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最发达的美国为什么没有热炒“互联网金融”
中国和美国互联网概念的差别显著的一点差别在于,美国是在一个高度成熟、发达的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发展互联网,因此很多业务原本在线下就有很成熟的模式,在互联网大潮下直接移植到互联网上,因此互联网的特色并不明显;而中国的特殊情况是,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早早的拥抱互联网,使得很多新生事物都是直接在互联网上出现的,所以很多本质上其实和互联网无关的东西都被带上了互联网的帽子。在美国,这些先进的成分在互联网出现前就已经成熟了,很多时候互联网都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B. 为什么美国并没有出现所谓「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的概念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来回答一下。
中国人喜欢标记,说这话可能有点言重了,但是这个定义是中性的。标签最大好处是高效率,分类处理,以提高商业价值。但缺点是它是片面的,容易成为空洞的口号。
在第二代金融行业中,社会的形象越来越差,反华尔街的反华尔街趋势在美国兴起,公众肯定会渴望有人来对待这个疯狂的第二代。互联网行业是一代人,衣服是平等的,开放的,自由的,所以互联网不仅是一大笔钱,也是一个救世主。
简单抛砖引玉一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C. 看了鸿观才知道之所以美国没有发生互联网革命,其根本原因是信用卡普及率太高,支付宝之类的公司生存发展
消费观念。和政策。美国鼓励超前消费,而且给收入不高着提供贷款。中国不行,没固定收入的根本贷不到钱。 中国人消费观念也保守,很少超前消费。
D.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影响比美国大
中国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是因为传统的金融行业、零售行业遭遇太多的政策壁垒、互联网金融可以填平空缺的结果。
人大特聘教授戴险峰发表《互联网金融真伪》的文章,指出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最早、最为成熟且应用领域最广的美国,并不存在所谓“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美国金融业并不是没有互联网,而是互联网已经嵌入到金融业后台,实现了无缝对接。
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电商的崛起密切相关,中国消费领域虽有长足进展,但长期以来市场分割、物流不畅、成本高昂、税收不力,使得电商甫一出世就攻城掠地,呈指数级增长。电商获得市场份额,进行网络支付,通过交易数据发放低成本小微贷,顺理成章。
今年7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报告,提出了iGDP的概念,即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报告认为,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只占GDP的比例为3.3%,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到了2013年,中国的iGDP指数升至4.4%,已经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
互联网金融借助支付与小贷而崛起,填补了以往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的空缺。大多数银行虽有许多数据,有效分析不够,各个银行的数据如同一个个孤岛,无法切入当地人情生态的信用链条中,导致小微贷款风险大成本高,银行小贷成本是阿里小贷的1000倍,如果中国电商进一步发展,能够覆盖绝大多数小微企业,中国小微企业的高息短期贷款得到了根本解决。
由此衍伸开来,在资金紧张时,余额宝、货币基金等草根理财模式,成为民间小额投资者的最爱。虽然余额宝等背后的货币基金遭到致命打击,但票据宝等产品应运而生,只要草根小额投资需要,只要银行不能提供相应的产品,互联网理财产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金融总体上好于发达国家,原因与中国大致相似,发展中国家原始商业系统、金融系统中的缝隙太大,监管无章法,使互联网在短期内得以水银泄地,四处渗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特别顾问朱民先生表示,“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和IT技术进步更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单是中国,一些发展中国家互联网金融普遍都走得很快;比如手机银行与金融在肯尼亚、孟加拉等非洲及南亚地区都发展迅猛。”
美国互联网金融已与传统金融交融。以互联网技术支撑的洲际交易所,推动了美国交易市场的巨大变化,甚至吞并了最能代表传统金融的纽交所。但是,并没有任何人将洲际交易所视为互联网公司,合并后的交易所也没被称为“互联网交易所”。
美国版余额宝paypal的货币基金,因为市场周期下行与监管规则改革,不得不宣布关闭。美国互联网金融有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需要提供注册资金,还需要去州政府注册和审批。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挑战还没到,首先是监管,监管规则一变、银行拆借利率下降,余额宝用武之地不大,未来最大的风险是电商平台税收规则改变;其次,是信用体系不彰,P2P行业发端以来至7月份,可查的P2P机构有1200家,实际上跑路的有150家,每个月有六七家跑路,几粒老鼠屎害了一锅粥;第三,互联网企业出现垄断趋势,一些平台抛弃草根,开始收取高溢价。
中国互联网金融超过欧美是暂时的,挑战与金融业的转变远未到来,任何行业最终能否发展要看规则与能力。
E. 美国是金融和互联网都最为发达的国家,但是为什么美国
因为美国人的信用卡体系不像国内这样健全,国内使用刷卡都是带密码的,回办卡也答需要输入密码,但是国外银行为了要让顾客有好的消费体验,不需要顾客刷密码,如果出现盗刷,银行会赔付。导致国外有很多骗子钻漏洞,而银行一直没有把这个漏洞给补上!所以一旦移动支付流行了,那么美国会有更多的商家遭遇欺诈了。因为消费者只需要一个电话就可以让银行把已经完成支付的钱撤销。理由就是“未经授权操作”!所以移动支付在美国起不来跟这个原因很大。
F. 为什么现代金融最发达的美国,却没有国内热炒的“互联网金融”
主要是美国的传统金融比中国发达许多,人们的生活已经非常方便,不需要都全部都搬到互联网。
G. 美国为什么没有互联网金融
并不是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而是因为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开放的,不存在利用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套利的空间
望采纳
H. 美国互联网金融为什么没有产生
1.从经济结构上来看,美国市场化的机制,使得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军事、科技、金融、教育,在相对自由的体制中均衡发展,各有千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节资源,四大产业各自根基深厚,又有部分融合,但大体上都相对固定,难以渗透到对方核心领域。
我们国内的情况恰恰相反,产业之间发展极不平衡,这和国家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但科技行业特别是互联网多数都是民营资本运营,虽起步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而随着智能手机全球渗透率的提升,国内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甚至有超过美国之势。国内互联网产生了一批世界级的巨头企业,其高速发展带动国内互联网行业走向成熟,而其激烈的竞争促使其不断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低效的传统行业的侵占和颠覆也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2.从金融市场来看,美国的金融体制完善,利率市场化完成近三十年,金融市场经过百年发展,产品和服务都已接近完善。金融行业竞争非常激烈,金融机构或发展综合实力,或在具有鲜明特色的领域深耕,因而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激烈的竞争也使得金融机构积极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作为全世界最为成熟的金融市场,美国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多元化的产品,从贷款、理财、到风险投资等等。不仅投资品种丰富,而且服务到位,并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善用户体验。这一点和国内形成巨大反差,国内金融业高度垄断,投资工具少,利率尚未市场化,收费和服务极不对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互联网金融通过其特有的渠道优势,以普惠、快捷、高收益的特色,普及了理财产品也激发了广大用户的理财需求,爆发出巨大发展潜力和规模。3.从监管体系来看,美国有着一套相对健全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如SEC认定包括Prosper在内的所有P2P平台运营模式已涉及到证券销售,要求其在SEC登记注册,将其定性为在允许范围内销售"附有投资说明的借贷凭证"的机构。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专门监管框架,而是适用于一般性监管框架。以产品的运营模式来界定监管的归属,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财产安全。
对产品的定性、风险揭示均有比较完善、透明的体系,加之美国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资本市场,比个人投资者有着更强的专业能力和相对稳定的投资理念。而国内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有着明显的时滞性,给互联网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以很好的时机,新产品层出不穷,规模上升非常快,缺少对投资者的风险提示及安全性的全面考量。
I. 互联网金融为何在美国火不起来
美国的金融没有行政垄断,美国民众存款可以“货比三家”,实体的金融银行可以高息揽储,并且有银行破产保护法等法律配套措施跟进,很健全。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高息,灵活,而在美国,实体银行已经高息、灵活的运转了很多年,不存在互联网金融的巨大获利空间,已经是“互联网与实体已经没有利差”。而在中国大陆,由于金融领域的行政垄断严重,很多老百姓的存款利率被认为低估,给互联网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利差套利空间,并且有货币基金、实体银行等监管机制的漏洞和空隙,可以被高智商、非常聪明的金融人才“高效利用”,打擦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