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娱乐行业有哪些影响
影响不好。建议继续观望。
希望能帮到你,记得采纳为,满意回答,谢谢。。。。
B.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会员名单有哪些
爱凯科技有限公司、爱千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德中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安徽征信有限公司、安徽新安银行有限公司、安徽新安友达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安润金融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安投金融(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安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鞍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百航资信调查有限公司、百荣云创科技有限公司、宝航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市包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宝富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安荣汇众资信调查有限公司、北京白城科技有限公司等约400家企业。
1、百行征信有限公司
百兴信用调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19日,公司法定代表人朱焕琦董事长、郑宪兵董事长。
收集和利用企业信息开展企业信用评估、评级、咨询、培训、市场调查研究、数据库服务和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开发、销售、培训、转让、系统运行维护;计算机软硬件销售;会议策划等。
2、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4年3月19日。百融云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融云创”)是一家运用人工智能、风险控制云和大数据技术,为客户提供金融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和服务的智能科技公司。
百荣云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客观中立的第三方立场和开放互补的数据联盟战略,致力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构建中国金融业大数据应用基础设施平台。
3、鞍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鞍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中小企业发展,立足零售业务发展,立足客户需求”的市场定位。
积极支持鞍山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事业、民营企业和再创业企业,投入流动奖金、项目贷款、个人消费贷款700多亿元,已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宝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宝富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满道金富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2011年底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
宝福致力于为个人和企业提供灵活、自助、安全的互联网支付产品和服务,宝富产品种类繁多,受众广泛,价格优惠,提供365天不间断的结算服务,帮助商户快速取款,使电子商务与资金流安全无缝连接。
同时,以“实时结算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模式,使保福近两年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5、北京百乘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百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9月18日在朝阳分公司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贾鹏,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经贸咨询等。
C.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互联网金融的特色有哪些请自我命题写一篇小论文。
OK ,需要的话,我帮你。
D. 互联网金融四个制高点哪个更重要
(1)基础设施:最有可能产生颠覆性创新
此处的基础设施主要指支付体系、征信体系和基础资产撮合平台。
支付体系是互联网金融的不二法门,且竞争刚刚开始。支付是人们对金融最朴实的需求,也是应用场景最为丰富的一种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的诞生和发展首先起源 于支付。例如,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的诞生最早是为了满足荷兰强大的航海贸易在支付结算方面的需求;19世纪后半期中国山西票号的诞生也与山西盐商 的支付结算需求紧密相关。如今,互联网金融巨头们同样以支付为金融的切入点。
支付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经过特定的加工和整理就能够成为信用基础。未来,随着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数据的种类、数量及时效性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对个人的信用互联的评价体系也将更为多元、立体和即时。
2014年6月,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的发布,我国社会征信的法律基础和标准体系有望在未来几年逐步完善。征信体系将会继续维持政府主导的中心化格局,还是逐步向市场化、多元化发展?这一切也同样值得期待。
基础资产撮合平台是指股权、债权、产权、林权、地权、碳排放权等基础资产的交易和撮合平台。此类平台的发展主要源自中国社会融资结构的改革。目前中国间 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是6∶4,仍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手段较为单一,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是3∶7,金融危机前一度达到过2∶8。未来中国必将改变社会 融资结构倒挂的局面,去中介化是趋势所在,而互联网金融新型业态的发展也将加速去中介化的实现。
(2)平台:互联网模式在金融领域的延续
平台是指连接两个或多个特定群体,为其提供行为规则、互动机制和互动场所(常常是虚拟场所),并从中获取盈利的一种商业模式。拉卡拉公司创始人孙陶然在 《平台战略》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一个成功的平台往往需要做好几件事,一是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有能力积累巨大规模的用户,二是需要提供给用户有着巨大黏 性的服务,三是需要有合作共赢、先人后己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平台商们正在纷纷践行以上准则。
平台模式在互联网行业被广泛应用,因此当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业务时也自然地延续了这一战略。但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平台仍是相对陌生和抽象的概念,如何改变思路及试行平台化运营也可能是传统金融的又一突破点。
(3)渠道:多渠道整合是关键
渠道则是互联网时代对金融机构传统核心资产的重新审视,也是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整合的重要阵地。渠道的核心议题是多渠道整合,即客户能够自由选择在何时 通过何种渠道获得怎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其背后是机构的不同渠道在产品和服务、流程、技术上的无缝对接。这一点对于拥有较多实体渠道资产的传统金融机构来 说尤为重要,需要通过两方面的转型来实现:一是渠道定位从“以我为主”向“以客户为主”转型,二是实体渠道功能和布局的转型。
渠道定位向“以客户为主”转型:传统金融机构对渠道互联网化的尝试由来已久。从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至今,几乎所有的银行、证 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了互联网渠道。但传统的网银或手机渠道更多的只是将网点的流程电子化、网络化,仍是从金融机构流程管理的角度进 行设计,而非从客户需求和便利的角度进行改造。因此,金融机构多渠道整合的难点并非在于技术,而是在于思维的转变。
实体渠道功能和布局的转型:虽然实体渠道对金融机构来说是重资产、高成本,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客户对实体渠道的心理依赖,尤其是针对复杂产品和服务的面 对面交流的需求不会消失,因此实体网点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实体网点需要转型,比如更多地将目前低价值的简单交易(如现金存取、转账汇款等)转移到ATM 和电子渠道中,从而使网点人员有更多时间来进行销售和咨询工作。
互联网企业大多依托于电子渠道,较少具备实体渠道资产,但仅仅依靠单一的线上渠道可能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客群和场景。因此,多渠道整合同样是互联网企业值得思考的方向。
(4)场景:找准客户生活的主场景
场景是金融“生活化”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体现。互联网金融版图的扩张实际上依靠两个维度的扩展,一是扩大目标客群,二是占领客户的生活时间。扩 大客群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地域的扩张、年龄层的扩张、财富层的扩张等等。而占领客户的生活时间则需要占据尽量多的应用场景,即流量入口。占据用户上网时 间流量最多的是娱乐、沟通、信息获取和电子商务这四大类活动,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统计,中国网民2011年每周的上网时间中,9.3小时用于娱乐,7.6小 时用于沟通,5.1小时用于获取信息,5.3小时用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巨头们对客户时间的争夺也紧紧围绕这几大领域展开。
个人认为这四点是相互依靠的!离开任何一个都是不能独立存活的!另外,还要根据你的发展进度而言!每个阶段的重点都是不一样的!
E. 互联网金融这个领域都有哪些牛人
F.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你可以什么
无论是近期规划还是中长期设想,我国的金融改革都是体制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改革,其要求不仅仅在于某类产品和技术、设计理念、方法、制度、组织和工具的多方位变革和创新……
但是我们认为,不仅不应把互联网仅仅视为一项技术,今儿把它对我国金融业的推进与改革局限于技术层面。多个层次的外部创新驱动力,加上金融行业本身的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已经在电商金融、P2P借贷、银行业的自身变革等领域充分体现,这说明我们正在面临一个全新的金融创新局面,也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将拥有自己的逻辑。
对很多消费者来说,他们或许已经不去追忆阿里巴巴何时掀起我们身边的电子商务浪潮,不去回想支付宝何时已经从买衣服的付款工具成为自己缴纳水、电、煤气,甚至打车费用的工具。更甚至,他们已经不能清楚地列数,在过去的这个春节里,自己在微信群和支付宝上分别抢到了多少个红包,更别提去年还红极一时的比特币,现在已经成为历史中的一个小小标记。
这一切或许并不应该归咎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以及信息技术存储功能的过于强大。在我看来,因特网将我们生活的变化速度提升到过去从不曾想象的几何倍数,一切来得太快、太新,以至于我们还没有适应它,它已经是旧的了。
我赞成《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的作者之一李钧所说的—从来不怀疑互联网会颠覆金融,就像互联网会颠覆音乐、零售那样。但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颠覆过程肯定更艰难,也可能更具爆发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突飞猛进事实上有迹可循。就像前文描述的三个场景中所铺垫的一样。首先,电子商务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它不但扩大了互联网经济的范畴,使互联网经济由“支撑互联网的经济”转变成“被互联网支撑”的经济,而且它使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网络紧密联系起来,深刻地改变了商业结构和经济运作模式。它激发、推进了包括互联网娱乐、互联网教育以及互联网金融在内的一系列新兴行业,最重要的是,互联网时代不是当前社会在网络上的搬迁,它拥有自己的逻辑。
笔者身边就存在着一众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具体的领域包括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等。他们还在探索用怎样的方式在中国特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社会环境下,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舶来品变成真正接地气、可长久操作的一种金融业态。他们或许代表着国内互联网金融真正的健康萌芽和破土,毕竟此前的两到四年内,一切都尚未成熟,甚至乱花渐欲迷人眼,让许多金主成了这个行业野蛮猛涨的冤大头。
尽管如此,传统金融行业的权贵们却已经警惕地提着自己的裙摆,开始伸脚试探这块新土地的土质究竟如何,会不会对他们曾经说一不二的帝国产生动摇,而更多跨界的经营让他们更加目瞪口呆—或许阿里的余额宝是他们心中巨头终将迈向金融的一步棋,但是京东的供应链金融呢?苏宁的银行梦呢?
这本书并没有那么多的观点和论辩,而是从搅局者、补局者、变局者、新局面四个层面清晰地罗列和梳理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脉络,让你可以用最简单的思维来阅读和理解这样一本新闻实录,而后通过互联网逻辑、内涵与结构、交易技术、未来的演进,让你深入思考自己可以在这波浪潮中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