉外会计、外贸会计、资产评估、财务会计、工业会计、会计与审计、注册会计师、国际会计、建筑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教育、会计与统计核算、企业管理与财务会计、金融会计、工业企业财务会计、三资企业财务会计、涉外财务会计、工业及涉外会计、统计学、审计学、审计、统计、计划统计、经营计划与统计、统计与概算、系统科学与工程、财政学、税务、投资学、会计学、财政、涉外税收、财政税收、保险、金融工程、金融与保险等专业。
(2)经济管理类下设: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贸易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投资经济、土地管理、投资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体育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网络经济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金融学、工业外贸、国际商务、农业经营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系统理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经济信息管理、商品学、资产评估、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
(3)工商管理类下设:工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海关管理、工商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饭店管理、企业理财、乡镇企业管理、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管理工程、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规划与利用、警察管理、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教育管理、体育管理、文化艺术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环境经济与管理、宾馆管理、交通运输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
金融学_网络
招考公告查看附件_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
G. 金融学专业可以从事哪些工作
金融专业主要是用计算机来实现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金融相关的问题。所以,
金融专业不同于MBA和MSP,它主要是培养金融界的技术工作者,也称作金融专业师——Quant。Quant
的职位主要集中在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负责的主要工作根据职位也有很大区别,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pricing、model
validation、research、develop and risk
management,分别负责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模型验证、模型研究、程序开发和风险管理。总体来说工作相对辛苦,收入比其他行业高很多。以
Quant Developer为例,虽然实际工作和其他行业的程序员没有本质区别,但不仅收入高,而且很容易找到工作。
就现在来说,金融专业在中国的就业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
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现在非常需要能做基金绩效评估、风险控制、资产配置的人才。
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现在正处在一个艰难的时期,同时也在通过集合理财产品设计等寻求生存的机会。
银行:最传统的银行也在起着微妙的变化。现在各大银行的总
行正在着手建立内部风险管理模型,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可是,由于银行用人制度比较僵化,真正有水平的人未必能进去做这个事情。银行内部的另外一个重要部门
——资金部,也需要金融专业的人才,他们一方面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操作,是未来固定收益证券这一块的主力,同时也是未来大有发展空间的公司债券市场、抵押支
持债券这些金融专业产品的设计主力。
H. 金融工程专业毕业之后可以从事与金融相关的哪些工作
金融工程专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是比较全面的,涵盖了金融、数学、统计、计算机编程等一系列的知识,属于交叉性学科专业,想要深耕的难度相当大。当然,高付出就会有高回报,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缺口比较大(人才!人才!)学好以后就业的前景非常光明。
下面介绍几个自己了解到的就业方向。
量化投资(Quantitative Trading)
传统股票、债券投资主要是主观投资,而量化投资是指通过数量化方式及计算机程序化发出买卖指令,以获取稳定收益为目的的交易方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比如,你可以设计程序,计算与分析该投资的历史信息与投资情况、某支股票的收益等,以捕捉更有利的投资机会,有时也能达到及时规避风险、有效止损的效果。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I. 读金融学专业具体可以做什么工作
读金融学专业具体可以做的工作如下: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9)金融专业从事最多扩展阅读
金融学应具备能力:
1、本专业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系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3、熟悉有关法律、政策和国际规则。
4、了解国内外金融学科和金融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调研、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利用外语获取专业信息。
7、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化工具从事专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