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学业 > 金融学价值中立原则

金融学价值中立原则

发布时间:2021-02-15 08:40:08

『壹』 如何理解价值中立

价值中立复:
一,制一旦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而遵循他所发现的资料的引导。无论研究的结果对他或对其他什么人是否有利,他都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作为科学家应该受科学精神的支配。
二,既然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是两回事,你就不能从实然的判断推导出应然的判断。

价值中立,最早源于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提出的“是”与“应该”的划分,他认为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我们并不能简单地从“是”与“不是”推论出“应该”与“不应该”。
价值中立也是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在社会学的参与观察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必须经历一个“融进去”再“跳出来”的过程,即先和被研究对象打成一片,再从被研究对象群体中的一员的角色转换为研究者角色,必须保持价值中立、价值无涉。

『贰』 价值中立原则的对原则的思考

“价值中立”原则的来源及意义
“价值中立”的原则来源于来访者中心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与咨询方法,他的主要观点是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他认为只要给来访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给来访者无条件积极关注,他们自己就能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成为功能完善的人。他强调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建被人们认为是一次心理疗法的革命——从技术性的治疗转到注重人际关系。
在咨询实践中,罗杰斯强调对来访者的非指导性,要求咨询者对来访者提出的疑问坚持中立,不给予直接回答,也不给予任何规劝,而是让来访者自主决策。他主张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来访者身上,而咨询者处于被动境地,只作为跟随者。这就是“价值中立”的含义,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
之所以来访者中心疗法坚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保持价值中立,是因为价值中立有以下意义:
1.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非常注重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因为良好关系是来访者变化和成长的原动力,是最重要的干预因素,也是咨询能够延续下去的一个重要条件。假如咨询师和来访者在价值观上产生冲突的话,来访者就会认为咨询师无法接纳他,因此不可能完全袒露心扉,甚至会放弃咨询。
2.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消除来访者的依赖心理
由于心理咨询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看法还存在种种误区。来访者往往把咨询者视为一个权威的形象,希望咨询者能够指点迷津,希望咨询者能够拯救自己。如果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过多地进行价值干预的话,就容易强化他们的这种认识。他们就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咨询者身上,对咨询师过分依赖,从而忽略自身的潜力,影响咨询效果。
3.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提高来访者的自信能力,增强心理咨询的实效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达到助人自助,“助人”是途径,“自助”是结果,即通过咨询师的帮助,能够使来访者达到自助的目的。假如说咨询师做不到价值中立的话,过多地进行判断或者指导,会使来访者有一种我不如人的感觉,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咨询效果。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来访者,而是启发来访者去主动思考,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咨询的效果无疑是非常好的。
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遵循价值中立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华中师范大学江光荣教授在他的《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一文中叙述得非常透彻。
二、心理辅导课不能完全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
即使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该无条件地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当然这种假设并不成立),也因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咨询存在着区别,而使心理辅导课中不能也不应该完全地价值中立。
1.心理咨询是面对个体,而心理辅导课面对的是群体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无论来访者的观念多么消极,多么悲观,他不会影响其他人。但是,心理辅导课就不同了,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如果一个学生说出的观点或者观念比较消极或者悲观的话,而教师又不作任何价值干预,会使其他学生认为教师默认了他的价值观,从而会对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毕竟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他们容易受到其他价值观的影响。
2.心理咨询以矫治为目标,而心理辅导课的目标是预防和发展
心理咨询以矫治为目标,它所面对的对象是存在某些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的个体,因此,来访者身上肯定会存在着消极的观点或观念,或者存在着价值观的冲突。我们价值中立的目的并不是任由他的价值观发展,而是首先接纳他,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中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心理辅导课面对的几乎都是正常的学生,他们都有基本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而此时消极的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3.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心理辅导课之间内容相对独立
心理咨询一般不是靠少数几次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江光荣教授所说,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干预的过程。价值中立,并不是对来访者的价值观放任自流,而是激发来访者的潜力,能够使他自己去领悟,去察觉自己的价值观是如何地不合理,如何地消极,从而做到更正和发展。心理辅导课虽然是有系统性的,但是不可能对一个内容用几节课的时间去探讨,因此,如果在本节课上学生出现消极或者不合理的价值观而不去作价值干预的话,就可能会留下后患。
综合以上说法,因为心理辅导课与心理咨询存在区别,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心理咨询中的原则照抄照搬到心理辅导课中来,应该对价值中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何种情况下,心理辅导课需要价值干预
心理辅导课需要价值干预,但并不是一遇到学生与教师的观点或者观念不一致时,就进行干预,而是要区别对待,以下情况,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
1.学生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错误,会给其他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一位教师在上一节题为《情绪万花筒》的心理辅导课时,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消除不良情绪。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可以打人,吃摇头丸。这个学生的观点存在明显的错误,如果教师不作价值干预的话,会给其他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学生的言谈评论会伤害其他学生或者其他人时,教师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
比如曾经有一节题为《男生女生的交往》的心理辅导课,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让男女学生写出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异性的某些形象,教师找出几个典型的读出来,当读到女生不喜欢的男生形象——“婆婆妈妈”时,一个学生大笑,然后大声说:“就是我同桌。”这个学生的言行明显给其他学生带来了伤害,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进行价值干预的话,会对学生造成某种伤害。
3.学生的言行举止故意哗众取宠,影响课堂秩序时,教师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
心理辅导课采取价值中立的原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信任的环境,能够让大家在这个环境里畅所欲言,是非常好的。但是,营造这种环境的目的绝对不是放纵学生,并不是让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因此,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哗众取宠,影响到课堂秩序时,教师应该进行价值干预。
四、在价值干预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要慎用价值干预
虽然心理辅导课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但并不代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价值干预。价值中立仍然是心理辅导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尤其是以下看起来好像需要价值干预的情况,仍需保持价值中立。
(1)无定论、还存在争议的观念或者观点
有些时候,有些价值观还存在着争议,本无所谓对错,教师切不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比如,有一节《神奇的网络》的辅导课,教师最后申明自己的观点:“网络交友会给你带来伤害,甚至是终生的伤害。”一句话就否定了网络交友这种交友的方式。其实通过网络结交朋友只是一种交友的渠道,它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但是教师把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学生。
(2)自身在成长过程中会自行修正,又不会给别人、给社会带来危害的观念或者观点
有些观念或者观点不会给别人、社会带来危害,并且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会逐渐修正自己这种不太完善的观念。比如在上一节《良好的少男少女形象》的辅导课时,教师让学生写自己心目中良好的少男少女形象,一个男生写的是:喜欢漂亮的女生。这时,教师就说了:漂亮的一定好吗?等等。极力地想让学生接受自己“心灵美才是更重要”的观点。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性,尤其是中学生在交朋友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学生并不会因为教师的教导而改变观点。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会发现交朋友最重要的并不是外貌,而是内在的某种特质,因此,此时教师的价值干预完全是多余的,应该保持价值中立。
(3)有些观念或观点并不完善,但是在接下来的心理辅导课中会涉及到
有些观点可能不正确或者不完善,但是它并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并且在接下来的心理辅导课中,有专门针对这方面问题的探讨。这个时候,教师就没有必要进行干预。
2.价值干预要讲究方法
心理辅导课在应用价值干预时,应该非常慎重,而且也应该讲究方法和技巧,因为稍有不慎,可能会伤害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且会影响宽松信任的团体氛围。

『叁』 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

很难,经济学家有自己的立场,有立场就难中立。

『肆』 价值中立的如何做到价值中立

第一,对所研究事物的背景要有一定了解,观察中要保持客观、实事求版是的态度,不带偏权见。

第二,要善于分析研究结果,分清表象和实质,不要被假象迷惑。

第三,要具有高度的注意力、忍耐力和认真吃苦的精神。

(4)金融学价值中立原则扩展阅读:

价值中立不是要求学者没有或不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是要求他们应弄清在什么地方要诉诸于分析的理解,在什么地方要诉诸于情感,告诫他们不要把关于事实的科学分析与关于事实的评论相混淆。

在社会学的参与观察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必须经历一个“融进去”再“跳出来”的过程,即先和被研究对象打成一片,再从被研究对象群体中的一员的角色转换为研究者角色,必须保持价值中立、价值无涉。

『伍』 如何理解与实践价值中立原则

价值中立(Value free),最早源于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提出的“是”与“应该版”的划分,他认为权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我们并不能简单地从“是”与“不是”推论出“应该”与“不应该”。在前人观点基础之上,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慕尼黑大学所作的演讲《以学术为业》当中提出,应当把价值中立性作为从事社会学研究所必须遵守的方法论准则,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不能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的人或事,在研究中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

『陆』 社会心理学的价值中立原则是什么

社会学传统的价值中立由马克思·韦伯提出,即一种从事社会学研究所必须遵守版的方法论准则,表权现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不能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的人或事,在研究中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具体涵义:其一,一旦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而遵循他所发现的资料的引导。无论研究的结果对他或对其他什么人是否有利,他都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作为科学家应该受科学精神的支配。其二,既然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是两回事,你就不能从实然的判断推导出应然的判断。
但是学界一直对此有质疑,因为社会学的研究中不可能没有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因此价值中立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柒』 “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关系是什么

韦伯既用“价值中立”与德国的新康德主义划清界限,反对否认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用“价值关联”反对英、法实证主义无视社会科学自身特点的错误倾向,为此,韦伯一方面把“价值中立”视为社会科学的规范性原则,另一方面又把“价值关联”作为社会科学的构成性原则,以避免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在社会认识上的片面性。因此,正确分析韦伯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韦伯那里,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是相伴而生的一对矛盾,两者不可分离,不可单独抽取某一方加以分析批判。韦伯思想中的价值中立并不意味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彻底排斥价值因素,社会活动与现象都要由一定的价值来支配,因而韦伯的价值中立是相对于价值关联而言的。他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有本质区别,社会科学的理解恰恰必然包括在特定的价值之中,遵循一定的价值观念去解释社会现象。如,社会科学家们在分析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行为时,都必须探讨这些行为所表现出的价值。而为了理解这种价值就必须探讨行为者在什么观念驱使下做出行动,这就是“价值关联”。正如韦伯所说:“当然,经验科学的问题应该‘不加评价地’加以解决,它们不是评价的问题。但是,社会科学中的问题是根据被讨论的现象的价值关联而选择出来的。”(注: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页,1992年版。)但是,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作为人类追求真理的理性活动,又必须排除研究者个人情感好恶,又要避免以自己的价值、好恶去解释客观对象。实事求是作出事实判断,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又必须坚持价值中立。“的确,在我们的科学中,个人的价值判断会对尚未被明确承认的科学观点发生影响,这些价值判断引起了长期的混乱甚至在决定事实之间简单的偶然联系的时候,它们也会根据后果增大还是减少实现某些个人理想的机会,即获得某物之可能性,而对科学论点作出各式各样的解释。”(注: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页,1992年版。)可见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在韦伯社会方法论中扮演了同等重要的角色,构成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个特色。同时,韦伯的“价值中立”概念的提出除了与“价值关联”相联系而外,还与科学家的研究活动相联系。即“价值中立”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自己的对象时,应当遵循客观事实,而撇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立场,回避自己的价值。而普通公民则在社会活动中必须有自己的价值观。当然,韦伯的“价值关联”与李凯尔特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的原则是有区别的。李凯尔特的“价值关联”是一种先验的超时空的原则。而韦伯却认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随主观臆念去选择相关价值,而是将在一定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原则作为价值关联的前提,因此,韦伯的“价值关联”是客观现实的。总之,韦伯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时韦伯的“价值中立”又是一个规范性概念。相对于特定的人与场合来讲,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因此,在韦伯那里“价值中立”并不是一个普遍性的行为准则。而只是科学家进行学术研究时的一条规范。如果做到按科学家的规范从事科学研究,就意味着做到了价值中立。另一方面如果能够联系行动者的客观现实的整体价值来研究事物,就做了价值关联。因此,我们应辨证地分析韦伯的“价值中立”的思想,避免把“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对立起来而造成的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也避免国内一些主张社会科学研究要遵循价值关联原则而批判价值中立思想,或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而批判价值关联思想等较为偏颇的观点,两者都不能单独成立。同时,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这对范畴。韦伯这对范畴有其合理内容,它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认识社会现象之间具体因果联系的客观法则,对于建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有着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科学面临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如何回答社会科学的研究何以能够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在这方面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两者的对立所构成的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中的根本问题又陷入到更大的困境之中。两者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都形成了彼此对立的命题。如何解决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这种“二元对立”,这就关系到能否正确解决社会科学上述困难,能否建立一种真正的社会科学基础。关于这方面有些学者已做出深刻研究,主张用层次论代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二元对立”,认为由于社会领域是多质性和多层次性,以它为对象的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应该是综合的,当然这种综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两者交融基础上的“创造”,即不妨参照韦伯有关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想,韦伯的有关思想对我们建立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启发。

『捌』 价值中立原则的主要内容

当西方经济学家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经济学体系时,他们很快就发现,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问题,即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作出好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由于这种判断与人们的价值观直接发生关系,所以被称之为价值判断。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一门实证的科学。任何一门实证的科学,其首要任务是描述客观的事实。我们如何领悟观察到的事实当然取决于我们的认知能力和程度,然而,科学就是客观地描述事实,而事实就是事实,它与研究者的意愿无关。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它只说明X与Y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在X与Y之间作出好坏的判断。因此,把价值判断渗入到经济研究中就会背离科学客观性的要求,将经济学导入歧途,使经济学变成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脱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所谓的“价值中立”(Value Free)原则。?
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是将经济学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叫做实证经济学,它力求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讨论它的结果的可取性和不可取性。实证经济学是在所观察到的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归纳与抽象的办法,通过分析推理,揭示出经济事务之间的相互联系,由此得出理论命题,它必须能经受事实的验证,并能对未来作出预测。任何有关实证经济学的争论可以通过观察事实来解决。对于经济行动的福利后果的分析或经济政策的制定属于规范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样标准的理论和政策。规范经济学力求回答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问题,有关规范经济学的争论,不能通过仅仅观察事实来解决,而是靠说服、教育和某种符合正义的政治程序来解决。总之,实证经济学的任务是如何客观地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规范经济学的任务是怎样按人们的意图改善经济运行状况。不过,经济学主要是一门实证科学,因为只有首先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才能提出政策主张。
区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对科学研究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把这两者区分开来是一回事,要求把价值判断完全从科学研究中摒弃是另一回事。一方面,科学与价值判断是不能分割的,因为“无论我们做什么,总是关系到事实和价值这两个方面。在确定的意义上,价值的纬度是人类特有的纬度;把它拿走,你就消灭了人类的存在”;另一方面,科学也需要价值判断。当物理学家发现通过原子核的裂变可以释放一种巨大的能量时,他们考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和平地利用这种能量?运用DNA技术进行克隆必须受制于人类的道德伦理标准。

阅读全文

与金融学价值中立原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