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近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请高手列举一下!
不是高手,但可共同探讨。
1.近期国内经济金融热点:一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回的一系列货答币和财政政策。如调整货币贷款利率,缩短周期经营。调高人民币比值率。机动运用外汇比例。
2.世界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美元贬值带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实施“退出战略”。
❷ 最近的国际金融热点问你体有哪些
金融一无所知
告诉你,这些都是没用的,基本的财务知识,要学会说
❸ 现在的金融热点有哪些
2011年,复关乎老百姓生活的金融制理财热点:
1、加息。2011年,央行还有3-5次加息空间。对老百姓存款心理影响很大。
2、通货膨胀。这个是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威胁。一斤普通的白菜从原来的几毛钱涨到几块钱,一斤鸡蛋从3元钱涨到9块,国际粮价已经连涨8个多月。.通胀凶猛,这个无需再说。2011年,高通胀已无法避免。钱不值钱已成常态。如何让手中前保值增值不贬值
3、粮食歉收。去年冬天至今,北方冬小麦种植区遭遇了大范围的旱灾,影响面达到了4成左右,这将影响中国今年粮食收成,减产很可能在2011年发生。而近期国务院也出台措施保农业,尤其明确提高稻谷收购价格。粮价上涨也成必然。粮农价格难降,CPI必然难以回落!
4、 房地产。2011年,一定是严调之年,在重压之下,房地产难有大作为。市场的需求基础依然强劲。但限购将严重影响成交量,没有成交,价格也难保持升势。限购期间,也许就是首套房最佳购买时机,至少,在这段限购期内,房价不会再疯涨,反而还有可能微跌!
......................
❹ 分析分析 经济热点话题或经济现象
W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
经济矢量
王见定
【摘要】 首次引进“自然资源指数”概念,以此指数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各行业有序地排列起来,排列的结果揭示了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为政府的各种预测、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可行工具。(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联合国在1990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过分类,苏联、美国、中国也作过类似分类。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分类大致相同。
经过多年的仔细考查,我们发现,行业的分类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这种东西就是自然资源。为了应用方便,我们引进“自然资源指数”,记为N(A),0<1.其中A是行业名称,N是英文自然资源的首字母,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强,N(A)越接近“1”;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弱,N(A)越接近“0”。
跟据这种原则,我们把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粗略地进行量化如下:
1-0.9:粮食作物种植业,蔬菜瓜类种植业,果树种植业,特种作物种植业,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经 营管理、牲畜饲养、水产养殖、水产捕捞业
0.9-0.8:金属矿业、非金属矿业、木材采运业
0.8-0.7: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
0.7-0.6: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缝纫、皮革、木材加工、家具、造纸、化学工业、治金工业
0.6-0.5: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机械、电气、电子、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
0.5-0.4:建筑业.地质堪探
0.4-0.3:商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
0.3-0.2:住宅、公用、服务
0.2-0.1: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
0.1-0: 金融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以上分类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某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注释:
关于自然资源指数计算的说明
自然资源的投入
计算公式:N(A)= ——————(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总投入
(1)自然资源是指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被人类利用进行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天然物质的统称。
(2)由于一些行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各种种植、养植业、故计算比较简便。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 ,如烟草、造纸、治金工业,当然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就更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这时分母的总投入很容易计算,但分子自然资源投入 的计算则要从本行业的物质投入中逐次减去人力资源的投入。
(3)为了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一般价格固定在某一年份,并采取平均价格。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
{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
{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
{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15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157—159页。
{9}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1998.
满意请采纳。
❺ 目前国际金融的热点问题
汇率改革
❻ 今年有什么金融热点
基金,股票都是投资热点,并且此热点会延续到09年。。
可关注以下热点领域:(1)医疗改革:医疗改革涉及到农村和城镇医疗保障、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医药销售流通、看病难与看病贵等问题,是一项关于医疗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改革。此项改革对医药行业股最大的提振作用是,将改变整个医药股的估值标准,从而能较大幅度地提升医药股的估值空间;(2)税制改革:根据模拟,在所得税率统一为24%的假设条件下,新税率比2005年各上市公司实际税率有下降的公司为533家。税率的下降意味着利润的上升,533家公司有足够的行情宽度;(3)新会计准则:将在很大程度上堵死利润突击和利润操控的现象,并且使得许多公司资产升值的状况能够在报表里公允地体现出来,有部分公司甚至会由此出现净资产即刻翻番的现象;(4)3G:2008奥运的时间表将促使3G在明年“千呼万唤始出来”,3G在2007年进入实质性建设时期,将使3G摆脱以往的纯概念的投机炒作现象,许多上游公司将由此形成业务现金流,使3G的行情更有实质性。并且在时间上,明年将是3G概念最为炙热的一年;(5)银行股估值标准的提升,已经使投资者初步认识到了金融服务领域的巨大前景,以及相应股票显著的成长空间。在银行股热告一阶段之后,明年年初的股市又将迎来一个金融股新热潮———中国人寿、平安保险等保险股的发行上市;(6)在银行股、地产股初显“中国资产”之魅力之后,“买中国”的国际投资战略将会进一步地向机场、电力、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类公司蔓延;(7)权重股的理念将继续升华。2007年是股指期货开设的第一年,权重股的理念怎么会在今年昙花一现呢。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前后,权重股至少还会“梅花三弄”;(8)股改之后是“基改”,以及具有能与股指期货进行套利、牛市状态下高分红的优势,高折价率下的封闭式基金仍具有显著的机会;(9)奥运、津滨、世博概念在明年提供出多姿多彩的交易性机会;(10)行业中2007年景气度最高的是铁路建设相关的子行业和公司。
❼ 最近国际金融市场有什么热点
最近黄金很受欢迎
❽ 经济学前沿动态与经济热点分析
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
中国经济有望加速回暖率先复苏
刺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宏观经济呈回升态势
今年以来,在国家一揽子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初步遏制了增速快速下滑的局面,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尤其是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9%,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减速的趋势。一揽子政策的刺激作用和我国中长期发展有利因素将共同推动下一阶段经济继续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8%左右。
去年底以来,国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一揽子刺激政策,已经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稳定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
宏观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增速企稳反弹。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增长6.1%,达到10年来季度新低;二季度强劲反弹,同比增长7.9%,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的减速势头。
二是政策作用使经济提前3个月触底回升。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分析,代表宏观经济未来趋向的先行合成指数已在2008年11月份触底,此后连续7个月稳步回升;代表宏观经济同步表现的一致合成指数在2009年2月份见底,3-6月份连续4个月回升,大体可以判断我国宏观经济下滑势头已经得到遏制,并开始形成企稳回升态势。正常情况下,一致合成指数见底一般滞后于先行合成指数见底6个月左右,但在强有力的政策刺激下,这次滞后期缩短为3个月,宏观经济提前3个月触底回升。
三是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外需显著拖累经济。上半年,在GDP增长的三大需求中,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库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净出口(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1%,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
下半年经济增长将延续回升趋势
经济成功触底回升,但当前的经济回升基础主要是库存调整短周期的反弹,并不等同于趋势性的经济复苏。经济复苏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固定设备更新投资,其前提条件是产能利用率恢复到正常水平。
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在进一步消化房地产库存的同时,将面临消化过剩产能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低迷和全球性产能过剩,将使我国“去产能化”过程任重道远。对此,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和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下半年经济回升的有利一面,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和我国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对下半年经济的不利影响。其中,有六大因素将影响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
第一,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稳步反弹。2009上半年,工业生产基本完成了“去库存化”任务,部分产品库存量下降幅度超过实际需要。下半年,在宏观经济与市场需求预期改善的情况下,工业企业将进入库存温和回补阶段。
下半年在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触底企稳的影响下,中国对外出口加速下滑势头将得到抑制,预计降幅略有收窄,这将有利于工业出口交货值逐步回升,促进下一步工业生产平稳恢复。另外,工业生产先行指数PMI已连续6个月上升,3月份以来一直处于收缩—扩张分界线之上。先行指数走高预示下半年工业增长将稳步提高。
综合分析,初步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比上半年加快1.5个百分点。但这一水平仍低于近20年历史最低水平(199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9%)。
第二,下半年投资增速略有回落,但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将持续显现、土地市场升温提高了地方政府收入和资金配套能力、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及房地产市场的量价齐升,下半年推动投资增长的因素仍然较为强劲,投资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趋势;但新增贷款猛增势头不可持续、企业效益仍在下滑、外需低迷和产能过剩等因素对投资增长会产生抑制作用,投资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落。
初步预计,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3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左右。由于存货投资调整主要发生在一季度,预计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逐季提高,投资仍将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第三,扩大消费政策进一步加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继续稳定增长。一是居民收入稳定将促进消费继续升温。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上升的影响下,预计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将继续扩大。
二是政策推动新消费热点形成。家电等产品将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新的消费热点。一方面,下半年随着家电下乡产品种类扩大和品质提高,农村家电销售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国务院出台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补贴措施将推动城市家电市场消费走高。此外,由于社会各界对未来通胀预期增强,贵重保值商品消费亦将快速增长。
三是房地产、汽车等主导市场消费情况好转。其中,住房消费有望持续回升。由于目前住房需求主要是改善性和投资性需求,购房者经济实力和支付能力较强,稳定的购买能力将推动下半年住房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汽车消费将稳步提高。鼓励汽车报废、扩大汽车下乡的补贴范围、支持农民直接购买轻型载货车等汽车消费政策不断完善,将促进我国汽车消费继续快速增长。预计下半年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将逐渐由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和农村扩展,价位低、耗油量少的汽车销售继续增长。
总体来看,下半年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加之在政策效应和长期因素的推动下,消费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就业压力较大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消费者信心仍处于历史低位会影响消费水平。初步预计,2009年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4760亿元,名义增长15.0%。
第四,外贸出口降幅有望逐步收窄,贸易顺差额有所下降。在外需回暖、政策显效、价格回升等因素影响下,预计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降幅将呈现收窄趋势。
一是外部需求恶化情况有望缓解。5月份美国商品零售额上涨0.5%,为4个月以来最大涨幅,制造业景气指数达到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欧元区、日本部分经济领先指数也出现连续几个月上行走势,这预示经济运行持续恶化趋势将有所缓解。主要贸易伙伴国下半年经济趋稳,将有利于中国外部需求环境改善,预计出口降幅将有所收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下半年进口降幅有望明显收窄。
二是外贸扶植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首先,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放宽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加工贸易台账准备金“由实转改为名转”等措施将降低出口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出口能力;其次,实施人民币跨境结算,扩大人民币互换协议范围有利于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高进出口意愿;再次,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扩大出口保险覆盖率,可以促进未来出口产品海外市场份额增加。
三是进出口价格回升将导致名义增速降幅减慢。一方面,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出现触底反弹迹象,预计下半年石油、粮食、有色金属等商品在世界经济趋稳背景下将继续保持波动向上走势,带动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回升。另一方面,去年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达到峰值,此后快速回落,受去年同期价格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将稳中趋升。因此,由于价格因素导致进出口名义增长下滑的趋势将有所减轻,进出口尤其是进口名义增速逐渐向实际增速靠近。
综上所述,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下降幅度减缓,全年预计下降17.5%左右;进口降幅较上半年明显减小,全年下降16%;全年贸易顺差规模下降到2200亿美元左右。
第五,物价下行周期即将结束,年内CPI有望由负转正。上半年,新增贷款高达6.37万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倍,也远超出全年5万亿元的调控目标。不能忽视货币信贷供应高速增长对未来价格上涨的影响。此外,流动性大幅增长以及全部球性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预期逐渐强烈。
另据测算,今年下半年CPI翘尾因素由上半年的-1.5%减弱为-0.9%,至12月份变为零。因此,基数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将会逐步减弱。但油气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水等公共产品价格上调的影响,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等,使得新涨价因素逐步增加,当然,产能过剩将抑制物价回升,夏粮保持连续六年增产,粮食供应充足会对消费价格上涨形成较大抑制作用。
总体来看,三季度CPI和PPI仍将呈负增长态势,PPI跌幅甚至可能会加大。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逐步回升,翘尾因素影响减轻,输入型价格上涨动力加大以及流动性等因素,预计CPI年底前将出现正增长,而PPI增速年内难以回正。初步预计,CPI全年同比下降0.5%左右,PPI同比下降5%左右。
第六,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新增长点培育难度较大。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目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方面,2003-2007年我国经济持续五年平均11%的高增长形成了大量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外需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外向型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异常突出。此外,目前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带有全球性,而且具有复杂性,不仅落后产能存在过剩,部分先进产能也存在过剩,给“去产能化”加了难度。
二是“调结构”进展较慢,培育新增长点难度较大。随着经济运行底部的逐步得到确认,宏观调控政策应该由“不遗余力地确保增长”逐步转向“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注重培育新增长点”上来。当然,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存在问题。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率低,使得有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及时开工,有的已开工项目进展缓慢,倘若这一态势继续蔓延的话,不仅会影响投资项目的如期实施,也会给中央的经济刺激计划“拖后腿”,阻碍我国经济的全面复苏。
四是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目前,尽管新增贷款规模较大,但是部分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股市、房市,尤其在通胀预期抬头的情况下可能会催生新的资产泡沫。如果金融管理部门收紧信贷,则可能会影响部分需要信贷资金的企业,进而可能抑制经济回升,如果继续放宽信贷,则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多,资产泡沫重现。此外,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千方百计争取到中央投资项目之后,配套资金难以跟上,有的地方项目甚至连资本金都比较困难,这些项目只能依靠贷款维持,特别是项目上马以后,面临后续资金缺乏。央行如果收紧银根,部分项目可能无法推进,造成投资无法回收,产生新的呆坏账;如果继续给予贷款,则可能面临新增贷款过多等压力。因此,下一阶段,货币政策面临着如何把握力度的两难选择。
综合考虑社会总供求各项因素和上年基数,2009年经济增速将逐季回升,经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
国际因素:部分先行指标呈现回升态势
国际金融危机去年四季度基本见底,世界实体经济恶化势头正在得到遏制,目前世界经济部分先行指标呈现回升态势。
一是美国经济有望触底。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美国调整后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下降5.5%,较去年四季度降幅减少0.8个百分点;6月份商品零售额增长0.6%,较5月增加0.1个百分点,呈现5个月以来最大增幅;领先指标方面,LEI综合指标4-5月连续两个月回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上半年连续6个月回升;房地产市场方面,6月住房成交582千套,环比上升3.6%,新房开工563千套,上升8.7%,呈现自去年12月以来最大涨幅。目前从除失业率(失业率是经济增长的滞后指标)以外的各项经济指标观察,基本可以判断美国经济有望在二季度后触底,并逐步呈现企稳回暖态势。此外,欧洲、日本经济先行指标也出现一定程度回升。总体而言,世界经济向好因素不断增多。预计下半年在美国经济企稳的带动下,欧洲、日本经济亦将结束深度调整,全球经济增长将缓慢恢复。
二是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库存回补要求。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众多企业普遍经历了快速、大幅削减库存过程。目前美国制造业库存额已经接近2006年底水平,商业库存削减速度开始放缓。下半年,在世界经济逐步企稳、市场需求预期改善的情况下,预计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部分企业将进入库存温和回补阶段。国际需求在各国回补库存的带动下将呈现阶段性回升趋势,我国出口面临的外部需求环境亦将有所好转。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受美元贬值、需求改善、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年内以来出现波动反弹走势。其中,国际原油价格上半年最高升至每桶70美元;纽约商品交易黄金期货价一度逼近每盎司1000美元;锡价自3月以来升幅达到40%;玉米、大豆和小麦等农产品期货价均触及八个月高位。由于世界经济预期整体向好,预计下半年石油、粮食、有色金属等商品价格在全球经济趋稳的背景下将继续保持波动向上走势,并带动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回升。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强。为缓解国内市场压力,保护本国产品销路,各国普遍采取了提高关税、滥用救济等措施,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数字显示,1-4月,共有13个国家(地区)对我国产品发起“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涉及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9倍。此外,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强。
五是甲型H1N1流感继续蔓延。甲型H1N1流感自今年爆发以来,不断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世界卫生组织6月11日将流感警戒级别升至最高警戒级6级,国际物流、消费、航运等活动均因此受到打击。未来仍将有部分跨国商贸活动因流感而被取消,部分贸易往来亦将延缓,这将给本已处于低迷状态的世界贸易带来更大冲击与压力。
国内因素:支持外贸回暖的有利因素较强
就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基本面与政策面而言,下半年尽管存在少量不利因素,但支持外贸回暖的有利因素较强,预计我国进出口急剧下滑局面将得到控制。
一是宏观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在政府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下,我国二季度GDP增速达到7.9%,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投资快速增长,消费保持平稳,工业增速逐步回升。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向好,国内市场需求将逐步恢复,对于能源资源产品、战略储备产品、装备制造产品的国际需求将相应提高,这对于进口增速止跌回稳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外贸支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针对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外贸出口明显下滑的情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出口发展的调控政策,并确定了下一步继续稳定外需的6项措施。下半年,随着各种外贸鼓励政策的实施与落实,外贸企业资金紧张情况将得以缓解,相关出口费用下降,对外贸易信心得到提振。政策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部需求萎缩影响,促进未来出口产品海外市场份额增加。
三是出口先行指数略有回升。中国5月份PMI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已升至扩张区间,10个月来首次站到临界值之上,6月该数值继续上升,达到13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5、6月份的PMI出口指数分别实现50.1和51.4。同时服装、家具、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行业订单显著反弹。出口先行指数回升预示未来出口形势将趋于好转。
四是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一方面,在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新兴经济体形势恶化的背景下,中国目前经济增长情况好于其它国家,基本面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上行压力。另一方面,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将在本轮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中国市场成为海外资本投资首选市场之一,这对人民币升值造成一定压力。如果未来汇率上升,可能阻碍出口回暖。
趋势展望: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降幅将呈现收窄趋势
在外需企稳、政策显效、价格回升等因素影响下,预计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降幅将呈现收窄趋势。
1、出口降幅减小。本次出口急剧下滑,本质原因是世界经济衰退引发全球需求锐减,而不是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品质等比较优势丧失。下半年美国经济运行有望触底企稳并带动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国际市场需求将有所恢复。尽管目前仍然存在短期抑制出口增长的因素,但我国外部需求严重萎缩局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加之中国支持出口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预计下半年出口下滑速度将日渐放缓,其中需求弹性较大的机电产品出口减速幅度有望缩小。
2、进口需求改善。国家前期扩大内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宏观经济触底反弹,政府采购力度加大,内需企稳将有利于进口回暖。此外,去年三季度我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达到峰值,此后快速回落,受去年同期价格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我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将稳中趋升,由于价格因素导致进口名义增长下滑的趋势将有所减轻,名义增速将逐渐向实际增速靠近。
综上所述,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下降幅度将减缓,全年预计下降17.5%左右;进口降幅较上半年明显减小,全年下降16%;贸易顺差规模维持在2200亿美元左右。
六大对策建议
(一)积极落实已出台外贸政策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外贸政策重点可以放在将前期优惠政策“发挥好、贯彻好、落实好”上,帮助出口企业度过难关,保持外贸稳定运行。
(二)推进出口退税制度化建设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经过多次调整后,除“两高一资”商品外,目前大部分产品已经接近全额退税。建议下一步,一是细分出口产品税号,按照结构优化原则,除“两高一资”产品外,对其他所有商品实施全额退税。二是借鉴发达国家在出口退税方面有益的制度性安排,通过法律手段,将出口退税政策转化为一项固定制度,逐步建立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出口退税制度体系。最终通过出口退税制度安排,达到长期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帮助企业增加效益,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三)继续扩大出口信贷规模
一是继续加大对具有偿还能力、信誉良好的发展中国家进口企业提供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政策力度。二是扩大国内出口卖方信贷覆盖范围,提高出口信贷在一般贸易中的比重,着重支持国家重点推动的大型机电成套设备出口项目、装备制造产品出口项目。
(四)增强汇率机制灵活性
一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可以考虑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汇率波动状况,调整目前货币篮子中各主要币种的权重,增加欧元、日元等世界货币比重,逐步改变当前人民币实际走势盯住美元的局面,减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压力。二是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建议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中间价浮动区间,在更加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三是加强区域内贸易——货币合作,扩大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和适用范围。
(五)坚决贯彻外贸多元化战略
一是加强区域间贸易合作,加快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体系建设。未来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俄罗斯、印度、东盟等国家与地区的贸易单边与多边合作,建立区域范围内贸易互动与稳定机制,同时建立区域内部金融合作体系,推动东亚地区货币——外储——金融系统建设,增强10+3框架凝聚力。二是鼓励企业拓展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利用国外企业因金融危机收缩业务的契机,结合中国企业竞争优势,尽快抢占细分市场。三是推进与资源、能源储备丰裕国家双边互惠贸易活动。
(六)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一是坚定、明确阐明中国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阻碍贸易自由化进程,同时对实施贸易保护的国家进行威慑、警告,使其在实施相关贸易保护行为的过程中有所顾忌。二是对于其他国家擅自直接或变相采取禁止、限制、加征关税等影响中国正常出口贸易的行为,以及其他国家通过倾销等方式向中国输入商品的做法,考虑对其采取报复性措施,如征收报复性关税,限制该国相关产品进口,控制进口配额等。三是倡议国际有关机构对世界贸易体系进行改革,特别强调世贸组织要加强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监管。同时充分利用WTO规则,以“增进国际交流,抵制贸易壁垒”为原则,运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政策工具,打击部分国家贸易保护行为。
❾ 最近有什么国际金融的热门话题可以来写研究报告
央行降准啊,资金开放了大概12000亿。可以针对这一事件做一项专项研究吧,可以写它对于很多国内以及国际企业的影响,也可以探究它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啊。
❿ 最近有什么金融热点话题
展望2010年,所有关心世界经济的人似乎终于可以稍微松一口气:号称“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并未引发又一场全球性大萧条。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复苏的势头依然脆弱。 展望未来,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十大热点问题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演进? 第一问:世界经济将向何处去 目前,国际社会的主流看法是,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展望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缓慢复苏势头。 不过,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主要依赖各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未来世界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复苏,关键还在于金融业能否取得根本性好转以及私人需求能否真正启动。 第二问:全球股市如何超越“虚假繁荣” 从2009年3月上旬开始,全球主要股市强劲反弹。这一方面是受世界经济形势改善推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市场充裕流动性的支撑。 展望2010年,只有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复苏,进而带动上市公司业绩改善,全球股市反弹才可持续。否则,过度依赖流动性支撑的股市繁荣往往会成为一种“虚假繁荣”。 第三问:保护主义会否愈演愈烈 在国际金融危机当中,发达国家经济严重下滑,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 欧美发达国家虽然口头上高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实际上却在国内政治压力下,不断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 展望2010年,虽然爆发全球性“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但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措施仍可能以一种“低烈度、高频率”的形式出现。 第四问:多哈回合能否“修成正果” 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自2001年11月份发起以来,至今已拖延8年多,仍未能达成协议。 目前,有关各方正在努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在2010年年底前结束,并取得“有雄心和平衡的”成果。但鉴于类似的最后期限此前曾被一推再推,因此展望2010年,多哈回合能否最终“修成正果”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第五问:加强金融监管能否落到实处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国际社会要求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一度高涨,但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加强金融监管的进展十分缓慢。 展望2010年,加强金融监管关键在于落在实处。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必须在加强自身金融监管的同时,注意防范“热钱”等非正常跨国资金流动对其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造成的冲击。 第六问:美元贬值何时休 随着市场对美元资产的“避险需求”降低,过去几个月美元重新恢复危机前的走软势头。 美元贬值,对美国来说,既可以刺激出口,又可以“赖掉”部分债务。但对美国政府来说,由于在今后10年必须大量举债以弥补财政赤字,因此必须防范美元过度贬值,以免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 展望2010年,美元走势如何,全球投资者将拭目以待。 第七问:“退出战略”如何实施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紧急货币和财政政策。目前,国际社会的主流看法是,经济刺激政策仍需保持一段时间,直到经济出现稳固的复苏势头。 展望2010年,有关实施“退出战略”的讨论会越来越多,因为紧急货币和财政政策毕竟不可能无限期持续下去。“退出战略”实施过早,会危及经济复苏,但实施过晚,则会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甚至吹大资产泡沫,因此,实施“退出战略”的时机相当关键。 第八问:世界经济格局如何变迁 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经济格局变迁。其中最明显的例证就是,由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参与的二十国集团,正逐步取代由主要发达经济体组成的八国集团,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协调国际经济事务的最重要平台。 在2010年6月和11月,二十国集团还将分别在加拿大和韩国举行峰会。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第九问:全球经济治理能否与时俱进 伴随世界经济格局变迁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此前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世界经济治理架构能否与时俱进。 目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达国家仍占据绝对优势,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但话语权和投票权却明显滞后。 展望2010年,发展中国家仍需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提高自身话语权而努力。 第十问:“后危机”时代战略新兴产业何在 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渐减退,国际社会关于抢占“后危机”时代战略新兴产业制高点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展望2010年,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环保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越发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节能和环保技术将呈现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