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学业 > 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

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1-03-06 13:07:55

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

国际金融体系是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扩大而产生与发展的。由于各国之间商品劳务往来、资本转移日趋频繁,速度也日益加快,这些活动最终都要通过货币在国际间进行结算、支付,因此,就产生了在国际范围内协调各国货币关系的要求。国际金融体系正是在协调众多国家货币制度、法律制度及经济制度这一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 当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形成:
①1944年夏,美、英专、中等战时盟国的属代表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美国凭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确定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确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两大支柱。

②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从而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的又一大支柱。

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③ 什么标志着世界金融体系的形成

1944年7月1日,44个国来家或政府的经济源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以” 布雷顿森林会议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④ 国际金融的体系是什么

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实行以浮动汇率制为主的混合汇率体系。专

http://www.chinesetax.com.cn/Article/Class411/200502/21703.html
可以去看看哈~属~

⑤ 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的现状与趋势

为重建国际货币秩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以美英等国为首的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协定方式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包括:(1)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特别是对各国的汇率政策实行监督;(2)实行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3)在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IMF可提供短期信贷,以补充其国际流动性。在最初的近20年里,该体系运行比较顺利,有效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重建、发展和繁荣。但由于该体系的基础是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并要求其他各国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无法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时,它的继续存在便受到明显挑战。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停止向各国政府兑回美元后,各国纷纷放弃本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1976年在IMF的提议和组织下,国际社会达成牙买加协定,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同时承认各国实施的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这标志着国际金融体系再次进入了一个不受全球性多边协定约束的动荡的时代。

自牙买加协定签订以来,国际金融体系总体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在许多基本问题上至今没有形成全球性的制度安排,因此,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近30年来的国际金融体系事实上处于一种“无体系”的状态。不过,伴随着国际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经济区域化的快速发展,该体系也发生了一些局部性变化。大致而言,它包括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国际汇率制度呈现出以浮动汇率安排为主、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基本格局。目前,全球有三类基本的汇率安排:一是独立浮动汇率安排,实行国家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二是固定汇率安排,包括实行货币局制度和传统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以及已取消法定货币国家(如欧盟内部和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三是“中间道路”安排,即各种介于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之间的安排,如爬行钉住制、区间浮动制和管理浮动制等,主要包括一些外向型程度较高或国内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发展中经济体。据统计,2002年,在IMF的186个成员经济体中,实行上述三类汇率安排的国家分别占22%、48%和30%。

由于美、欧、日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它们之间的浮动安排对国际汇率制度的性质具有决定性意义。就单个国家而言,浮动汇率安排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可以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但从国际金融稳定的角度看,它至少包含两个缺陷:一是汇率的频繁波动将对正常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大大增加全球经济活动的汇兑成本和风险;二是容易引起汇率政策冲突,即运用本币贬值政策推行贸易扩张,以牺牲他国利益的方式维护本国利益。在过去一二十年里,尽管全球范围没有发生20世纪30年代那种竞争性货币贬值,但局部的冲突却时有发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情形是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而在工业化国家之间,从80年代后期迫使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到最近一个时期美元强势政策的调整,都充分显示美国在缓解其经常账户逆差时对于汇率贬值政策的依赖。

固定汇率安排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全部或部分让渡货币主权,换取汇兑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更强的国内财经政策约束。各种形式的“中间道路”则有可能兼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的优点,并使本国货币当局具有一种相机抉择的自由。然而,在美、欧、日等大国货币频繁波动的情况下,无论固定汇率还是“中间道路”安排,实际上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不少研究显示,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1995年以后美元相对于日元的大幅度升值,造成了泰国等实行钉住美元安排的国家货币急剧升值,并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的贸易竞争能力。

第二,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收支调节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由于各国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收支调节中作用比较有限,许多国家的经常账户逆差调节主要依靠财政货币政策。在发生严重逆差时,也可有限地运用汇率政策,并从IMF获得一定的短期信贷支持。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各国可以方便地通过商业性国际融资弥补其经常账户逆差,从而避免采用财政紧缩等可能影响国内经济稳定的调节措施。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安排,国际金融市场的存在提供了充裕的国际流动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各国国际收支调节的代价。但在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它使一些国家放松内部约束,滥用财政扩张政策,延误必要的国内经济改革和调整。结果是不仅经常账户逆差最终变得难以控制,而且常常为沉重的外债负担所累,甚至成为金融动荡的根源。

第三,国际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监管,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不稳定的重要源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资本管制的不断放松,国际资本流动迅猛扩张。目前,全球各类国际资本的日交易量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近年来不少研究显示,国际资本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缺陷,许多国际投资和信贷决策都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在资本流向的国别选择上,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常常发生“饱饥综合症”,即当看好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前景时,国际资本大规模涌向那里,而当这些国家因为资本过度流入而出现危机迹象时,国际资本又快速离去。因此常造成这些国家内外经济失衡,并最终导致货币和金融动荡。此外,在危机发生的前后,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大规模投机性短期资本的参与更是加剧了有关国家危机的深度,并在危机的国际传递方面扮演核心角色。

第四,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功能存在严重缺陷,并且具有明显的不公正性。IMF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1973年后,该组织已不再具有对各国汇率安排进行约束的权力,其主要功能是对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国家提供短期信贷,以增强其清偿能力。然而,由于该组织长期以来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因此对于危机国家的救援要求不是行动迟缓,就是力不从心,而且常常附加紧缩开支和经济自由化等不切实际的条件。此外,正如1997年在对亚洲金融危机处理过程中所显示的,由于明显受到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利益集团的影响,该组织对于美洲以外危机国家的救援要求往往显得十分冷漠。这表明了该组织在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方面的功能缺陷和不公正性。

第五,全球性货币金融合作成效甚微,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进展显著。目前,全球性货币金融合作的主要渠道是七国首脑和财长会议。总体上看,这个协调机制常常流于形式和务虚,很少具有实质性内容。近年来,IMF和国际清算银行也在试图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但或者成效并不显著,或者对各国并没有真正的约束力。相比之下,区域性货币合作进程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欧元于1999年成功面世,欧元区内部也已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框架。值得注意的是,欧元的诞生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最近几年来,在拉美、中东欧等地区,一些国家开始采用美元化和货币局制度,或者在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尽管两年前的金融危机迫使阿根廷放弃了货币局制度,但似乎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

第六,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基本依旧,但正在面临挑战。自人类进入信用货币本位时代以来,一直没有诞生独立的世界货币,因此,国际经济交易始终依赖少数几个主权国家的货币来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资产。美元正是这些货币中最主要的一种。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借助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美元便建立了全球性金融霸权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美元在国际支付和储备资产体系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然高达60%左右。依靠这种地位,美国获得了大量的“铸币税”收入,可以通过输出美元不断占有别国的实际经济资源。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学术界对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不少积极的改革建议和方案。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建议包括:增强发达国家之间的货币金融合作,建立汇率目标区,以减少大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尤其是对投机性资本流动的限制(如实行“托宾税”,即各国对外汇交易征税);改革和重塑IMF,增强其资金实力,提高贷款决策的透明度,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该组织的表决权;加强区域性货币金融一体化等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激进的建议,如回归金本位体系、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成立世界中央银行。

历史不会进行简单回归,重新回到金本位或布雷顿森林时代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近几年的发展显示,其他改革建议也大多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一个根本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金融动荡没有切肤之痛,加上改革有可能损害其既得利益,因而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总体上并不积极,对于限制国际资本流动、改革和重构IMF等发展中国家十分关注的改革建议,则更是反应冷淡甚至持反对态度。另外,相互间的潜在利益冲突,也使发达国家很难在所有的改革问题上完全保持一致。比如,美国一直反对日本在亚洲推动货币金融合作,特别是反对其倡导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展望未来,可以认为,近期内国际金融体系的现状不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不过,从中长期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和深化,预计会有更多的国家积极致力于构建一个稳定和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这意味着上述改革建议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逐步得以实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已经并且仍将利用各种国际场合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事实上,自1999年以来,中国在推动亚洲货币金融合作方面已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⑥ 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与作用

从历史的发展抄过程来看,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均有一定特点的主体金融体系。
第一阶段是国际金本位制时期
从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结束。
第二阶段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起始于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终止于1973年。
第三阶段是牙买加货币体系时期
始于1976年1月IMF临时委员会的牙买加协议的正式签订日。
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金融体系的背景和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金融体系,有它产生的背景,同时也有它重要的作用:
1.确定了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与各国可遵守的调节政策,为各国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提供了基础;
2.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汇率机制,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不公平的货币竞争性贬值;
3.创造了多元化的储备资产,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清偿力,同时借此抵御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
4.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在统一的国际金融体系框架内,各国都要遵守一定的共同准则,任何损人利己的行为都会遭到国际间的指责,因而各国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到协调与相互谅解。当然任何一个国际金融体系都有它的缺陷,因此,国际金融体系仍然需要改革,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

⑦ 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形成的

)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⑧ 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运行体制

二十国峰会,扯皮,以物质刚性支持人币为主的国际金融体系必然形成!

从20国峰会看,美国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制造者,其没有物质,把垃圾美元输送给了全世界,推高了物价,现在是价值回归.

这次峰会,其主题还是以解决危机的借口,要大家出钱,出力,继续维持其垃圾美元的戏.

这次世界上大家都不认账,要求美国先解决其金融问题.

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物质的美国,现在还靠忽悠,那是不行的.

未来,全球金融体系必然是建立在强大物质背景支持的货币框架内,也只有人币能够承担这一任务.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3日召开了会议,研究和部署金融改革发展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全面推进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制度建设。在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肯定中国金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和进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任务: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企业经营效益,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着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显著增强中国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其实,这些要求就是要根据2007年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来全面推进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制度建设。

全面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制度建设,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中国金融市场成为一个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市场。这个市场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规模或表面繁荣,而是要让金融市场成为支持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体系,让它成为中国民众分享经济改革成果的一个场所,而不是金融风险聚集与涌流的地方。

那么,如何来推进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制度建设呢?从金融工作会议所发布的公告来看,尽管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没有明确说明是否要建立金融国资委、重新界定金融业分业或混业的经营模式和存款保险制度确立等问题,这与市场预期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会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六大任务,并明确了未来几年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顺序与方向。

推进金融制度建设关键要深化国有银行改革

从目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格局来看,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这一基本格局在短间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在这样一个基本前提下,中央政府把推进金融制度建设的第一任务界定为是要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可以说,近几年来,尽管中国银行业改革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成绩斐然,但深化国有银行改革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大事。因为,这不仅在于国有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而且还在于近几年来国有银行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注重组织机构重组、引进制度规则,但没有转轨为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国有银行改革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里,不仅表明了政府对国有银行要成为真正的商业化及市场化商业银行的决心,也表明了政府对国有银行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胜出还带有几份担忧。

也就是说,尽管近几年来国有银行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工、中、建、交几大国家商业银行都已成功上市,但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几大国有银行成功股改上市了,但这只是表明国有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迈出了第一步,这些国有银行能否完成向现代商业银行的真正转型,未来是否具有在中国外市场上的长期竞争力,还是一个未知数。同时,尽管近来上市后的国有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十分张扬,但它们与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仍然相差甚远。因此,如何深化国有银行的改革,如何让国有银行在未来的几年里真正走出转轨经济的阴影,应该是未来几年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要深化国有银行的改革,一就是如何来巩固国有银行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二是如何让目前还没有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国有银行更快转轨。比如,对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而言,前者横跨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农村金融改革两大领域,后者涉及到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在金融工作会议的公告中对此提出了明确任务与目标。可以说,如果银行业改革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国有银行改革有了较大进展,这不仅意味着可以奠定中国金融业的基础,而且也是事关中国金融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所以,中央政府把深化国有银行改革放在首要任务上,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当然,正如我多次指出的那样,深化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不仅在于转变其运作机制、重新功能定位国有银行及建立起新的企业文化和价值标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用什么方式来清楚界定国有银行产权,通过什么方式真正有效地运作被界定的国有银行产权。因此,尽管此次会议对建立金融国资委并没有明确表示,但巨额的国有金融资产如何来管理、增值和运作,以及“金融国资委谁来监管”,这些问题都是深化国有银行改革中不可回避的事情。

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金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也被放在了突出位置上。从本次会议公告所显示的内容可以看到,如何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体系,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办法与措施。比如说,对农村金融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农村金融组织进入市场标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这些都是原则性东西,如何让这些基本的原则转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定还得具体细化。

这次金融工作会议能够把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作为未来几年金融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这说明了政府已看到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可以说,农村金融不发展,就不可能改变落后的农村经济,农村经济落后就可能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障碍。就建立与发展农村金融体系而言,既有中国农业银行如何重组改造及定位的问题,也有如何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来改变目前落后的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

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表明,中国农业银行重组改造是2007年中国银行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但是,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有三大难点:一是如何化解它的沉重包袱,二是化解它的包袱之后如何定位其职能,三是在此基础上如何让中国农业银行能像其它三家国有银行一样走向商业化及市场化。对此,公告有些说明,即中国农业银行未来职能的定位是如何为县级经济服务。但是,仅有这点还是不够的。因为,无论是传统的理念还是三大国有银行的重组模式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农业银行的重组改革,重新认识已变化了的中国农村经济,这才是破解中国农村经济金融体系改革成功的关键。

可以说,经过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分化。一是发达地区农村的城市化;二是部分发达和中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三是大量中西部地区有竞争力的劳动力输出而保留少量必要劳动力在本乡本土从事农业;四是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维持简单再生产。也就是说,在一个完全分化了的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下,采取完全同样的农村金融体制或模式已不适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了。因此,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及职能定位就得根据目前农村经济现状采取不同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根据金融业的基本特点,发展农村金融,已不拘泥于以往如何为农业服务的旧观念,而是应该重新设计出一种适应农村经济新发展的金融体系或模式,以及创造出一种适合于改变农村经济的金融生态。这才是农村金融改革与中国农业银行重组改革的重点所在。也就是说,中国农业银行改革重组的重点并不在于如何落实到一个“农”字上,而是要落在如何有利于已经改变了的农村经济发展上。比如说,重组上市后的中国农业银行重点应该是利用它的网点优势,将其业务放在上面所区分的前两类农村经济发展上,这两类经济早已成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及最有发展前途的部分。对于后两类经济,则应该重建新的农村金融组织及机构来予以补充。

对于建立农村金融组织,最近银监会在制度安排上大开方便之门。这是值得鼓励的事情。而且,央行正在放开对农村金融方面的种种限制。但从金融业特性来看,要想全面发展中国农村金融组织得并不是件易事。

为什么这样说?由于金融业本身是一个风险定价行业,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农村金融,如果缺乏减少或分散风险的产品或工具,那么要建立起农村金融体系是不容易的。

对农民来说,为什么不能够顺利地从金融机构融到资金?为什么农民不能够用自己的住房作为抵押品到银行贷款?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农民没有有价值的抵押品,就在于农村住房没有城市化,即使农民的住房可以用来抵押,但其商业价值低也无法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抵押品。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或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或是让农民的住房、土地及耕种土地使用权直接落实到每个农民身上。这样,农民就有了能到银行进行信贷的有价值的抵押品,农民的融资渠道就容易打通,各类的金融机构也愿意向农民贷款了。可以说,给予农民所持有的土地清楚明确的使用权,可能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好的办法。

当然,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就得加快城市化进程。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创造条件让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减少农村人口所占整个人口比重;二是利用法律的方式来界定农民土地使用权及土地上的收益权。这样,无论是农民进城还是进行银行信贷,就有了最基本的财富起点,就有了可抵押的有价值的物品;三是要确立农民的公民权利,使得他们在自由迁移过程中不受到歧视;四是在上述基础上创造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的制度环境与条件。可以说,如果农村金融生态不改变,那么农村金融市场要得到真正发展是不可能的。

当然,要全面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制度建设,这次金融工作会议还对央行提高宏观调控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要求;把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点放在结构优化上;并要求建立有效的机制密切监督投机的外资进出中国,并采取措施遏制这种外国投机资金对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干扰;完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机制,而不急于推进金融混业。

总之,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中国金融改革会更为深入的进行,但在金融改革的步伐上会更加稳健,会强调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

阅读全文

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