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系都有什么专业 简单分别介绍一下
金融的来基本专业,含金融学自和金融工程,这是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内的。
也有一些高校,以国际贸易与金融专业招生的,一些高校的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投资学甚至财政学等专业也放在金融系。
细分的话,部分高校还会以证券投资、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数理金融等方向招生。
大学金融招生,是文科生和理科生读都招收的,也就是说,报考金融专业读文科和理科读可以。但从金融发展看,现代金融对数理要求比较高。因此,文科还是理科,数学好的话,会有帮助。
金融专业比较知名的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这些大多数拥有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
B. 金融学专业描述
所谓的金融专业,是指经济学大类专业里面的金融学类专业。金融学类里面还包括10个三级专业,分别是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信用管理、经济与金融、精算学、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我们一般所说金融专业,多数是指金融学和金融工程。
一、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经济学知识包含金融学知识。例如,利用货币发行、基准利率等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这既属于经济学范畴,同时也是金融学范畴。研究商品的供需关系,这是经济学范畴;具体到货币的供需关系,即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空间分配,这又是金融学范畴,因此,金融学是一门经济与金融交叉的学科。与金融工程相比,金融学更注重经济知识,即经济与金融的理论基础知识。
二、大学里的金融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微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学、保险学、国际金融管理等。
三、金融学的就业方向。1、银行,如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2、金融管理机构,如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3、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金融公司。4、四大会计事务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担保公司等。5、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6、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四、金融工程。金融工程是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编程技术来解决金融问题,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等,是在金融学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一门崭新学科。与金融学相比,金融工程更重视数理技术,强调实际应用,即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规模化处理方式(工程方法)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赢取利润、规避风险或完善服务。
五、金融工程专业大学本科要学的内容有:金融工程学、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衍生金融工具、公司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计与分析应用等。
六、金融工程就业方向。1、基金公司。从事基金绩效评估风险控制、资产配置等工作。2、证券公司。从事理财产品设计等工作。3、银行。从事风险管理、债券市场操作、固定收益证券操作、金融工程产品设计等工作。4、在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从事相关金融工作或管理工作。
七、目前就业情况取决于你所就读的大学。如金融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有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金融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以上大学就业根本不成问题,但是一般的学校的金融专业,就要慎重选择了,竞争力不强。所以学习金融专业必须进去超一流的大学才行,否则,最好不要去触碰,免得低不成高不就,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金融专业进去的都是什么单位,都什么薪酬,什么待遇,竞争是多么激烈。
C. 金融专业通俗解释
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
2.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
3.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
4.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主要研究方向有:
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公司金融)。
通俗点说,就是研究如何筹钱,如何管钱,如何用钱赚钱的理论和实务。
D. 经济学和金融学有什么区别 说的通俗点
通俗说
金融学是经济学这个皇冠上的明珠
经济学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柴米油盐
所有稀缺用品,比如水、油、粮食等的分配
生产活动,消费活动
金融学只关心一样东西:货币
它的流动、增殖、储存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E. 金融学专业介绍
第一学期:公司财务、、英语(1、2)
第二学期:英语(1、2)、金融统计与分析
第三学期: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保险学概论、宏微观经济学
第四学期: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
第五学期:金融法规
第六学期: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一般还会有选修:
金融专业专科毕业生需补修的课程:现代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学。
财经类(非金融专业)专科(或本科)毕业生需补修的课程:货币银行学(必修)、现代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学、金融企业会计、国际金融五门中任选三门。
非财经类专业专科(或本科)毕业生需补修的课程:货币银行学(必修)、现代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学、金融企业会计、国际金融、会计学基础、经济数学七门中任选五门。
F. 金融专业介绍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就业前景深入分析
一、商业性质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在内的国有四大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常有涉猎,而且往往是广大考生的最佳选择。
稳定的收入、不大的压力、较高的福利水平,银行的工作经常给人很大的吸引力。
相关专家建议:商业银行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低,有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就业环境也比较民主,建议广大考生要在这方面发展的话,考研金融学方向最好选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上,会对以后的工作更加有利!
二、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或者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保险、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也是考生的常去之处。
相关专家建议:要在保险方面就业的考生可以考虑保险精算专业,现在是非常热门和吃香的。另外社保中心以及财政审计部门这些单位福利也非常好,但是稳定的同时缺少灵活性,不安于现状的考生最好避开这些就业方向。
三、金融业相关委员会
如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 进入监管部门做政府官员一般是广大金融学专业考生的理想,但是要进这些部门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广大考生有一定的经济理论支撑以及专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相关专家建议:考研学子在读研期间可以兼顾自己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广泛进入金融部门进行实习,给自己日后踏上这条道路做好铺垫。
四、政策性银行
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政策性银行相比商业银行,工作的性质更加接近公务员,因此其没有很大的灵活性。
相关专家建议:要想在金融行业有所作为、干出自己的天地的考生早期最好不要选择政策性银行。
五、证券公司
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等。
六、投资公司
如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等。
七、基金公司
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等。
以上证券、投资、基金公司都是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他们的人才选拔起点相对比较高,通常情况下最低就是硕士研究生,但是百万年薪同样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
相关专家建议:如果要在这几个领域有所发展,那么可以适当提高自己的学历,同时加强自己在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上的知识、经验积累,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可以考虑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专业方向。
八、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及财务部
相关专家建议:这样的职业对考生的财务管理知识要求比较高,有志于证券、财务的考生可以把学习重点适当向财务倾斜一下。
九、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这些专业在金融学就业的边缘,是一种综合的职业。
相关专家建议:对金融学的知识不是很浓厚,但又想借金融学的踏板走上专业道路的考生可以适当考虑这个职业取向。
G. 金融学和经济学有什么区别(通俗点)
一般来说,我们习惯把经济学分成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金融学往往划分在应用经济学下,是二级学科。往往认为经济学是金融学的基础,金融学是经济学在金融市场的具体应用。
1. 经济学是解决在“物力有限而人欲无穷”时如何使两者达到均衡。可以看到经济学更宏观,也更社科,在美国很多大学经济学系是放在社科院下而非商学院下(btw这就是说有的大学经济学可以不考gmat)。主干学科宏微观经济学基础模型都是从“需求——供给”模型中寻找均衡点出发的,结构较金融学中的简单。后期需要依赖计量手段对这些模型提出宏观关系进行佐证,否则不过是空中楼阁。
2.金融学是解决在“收益越大则风险越大”时如何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收益或者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降低风险。可以看到金融学的视角较经济学更微观,且金融学必在商学院内。金融学的主干学科非常多,但学习目标无非是如何衡量一个投资组合或者一种金融产品的盈利能力是否与其带来的风险匹配,从而寻找投资甚至投机的机会。金融学使用的基础模型纷繁复杂,有简单的(例如资产=负债+权益这种恒等式以及一系列收益公式),也有复杂的,如最基础的CAPM。
联系:
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学经济学的本科肯定也会学财务管理课程,学金融学的本科肯定也会学宏微观经济学。
H. 经济学和金融学有什么区别,说通俗一点,哪个比较好就业
从比较广泛的意义上来说,金融学属于经济学研究领域,金融学是专对金融货币流通市场上的经济活动的研究(如期货 股票 债券 保险 银行 风险投资等等)。
大学里所见的一般性经济学专业主要偏向学术研究,其研究的面很广,课题很大,所以一般不针对具体实用的经济学科领域。 但是从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经济学分支,比如信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non-market methods分析方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扩展)等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 金融学发端于经济学,但如今已经从经济学中相对独立出来,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方法.
同时,现代金融学依然停留在现代经济学的新古典分析框架内. 其特点是从微观主体的理性行为入手(行为金融学考也虑了非理性行为,比如锚定效应), 构建考虑时间和不确定因素的市场均衡体系, 考察金融系统在资源跨期配置中的机制和作用.
金融学开创了经济学中比较独特的研究方法,比如说金融资产定价中常用的无套利分析, 实际上比经济学中的供求分析更specific,在市场中更容易实现.
(8)金融学专业介绍通俗扩展阅读:
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
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证券、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
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科学的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
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古希腊]色诺芬著:《经济论》);
5.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
I. 金融学专业的介绍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专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属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