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FRM和CFA在中国含金量高不高
CFA考试可谓是金融圈的入门之选,那CFA持证人的含金量到底如何呢?CFA证书真的能让你升职加薪吗?我们今天就跟着高顿君的脚步来看一看CFA的含金量情况:
我们先来看一下接下来CFA考试的费用情况:看完CFA考试费用之后,你应该就明白了CFA有没有含金量了,只看美元的数字就已经挺吓人的了,再折算一下人民币!
CFA,被《人民日报》多次推荐为金融界高含金量证书,《金融时报》杂志于2006年将CFA专业资格比喻成投资专才的“黄金标准”。同时在中国大陆拥有多的CFA特许资格认证持有人的雇主包括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中信、法国巴黎银行、瑞银、德勤、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平安保险、招商局集团、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
当然是no,就说CFA考试需要用全英文参加考试,你的英文基础怎么样,是否能够看懂CFA考试题目,这时,有很多人就想要放弃了,那这样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英语问题,就选择放弃,那后边的CFA考生科目内容,概念,公式,你该怎么办?既然选择了要考CFA,就应该去努力学习CFA考试的所有内容,学习CFA相关的教材,学习CFA中英文教材来提高你的英语水平,也可选择高顿的课程,进行与老师的一对一教学方式,要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全部拿来学习CFA,年薪百万,享受国家的福利政策,不是那么容易的。
cfa考试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大学最后一年,你考了CFA一级,当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CFA一级通过,这便是你的一大优势,说明了你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来学习CFA内容,你比较努力认真,并且你的知识层面会比其他人高,对于一个非金融业工作人员来说,在你想要转入金融行业时,只要有CFA证书,或考过CFA三级,你会被优先录取的,CFA是你的敲门砖,让为之努力的那个你变为金融界的高端人群。
马上就要到今年的12月CFA考试时间了,高顿君预祝CFA考生考试顺利!
相关CFA内容推荐:
⑵ 在当前国际金融环境下,谈谈你对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的理想和态度.
全球金融一体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提要: 经济全球化已经构成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趋势性特征,作为推动这一趋势的两股主要力量,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以及全球资本的跨国流动也引起了普遍关注。人们常常把前者称之为生产一体化(或全球化),把后者称之为金融一体化,其中又以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概括地说,.当前的金融一体化趋势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加深。各个地区之间的以及全球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相互贯通,联系密切,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增大。二是私人资本流动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力,大约占全球资本流动的3/4,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流向了新兴经济地区。三是跨国银行呈现出“全能化”发展趋势,业务趋于综合化。四是大规模的银行兼并风起云涌,仅1999年就发生了七起大规模的金融机构兼并案(王雪冰,2000)。我国当前正在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谋求融入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体系。全球金融的一体化在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带来挑战,因而有必要结合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认真分析,提早应对。 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金融业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使其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并且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体。1978年~1999年我国的实际GDP增长速度创下了世界之最,20年间经济规模增长了6倍,而同期世界经济仅增长了2.2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998年我国GDP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30.1%,全世界的12%。按汇率折算,占世界的3.2%。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占到了发展中国家的17.5%,全世界的3.1%(见表1)。由于改革与开放并行不悖,成功的对外开放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外向化程度,使其越来越深地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1979年~1998年问,全世界出口额增长了3.3倍,而我国的出口增长了13.5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1999/2000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8年中国出口总额为183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3.4%,成为世界第9大出口国。1999年我国出口总额进一步增加到194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6.1%。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及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成为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1997年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为452.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998年增加到了454.6亿美元,1999年为404亿美元。1999年中国的进口、出口和FDl分别占当年GDP的16.73%、19.67%和4.08%(见表2)。与此同时,我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也在稳步增长。我国经济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趋势。 在贸易和投资的带动下,我国的金融业也开始逐步融人世界金融体系。1980年4月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资格,同年5月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地位,随后又成为国际清算银行的成员。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是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但由于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在1996年我国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可兑换以前,全球金融一体化对我国的影响尚不明显。1996年以后,国际金融体系对中国国内金融和经济的影响开始加深。通过不断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开放B股股票市场以及越来越多的海外借款和债券发行,国内金融市场间接地将自己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起来。从目前与WTO各缔约方谈判的进展情况看,我国有望于年内加人WTO,金融市场的开放也会随之加快。预计到2020年,中国有可能全方位地融入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届时,中国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将会更加直接和密切。 (一)银行业 近二十年来,遵循稳妥、有序的原则,我国逐步扩大了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从1981年引进第一家外资银行以来,外资银行在华业务一直处于健康发展状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金融的对外开放并没有因此而放慢。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允许其在中国境内所有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7月,又进一步扩大了上海、深圳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 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统计表明,截至1999年4月末,我国境内共设立外国银行分行154家,当地注册银行13家(含合资银行7家,独资银行6家),外资财务公司7家,外国银行代表处257家,几乎汇集了世界上所有最有实力的大银行。这些在华外资银行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其中上海、深圳分别占47%和14%。截至1999年10月底,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13.36亿美元,其中贷款总额为222.49亿美元;负债总额为286.11亿美元,其中联行及附属机构来账206.69亿美元,占72.24%,存款为49.97亿美元,占17.74%,资本(或营运资金)为26.93亿美元。外资银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促进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保险业 与快速开放的银行业相比,中国保险业的开放相对谨慎一些。从外资保险机构的设立情况看,自1992年美国国际集团成为首家获取在华营业资格的外资保险公司以来,外资保险公司一般以每年1?2家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截至1998年底,7年来总共批准了12家外资保险公司的营业性机构,但开放区域仅限于上海、广州两个城市。1999年4月5日,中国一次批准了美国丘博保险集团、美国恒康相互人寿保险公司、英国保诚保险公司和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等4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在华外资保险机构达到了16家。从保险业务来看,1998年,国内保费收入124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份额为1%。 (三)证券市场 由于过分强调筹资功能,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即发行市场发展迅速,而交易市场发育缓慢。相应地,这一特征也反映在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上。统计表明,截至1999年12月底,我国共有43家H股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行股票和上市,有1家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和上市,有1家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发行股票和上市。上述发行累计筹资119.76亿美元,其中H股市值占到了香港股市总值的1.26%(1998年底)(王雪冰,2000)。除此以外,我国还有49家红筹股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课题组,1999)。在国内股票市场,另有108家公司发行外资股B股股票(其中有27家只发行B股股票),累计筹资47.45亿美元(王雪冰,2000)。但与此同时,股票的流通市场却发育缓慢。受证券市场自身发展阶段、监管水平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的影响,外国证券投资者及证券中介机构在进入我国证券市场时要受到严格的限制,外国证券投资者只能将外汇资金投资于B股市场。证券市场的不平衡开放态势仍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 二、全球金融一体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金融开放已经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了巨大收益。从长期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人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继续获得这些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不过同时也应看到,由于一体化是以全方位的高度开放为前提的,这一过程必然会使我国的银行、保险及证券等相关行业在国内金融市场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从业务、人才、管理等方面给我国金融产业的各个领域带来直接冲击,并将进一步对我国的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对我国的金融业而言,全球金融一体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对银行业的影响 从长期看,我国银行业将从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中获得多种收益,诸如有助于减少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准人方面受到的限制,有利于国内银行拓展海外业务,实现跨国经营等。除此以外,最大的收益还体现在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方面。融人全球一体化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的银行业将要面对资金实力充足、管理先进、服务高效的国际大银行的有力竞争,有助于从外部增强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加快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的银行业,包括中央银行的监管方式,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推进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规范化。但是从短期看,甚至从中短期看,这种融入并不是没有成本的。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是,虽然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银行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还远未实现,许多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如商业化程度较低,激励机制扭曲,创新能力不强,不良资产比例高等,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许多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悬殊下的市场竞争必然会给国有银行带来负面影响。 可以预见,一旦现有的各类保护性措施取消后,国内银行业将出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首先,向外资银行开放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不可避免。由于外资银行的资金成本低、贷款开发能力强、贷款质量高,有可能导致大量效益好、讲信用的优质客户向外资银行转移,而效益和信用评级较差的客户,以及一些政策性业务继续留在国内银行,出现“逆向选择”的现象。这可视为对中资银行的最大威胁。 其次,外汇业务方面的限制也将逐步取消。依托通过国际市场筹集低成本资金的优势,外资银行就能以较低利率对国内客户提供外汇贷款,从而凸现其外汇业务的优势,对国内银行的外汇业务产生较大冲击。 第三,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也将最终解除。目前,在华外资银行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仅上海、深圳、北京三地就集中了在华外资银行总数的70%。随着人民币地域限制的放松,外资银行将会向更多的沿海城市扩展,加强对优质客户的争夺。 第四,在开放其他金融服务方面,外资银行将居于垄断地位。外资银行在金融数据处理和咨询服务以及混业经营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它们熟悉国际金融领域,长期分析国际金融形势,注重市场开发,有丰富的市场竞争经验,具备很强的技术和金融产品开发能力,尤其是在个人资信系统方面,能够提供优良的服务。因此,在提供其他金融服务方面,外资银行将处于垄断地位。 最后,外资银行出于开拓国内市场方面的考虑,将吸引走大批国内银行界优秀的管理和专业人才,给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形成一定的冲击。 以上竞争格局必将对国内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市场份额出现流失。我们可以比照加人世贸组织作一个简单的估计。根据预测,中国加入WTO五年之后,外资银行的外币存款市场份额将上升到15%。人民币存款的市场份额将上升到5%至10%(宫占奎,2000;王雪冰,2000);其外币贷款市场份额可超过1/3,人民币贷款市场份额将达到15%左右;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超过50%;外资银行将获得绝大部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十年之后,外资银行将占有整个银行业市场1/3的份额(王雪冰,2000)。 二是盈利能力下降。伴随着中资银行市场份额的缩小和优质客户的减少,其盈利能力必然随之降低,最终将影响到中资银行的收益。如果考虑到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同时还肩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种状况将使中资银行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三是影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资金来源逐渐从中资银行分流到外资银行,必将对中资银行的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鉴于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已经很高,流动性损失不仅会恶化国内银行的风险状况。甚至有可能对中资银行的生存构成威胁。 (二)对保险业的影响 尽管我国保险业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与具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外国 保险业相比仍显得十分稚嫩。1998年底,我国的保险深度(即人均保费)为12美元,列世界第60位;保险密度(保费占GDP的比重)为1.57%,居世界第55位(胡颖,2000)。 此外,我国的保险业缺乏一个完整的包括代理人、经纪人、公估行在内的中介体系以及以“松散监管”为特征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国内各保险公司在经营机制、风险处理技术、科技运用水平、资金运用能力、产品创新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国际知名的保险公司。这种差距固然意味着国内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融人国际保险市场,通过与国际大型保险公司展开竞争与合作而不断增强竞争力,但同时也意味着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与银行业的状况类似,从短期看,这种竞争劣势也将导致国内保险公司业务流失,市场份额下降。由于我国保险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份额的缩减将给民族保险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外资公司还将凭借其灵活的管理机制和优厚薪酬待遇吸引国内保险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造成国内保险公司人才流失。除此以外,保险业的开放必将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以及保险业务的多元化,对中国现行的保险管理体制和监管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 与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差距是相当明显的。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模较小,资本市场的深度不够。截至1998年底,中国股市市场价值占GDP的比重还不足25%。而1996年美国的这一数字为115.6%,英国为151.9%,日本为67.2%。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泰国、墨西哥和印度也分别达到了28.6%、53.9%、31.8%及34.4%(周道许等,2000)。资本化比率低不仅说明了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也反映了其较低的抗风险能力。 二是市场结构不合理。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这两大构成中,我国的证券市场过度偏重于股票市场,而债券市场又主要集中于国债市场。截至1999年11月,国内上市的企业债券仅有11支。这与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1970年~1985年间,在美国,债券融资额约为股票融资额的10倍(深交所,1999)。 三是市场分割严重。比如A股、B股的割裂;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的割裂;产权交易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割裂等。市场割裂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四是市场流通性不够。目前,国家股、公有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A股中60%一70%的股票是不能流通的。 五是各市场主体行为的高投机性。国有企业倾向于上市“圈钱”;券商负盈不负亏,违规操作,过度承担风险。个人投资者追涨杀跌,盲目跟风。整个证券市场呈现出高风险的特征。 六是中外证券中介机构在竞争实力上差距悬殊。国内证券中介机构在经营管理机制、服务水平、创新能力、资金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知名的证券中介机构。单从资产规模来看,目前我国最大的证券公司??国泰君安的总资产大约300亿元。而1998年末,美林证券公司总资产达2998.04亿美元,摩根斯坦利的总资产更高达3175.90亿美元。它们任何一家券商的资产规模,比我国全部的90家券商的资产总和还大出许多(周道许等,2000)。竞争力之悬殊显而易见。 上述问题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还远远不能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在条件不成熟时过快开放资本市场,将会导致一系列消极后果。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金融危机,特别是1994年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种后果的集中体现。但差距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限期地推迟证券市场的开放进程。这不仅不符合金融一体化的总体趋势,也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自身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金融全球化实际上意味着对我国证券业发展与规范的更高要求。 (四)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全球金融一体化将促使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手段,加快实现宏观调控方式从直接向间接的转变。但从近期看,鉴于我国的经济转轨仍要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金融一体化将对我国既有体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货币政策控制力减弱。相对于国内银行,货币政策对外资银行的控制能力要弱些。外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国外金融市场,它们受利率管制、窗口指导信贷政策等货币政策的约束很小。当国内货币政策的意图发生变动时,它们会通过转向国外市场加以规避。这必然会缩小货币政策的直接覆盖面,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发生“泄漏”,弱化其政策效果。 二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减弱。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是我国现在的货币供应量统计遗漏了两项内容:一是国内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二是外资金融机构存款。这两项内容所涉及的金融业务量(以资产度量)占国内全部金融业务量的14%,对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实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随着外资银行业务量的扩大,这种偏差也会随之放大。另外,随着金融机构多元化及其业务多元化的发展,微观的货币需求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金融创新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压力的增大也都会削弱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三是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有所减弱。我国现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管理、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等。金融开放除了有助于增强第一项工具的效果外,对其他政策工具都有抵消作用: 首先是利率管理的有效性减弱。外资银行外汇贷款利率基本不受中央银行管制,外资银行业务量占比的增加实际上意味着不受利率管制的金融业务量越来越大。结果必然会减弱央行利率管理的有效性。 其次是存款准备金调整的效率弱化。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贷款通常不受其存款来源的制约,它们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获得资金,因此,就总体来言,外资银行的发展倾向于削弱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 最后是再贷款、再贴现机制作用下降。这些政策工具对国内银行业的资金支持具有积极作用,但对外资银行的调控作用不大。 四是货币政策的外在约束增强。国际金融机构的介入,将使货币政策的对外依赖程度有所增加。这样,中央银行在决定货币政策时,需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取向,采取相应对策,以便将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五)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会更加迅速,金融创新也更加活跃,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是一个严峻挑战:(1)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不断对其金融产品进行分拆组合,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历史的经验表明,金融创新常常是作为金融监管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并且是推动金融监管发展变化的主导力量。(2)混业经营的程度越来越深,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相互交叉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彼此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如何对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进行全面监管至今仍然是个世界性的课题。(3)巨型金融集团应运而生,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广,金融品种更多,机构设置遍及全球。如何对这些金融集团进行有效监管需要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4)一些传统的注重隔离风险的“防火墙”措施已逐渐失去作用,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转移和传播,同时还具有倍数放大作用,破坏力更大。作为这些挑战的一个集中展示,对冲基金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的高举债、极度投机和不受监管就是一个生动事例。考虑到我国的市场化进程还不够深入,金融监管仍然出于从计划到市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之中,高效的监管体制尚未形成,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还相当有限,挑战不言而喻。 三、面对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对策 针对全球金融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准备,以趋利避害,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现代化进程。这要求我们除了要积极审慎地扩大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外,更重要地是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改善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一)加快实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 首要任务是理清产权关系,建立有效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与此同时加快进行不良资产重组。实现银行的资产重组可以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法,剥离和处置不良资产。需要强调的是,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理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关键的问题是防止边清理边产生,甚至新增速度超过化解速度。这意味着银行自身的改革无论如何都是最根本的。 其次是加快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工、农、中、建4大国有商业银行无论从资产数量、人员数量、营业网点还是从业务份额上都在我国银行业占有绝对比例。这样的垄断机制既不利于通过竞争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也不利于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因此,可以考虑通过适当放松市场准人的方法,引进外资银行,发展区域性银行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以培育新的竞争主体,加强市场竞争。 第三是对国有银行现有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撤并无效机构,清理包袱,提高竞争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展缓慢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机构臃肿,冗员太多。截至1998年底,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累计拥有机构14.4万个,金融从业人员近167万人(见表3)。以机构和人员论,堪称世界之最。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更是以其员 工数量之巨堪称世界银行之最。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冗员,非业务部门人员的比例超过1/3,而在华外资银行的这一比例只有1/10,差距显而易见。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严重影响经营效率。根据1999年第7期英国《银行家》杂志的统计,尽管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与世界上几家最大的商业银行差距并不很大,但是资产回报率却相差悬殊。 第四是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失,因而有必要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旧有的激励机制。目前人才竞争的格局已经出现。外资银行钱多人少,为网罗人才,不惜工本。初步估计,目前在北京和上海,外资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大约有1/3来自中资银行,他们都是各个部门的业务骨干。另有1/3来自外方,1/3来自海外归国人员。这种格局已经为国有银行的激励机制敲响了警钟。 如何才能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 产权机制 市场经济中拿什么来承担责任,拿什么来承担风险?靠的就是产权。用自己的财产来承担投资风险的人,最有积极性关心投资收益。玩自己的钱和玩别人(公家)的钱不仅风险偏好不一样,投资效果也截然不同。 经理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做老板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是打工族。为什么这些没有物质资本或物质资本不多的人也在玩儿命工作?靠的就是经理市场。经理市场说穿了就是人材市场,是给人材定价的一种机制。通过经理市场,优秀的专业人材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声誉,衡量、显示并且变现自己的人力资本。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经理、医生、律师、会计师、大学教授等职业的繁荣都是建立在经理市场的基础上的。正因为有了经理市场,才会不断涌现出类似李?亚科卡(曾任福特公司及克莱斯勒公司总裁)、杰克?威尔治(任通用电气总裁)这样的经营巨擘。 奖励机制小到奖金、补贴,大到股票期权都可以视作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更加富于技术性,应用范围最广,方式更为灵活。 乌纱帽机制也就是官僚科层体制,这可以视为与经理市场平行的一种激励机制。现阶段国有银行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就主要靠这种机制。这种机制的好处是有助于避免在转轨时期出现治理真空,缺点是对人材的定价信息不公开,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 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条可以视为当代中国对现代管理的一条贡献。它不仅被历史证明是我党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宝,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体上说,建立国有银行人才激励机制可以从这五个方面着手,最终逐渐过渡到主要依靠前三种机制。
⑶ 国内国际金融专业较好的大学有哪些。
国内国际金融专业创始于南开大学,但金融学最强的学校是人民大学,背景最硬的是五道口,学校最牛的清华北大,金融专业也都不错,而且一个偏理一个偏文,可以相爱相杀,相对来说,清华的特色是数理金融,北大的国际金融其实要比清华靠谱的多。另外外经贸大学虽然偏向经贸,但国金领域也别有积累,算是重要的一个分支。
希望在上海发展的,复旦金融影响力最强,而且复旦金融学院从独立建院开始就掌握在国际金融一系的手上(姜教授你好!),在复旦学国际金融你会有亲儿子的感受——当然你也得考出亲儿子的分数。上财金融则是靠紧跟现实,紧跟就业,国际金融方面重实务轻理论。其余交大同济,虽然金融专业也巨难考,但进去以后就知道后妈孩子什么感受了。
北上两个圈以外,国内有特色的国际金融专业还包括跟人大金融有血脉相连的西南财经,跟北大金融有血脉相连的武汉大学和辽宁大学的国际金融系——辽大很意外的拥有一位国金领域的超级大拿,衍生出了一个虽然因为经济水平落后就业很愁,但发起论文来还是有很多人给面子看一眼的小派系,不过现在大拿也老了……
我个人是不大相信所谓高校排名的,对大学教育这种综合性多维度的概念来说,降维到一维线性来评价实在有点无脑。但就国金专业来说,不严格的排一下也无妨。
1北大2人大3南开4复旦5五道口6清华7外经贸8上财9武大10西南财
⑷ 世界上著名的投资银行有哪些
1.高盛GoldmanSachs(按排名顺序排列)
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投资银行,由先生创办于1861年。
高盛以其浓厚的企业文化著称,在100多年的历史,上一直坚持投行主体战略,很少涉足商业银行、零售经纪等领域(但并非完全不涉足),是华尔街投行之首。
(4)高海明中国国际金融扩展阅读: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s) 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
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四种:
一是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这种类型的机构比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业务方向,比如美国的高盛、摩根斯坦利;
二是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其他投资银行,参股或建立附属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比如汇丰集团、瑞银集团;
三是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欧洲,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比如德意志银行;
四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
参考资料:投资银行-网络
⑸ 金融类考什么证比较有用。。。。。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全称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是全球投资业里严格与高含金量资格认证,被称为金融第一考的考试,为全球投资业在道德操守、专业标准及知识体系等方面设立了规范与标准。自1962年设立CFA课程以来,对投资知识、准则及道德设立了全球性的标准,被广泛认知与认可。金融风险管理师(FRM)FRM(Financial Risk Manager)是全球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国际资格认证,由美国“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lobal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简称GARP)开发。国际数量金融工程认证(CQF)CQF(Certificate in Quantitative Finance)国际数量金融工程证书,是由Paul Wilmott博士组织的国际知名的数量金融工程专家团队设计和推出,目的是为有意在银行、基金管理、投资银行、衍生品与风险管理等领域工作的人士提供高级培训。国际金融理财师(CFP)CFP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国际金融理财师”的简称。是CFP资格认证体系的较高级。CFP资格证书是美国以及全世界公认的金融理财行业权威等级证书。财务顾问师(RFC)RFC,注册财务顾问,是由美国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协会(IARF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gistered Financial Consultant)颁发。IARFC成立于1984年。会员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为保险行业从业人员。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ertifi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alyst,CIIA)资格是全球投资分析领域国际影响力的专业资格之一,由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协会(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alyst,ACIIA)统一管理。
⑹ 中央财经大学走出过哪些厉害的人
说实话,中财走出去的优秀校友真的是数不胜数呀!不过作为15届即将毕业的学姐,我还是跟大家介绍几个我比较了解的杰出校友吧~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回答了。
⑺ [原创]中美金融战中国为何屡败屡战
中美金融战,中国为何屡败屡战 这两天论坛热议金融战。许多网友说,自己不懂得多少金融知识,所以不知对错。笔者试图用最简单扼要的笔法,让各位爱国人士了解一下当前中美金融战的态势。 笔者认为,中国在目前国际金融战场上是处于攻势而非相反。美国佬才是处于守势。 中国在政治、外交、科技、军事上都是世界公认的仅次美国的超级强权(当然,我们自己不承认,和平崛起、和谐世界嘛),经济在实物生产力上也十分强大,钢啊铁啊之类的N项世界第一。可惜,作为经济实力的主要表现,中国金融在世界经济的权力位阶相对十分低下,比如,人民币目前还实施外汇管制、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人民币不是硬通货,是综合国力的一大块短板。 但也正因为中国在政治、外交、科技、军事和实物生产力的强大,必然会促使中国金融的权力位阶快速上升,与中国其他方面的实力取得平衡,成为世界公认的仅次美国的超级金融强权。当然,这种权力位阶的上升,必然会瓜分走部分美国已有的金融权力。这,就是决定中国在目前的国际金融战场上处于攻势地位,美国处于守势地位的基本因素。 纸币是中国人的发明。提高中国金融在世界经济的权力位阶的方法,中国人翻翻高中历史书就非常清楚:关键是中国必须掌握、控制一个网络覆盖世界的国际银行系统。这正如中国的纸币,是在古代中国一个覆盖大江南北的钱庄网络形成后出现的。道理很简单,纸币的流通性取决于纸币后面的网络服务的好坏,好用呗。假如你在全世界的每个城市都能见到几家中国的银行,人民币自然就成了硬通货。中国掌握、控制一个网络覆盖世界的国际银行系统后,就可以使人民币成为硬通货,就可以部分控制世界资本流动并设置金融市场各种参数,从而控制实际生产的企业。因此,中国的银行目前正通过改制、上市、合作、吞并、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各种方式,扩张中国的国际银行系统。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如果我们要打赢中美金融战,就必须先在全世界抢地盘,占山头,挖战壕。 更重要的是,中国掌握、控制一个网络覆盖世界的国际银行系统后,就能更好地打退国际“游资”、“热钱”对中国股市、汇市、期市等金融市场的攻击。道理也很简单:首先,中国的网络覆盖世界的国际银行系统,可以保护中国的对外贸易、海外华商不受国内金融市场动荡的冲击;其次,国际“游资”、“热钱”的动向能被提前侦知;第三、可以调动世界资源而不仅是国内资源对抗国际“游资”、“热钱”;第四、可以抄国际“游资”、“热钱”的后路,在国际市场上打击他们。 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一书中列举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第一条就是“控制国际银行系统”。显然,美国人也很清楚,干扰和打断中国的国际银行系统扩张,或获得扩张中的中国国际银行系统的部分控制权,是当前中美金融战的关键。 好了,基本情况介绍后,大家一定会有许多问题要问。先说大家最关心的。 战绩很大,成效显著。中国的国际银行系统,目前绝大多数被限制在香港,出不了国门。少量海外中国的银行分支机构,其资产只是银行总资产的小零头。美国阻截的手段有几个:先说你的银行不符合国际标准。为了对付这招,中国几个大银行纷纷改制,跑到海外和香港上市。等他们都符合国际标准地上市了,美国又说中国对银行的监管不力,行政干涉。中国反驳道,中国对银行的监管这么差,那么你美国的银行为什么要打破脑袋进入中国呢?美国佬没词了,但还是白眼一翻:老子流氓会武术,谁都挡得住!中国的农行、工行,在美国申请开分行十几年了,老美至今不予批准。至于欧洲、日本,有样学样,对中国的银行也是百般刁难。当然,他们没老美这么横,分行还是让中国开了几家。 还是战绩很大,成效显著。首先,美国利用几个大银行纷纷改制的机会,在中国XP的协助下,大规模入股中国的银行。如美洲银行出资25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高盛集团和安联保险等出资30亿美元购得中国工商银行10%的股份等等;不仅如此,对比中国的银行无法在美国抢地盘,占山头,挖战壕,美国的银行却能在WTO的大旗下在中国大抢地盘,狂占山头。这些事情网友都很清楚,笔者就不多说了。 显然,在当前中美金融战中,中国大败,美国大胜。笔者认为,中国大败的主要教训有: 1、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国际金融战略与国家的外交战略不匹配。 网友上网查查就可以知道,中国的海外银行分支机构,大部集中在欧、美、日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非洲、中亚、中东、南美几乎没有。显然,中国的国际金融战略搞的是“大国外交”,而不是“和谐世界”。尤其可笑的是,象中东这类石油美圆多得不得了,与中国的贸易飞速发展、且当地政府和华人华商热切欢迎中国海外银行分支机构进入的地区,中国的银行却打死不去。笔者认为,中国需要第三世界朋友的帮助,第三世界的朋友,不仅能把中国抬进联合国常任理事会,也能把中国抬上世界金融战场霸主的宝座。这一点,请有志气的中国金融家深思。 2、对美国没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一味退让。 3、不能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首先,虽然美国的银行在中国大抢地盘,狂占山头,好象牛得不得了,但只要我愤青一出手,他们还不是要屁滚尿流地滚出中国?其次,海外中国人有近一个亿。培养海外中国人的年轻金融才俊,扶植海外中国人的中小金融企业,发挥他们在国际金融界的力量,团结起来,深入敌后,曲线救国,中美金融战中国必胜!
⑻ 金融海啸后的中国国际地位问题
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抗击金融危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⑼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哪些优势
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大海,交通便利,有深厚的经济基础,上海也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远东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
基础条件好, 上海已建立起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票据业务中心等在内的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人才、环境与管理,从国内城市目前的现状来看,上海最有条件。
上海是我国综合城市实力最强的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是我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上海是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
⑽ 南开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出生于1983年的80后张一鸣,可以说是南开大学目前在互联网行业中最为杰出的校友。
关于大学选择了南开,张一鸣自己如是说:“高三报志愿,给自己定了4个标准:首先,必须是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不要像中科大那样,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供求关系不平衡,找女朋友难度太大;其次,必须要靠海,是因为我喜欢吃海鲜;第三,不能离家近,免得父母总找到宿舍楼下来;第四,冬天要会下雪,我是福建人,确实没见过雪,真的很想玩。”哈哈。
他装过几十台电脑,而且大部分是帮女同学装,不但帮忙装电脑还经常保修。最终,修电脑为他带来了人生重大的收获——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太太。配图为张一鸣上榜美国《时代》杂志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
2005年,张一鸣从南开大学毕业之后,至今已先后参与创办酷讯,饭否、99房,其中最成功的当属2012年创办的字节跳动。2013年,他先后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和《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2019年3月,张一鸣以162亿美元的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7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