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东财11秋学期《国际金融》在线作业1
一。B,A,C,B,D,C,A,C,D,A,B,D.A,C,C
二。1.ACE,2.BCD3.CD4.ADE5.BCD6.CDE7.ACDE8.ACD
㈡ 10年下学期国际金融(本)1(多选题)
1.Q: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差额分析中的几个主要局部差额,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原则和调节手段?
局部差额:
1、贸易收支差额
2、经常账户差额
3、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4、综合差额
5、错误与遗漏差额
调解原则:
丁伯根法则:一国所需的有效政策工具数目至少要和想要达到的独立经济目标一样多
有效市场原则:讲政策用于实现其最为有效的目标
一旦国际收支失衡超过某种限度,当事国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调节。在选择调节措施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①按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选择调节方式。②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应考虑国内平衡。③选择调节方式应注意外界反应措施。
调节手段有自动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本身引起额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自动价格调节机制、自动收入机制、自动利率机制
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有(1)外汇缓冲政策
(2)财政和货币政策 .
(3)汇率政策
(4)直接管制
(5)国际经济合作
2.汇率是如何决定的?试结合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发展过程讨论人民币汇率是如何确定的?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一般来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外汇汇率是由一国货币所代表的实际社会购买力平价和由市场对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一国对另一国资源存在各种不同的需求,这些需要总体上表现为一个综合的总的需求,这种外来的需求,和另一国本国的需求和供给一起,决定了两国的汇率水平。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发展第一阶段在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此阶段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基本上与物价挂钩,此时汇率调整频繁,幅度大。
第二阶段为1953-1973年初,人民币汇率变动呈现出基本稳定的特征,不再充当调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始终不变,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
第三阶段为1973-1980,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我国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第四阶段为1981-1984,我国实行双重汇率制。
第五阶段为1985-1993,我国实行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行的双轨汇率制。
第六阶段为1994-2005年6月,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第七阶段即为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Q:投资者进行外汇市场交易的动机有哪两个并略加解释,介绍我们学过的5中外汇交易品种
套期保值和投机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投机指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把握机会,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投机可分为三类:长线投机者、短线交易者、逐小利者。
外汇交易主要可分为现钞、现货外汇交易、合约现货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交易等。
具体来说,现钞交易 是旅游者以及由于其他各种目的需要外汇现钞者之间进行的买卖,包括现金、外汇旅行支票等;
现货交易 是大银行之间,以及大银行代理大客户的交易,买卖约定成交后,最迟在两个营业日之内完成资金收付交割;
合约现货交易 是投资人与金融公司签定合同来买卖外汇的方式,适合于大众的投资;
外汇期货交易 是指在约定的日期,按照已经确定的汇率,用美元买卖一定数量的另一种货币;
期权交易 是将来是否购买或者出售某种货币的选择权而预先进行的交易;
远期交易 是根据合同规定在约定日期办理交割,合同可大可小,交割期也较灵活。
4.国际收支失衡表的内容有哪些,国际收支失衡时,可采取哪些调节手段?
、国际收支失衡表的内容有哪些,国际收支失衡时,可采取哪些调节手段?
内容:1、经常帐户——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实际资源的转移
货物与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2、资本和金融帐户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
3、平衡帐户——调节项目
官方储备资产、错误与遗漏
调节手段: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自动价格调节机制、自动收入机制、自动利率机制
2、国际收支的调整政策
融资手段:外汇缓冲政策
支出—增减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国际经济合作
1)经常账户,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实际资源的转移,主要设置三个子项目:货物和服务、收益及经常性转移。2)货币和金融账户,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而金融账户则指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3)平衡账户,调节项目,官方储备资产、错误与遗漏。
对于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在经济运行中的某些自动调节机制,而使其得到某种程度的缓冲,甚至是自动恢复平衡,主要包括自动价格调节机制、自动收入调节机制、自动利率调节机制;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国家政策,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调节,主要有:外汇缓冲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国际经济合作。
5.简述外汇风险的规避和管理办法
关于外汇风险规避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内部选择,合理选择交易中的货币
(二)选择合适的外汇交易品种
1.远期外汇买卖
2.掉期外汇买卖,分货币掉期和利率掉期
3.外汇期权交易
(三)分析和预测外汇汇率变动趋势,重视外汇的操作
外汇的正确操作也是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那些进出口额较大的企业。面对国际外汇市场的风云变换,如不采取应对措施,自己手中的外汇可能就会贬值,给企业带来损失。当然,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外汇市场的波动、发挥外汇汇率这把双刃剑好的一面,就可以取得丰硕的利得。出口商可以利用卖方信贷避免外汇风险。
(四)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外汇风险防范意识
外汇交易者面临的风险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济风险。外汇风险管理也可以分为交易风险管理、会计风险管理、经济风险管理。
交易风险管理:1、内部管理方法,又称商业方法,包括合同货币的选择、多种货币搭配、调整价格、加列保值条框等方法。2、外部管理法,又称为金融法,它是指通过一定的外汇交易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一类是利用远期合约等传统外汇交易,一类是利用货币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此外,货币市场法也是常用的防范交易风险的手段。
会计风险的管理一般有两种:缺口管理法和合约报执法。前者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在总额上的平衡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后者则带有一定的投机性。
经济风险的管理:从调整收入和成本两方面进行,防止汇率变动造成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减少。生产策略:1、海外建厂策略2、里获得采购策略3、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产品开发,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同时还有市场策略和财务策略。
6Q:人民币采取的是什么汇率制度,在此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是如何形成的?
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汇率形成是由外汇市场上的需求与供给决定的。
在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在实质上仍是由政府决定,而不是国际汇市波动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由政府确定汇率,并实施行政管制的、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的稳定型汇率机制,又称盯住美元汇率。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不论其他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人民币兑换它们的比价都是从它们兑换美元的比价换算而来。
人民币采取的是什么汇率制度,在此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是如何形成的?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如何形成: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如何形成答案二:汇率形成以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为基础。外汇指定银行在中央银行规定的交易头寸内进行银行间外汇买卖,形成市场供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民币对外币的市场价格。人民银行根据前一营业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形成的美元对人民币的加权平均价,公布当日主要交易货币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外汇指定银行根据公布的基准价,根据国际主要外汇市场的行情,套算出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价。外汇指定银行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确定挂牌汇率,对客户买卖外汇。
7Q: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行的资金来源和主要业务是什么?
IMF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缴纳的份额、借款、捐款、出售黄金所得的信托基金以及有关项目的经营收入。
成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是指成员国参加IMF时所要认缴的一定数额的款项。借款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与成员国协议,向成员国借入的资金。信托基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它六分之一的黄金分4年按市价出售所得的利润。
业务活动:1、汇率监督与政策协调2、储备资产的创造与管理3、贷款业务
世界银行集团
资金来源:1、成员国缴纳的股金2、发行债券3、债权转让4、业务净收益
业务活动:世界银行通过提供贷款、政策咨询和技术援助,支持各种以减贫和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项目和计划。 向成员国尤其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是世界银行最主要的业务。
其贷款业务主要有项目贷款、非项目贷款、联合贷款、第三窗口贷款等几种类型。
。
8.国际储备有哪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管理的?
国际储备的组成部分有1、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显然,非货币用途的黄金不在此列);2、外汇储备(由各种能充当储备货币的货币构成。只有那些可自由兑换的、被各国普遍接受的、价值相对稳定的货币才能充当储备货币); 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也叫普通提款权,是指会员国在IMF的普通资金账户中可以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 4、特别提款权(是一种依靠国际纪律而创造出来的储备资产)。
国际储备管理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国际储备规模的管理,以求得适度的储备水平。应考虑国际储备的需求和供给因素,利用进口比率法、国际收支差额法、货币供应量法
或成本-收益法确定适度国际储备量。
二是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使储备资产的结构得以优化。首先黄金的储备数量不宜过多,应保持稳定 。其次,外汇储备应进行币种管理,考虑①对外贸易支付所使用的币种; ②偿还外债本息所需的币种;③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所使用的币种;④各储备货币利率与汇率变化的对比;⑤储备货币的多元化等因素。由于国际储备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因而各国货币当局更重视流动性。按照流动性的高低把储备资产划分为三级:一级储备,主要是现金和准现金,如活期存款、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等。 二级储备,主要是中期债券;三级储备,主要是长期投资工具
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储备规模的管理,是对国际储备规模的选择和调整,解决如何确定和保持适度的国际储备水平,以求得适度的储备水平;二是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解决如何实现储备资产结构上的最优化问题,使储备资产的结构得以优化。通过国际储备管理,一方面可以维持一国国际收支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一国国际储备的使用效率。
9.哪些交易行为会引起外汇现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即期外汇交易:即期外汇交易(Spot Exchange Transactions):又称为现货交易或现期交易,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交易双方于当天或两个交易日内办理交割手续的一种交易行为。
套利:套利( arbitrage): ,指同时买进和卖出两张不同种类的期货合约。交易者买进自认为是"便宜的"合约,同时卖出那些"高价的"合约,从两合约价格间的变动关系中获利。在进行套利时,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约之间的相互价格关系,而不是绝对价格水平。
套汇:套汇是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的外汇差价,在某一外汇市场上买进某种货币,同时在另一外汇市场上卖出该种货币,以赚取利润。在套汇中由于涉及的外汇市场多少不同,分为两角套汇、三角套汇和多角套汇。
1、买进即期外汇,套汇,套利等这样的即期交易品种会形成现货市场的需求,而卖出则会形成供给。
2、在预期汇率上升的情况下,也会引起现货市场的需求,而预期下降则会形成供给。
3、远期外汇,外汇期货,期权等远期交易不能直接影响现在的外汇现货市场供需,但它可以形成未来外汇现货市场供需。
论述
1、 试分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演变过程、我国已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此次金融危机。
原因:本次金融危机是从美国次贷危机演化形成的,但并不仅是金融层面的事情,其有着深刻的经济和金融根源。
1、从宏观经济层面看:
(1)美国“低储蓄率和财政、经常项目双赤字”的经济结构不可持续。近年来美国的储蓄率一直在下降,巨额“储蓄-投资”缺口依靠经常项目赤字和政府财政赤字来融资。在美国经济结构中,消费占GDP比重达70%左右,大大高于一般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居民储蓄率2000年以来平均仅为1.5%,大大低于一般发达国家5-10%的水平;家庭和政府的高消费均靠负债来维持,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重2001年为101%,目前已达到138%,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2000年为60%,目前为73%,;经常项目维持巨额赤字,占GDP比重从2001年的3.4%上升至2005年的6.6%。这样一种经济结构是不可持续的。
(2)为刺激经济增长而采取的鼓励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导致了地产泡沫。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试图通过刺激房地产业发展而重振经济。美国政府通过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准政府机构,大量购买次级按揭贷款,鼓励信贷机构发放住房按揭贷款。这些经济刺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埋下了隐患。
(3)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国在2001年以后采取了不合理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基准利率,使联邦基金利率在2003达到了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维持一年之久。市场过多的流动性使标准普尔指数从2002年10月份的777点飙升到2007年1月的1565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从2000年25美元/桶上升到2008年7月的147美元/桶,美国二手房平均价格也从2000年的13.5万美元/套上涨到2006年7月的23万美元/套。
2、从微观的金融运行机制来看:
(1)信贷机构违背信贷基本原则,没有对信用状况较差的客户群体进行认真筛选,导致其中一些不合格客户也获得了房屋按揭贷款。这一方面由于作为抵押物的房屋价格持续上涨,商业银行对客户本身的资信状况有所忽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按揭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出售,使风险转移出去,因此没有动机去认真筛选。
(2)金融机构为追逐利润偏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盲目发展衍生产品,导致了信用资产泡沫。先是商业银行把抵押贷款证券化,出售给投资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而投资银行又把这些资产重新组合成新的债券CDO,并再次出售,经过多次复杂衍生后,各级投资者已经看不到基础产品了,难以确定风险点。
(3)监管当局的失职。监管当局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杠杆率缺乏有效的控制。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信贷资产的资本充足率至少为8%,但却没有对表外资产做出类似规定,导致衍生品普遍具有很高杠杆比率,如美林、雷曼兄弟的衍生产品杠杆约为30倍左右。此外,监管当局对有系统性影响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缺乏有效监测。
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接受了全球化带给我们的福祉和利益,但同时也必须承受全球化带给我们冲击。这次危机之所以给全世界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关键在于这次是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美国出了问题,波及全球。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世界经济的一端是发达国家的低储蓄高消费,一端是发展中国家的高储蓄低消费;一端是发达国家占据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端是发展中国家占据产业链的低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形成国际收支双顺差,积累了高额的美元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又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回流美国,并支撑了美国政府和居民的负债消费。“穷国”支援了“富国”。美国的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通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由全球人来“买单”了
演变过程:纵观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7年8月——2008年9月中旬,危机表现为一场规模有限的次贷危机,集中于次贷相关的结构性金融产品。第二阶段为2008年9月中旬——2008年10月中旬,雷曼的破产引发了金融市场大面积信心危机,流动性紧缩从货币和信贷市场迅速传递到全球金融市场,使得规模有限的次贷危机上升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第三阶段为2008年10月中旬至今,黯淡的宏观经济前景导致银行的资产继续下跌,而银行虚弱的资产负债表又迫使其进一步削减信贷规模,形成了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下降螺旋关系。
措施: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
以上为主要的财政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5)产业振兴计划.
以下为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12月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2、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利用外资情况,利用外资的利弊,并展望起发展趋势。
? 1、利用外资情况
? 缓慢增长阶段,50年代十几亿美元,主要是东欧前苏联的政府贷款;60年代以分期付款方式从日本和西欧引进技术;70年代继续以分期付款方式引进外资。这一阶段引进外资的特点是规模不大、结构单一、发展缓慢。原因有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想法偏激
? 加速增长阶段。
? 2、利用外资评价
? (1)总量评价和结构评价。
? 从外资来源国别看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从外资投向行业结构看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在三个产业间高度失衡,而且在产业内部也不均衡;从投向地区看80%以上集中在东部,60%集中在上海
? 2)经济评价与非经济评价
? 经济增长效应。劳动、资本和综合要素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富裕,但资本严重不足,利用外资可以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促进经济增长。对我国而言,外资的这一历史使命已经过去,引进外资由弥补传统型缺口转化为弥补现代型缺口,即管理缺口和技术缺口。
? 国际收支效应。
? 技术进步效应。提高技术门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东道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培训和管理本地化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 结构重组效应。包括资产重组、企业重组(向竞争型转变)、产业结构重组和进口重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消费型转变为生产型)
? 产业带动效应。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旁侧关联等可以迅速提高东道国一个产业群落的整体实力。我国此方面较差,原因有: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和国产率水平较低,一则外方不愿意国产化,二则国产化的成本高、质量差。
? 就业效应。扩大就业、转移就业和扩大失业。
? 非经济效应:机制转换效应、倒逼改革效应、扩大开放效应、观念更新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和激活企业创新效应。
? (3)代价评价。
? 优惠政策减少了财政收入。
? 配套资金投入(1:10)引进外资越多国内资金越紧张 国有资产流失
? 高进低出损失,结果为境内亏损境外赢利、中方亏损外方赢利 四假问题损失:假合资、加亏损、加出口、假破产 税收流失 利润汇出 环境污染
一、名词解释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将其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经济交易的内容,按照经济分析的需要设置项目,并采用复式记账法编制的统计报表。
经常帐户:指一定时期内经常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往来项目,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反映资产所有权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转移,即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流出。
平衡项目:是一个为了平衡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缺口” 而设置的调节性项目,包括官方储备资产,错误与遗漏两个子项目。
官方储备资产帐户:一国货币当局直接掌握并可随时动用的,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系列金融资产。
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外汇缓冲政策:是指各国政府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运用官方储备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的一种调节政策。
国际清偿力:是一国结算对外债务的一切金融能力,或国际资金的筹措能力。
国际储备: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资产。
国际储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以及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要求,对国际储备规模、结构最优化、高效化的整个过程。
㈢ 国际金融外汇风险分析题
根据上述案例:
如果用远期交易保值的方法:
因为已知美元6个月远期贴水650点,而现在汇率是USD1=SF1.3240,也就是说 在6个月后的汇率将是:USD1=SF1.257 并以这个价格与银行成交 这个时候得到的500万美元就只能换到628.5万SF (贴水用减法)
如果用BIS的规避外汇风险方法:
第一步:瑞士公司向市场以10%的年利率借500万美元6个月,则在6个月到期后,瑞士公司需要还本付息共:$500万*(1+10%*(6/12))=$525万
第二步:spot rate transaction 抛售525万美元,根据市场即期汇率USD1=SF1.3240 得到662万的SF
第三步:investment 做稳健投资 将662万存入瑞士国内的银行6个月 6个月后可以得到收入:
662万SF*(1+9.5%*(6/12))=693.45万SF
第四步: 这样的结果说明 花费$525万得到收入693.45万SF 换算下得到:USD1=SF1.32086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知道: 用第一种的做法美元贬值得更加厉害,使得拿到的美元换成本国货币SF来的更少
而用第二种方法,可以使得风险大部分规避 虽然有所下降 但是还是亏损不多的
所以比较之下,还是BIS方法来的好.
以上分析希望能够帮到你:)
㈣ 国际金融外汇风险管理练习题。
一年期泰铢贴水20%,即泰铢贬值,一年期远期为Ba20*(1+20%)/$=Ba24/$,萨姆公司预测泰铢一专年后将属降值10%,即为Ba22/$
1、如果汇率如预测,一年后得到的泰铢兑换成美元,可得:4800000/22=218181.82美元
2、做远期交易,把销售收入的泰铢现在就卖出远期,一年后可得美元4800000/24=200000
3、即期借泰铢(R,到期归还4800000),R=4800000/(1+28%),兑换成美元,进行一年投资(8%),一年后得美元:4800000/(1+28%)/20*(1+8%)=202500美元
建议:在本例中,从数字上看,显然是第一种方案最合适,第三种方案次之,第二种方案最差,但第一种方案有风险,这是以公司对一年后的汇率预测准确的基础上的,如果预算不正确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另两种方案均是将将来的美元数锁定。至于选择问题,要根据企业对风险的态度而定,如果愿意承担风险,则保留风险头寸,选择第一种方案。从企业经营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经营利润)考虑,应该是第二种方案较好。
㈤ 外汇风险管理的方法
做保证金外汇,首先要学会资金风险管理,简单地说不能重仓,单子要设置止损,不能逆市做单
㈥ 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各适用于什么类型企业
1. 若企业的资产、负债或交易以外币计价,因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而导致其价值上涨或下跌的可能即为外汇风险.
2. 外汇风险管理,即对外汇风险的特性及因素进行识别与测定,并设计和选择防止或减少损失发生的处理方案,以最小成本达到风险处理的最佳效能。
3. 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外汇风险成为交易风险,在经营活动结果中的外汇风险成为会计风险,预期经营收益的外汇风险成为经济风险。
4. 外汇风险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因而,可以将外汇风险分为时间风险和价值风险两大部分。时间结构越长,外汇风险越大。改变时间结构,可以减缓外汇风险,但不能消除价值风险。要想消除价值风险,只有将外币换成本币,然后以本币进行投资,这样才能消除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企业在跨过经营中最不确定的因素。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将外汇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整体管理结构,还需采取积极的对策。一般地,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消除或降低因不可预期的货币变动而引起的企业现金流量与经济价值的波动。
5. 综上所述。外汇管理方法一般适用于对外贸易企业。
外汇风险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因而,可以将外汇风险分为时间风险和价值风险两大部分。时间结构越长,外汇风险越大。改变时间结构,可以减缓外汇风险,但不能消除价值风险。要想消除价值风险,只有将外币换成本币,然后以本币进行投资,这样才能消除外汇风险。
㈦ 国际金融外汇风险管理分析题
(1)借美元,即期兑换成英镑,进行英镑投资,三个月后取出投资本利用于支付.
(2)借X美元版,即期兑换成X/1.5英镑权,进行投资,本利收回值:100万英镑=X/1.5*(1+0.25%)^3,X=100万*1.5/(1+0.25%)^3
借X美元三个月后需要支付的本利为:X*(1+0.3%)^3
共支付美元数:100万*1.5/(1+0.25%)^3*(1+0.3%)^3=150.2246万
如果不进行保值,需要支付美元:155万美元
通过风险防范少支付:
155万-150.2246万=47754美元
㈧ 外汇风险管理
20万英镑的风险敞口。损失是(2.9762-3.0855)*20 0000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GBP/CHF=3.0845(英镑卖出价)/55(英镑买入价)
后面那个报价同理。
㈨ 外汇风险特征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拓展,国际经济交流将更加频繁。对外贸易、资本的输入和输出、国际资金融通等,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水平上,都必将跃上一个新台阶。然而,在浮动汇率制度条件下,汇率波动具有经常性和不确定性,对外经济活动中难免会遇到汇率变动而产生的风险。如何正确地认识外汇风险和较好地防范和化解外汇风险,是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防范和化解外汇风险方法。一 外汇风险的定义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定》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于是各国的货币汇率频繁变动,并且经常大幅进行变动,正是如此,各国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就会产生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政府实行外汇管制等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外汇风险仅指由于汇率的变化以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二 外汇风险的表现外汇风险的种类很多,主要表现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济风险和储备风险。 (一) 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指在约定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过程中,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交易发生时即签订合同时的汇率不同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 1、以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在货物装运和劳务提供后,而货款或劳务费用尚未收付前,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 2、以外币计价的国际信贷活动,在债权债务未清偿前所存在的汇率风险。例如:某项目借入是日元,到期归还的也应是日元。而该项目产生效益后收到的是美元。若美元对日元汇率猛跌,该项目要比原计划多花许多美元,才能兑成日元归还本息,结果造成亏损。3.向外筹资中的汇率风险。借入一种外币而需要换成另一种外币使用,则筹资人将承受借入货币与使用货币之间汇率变动的风险。 3、待履行的远期外汇合同,约定汇率和到期即期汇率变动而产生的风险。 (二) 会计风险会计风险也称折算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资金项目金额变动的可能性。它是一种账面的损失和收益,并不是实际交割时的实际损益,但它却会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的报告结果。例如:某企业进口设备30万美元,当时汇率为100美元=890元人民币,换算为267万人民币,并记录这一负债。在会计期末对外币业务账户金额进行换算时,汇率发生了变化为100美元=830元人民币,这时资产负债表上外汇资金项目的负债为249万元人民币。其中18万元人民币就成为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会计风险。 (三)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企业产品成本、价格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例如,我国某集团公司在美国有一子公司,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组织生产,产品以美元计价销售。突然美元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这就会给子公司的经济绩效带来潜在的风险。 (四) 储备风险储备风险是指外汇作为储备资产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引起价值下跌或上升的可能性。上述四类风险有一定的联系,从时间上看,会计风险是对过去会计资料计算时因汇率变动而造成的资产或负债的变异程度,是账面价值的变化;交易风险和储备风险是当前交易或结算中因汇率变化而造成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或经济收益;而经济风险是因汇率变化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经营收益所产生的潜在的不确定性。三、外汇风险的防范外汇风险属系统性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在对外活动中只要树立外汇风险意识,建立外汇风险管理机制,对外汇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设计和选择防止或减少损失的处理方案,就有可能以最小的成本,达到风险处理的最佳效能。如果操作得当,不但可以化解外汇风险,甚至可以借之牟利。目前国际上常见的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外汇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在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外汇风险管理和金融工具创新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是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发展的结果,外汇市场的发展,使得外汇风险日益加剧,从而对管理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也促进了外汇市场的发展,对外汇风险管理“雪中送炭”,为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运作空间,财务风险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延伸到企业外部的外汇市场之中。从目前情况看,外汇风险管理所运用的创新金融工具主要有外汇远期合同、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和互转等。 1、 汇远期合同避险远期合同指企业处于避免外汇风险或投机的目的,与他方签定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量、汇率(远期汇率)和交割时间,到规定的交割日,买卖双方按合同约定,卖方交汇买方付款的外汇交易。远期合同避险,就是利用远期外汇市场,通过签定抵消性质的远期合同来防范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蒙受的损失,以达到保值的目的,及企业预定在未来一定日期,会收到或支付一笔外币款项时,先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或买进该种外币,将未实现的汇率予以固定,而不管契约期间的汇率如何变动,企业都可以确定将来能够收到或付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远期合同是不可撤消的,应否采用这种避险工具的关键是对未来汇率的预测,若汇率预测失误,虽锁定了风险,却也失去了本应得到的收益。因而,这种避险工具常用于保守型管理策略之中。 2、 汇期货避险外汇期货的避险原理与外汇远期合同是相似的,即为了使实际或预期的外汇头寸免受汇率的不利影响,进行与现货头寸相反方向的外汇期货交易。也就是买进(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根据套期保值交易采取的方向,外币期货分为买进对冲与卖出对冲。卖出对冲又称空头,是指预期未来将在现货市场售出某种外币,而先于现货市场出售与该币相同或相当的外币期货契约,到时,在现货市场出售该币的同时,再将原先已售出的期货契约在期货市场结清。买入对冲又称多头,是指预期未来将在现货市场购入某外币,而先于此买入与该外币相同或相关的外币期货合约,到期时在现货市场上买入该币的同时,再将原先买入的期货契约在期货市场结清。通过对冲,实际上是将未来外币交易汇率事先固定下来,从而可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外汇期货交易的选择,同样也取决于汇率预测的可靠程度及信用风险,但期货有独特的保证金制度,它是利得与损失的杠杆,它既不限制风险,又不限制收益,即到期不履行时,支付保证金。可见,该避险工具可满足持“中庸型”或“保守型”风险管理策略的需要。 3、 外汇期权避险外汇期权又称外币期权,是一种选择契约,其持有人及期权买方享有在契约届期或之前已规定的价格购买,或销售一定数额某种外币资产的权利。当形势有利时,他有权买进或卖出该种外币资产,如形势不利时,他也可不行使期权,放弃买卖该种外币资产。而期权的卖方则有义务在买方要求履约时,卖出或买进期权买方买进或卖出的该种外币资产。从避免外汇风险的角度看,外汇期权是外汇远期合同和外汇期货的延伸,但外汇远期合同是不可更改的,即使合同到期前,出现汇率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动,也必须按约定履行,从而不得不坐失本可得到的汇兑收益;外汇期货契约签定后,虽可在汇率朝有利方向变动时,与契约到期前以反向交易冲销原契约,而不坐失汇率有利变动的好处,但期货契约必须交纳保证金,并每日按清算价计算盈亏,必要时尚需追加保证金,否则已进行的期货契约会被拍卖掉;期权则不同,它有选择余地,买方可放弃履约,从而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获得无限大的利益,他无需每日清算,而只需支付权利金,又称其权费或保险费,于定约时由买方支付给卖方,以取得履约选择权的费用)。因此,这种避险工具可适用于持“积极进取型”风险管理策略的需要。 4、 货币互换避险互换又称掉期,指交易双方依据预先约定的规则,在一段时间内,交换一系列付款的交易。货币互换为互换的一种,它的基本做法是,在交易之初,双方以议定的汇率互换的本金,根据互换的金额,计算利息,互换交易期间,双方按约定的付息期和金额进行利息互换;在交易到期日,双方进行本金的再次互换。在货币互换交易中,由于汇率是预先确定的,交易者不必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因而起到避险的作用。货币互换是以目前现汇汇率为基础,或以事先约定的远期汇率为准,汇率多少由交易双方商定,且互换交易的期限往往较长,因而它比运用期货、远期合同等方式来避免长期外汇风险要简洁的多;另外,它在企业筹资中具有筹资成本低,筹资灵活性大等优点,故受到企业广泛的采用。当然,外汇风险管理所用的创新金融工具还不止这些,随着国际金融业的竞争的加剧,不断有更新的金融工具推出。如目前最新的几种外汇交易方式,有可变式远期外汇交易、圆筒式期权交易、投标期间买汇期权、防止出口投标风险期权等;另外,为了扬长避短,各种金融工具往往组合使用。但是,正如前面所说,运用各工具避免风险,也仅仅是避免风险而已。(二)货币选择法规避外汇风险
选择好计价结算货币是涉外企业避免外汇风险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企业计价货币选择的原则是:
1、合理选择计价货币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既有本币与外币之分,又有硬币与软币之分。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计价货币,是防范外汇风险的重要方法。选择计价货币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收硬付款”的原则。即在出口贸易中,力争选择硬货币来计价结算;在进口贸易中,力争选择软货币计价结算。但是在实际业务中,货币选择并不是一相情愿的事,因为交易双方都希望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货币,从而将汇率风险转嫁给对方。因此交易双方在计价货币的选择上往往产生争论,甚至出现僵局。为打开僵局,促成交易,使用“收硬付款”原则要灵活多样。比如,通过调整商品价格,把汇率变动的风险计进商品价格中,同时还可采取软硬对半策略等等,使买卖双方互不吃亏,平等互利。
㈩ 外汇风险具有哪些特征
或然性,不确定性,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