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学业 > 互联网金融政策余额宝

互联网金融政策余额宝

发布时间:2021-02-26 16:56:25

Ⅰ 请简述“余额宝”类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的优缺点

像余额宝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件与时俱进的事情。互联网只是工具,金融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互联网因为快速,对风险有放大作用,使得问题会短时间内爆发出来。其实任何行业的发展成熟都是一步步试错试出来的。
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的风险性:
1、是信用违约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能否实现其承诺的投资收益率。
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当前的收益率低于5%,且余额宝的性质是货币市场基金。但网络百发的预期收益率高达8%,这就不由得让我们想问,百发最终投资的基础资产是什么?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国内制造业存在普遍产能过剩、国内服务业开放不足、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如何实现8%的高收益,除了给企业做过桥贷款、以及给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外,还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资渠道;
2、期限错配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是期限较长的,而负债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就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当然,金融机构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因此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而其中的关键是错配的程度。联想到网络百发给出的承诺是允许投资者随时赎回,这无疑最大程度地加剧了流动性风险。既要允许随时赎回,还能给出8%的预期收益率,这当然令缺乏经验的投资者欢欣鼓舞,但也会令富有经验的投资者疑虑重重;
3、最后贷款人风险。
如前所述,尽管商业银行也面临期限错配风险、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面临信用违约风险与期限错配风险,但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商业银行最终能够获得央行提供的最后贷款人支持。当然,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价的,例如商业银行必须缴纳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自有资本充足率必须高于8%、必须满足监管机构关于风险拨备与流动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监管缺失的格局,因此运营成本较低,但如果缺乏最后贷款人保护,那么一旦互联网金融产品违约,最终谁来买单?互联网金融企业有能力构筑强大的自主性风险防御体系吗;
除上述传统风险外,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还面临一系列独特风险,以下笔者将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来依次梳理这些风险:
4、法律风险。
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产品)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区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
由于缺乏门槛与标准,导致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鱼龙混杂,从业者心态浮躁、一拥而上,一旦形成互联网金融泡沫,并出现较大幅度违约的格局,就很容易导致中国政府过早收紧对互联网金融的控制,从而抑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应避免重蹈当年信托业、证券业发展初期的乱象。
5、增大了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难度。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创新使得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虚拟货币(例如Q币)是否应该计入M1?再如,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体系的约束,这实际上导致了货币乘数的放大。又如,如何来看待传统货币与虚拟货币之间的互动与转化;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信贷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传统融资渠道被收紧,那么很可能会考虑到通过互联网金融来融资。事实上,最近一年来中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大发展,其宏观背景就与中国政府收紧了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控,导致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等市场主体不得不寻找新的融资来源有关。
6、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首先,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此举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确地衡量被评级主体的信用风险,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选择性偏误与系统性偏差;
7、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如前所述,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那么,谁来验证最终借款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有无独立第三方能够对此进行风险管控,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监守自盗行为,毕竟,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互联网P2P类公司中,有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的仅占两成左右。
8、技术风险。
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独立性很强的通信网络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中,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较大非议,而当前的密钥管理与加密技术也不完善,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目前考虑到互联网金融账户被盗风险较大,阻碍了不少人参与互联网金融,这其中绝非没有专业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这无疑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行成本,削弱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成本优势。

Ⅱ 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成本和收益谁更大

就像马云说的,以余额宝为代表,像人人贷、仓储贷这样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撼版动银行金融,权虽败犹荣,不过也别尽信马云的,他现在也做银行,目标是消灭现金,野心极大。单就从成本收益上看,10%左右的收益率相较于企业运营已经是很高了,而且金融本身不创造价值,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否仍旧跟实体企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实体支撑的。

Ⅲ 如何加强对支付宝,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呵呵,这是中国有关部门的事情。监管是需要更全面的核心,你一言我一句说不定就形成核心了,呵呵。

Ⅳ 余额宝属于什么模式的互联网金融

陌生了,它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

Ⅳ 谁说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吗

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产品
因为余额宝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增值服务回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产品,于2013年6月推出。天弘答基金是余额宝的基金管理人。
余额宝对接的是天弘基金旗下的余额宝货币基金
,特点是操作简便、低门槛、零手续费、可随取随用。除理财功能外,余额宝还可直接用于购物、转账、缴费还款等消费支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金管理工具。目前,余额宝依然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
其销售平台是依托互联网,所以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产品

Ⅵ 如何改善余额宝这种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实践看,互联网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网络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网络回销售、第三方电子支付、网络答保险销售,以及网络小额信贷等,例如P2P网贷平台、阿里“余额宝”、和讯“放心保”等。互联网金融具有的独特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但在互联网金融井喷的同时,也暴露出监管缺位、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规范,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

Ⅶ 蚂蚁金融,余额宝是最近,两年的热门领域,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必需具备互联网思想,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金融业的边界和市场,完成之前不能完成的用户需求,通过提高用户体验来激起和拓展用户需求;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节俭用户的时间,为用户带来价值增值服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具备本身的明显特征,在市场形式方面,网络经济是典范的双边市场,即同时面向厂家和用户,这样就可以通过搭建平台造成本身的生态体系;在平台实际运作方面,网络经济具备边沿成本趋势于零的明显特征,这样互联网企业就可以搭建巨型平台来吸引大批的用户和商家。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优势: 1、通过社交网络或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挖掘各类与金融相关的信息(大数据、云计算) ; 2、更加智能的满足用户的金融需求(个性化定制);
3、金融服务门槛大大降低,用户参与程度高(“小”伙伴们都可以参与)。

Ⅷ 论述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

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本身存在已经很长时间了,马云只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销售方式,借助其强大的客户基础与便捷的销售渠道。但我个人认为是有误导的,因为这种所谓的无风险高收益只是建立在目前金融货币市场资金较为紧张的基础上,已经偏离了合理的价值范围。因为资金的收益率应该与其承担的风险以及资金流动性相关联,余额宝并不能真正解决真正流动性的问题,它也会存在挤兑的风险。关于风险,多数人认为余额宝的钱最终存向了银行,是无风险的。但是银行存款也是有风险的,否则为什么国家要推行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当银行出现风险时,我想他首先应该保护的是中、小储户的利益,余额宝这种类同业存款只能向后考虑了。余额宝类产品在销售策略上过于强调了其安全与收益,尤其是收益。当资金市场收益下降时,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推出时,银行存款变得不那么安全时,余额宝这类产品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阅读全文

与互联网金融政策余额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