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工大的金融专业研究生
来我们学校金融??据我的了解,我们学校在这个方面还不是很强,不错性价比很高,欢迎报考我们学校!!!
2. 天津工业大学的金融学在全国排名多少
天津工业大学的金融学在全国排名150之后,天津工业大学的金融学在全国专排名: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属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3. 合肥工业大学金融类专业怎样
我是工大的学长,工大所有的理工科专业大一的时候都学高等数学。有些金融类、管理类的专业也学高等数学的。
有,本科研究生都有假如你是高考毕业生,
4. 长春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怎么样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三本,长春工业大学是二本,两个是不同的学校回,千万别搞错了。长春工业大答学里面有一个人文学院,注意不是人文信息学院,注意区分。工大最好的专业在机械那边,材料也不错,金融专业是工商管理学院的,专业一般般,我是12年毕业的,但不是这个专业,那年我认识的这个专业的考研的一个都没考上。该专业分配的数学老师特别垃圾,我去听过他们的课,就是个练PPT的老头,然后上课大家都是在睡觉。我认识的那几个人就业也不怎么样,你若是报该专业本人建议你多考虑一下。希望能帮到你!
望采纳
5. 请问浙工大金融学怎么样 我知道不是主体专业,想了解这个专业在工大的地位如何以后进杭州的银行是不是
工大经贸学院在工大的地位是很重的。金融专业的分数常年也是很高的。
所以你能明白从学生素质到教学力量来看其实都是不错的。
从往年来看像国贸金融这类专业毕业了很大一部分都是去银行的。
因为工大至少在浙江还算是牌子很硬的了。
6. 合肥工业大学金融专业怎么样
工大是重工科的,金融并不怎么好,但以合工大的牌子出来找工作,绝对很不错的
7. 哈工大金融研究生
好不好考每年情况不一样的。工大每年金融就招十多个人,所以你要回注意关注每年答保送生的数量。10年就是很杯具的一年,统招生只招三个,最低分399分。据说还是刷了三个保送生去国贸才招三个,要不一个都不招
初试:①101政治②201英或202俄或203日③303数学(三)④一组:848管理学基础二组:849经济学原理三组:850运筹学四组:851经济管理基础注:专业基础课④本科背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考生一、二、三组选一。非经济、管理类专业考生一、二、三、四组选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只招英语考生)专业基础课④本科背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考生一、二、三组选一。非经济、管理类专业考生一、二、三、四组选一。
8. 北工大金融学就业前景
就业状况一览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就业方向一览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金融系统方面主要是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各大银行每年都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情况如下:
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2、银行业监管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
3、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4、四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5、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渤海银行
6、城市商业银行:基本上各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
7、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8、部分外资银行在华机构,如花旗等。
9. 内工大金融专业好不 会不会很差 还是一般
工大的金融自然是很一般的了。不过其实现在的学校大多数都差不多。主要是看宿舍的气氛和自己吧。学校影响很小的。不要期望这样的大学会碰到好老师,那几率很小的。想学的一般都是自学的。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金融学怎么样
金融学专业设立于1993年,2003年金融学学科被批准设立硕士点。本学科下回设1个金融学研究所、答1个实验室和2个教研室。 主要研究方向有: 金融市场投资理论与技术分析主要从事风险投融资理论与模式研究。 1998年以来,已完成国家和省部委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4项,国防科研项目4项。获省部级奖共4项。获其他科研奖共4项。科研成果被采用共1 4项。出版学术专著共2部,发表论文共121篇,在学术刊物发表95篇,在学术会议发表26篇,其中:SCI、EI、ISTP共收录15篇。 本学科拥有一支以博士生导师为带头人,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学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好的导师队伍。目前共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