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地铁几号线几号出口
地铁2号线,陆家嘴站下车,1号口出,步行500米左右到达
B. 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发展
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华社在借鉴全球各类交易所发展模式基础上,以独创精神开拓的交易服务平台。借助丰富新闻信息资源和中立权威品牌优势,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着力构建金融信息及文化产业交易服务领域里公信、公正、专业、高效的中介平台,促进文化服务产业与实体产业、资本市场的对接,最终建成品种最齐全、成交最活跃、国内最权威、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信息及文化产业交易服务中心。
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坚持“共融、共享、共赢”的发展模式定位,加强与全球领先专业机构合作,共同组织金融信息产品、文化创意产品、新媒体新闻信息产品与广告产品交易服务,提供技术专利转让与商务信息咨询等服务。
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隶属于中经社控股集团。中经社控股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不断优化,所属公司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北京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新华商品现货云交易中心建设快速推进,所属《金融世界》杂志创刊发行,新华08网站开通试运行,新华08视频终端、手机终端建设积极推进,形成了以新华08PC终端为核心,视频终端、手机终端、网络终端和报刊终端同步发展的多终端产品业态;成功研发发布中国石油价格指数和库存数据,研发发布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增强了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C. 这么多路透社、新华社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代表哪个国家的
路透社是英国的。 新华社是中国的。
路透社于年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在德国亚琛创立,1851年迁址到伦敦。创办人路透原为德国人,后加入英国籍。1865年,路透把他的私人通讯社扩展成为一家大公司。
路透社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现为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路透社股权属于代表伦敦出版的全国性报纸的报业主联合会,代表郡级报纸的报联社、澳大利亚报联社和新西兰报联社 。这四家股东都有代表参加路透社董事会,它们之间有一项确保路透社在新闻报道中所谓“独立性”和“正直性”的“托拉斯协议”。
路透社董事会由1名董事长、3名常务董事和8名董事组成。董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由董事轮流主持会议,讨论财政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日常行政工作由执委会(或称经理部)负责。执委会由总经理、两名副总经理、两名助理副总经理和总编辑6人组成。总经理由董事会任命,新闻业务工作由总编辑主持。
路透社名义上是私人企业主所有,实际上受政府控制,是英国的官方喉舌。路透社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是国外,它的国际新闻紧密配合英国政府的外交活动,它对体育新闻也很重视。该社的经济新闻主要是商情报告,为英国和西方大企业服务。
路透社每天发稿。除一般新闻外,经济新闻和体育消息占很大比重。每天24小时,通过电子计算机控制以电视、电传和油印稿形式,向世界名地的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金融情报。路透经济新闻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地位。在它的总收入中,85%来自出售的经济新闻,15%来自国内的收入。
路透社的消息大致有特急快讯、急电和普通电讯三种。这三种电讯的时效按顺序递减,篇幅按顺序递增。特急快讯主要针对商业用户,快讯主要适用于政府机关及电子媒介订户,普通电讯则主要服务于其他新闻媒介订户。
路透社是与新华社最早建立新闻合作关系的西方通讯社,50年代两社就签订了互相交换新闻的协定。1992年12月6日,路透社的综合数据网络与中国最大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行情电脑系统正式联通,使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的A股和B股的牌价可以通过路透社的网络传送到世界各国。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是中国最大的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中心。现任社长田聪明,总编辑南振中,副社长徐锡安、马胜荣(兼任常务副总编辑)、何平(兼任常务副总编辑)、鲁炜(兼任秘书长),中纪委驻社纪检组长李洪峰,党组成员崔济哲(兼任副秘书长)。
新华社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创建于1931年11月,1937年改现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新华社的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目前正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而奋斗。全社从事新闻报道、经营管理和技术工作的职工逾万人。
新华社总社设在中国首都北京。全社的新闻采集和处理系统由总社、国内分社、国外分社三部分组成。总社除总编辑室外,还设有国内新闻编辑部、国际新闻编辑部、对外新闻编辑部、体育新闻编辑部、新闻摄影编辑部、参考新闻编辑部、新闻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在国内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33个分社,在5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海外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社。同时,分别在香港、墨西哥城、内罗毕、开罗、巴黎设有亚太、拉美、非洲、中东及法语地区等五个可以直接向国外发稿的总分社。
新华社拥有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多手段的新闻报道和发布体系。在国内,每天通过专线分别向中央、省市、地县、晚报、专业报和电台、电视台播发各类新闻信息稿件,用中、英、法、西、俄、阿、葡7种文字24小时不间断的向世界各地提供各类新闻信息,总字数为400多万字。目前,新华社已在海内外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新闻信息用户网络,并与近百个国家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签订了新闻交换合作协议。成立于1993年的新华社音像中心,为各级电视台和广大音像制品订户提供多品种的新闻、专题类节目。
新华社编辑出版20多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日报)、《新华社外文电讯稿》(英、法、西、阿、俄)、《参考消息》(日报)、《经济参考报》(日报)、《中国证券报》 (日报)、《上海证券报》(日报)、《了望》(周刊)、《半月谈》 (半月刊)、《环球》(半月刊)、《中国记者》(月刊)、《 摄影世界》(月刊)、《证券投资》(周二刊)、《农村大世界》(月刊)、《中国图片》(季刊)、《中国年鉴》(中、英文版)等。其中《参考消息》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半月谈》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新华社所属的新华出版社每年出版以新闻和时事政治为主的各类图书400余种。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新华社的通讯技术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包括文字编辑、图片处理、新闻通讯、经济信息、资料检索等10多个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拥有包括卫星通讯和互联网在内的传输网络,卫星通讯传输网络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香港、纽约、巴黎、伦敦为转发中心,覆盖全国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通信体系。
近几年来,新华社的经营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新华社所属的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新闻发展公司、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中国图片社、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杭州国际公共关系公司等,在国内同行业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华社还设有新闻研究所、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学院等部门,致力于新闻业务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根据中国政府的授权,从1996年开始,新华社又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进行归口管理。
D.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的介绍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建筑面积近7万平米是新华社和上海市政府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核、高、基”项目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基础工程。
E. 那些网站可以第一手获取国际金融信息,包括一些国家的政策,公司公告,偏专业性质的
简介: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FSA),该局于1997年10月由1985年成立的证券投资委员会(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Board---SIB组织)改组而...
F.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的正式启用
作为国家“核高基”项目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的重要载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基础工程,中国金融信息中心2014年1月1日在上海浦东陆家嘴正式启用,璀璨的蓝宝石造型与东方明珠塔交相辉映,成为陆家嘴金融城的新地标。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金融信息引导着资金,引领着资本,影响着决策,决定着交易,金融信息话语权是金融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这一“航母”正式起航,将大大提升上海软实力,全球金融市场将会听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如虎添翼。
2014年1冃1日,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这一重大基础性工程相伴落地的,还有新华社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组建的跨学科实体性研究机构国家价格研究院(上海),以及面向全球开展白银报价交易、现货流通、数据采集加工、指数开发等业务的新华上海贵金属交易中心。同日上线的陆家嘴金融网则将有效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打造“24小时的网上陆家嘴”。
G.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的楼盘介绍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是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上海总部的物理载体,与中心建设这一“物理反应”同步,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及其产品新华08的发展等“化学反应”也将加速。中心启用后,将集金融信息采集、发布,数据挖掘,指数研发,金融家俱乐部等多重功能于一身,这对于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产生重要作用。
H. 翻译“新华社国际金融危机报道研究”
Study on Xinhua News Agency'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reporting
I. 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成立
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开业仪式18日在北京市丽泽金融商务区举行,这是全球金融信息领域首创的交易所。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新华社社长李从军等共同出席开业仪式。
李从军在致辞中表示,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创办,将为加强金融信息平台建设、搞好金融信息服务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华社将依托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等平台,竭诚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服好务。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将充分发挥新华社遍布海内外的采集网络和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优势,积极借鉴全球各类交易所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与全球专业机构合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按照一流的、专业化的水准,着力构建金融信息及文化产业交易服务领域里公信、公正、专业、高效的中介平台,促进文化服务产业与实体产业、资本市场的对接。
郭金龙表示,金融市场是信息驱动的市场。新华社以金融信息服务为主体,创造性地设立金融信息交易所,对于新华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信息平台,满足国内外金融领域对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加快丽泽金融商务区建设,丰富和完善首都金融市场体系,提升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也必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介绍,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华社旗下中经社控股集团独资成立的专业交易中介机构,是新华08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易所坚持“共融、共享、共赢”的发展模式定位,与全球领先专业机构合作,共同组织金融信息产品、文化创意产品、新媒体新闻信息产品与广告产品交易,提供技术专利转让与商务信息咨询等服务。交易所9月10日试营业,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新华社旗下的中经社控股是新华08的运营主体。新华08是新华社自主研发的金融信息综合服务系统,集实时资讯、行情报价、历史数据、研究工具、分析模型等功能于一体。
丽泽金融商务区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新兴金融功能区,占地面积8.09平方公里。丽泽秉承“立体交通网、信息高速路、生态商务区、金融不夜城”的规划理念,坚持“新兴、高端、低碳”的建设原则,以新兴金融产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信息、金融文化、金融服务,打造成为以新兴金融业态为主体、高端商务服务业态相配套,以绿色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依托,具有较强影响力、辐射力和创新力的新兴金融机构聚集区,环境优良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子、上海贝尔、北大PE投资联盟、北京国际信托、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北京产权交易所、华创证券等部门和大庆市委负责同志,部分外国驻华使节和驻京机构代表,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新华社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开业仪式。
J. 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意义
全球金融信息领域首创的交易所——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18日在北京开业。从今天起,它将填补全球金融信息领域交易所的空白,与全球领先专业机构合作,共同组织金融信息产品、文化创意产品、新媒体新闻信息产品与广告产品交易服务,提供技术专利转让与商务信息咨询等服务,助力信息化时代我国金融业腾飞。
这一创举吸引了现场参加开业仪式嘉宾的注意,金融界人士对该交易所的开创性和未来前景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今世界,金融信息的快捷获取至关重要,但中国金融信息市场的发展还有待完善,相信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成立在加强金融信息的整合共享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毋剑虹说。
中国光大银行、中信银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的相关人士都对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开业表示祝贺,认为凭借新华社强大的传播力和信息资源优势,该交易所必将助力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LCD屏幕散射出的光芒直指正对面的会员墙。琳琅满目的会员标牌整齐镶嵌其中,这也是交易大厅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首批确定的近300家会员单位汇集了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联、中国平安、中国邮政、网络、清华大学在内的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资本要素市场、高等院校等部门。
据介绍,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结合了公司制和会员制交易所的优势,建立了独立的会员体系,由战略会员、合作会员、服务会员和经纪会员四部分构成。这些会员可以说是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成立的见证者,也是推动我国金融信息业务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交易所的另一大亮点是多媒体展示厅,整个展厅通过互动投影、定位声源、全球最大的100英寸触摸平板电脑等高科技向人们展示着交易所的六大业务架构:金融信息产品交易、广告产品交易、文化创意产品交易、技术专利交易、新媒体新闻信息产品交易和商务信息交易。俯视,脚下互动投影不断变化的四季美景,宛若漫步在大自然中;仰望,拱门上展示着新华社社办报刊、电视、网络、手机、新华08等业务……点点滴滴都记录了新华社全面拓展全媒体业态的前进步伐。
正是依托全媒体发布渠道和多维度交易平台,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向需求方提供着优质、海量的交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