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基础理论不同。传统金融学的理论基石是投资者的理性和市场有效性假说,传统金融学理论认为,投资者是趋利的。即通过“套利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理论”等在资本市场求得受益最大化。而行为金融学却是从另一个方面分析了投资者的行为,行为金融学认为,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有四种心态和情绪: 过于自信、避害大于趋利、追求时尚与从众心理、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并且这些决策一般都具有适应性强、多元化等特征。
市场竞争的有效性。传统金融理论认为,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 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创造的套利机会, 使得非理性投资者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丧失财富, 并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而行为金融学认为, 披露的不充分, 以及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掌握信息的不对称, 人们对上述假设成立的条件并不满足。因此市场竞争是非有效的, 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另一理论基础。
决策风险的测量方法是不一样的。传统金融学认为金融市场风险的测量, 就是测量由市场因素不利变化所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损失。主流方法是通过金融资产收益的概率分布来加以描述, 通常采用衡量一定概率水平 ( 置信度) 下的可能损失程度的VAR (Value At Risk) 法。而行为金融学者认为, 由于在实际中投资人往往不把大于初始资本的结果视为风险, 而把小于初始资本的结果视为真正的风险, 所以在投资人的效用函数中常常对损失带来的负效用给予较大的权重, 对收入带来的正效用则给予较小的权重。这种衡量风险方法的形式是: Prob (W[ S) [ a (2) 式中W 表示财富, S 是可以维持目前效用的财富水平 (W、S 也可以分别用X、E (X) 表示), a 为投资者预先确定的概率。可见, 此种方法是一种更注重投资损失的风险度量方法。
决策模型不同。传统金融学的主要理论模型游期权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CAPM) 等,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BAPM)是对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行为金融学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模型: DHS ( Daniel, Hirshleifer and Subra-manyam,1997) 模型和BSV ( Barberis, Shlerfer and Vishny, 1998) 模型。前者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者和无信息者, 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后者的理论基础是投资者认为受益有两种范式, 即收益均值回归和收益连续变化。虽然DHS 模型和BSV 模型建立在不同的行为前提基础上, 二者的结论却是相近的都认为投资者的行为会导致股价过度反应或滞后反应。
②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
简单的说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就在于行为金融学将人性纳入了其研究
③ 行为金融学是什么金融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金融学的一个范畴,主张以心理理论解释股票市场的不正常情况。行为金融学假设市场参与者的信息结构及特点有系统地影响其投资决策及市场结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④ 行为金融学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 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对于两大传统假设的挑战为我们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一,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假设。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 、风险回避(RiskAver sion)、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其二,有效的市场竞争。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但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
⑤ 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的差异
一、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
1、现代金融学的培养目标: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2、行为金融学的培养目标:投资学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投资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掌握财经、法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及外国语言阅读交流的基本能力。
二、两者的主干课程不同:
1、现代金融学的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2、行为金融学的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投资学、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经营与案例分析、公共投资学、创业投资、投资项目评估;
证券投资学、投资基金管理、投资银行学、公司投资与案例分析、项目融资、投资估算、投资项目管理、房地产金融、家庭投资理财、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实训课程模拟投资运作等。
三、就业方向不同:
现代金融学就业方向是金融领域(银行、证券公司等)、贸易部门、经济学者、保险公司等
行为金融学就业方向是财务工作(会计、出纳等等)、审计工作、税务工作等。
⑥ 行为金融学的就业前景
从国外金融领域的投资实践来看,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已经占据了主导投资理念的一席之地并大行其道。如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数家以行为金融投资理念为指导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西方其他发达国家,专门研究行为金融的从业人员也日渐增加,很多分析师、交易员、机构投资都非常注重研究市场中的行为心理变化。
而在我国,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从技术面和基本面分析的比较多,对投资心理行为方面的研究不足。事实上,中国的金融市场才刚刚开始,基金管理行业也才慢慢兴起,各大证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中小机构等,对投资行为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很大。据国内外多家权威机构预测: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至少需要30万名行为金融分析专业人员。行为金融分析师将成为我国新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就业最为稳定,收入最丰厚的热门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⑦ 行为金融学冲击了哪些传统金融领域
是为金融学中的哪只传统的金融陵城了?现在金融方面是很发达的,因为金融方面要有学历,很好的,才懂得到这个金融危机
⑧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是什么
一、两者理论基础的不同
投资者的理性和市场有效性假说构成了传统金融学的两大理论基石, 而行为金融学有着与其不同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趋利的, 即通过“套利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理论”等在资本市场求得受益最大化。价值感受是指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心态和情绪。行为金融学认为,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有四种心态和情绪: 过于自信、避害大于趋利、追求时尚与从众心理、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正是由于这些心态和情绪支配着经济行为人的投资决策过程, 使其决策性具有如下特征: 决策者的行为是多元的、易变的, 并且通常只在决策过程中形成; 决策者适应性很强, 决策的性质和决策环境都将对决策者的决策程序和方法产生影响; 决策者更倾向于满意原则, 而不是最优原则。人们通常对不遵循数理金融学意义上的最优模型进行决策, 即相对于传统金融学而言的投资者基于价值感受的非理性, 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 二) 市场竞争是否有效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 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创造的套利机会, 使得非理性投资者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丧失财富, 并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而行为金融学认为, 披露的不充分, 以及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掌握信息的不对称, 人们对上述假设成立的条件并不满足。因此市场竞争是非有效的, 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另一理论基础。
二、两者决策的风险测量方法不同
金融市场风险的测量, 就是测量由市场因素不利变化所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损失。主流方法是通过金融资产收益的概率分布来加以描述, 通常采用衡量一定概率水平 ( 置信度) 下的可能损失程度的VAR (Value At Risk) 法。
VAR亦称风险价值, 其含义为未来一定时间内,在给定的概率条件下, 任何一种金融工具或投资组合所面临潜在的最大损失金额。在数学上, VAR 法表示为投资工具或组合的损益分布, 其表达式为: Prob ( vPvt [ - VAR) = A (1) 式中vPvt表示组合P 在vt 持有期内, 在置信度(1- A) 下的市场价值变化。等式( 1) 说明, A下, 损失值大于或等于VAR。
行为金融学者认为, 由于在实际中投资人往往不把大于初始资本的结果视为风险, 而把小于初始资本的结果视为真正的风险, 所以在投资人的效用函数中常常对损失带来的负效用给予较大的权重, 对收入带来的正效用则给予较小的权重。但是, 传统金融学使用标准差和协方差进行描述的方法对于高于均值的投资结果和低于均值的投资结果给予同样的权重,不符合现实情况的, 不能真正解释投资人的风险。进而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的心里感受出发, 用变量的实际值小于变量均值或某一目标函数主体所认为的安全值( 或可以维持自己的效用不比现状差的值) 的概率来表示风险。这种衡量风险方法的形式是: Prob (W[ S) [ a (2) 式中W 表示财富, S 是可以维持目前效用的财富水平 (W、S 也可以分别用X、E (X) 表示), a 为投资者预先确定的概率。可见, 此种方法是一种更注重投资损失的风险度量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 式( 1) 中vPvt 和VAR 是相对量(差值) , 式 (2) 中W、S 是绝对量。当VAR 的值为资产价值与变量均值或保持当前效用的财富水平差异时,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两种不同的风险测量方法将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三、两者决策模型的不同
传统金融学的主要理论模型游期权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CAPM) 等,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BAPM)是对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与CAPM 不同, 在BAPM 中, 投资者并非都是理性的, 而是被分为两类: 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CAPM 行事的理性投资者, 他们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只关注组合的均值和方差; 噪声交易者则不按CAPM 行事, 他们会犯各种认知偏差错误, 并没有严格的对均值方差的偏好。两类交易者互相影响, 共同决定资产价格。当前者是代表性交易者时, 市场表现为有效率; 而当后者成为代表性交易者时, 市场表现为无效率。在BAPM 中, 证券的预期收益是由其/ 行为Beta0决定的, Beta是/ 均值方差有效组合(mean- ariance- efficient portfolio) 0 的切线斜率。这里, 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并不等于CAPM 中的市场组合, 因为现在的证券价格受到噪声交易者的影响。另外, BAPM 还对在噪声交易者存在的条件下,市场组合回报的分析、风险溢价、期限结构、期权定价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市场行为模型方面, 行为金融学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模型: DHS ( Daniel, Hirshleifer and Subra-manyam,1997) 模型和BSV ( Barberis, Shlerfer and Vishny, 1998) 模型。前者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者和无信息者, 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后者的理论基础是投资者认为受益有两种范式, 即收益均值回归和收益连续变化。虽然DHS 模型和BSV 模型建立在不同的行为前提基础上, 二者的结论却是相近的都认为投资者的行为会导致股价过度反应或滞后反应。
⑨ 行为金融学怎么样
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 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对于两大传统假设的挑战为我们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一,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假设。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 、风险回避(RiskAver sion)、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其二,有效的市场竞争。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但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
⑩ 行为金融学
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 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对于两大传统假设的挑战为我们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一,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假设。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 、风险回避(RiskAver sion)、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其二,有效的市场竞争。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但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