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克鲁格曼的经济思想
我找到的(顺便也学习了下):
克鲁格曼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汇率理论和经济与地理学理论。
1.新国际经济学理论
1.1 国际经济学的7个主题:
1.1.1贸易所得 国际贸易使交易双方获益,但能使某些利益团体受损。价格是最重要的贸易条件。
1.1.2 贸易模式 三种贸易模式:一是受到生产效率差异影响形成的贸易模式;二是联系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相对充裕程度和相对密集程度而形成的贸易模式;三是一种相当随机因素形成的贸易模式。
1.1.3 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通常是国内不同利益团体之间较量的结果。
1.1.4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分析,必须参考贸易收支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及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同时还必须结合各国的整体经济背景来分析,即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和国民收入账户的关系,以及国际货币政策的各个方面来综合分析。
1.1.5 汇率决定 利率平价,即因利率水平的差异,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变化。
1.1.6 国际资本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1.1.7 国际间政策协调
1.2 国际贸易模型
1.2.1 传统模型-李嘉图模型 又称比较优势理论模型,认为国际贸易是由国际间劳动生产率唯一决定的理论。但它是在完全自由竞争假设下,没有考虑垄断因素,未能反映现实,也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
1.2.2 传统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又称为要素禀赋理论,在李嘉图模型之后发展起来的。各国要素资源(劳动力和土地),的差异同样会引发国际贸易,该模型还揭示了一个一般性结论: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1.2.3 标准贸易模型 两个传统模型是标准模型的特例。一国的经济增长原因是由一国资源的增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造成的,同时科学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也引起经济增长。其次,现实中,一国的经济增长总会有一定的偏向性,并非所有的部门都同步发展。这种偏向性可以将国家的经济增长分为出口偏向型增长和进口偏向型增长,同时对国际贸易来往产生影响。
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得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而对其他国家有利;进口偏向型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改善有利,但对世界其他国家不利。基于这个结论,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将会致使其贸易条件更加恶化,以至于他们的福利水平比经济增长前还要低”
1.3 国际贸易中的各种现象
1.3.1 规模经济 它是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单位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的过程,通过大规模的原料购买降低成本,能够促使极技术人员专业化、技术化,有利于产品规格统一,实现标准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单个厂商)与外部规模经济(行业或区域)内部规模经济容易导致垄断和不完全竞争,外部规模经济产生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也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这可以解释相同的国家也有贸易往来。
1.3.2 国际分工 是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力联系,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各国间贸易产生的基础,一般有三种类型: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其发展一般取决于各国的社会条件和自然经济条件。国际分工的模式除了受一国的经济特征影响外,历史的偶然因素也是形成国际分工的重要因素。对工业的暂时保护可以转化为他的永久比较优势。
1.3.3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完全竞争不能保持,因为至少会有一个达到注意影响市场价格的买者(或卖者)存在。现实中,完全垄断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寡头竞争情况则较为多见。每个生产者都有一定的垄断力,但他们之间又存在激烈的竞争。
1.3.4 国际贸易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必然导致不完全竞争。研究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不完全竞争的却比完全竞争模型更为科学。
1.3.5 垄断竞争模型-最基本的不完全竞争模型。极端的是垄断竞争,是指一种含有排斥、限制自由竞争的垄断行为的竞争模式,他拥有市场竞争程度较大,垄断程度较小的特性。垄断竞争同样会产生国际贸易促动。
1.3.6 国际倾销。倾销的产生条件一是市场为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二是国内和国外市场是相对独立的。垄断厂商从事倾销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不同,当厂商在市场上不具有绝对优势地位时,可以通过增加出口以扩大生产,增加价格优势并获得更多的利润。完全一致的产品也会在国际贸易中产生倾销现象。
1.3.7 外部经济众多的单个厂商集中在一个地点的规模经济,是规模经济的一种。外部经济的形成有利于专业化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有利于只是的外溢。外部经济可以促进国际贸易,但同时会导致一国陷入“被固定”的生产模式,无法进行变革而受到伤害。
2 国际要素流动
2.1国际贸易中的劳动力因素
2.1.1 劳动力因素的流动 以移民形式体现的劳动力要素移动约束多,易引发政治问题。劳动力要素流动出现以下几种趋势:一、劳动力流动逐年增加,各国劳务正常逐渐放宽;二、鼓励技术性人才的流动,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三、劳动力的流向发生转变
2.1.2 劳动力流动同国际贸易 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要素禀赋的差异,两国间,同一行业中存在劳动力相对充裕和相对缺乏的现象。劳动力流动将对各国的收入分配产生强烈的影响,并会导致部分团体利益受到损害。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有时候能够与国际贸易相替代,能够增加世界总产出,对各国有益。
2.2 国际贸易中的资本流动。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包括单向、双向、多向流动),包括国际借贷、投资、外汇买卖、证券发行与流通,分长期和短期资本流动。
2.2.1 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征有:国际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流动数额加大,速度加快,但巨额的短期资本容易对一国的经济秩序产生不良影响;各国普遍采用跨国公司的形式进行直接投资。
2.2.2 国际间资本流动形式之一-国际借贷,指一国向另一国借贷消费。任何社会都面临着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的选择
2.2.3 跨国公司与资本流动 跨国公司同国际借贷最大的区别就是它背后隐藏着母公司的一个目的,即扩大公司控制权。跨国公司不但可以通过跨国子公司分散和控制资本,还能通过跨国子公司增加对当地资源及市场的控制权。即一方面它做到了将资本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将他国的资源内部化为自己的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此外,通过跨国公司的形式,母公司可以在当地生产产品并销售,绕过了国家间的贸易壁垒,从而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对其产品进入当地市场也十分有益。正式基于这许多优点,母公司才会积极地向国外扩展,设立大量的跨国子公司。
2.2.4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的存在促使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并加强了国际将的资源整合,使各国资源利用更有效,其次,从广义上看,跨国公司同劳动力要素、国际贸易对国际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同的作用,都能对各国间的经济一体化做出贡献。
3 国际贸易政策
3.1 国际贸易中的自由贸易。克鲁格曼指的自由贸易指没有进口关税、出口补贴、国内生产补贴、贸易配额或进口许可证等因素限制下进行的贸易。贸易自由不仅将为各国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还能给参与贸易的各方带来福利上的改善。
3.2 各国是否要实行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3.2.1 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效率
3.2.2 自由贸易可带来额外收益。自由贸易的额外收益之一是规模经济
3.2.3 自由贸易可以为一些利益团体服务
3.2.4 自由贸易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
3.2.5 自由贸易损害了部分团体利益
3.3 关税
3.3.1 关税的分类 从量的关税与从价的关税
3.3.2 关税的特点。由一国政府已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和物品为征税对象,统一进行征税;可以对进出口贸易进行调节;是政府为了执行统一的对外政策的一种手段。
3.3.3 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征收关税将提高进口国政府的收入;征收关税将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减少其销售量;征收关税会给进口国的消费者造成损失;征收关税给进口国的生产者带来利润;征收关税让出口国的消费者受益。
3.3.4 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中的两大问题。进口替代工业化和二元化经济问题。
进口替代工业化: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一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要避免过度扶植,否则有害。
二元化经济问题指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相对落后的农业部门同较为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同时并存。二元化问题同一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密切相关。一国的贸易政策可能使二元化问题更加严重,如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就可能造成制造业和农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很大,并加剧二元化。
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即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以向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为目的,积极发展相关工业部门,从而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全国经济发展。
4 汇率理论
4.1 汇率相关内容
4.1.1 汇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核心的作用,这是因为会里使得我们能够比较不同国家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4.1.2 汇率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主要是价格比较和调节杠杆(汇率高低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如果回来剧烈变动,将会增加从事国际贸易交易的风险,也正是这种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才会长期对外采取固定汇率制度,而欧盟也才会在其内部促生统一的欧元区域。
4.2 外汇市场
4.2.1 外汇市场的特征。交易量极大(2001年1.2万亿每天较89年增长一倍);24小时运营;主要以美元相交换;具有一定风险。
4.2.2 外汇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可进行套期保值;可进行外汇投机;可提供资金融通
4.3 汇率与利率
4.3.1 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在外汇市场上,汇率同其他商品一样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利率将影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
在外汇市场上,除了利率影响汇率外,预期的汇率变动也会影响汇率
4.3.2 短期和长期的货币供给与汇率的关系
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增加会使经济中的诸多价格在长期内上涨,用本国货币衡量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上涨也是其中之一。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反之升值。
4.4 固定汇率制度
4.4.1 固定汇率制度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保证汇率稳定,阻击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避免汇率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它不能利用汇率变动来调价国际收支情况,甚至有时会破坏内部经济平衡。
4.4.2 在固定汇率的国家中,央行通过外汇交易来固定汇率,以维持资产市场的平衡,从而将汇率固定于某一水平,通常还利用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作用稳定币值。
4.4.3 固定汇率国家会“突然”使用汇率政策,以达到改善本国的贸易收支情况和增加就业等。汇率调整后,央行为了维护新的固定的汇率,必须重新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
❷ 国际金融学的教材
两本都是适合于本科的经典教材
结构上两本都差不多不过
姜波克的结合了一下国情,是许多院校考研指定参考书
而克鲁格曼的是现在全世界都很流行的教材
建议楼主静下心来好好读,才能发现其逻辑的清晰
❸ 国际经济学萨尔瓦多中文版
经济学九大核心课:
1.西方经济学(宏观).
2.西方经济学(微光)
目前最流行的教材有三种: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而森的<经济学>和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
推荐用曼昆的作为自学.
3.政治经济学.教材随便吧,人大版或者复旦的博学系列都不错.
4.国际经济学.国内有用克鲁格曼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有用萨尔瓦多的<国际经济学>或者<国际经济学基础>.推荐萨尔瓦多的<国际经济学基础>,相比克鲁格曼的教材萨氏的教材实用性更强,而克氏的教材理论性太强,不推荐作为自学用.国内的教材大多数多是抄克氏或者萨氏的教材,不推荐.千万别买复旦博学系列的<国际经济学>,难度太大了,不适合于自学.
5.计量经济学.根据本人的经验,推荐用孙敬水主编的<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虽然孙本人不是名牌大学的教授,但这本教材是国内第一本理论与软件应用详尽结合的初级教材,而且教材比较详细,深入浅出地表述了所有的初级计量经济学内容,对高级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也有所涉及.里面所用的EVIEWS计量经济学软件是个傻瓜软件,是国内最流行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另外李子奈的<计量经济学>(高教版)和张晓峒的<计量经济学基础>(南开大学出版社)都不错,唯一的遗憾是他们都没有如何用软件分析数据的详细内容,这样你就必须另买软件应用的教材.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基础>也很好,但是内容太多了,其实国际公认最好的初级计量经济学教材是斯托克的<计量经济学导论>(好像没有中文版)但他们都不大适合于自习.推荐作为参考书.
6.货币银行学.教材推荐用兹维·博迪、罗伯特· C·莫顿 著,《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大黄达有一本叫<金融学>(人民大学出版社)不错,可以作为参考书.
7.统计学,推荐用中国统计出版社的<统计学原理>(九五国家重点教材,统计学界的元勋黄良文主编).其它就不推荐了,因为国内应该没有比这更好的统计学基础教材了.
8.会计学.推荐用立信出版社的<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作为自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会计学>也不错,但是该书较偏重理论性.
9.财政学.人大陈共的<财政学>可以(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学界重镇厦门大学和上海财大都有各自的教材,应该都不错.
至于专业课程,由于经济学分支专业很多,你可以到各大名校相关院系主页查询.经济学我建议你去查询上海财大的,因为其开设的课程更讲究实用性.(我不是财大的,希望没有人因此用砖头砸我)
另外国家精品课程中有很多是经济学类的,他们的课件都是非常好也是免费的,在自学过程中看看这些课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我对各个大学经济学实力的了解,国家精品课程经济学的推荐(在国家精品课程导航
厦门大学统计学
厦门大学财政学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学
上海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
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
清华大学计量经济学
南京大学微观经济学.
❹ 急求克鲁格曼的《国际金融》电子版~~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507518.html
《国际袭经济学》就是《国际金融》。
❺ 求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八版下册国际金融部分答案,中文版,非常感谢
这个附件里就是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每章课后习题的详细分析和解答。
❻ 求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十版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
这是「学霸笔记」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在里,聚集了高顿ACCA F9学霸考神,小姐姐们精心总结了F9学习考试中,你应该注意的知识点,定期更新。Follow ACCA学习帮,助你在ACCA之路,好风景~戳>>>2019年ACCA备考资料免费领
作为把经济看做一个整体的宏观经济来说,有4个目标:
1) Economic growth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它意味着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狭义指GDP增长。此处增长不考虑通货膨胀。
2) Low unemployment
低失业率(或者叫做充分就业):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该目标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3) Low inflation
低通胀:通胀率保持在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状态。通货膨胀可以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产生一些成本,比如:鞋底成本(Shoe-Leather Cost)。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资金贬值,假设没有获得更高的资金回报的途径(没有其他渠道保值增值资金)的话,人们更倾向于把钱存入银行,以便获取利息收入来抵消通货膨胀对货币购买力的削弱。为了尽可能把钱放入银行、减少手上持有的货币,办法是每次尽量少取钱,虽然这样会增加取钱的次数,但可以使存在银行的钱尽可能的多。 由于频繁地光顾银行,必然使鞋底磨损得较快,所以将这种成本称为鞋底成本。
4) Balance of Payment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即: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衡量一国对所有其他国家的交易支付。如果其货币的流入大于流出,国际收支是正值。此类交易产生于经常项目,金融账户或者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被视作一国相关价值的另一个经济指标,包括贸易余额,境外投资和外方投资。丨文:财管超人——肖春燕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❼ 国际金融的教材哪个版本好
国内的:人们普遍说姜波克的很好,另外我再推荐你看马君潞、范小云的国际金融,内容新而且论得扎实。
国外的:保罗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下册,还有迈克尔·梅尔文的都很好
❽ 求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八版课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