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场景消费分期
目前比较被公认的解释是:人们在某一活动场景中的金融需求体验,然后不需要一次性支付,可以分成几次。
在“互联网+”的时代,金融与生活、社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金融服务的场景化也渐渐成为了业内讨论的焦点。基于场景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就是用互联网化的简单思路将有关相关关系的、复杂、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呈现,赋予金融新的意义。迪 蒙就有开发这样的消 费.金..融系统,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迅速开拓消费市场,推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实现业务模式的“互联网+”转型。
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场景化使用更有效更恰当的方法将产品快捷、便利、通俗等特点传递给广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并使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㈡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场景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从早期金融产品的搬运工发展到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并步入“场景化”金融时代。
这种“场景化”趋势表现在:一方面客户在支付、消费、水电煤缴费等生活、消费场景中,金融服务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以往理财服务一般要通过银行、金融公司进行购买,而今诸多金融理财服务主动“上门”,通过搭建各类场景,潜入人们的生活。即便是相同的金融产品,也可通过不同的场景走进用户生活。
在松果互联网金融目前的案例中,有一个合作方是长沙地铁,其上线了名为 “盘缠” 的手机 app,让乘客通过近场支付刷手机进站,同时将乘客的预存款对接了货币基金,相当于地铁公司让出这部分沉淀资金,由用户自己拿去获取收益。
以前地铁卡是非实名的,通过这种方式,就能了解乘客的许多信息,便于把衍生业务做起来,比如地铁周边的商圈都可以用 “盘缠” 来支付。在这种合作中,就是地铁公司提供场景,松果来提供接口。
只要有场景,松果都可以帮助其对接金融机构,在完成用户界面的封装后,很快就能实现流量变现。”
㈢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前景如何
虽然互联网金融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但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人们长期对其保持内着新鲜容感。受众们之所以不会对互联网金融感到疲倦,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不断创新,例如从最先被人们知晓的网络借贷平台到科技金融、大数据金融、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等,令互联网金融始终保持着新鲜感;第二是存活下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十分注重用户体验,通过各种模式为用户创造便利、营造场景,增强用户粘性。
上述两点也符合产品以及企业的成长周期,人们也往往只会关注成长、成熟的周期,而不会关注衰退期。与传统产业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或产品如能不断创新、不断迎合重要用户的客户体验,就将长期处于发展期,令企业和产品在发展中长青,强势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趋势。
结合市场实际环境以及金融因素,互联网金融在经过探索发展后,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会集中在政策监管以及行业规范化、服务社会实体产业、业务模式专业化及小额化、新技术的不断更迭这四大方面。
㈣ 近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呈现哪些特点
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链逐步壮大
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企业等为主体参与构建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链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壮大。
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精神所倡导的“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传统的消费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
2、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消费生态正在逐步形成,丰富的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消费金融需求的新增长点。
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特点
1、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提高。
2、门槛低是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显著特色。
3、用户体验在互联网金融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
4、场景化、连接化消费出现。
㈤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方法论包括
【方法论一】努力把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打造成一个第二银行,适应网络需求的一个特定的银行
第一是坚守安全的底线,永远不能动摇,如果不安全了银行业就没了。
第二是放下身段去服务,你就得面对那些“屌丝”,这个词儿我不大用,怕读不准,你对基层老百姓对小型客户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服务他,否则这些一旦离开你的时候对银行的挑战是很大的。它的聚集效应很强。
第三是我们要学会针对互联网特点来优化自己的产品,大家可以想想实际银行以前有很多产品,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宝宝”,比如原来银行推的定活两便,原来有的零存整取,原来也有过7天通知存款,都是银行在努力通过一种变相的改变周期期限来提高收益的产品,但是商业银行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把这些产品按照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去整合提升。这些东西有很大的空间是可以做的,倒不是为了应对谁,我们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也是应该做这个。
第四是客户细分,可能在座的人希望网络的服务功能更强,但你们知道中国还有7%的人家里没有电脑,有些人也需要银行做柜面的面对面的服务,这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是作为银行的从业者也好,管理者也好,一定要学会从客户的投诉批评声中发现商机,投诉和批评我们的客户将来都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商机
【方法论二】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该寻求优势互补
第一,因为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大量的第三方支付的发生,它这个模式的第三方支付的客户完成已经离开了银行的账户,实际上它切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原来的直接联系。所以,我们可怕的不是第三方支付夺取了你多少份额,而是它把你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切断了,我觉得这是我们首先感到危险最大的。如果一个银行失去了对客户直接的联系,就没办法分析客户的习惯和需求,一个金融机构如果不了解需求的话,它可能是最危险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消费方式,比如柜台、客户经理介绍,它是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使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及时性、便利性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这样互联网金融就进入了消费者日常的生活。现在互联网金融有一个应用场景化,就是把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的应用跟具体的场景结合起来,以场景为出发点,把用户的需求改变成为他们很有趣的,很有吸引力的这种方式。比如腾讯的抢红包,背后实际上是绑定信用卡账户。所以,它这种场景化的营销就使客户体验大大增强,这就远远比银行的柜台和客户经理的介绍更能使客户的黏度增加,这个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第三,互联网金融因为互联网是互通互联的,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开放性,它这种开放性就使客户和我们的银行能够直接的进行交流,我们过去传统的银行内部的渠道还是比较封闭的。为什么现在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有众筹、众建、众创,这个平台是开放的,银行跟客户同时可以设计产品,可以同时开发产品。所以,这样的话就使他的产品更加符合市场,这比银行封闭的产品再去营销市场要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这也是我们传统银行应该看到的。
第四,互联网金融,可能我们觉得它更加普惠,更加民主,更加考虑到小众。所以,它可能更广泛的联系各种各样的客户,过去传统的银行实际上一块钱绝对不会理财吧,互联网就把一块钱的这些零星的集中到一起,实际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团购吧。但是它就满足了这些普惠金融的需要。所以,它能更得到社会广泛的大家的拥戴。我觉得我们现实的份额的分流,现在不足以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但是这几个方面,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商业模式给你带来的挑战却是值得我们传统银行深思的。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在这个方面受到启发。
所以,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该寻求一个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道理,不要过多的把对方看成敌人,应该看成是一个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方法论三】财付通未来要公布的类似微信红包的产品方向
场景一、小黄大学刚毕业,加入一个企业,他还没拿到他第一个月的工资,但是他家里妈妈生病了,他很急着用钱,但是在银行征信系统没有任何的记录,因为他没有信用卡,我们愿意结合我们互联网大数据有一定的能补充到银行征信系统征信的能力给到小黄第一笔他用来周转,为他家里妈妈治病的一个产品,给他发工资之前可以给他一笔应急使用的很需要的基金,这个钱可能是通过P2P的公司来提供,但是腾讯财付通,我们腾讯金融的方向就是希望结合我们大数据能力能为小黄来顶他在征信上,在传统数据上的欠缺,我们能顶他这个需求,能解决他眼前的资金需要,出到一份力,并且用一种比较社交化和照顾到安全的方式来提供,这个我们会在很快的时间点里推出这样的一个服务。
场景二、在广东有一个小企业的老板,他需要20万到50万的应急的钱才能把一个生意接下来,他因为已经用尽所有授信的额度了,很紧急的情况他拿不到授信,我们也会用我们大数据的一些能力,结合我们一些银行的合作伙伴,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很紧急的他需要的一个融资的服务。这些是我们觉得在普惠金融理解和互联网很多的数据能够提供一个很好很有价值的面向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一项服务,这个也是我们在推出微信红包,推出理财通,推出微信银行以后,其中一个我们在互联网金融一个很核心的平台性的产品,有关征信系统,解决很多普惠金融里草根用户拿不到授信这样一个需求。
【方法论四】第一,互联网应该进一步的人性化;第二,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第三,互联网的精神是伟大的。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不管互联网发展到哪一步,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资管、财富等等本质特征不会发生变化。因为互联网本身永远不会也不可能创造出金融。但是互联网只是努力把金融要换一个玩法。金融与互联网的文化本质是对立的,金融更多强调的是理性与谨慎,而互联网是自由开放。
尽管金融与互联网都十分强大,但当理性谨慎的金融与自由开放互联网真正全面融入的时候,整个世界将发生变化。金融最大的成本是人工及交易成本,这点又是互联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我们把巨大的人工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并让利于客户时,社会的实体经济将活力大增,金融的力量呈现几何倍数放大,这是无疑的。但是互联网草根金融不能代替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一定是互联网金融在全产业链的运营和渗透,现在这只是一个皮毛的东西。
我坚信十年以后如果中国有十家伟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至少七家是现有金融机构对互联网的渗透和发展,另外可能有三家是现在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是他们通过收购和设立金融机构来达到和实现。否则不会出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因为如果没有金融人才和金融风险的认知,一定不会出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缺乏风险与谨慎原则的金融互联网,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意味着金融体系的崩溃。
【方法论五】有效控制的效率下的两种业务模型
第一种模型,你从人们手里收集到存款,许诺的他们一定的回报,然后你把存款给借方。
第二种模型是创造一种平台让借方与贷方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当然不像我画的图这么简单,他们直接的能面对面的对接。在你们把借方和贷方真正面对面对接之前,相对的模型、估值等等才能把他们安排坐在一起,所以,为了能让技术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你必须先要发展左手的业务模型,这样我们能做的更多,如果你业务发展创新过多,监管者又会觉得加强监管,所以,我们希望采取一个全新的方式。
这两个模型的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左边的这个模型你是通过利率来赚钱的,你的利率越高你赚的钱就越高,而右边的模式是靠利率赚钱的,左边的模式不管利率是高是低对你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这是我们今天向经济,向一个更加健康的经济提出的方案。所以,我们任何的技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不是赚钱,我们任何的技术最终的目的如果是赚钱的话,这个技术就不是一个好的技术。
【方法论六】如何建立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网络信任体系
一是可以基于银行领域成熟的网络身份认证体系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认证体系。
具体操作上,我认为,一方面可以将这些资源延伸到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对交易主体进行身份认证;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电子认证服务的应用范围,电子认证方面的技术成熟、政策支持,将对身份认证体系的完善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基于现有的银行业征信体系,整合资源建立全社会的征信体系。目前,尽管银行业的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已经建成,但在这以外,还有大量的征信信息散落在其他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等处。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设计全社会征信体系的总体架构,探索征信产业的发展模式、建立征信相关数据的共享机制、研究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应持开放的态度,促进资源共享。
第一,充分借鉴银行业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针对业务模式的特点,参考或采用现有的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例如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等,制定配套的管理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手段,以此来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信息安全服务机构是中坚力量。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应该对互联网金融中的各类业务形态及其特征进行研究,提供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咨询测评等产品,形成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方案,满足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安全需求。
第三,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是关键环节。应该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防御手段,定期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在涉及关键业务环节采用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
【方法论八】互联网金融中可靠电子凭证的应用问题
一是要大力推广可靠电子签名应用。目前,基于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的电子签名在网上银行中已有较成熟的运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电子签名进一步向供应链融资、网络微贷、P2P、众筹等其他业务形态中推广。
其次,进一步规范电子签名应用规范。根据互联网金融各种业态的具体业务模式,研究制定电子签名应用规范,确保电子签名的可靠性。
三是完善电子凭证司法鉴定体系。各种互联网金融业务形态都会产生频繁的网上交易活动,这必然会出现交易纠纷。完善现有的电子凭证司法鉴定体系有助于保障各方的权益。
㈥ 互联网金融中 互联网体现在哪些层次
首先需要讨论金融的本质是什么,然后讨论互联网在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作用及层次。
金融的功能广为人知。支付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金融功能。通过匹配投融资,金融机构帮助资金完成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传导,其间可能还需要克服金额、期限、风险、流动性等方面的错配。保险则是为了抵御灾难。
支持这些金融功能的底层要素是渠道、数据和技术。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渠道的要素。金融发展史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金融由商业驱动,又为商业服务。16世纪后半期,荷兰是全球航海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全球一半的航海帆船都通过阿姆斯特丹港进入欧洲,阿姆斯特丹是当时全球当之无愧的世界贸易中心。贸易必然带来结算需求,更进一步带来了融资、贷款需求,因此第一家现代银行诞生在了阿姆斯特丹港口附近,这对贸易买主和卖主结算提供了方便。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贸易汇聚,阿姆斯特丹非常繁华,人们集聚在咖啡馆里交换信息,财富的故事刺激更多贸易公司的成立,怀揣着财富梦想的人聚集在咖啡馆里,购买新贸易公司的股份,打探各种信息,交易这些贸易公司的股份和债券,产生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荷兰成为17世纪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中心。
实际上,没有一个金融中心或机构的兴起不是和商业的繁荣紧密相连。正是因为工业革命带动国际贸易,英国才在18世纪取代荷兰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正是因为由贩盐发端的货通天下,才使得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成为中国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金融之王;正是因为电商的兴起,才使得支付宝[微博]从交易笔数衡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工具。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和渠道的触达能力息息相关,即金融对商业场景的触达能力,对商业和消费引发的金融需求和供给的触达能力。
社会化大生产导致分工越来越细,当规模化、集约化效率大大优先于商业便利时,金融便开始逐渐部分脱离了商业场景,有些金融交易甚至完全与商业场景无关了。不过,仍然许多方面还保留原来的影子,比如金融中心一般都在贸易中心,银行一般都在商业繁华的地段。
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拥有支付、结算、转账、贷款、理财等,算是距离商业场景最近的机构,几乎统治了中国的金融业。不过,银行服务很多只能在银行柜台和系统内完成,无法和商业场景无缝连接。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移动互联,让金融与商业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再次成为可能,成本也能做到极低。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转账,完成支付,查看股市行情,下单买卖证券,就像随身携带着银行和交易所一样。交易随着场景无缝对接,不需要再分离就可以完成。
移动互联技术模糊了金融与商业、消费、社交等场景的边界。余额宝[微博]在短短的半年之间能够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基金,并非是对货币基金金融属性的改变,而是得益于消费支付和利息收入的无缝对接。春节发红包这样看似和金融不沾边的社交场景,也可以成为拓展支付工具的引爆点。这些变化都可能让专注于金融功能的传统金融机构吃惊。
有一种说法认为,金融的逻辑和本质不改变,互联网技术是中性的,也就不会深刻改变金融。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其实不然。可以拿战争打一个比方。战争的逻辑自古不变,就是征服对手。但是当人类从冷兵器进入热兵器的时代时,由于兵器的触达技术改变了,怎么打仗也就完全改变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相当于战争对手随时随地都在对面。在这种时候空谈逻辑和本质不变,实属无益。
互联网技术之所以能改变金融,第一个原因是它可以改变金融的渠道能力。因为金融是为商业和消费服务的,当触达这些场景的能力发生改变,实际上做金融的方式也改变了。相对应的一个大趋势,是金融的场景化。
其次,我们再来看金融的第二个本质要素:数据。除了渠道能力,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甄别、定价和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或者说数据。我们可以用消费者信贷的发展史来理解数据对金融的重要性。人类在过去数百年中,最主要的信贷方式就是典当或担保式信贷。投资者可以不了解借贷者,只要抵押或担保的金额足够,信贷就可以发生。直到今天,这还是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而信用卡这样的消费者信贷是无抵押、无担保的小贷;人手一张信用卡的景象在10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实际上是对信贷模式的颠覆。
㈦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互联网向各个行业不断冲击渗透,互联网与金融的巧妙结合渐入人们的视野。一夕间,互联网金融已跃升成为当下最为时髦的理财选择。据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大约有47.4%的投资者选择股票为理财产品,47.7%的投资者选择基金进行投资,40.9%的投资者选择互联网金融进行理财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理财模式虽然不及股票市场的火爆,但已成为理财市场的第三大主流选择,这也说明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悄无声息间已改变了理财市场的固定结构,正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开拓金融市场的疆土,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容小觑且行业正清晰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投资群体明显年轻化
年轻用户是互联网的中坚力量。这条“屌丝定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很适用。据相关数据统计,80后、90后占到互联网金融消费群体的70%以上。这个年龄段的群体虽然不是社会财富的最大拥有者,却是接触互联网最多的群体,他们多喜欢冒险、崇尚创新、热爱自由,这与互联网能最快获取信息的特质吻合。
还有调查数据显示,1000名80、90后青年里,有823人更愿意选择互联网金融来完成自己的理财、及小额贷款的需求。可见,更多年轻人愿意参与其中,互联网金融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移动互联网金融大众化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极大普及,手机已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伴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加之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生活中碎片化时间逐渐增多,这些因素催生出人们对于移动金融的迫切需求。
相较于PC端,移动端更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所以,通常人们会选择方便携带的手机作为上网设备,通过手机移动端来进行金融活动,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钱香金融APP也即将上线。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用户不再局限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是向二三四线城市下沉,从91金融用户报告中就可以看出,除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的金融消费群体已经占到近40%。
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
2016年3月2日,在91金融协办的人民政协财经智库沙龙上,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互联网金融只有做小、做分散、做简单产品才能活下来。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虽然大额融资的盈利模式较大,但由此引发的风险概率也相对较高,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投资人和平台本身造成巨大损失,所以,从风险控制层面考虑,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将是控制行业风险的主要措施;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它的定位已经决定行业本身并不适合大额融资撮合交易,且对平台本身而言,也并不具备发展大额融资的先天优势。
服务走向“场景化”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触角已触及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地方,但目前其服务理念仍只停留在借贷层面,未来应逐步扩展多维度服务理念,通过构建多维度的服务场景,发展场景化金融来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易获得性。
相较于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将用户的生活轨迹以数据的形态加以累计,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促使行业创新发展。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从早期金融产品的搬运工发展到为用户进行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已步入“场景化”金融时代。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未来的竞争集节点就是场景,哪家平台提供的场景化服务最多、最周到、最细致,则最容易与用户建立长期的黏性关系。
这种场景化趋势可以通过两方面表现出来,其一是用户的日常生活、消费场景,如支付、消费、打车等,通过这种金融服务无声地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其二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搭建各类场景,潜入人们生活,即便是相同的金融产品,也能以不同的场景走进用户生活。
㈧ 互联网金融消费具有哪些特征
和传统金融消费抄行为袭相比,互联网金融消费的最大特征就是所有的购买和支付等一系列步骤都是在互联网上发生,所以才出现了:
1、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提高
2、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消费的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适合大众了
3、互联网金融消费更适合用户体验
4、互联网金融消费使得场景化、连接化消费出现
㈨ 实业巨头涉足互联网金融,可以从bat身上取什么经
近日,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新闻热点再一次占据了媒体头条。业界期待已久的互联网金融协会终于将要在本周 25 号在上海正式成立,这也正式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开始逐步进入细则监管阶段。亚洲博鳌论坛开幕,强调互联网金融要守住风险底线,做好风险控制。而行业玩家动态也不少,恒大日前也正式宣布进入互联网金融板块,主要业务是基金、支付、保险、理财等服务,而 BAT 等为代表较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角逐的巨头,也并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继续在消费金融、钱包支付、理财等业务板块排兵布阵。
但无论是监管的深入、协会的成立,还是恒大的入局,其实都是互联网金融升温的表现,行业参与主体在不断扩围,而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局势如何?实业玩家为何纷纷入局?相比 BAT ,新入局者恒大们,又需向蚂蚁金服、网络金融等互金巨头学习些什么?
实业玩家纷纷涌入互金领域为哪般?
聚焦目前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以 BAT 等为代表的巨头企业凭借自身优势不断扩张版图,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众多具有实际产业背景的平台,像万达、恒大、绿城等也纷纷跻身这一市场,试图在巨头之外分一杯羹。为什么这些产业平台在做好自身实体主业的同时要开始向互联网金融进军?这其中是有很多的战略和战术考虑的。
其一,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腾讯、网络、京东等都已经发展了互联网金融业务板块。这个市场的级别已经达到了万亿甚至更高。《 2016-2020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2016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 17.8 万亿,未来五年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4.67% ,到 2020 年预计将达 43 万亿。而央行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 2015 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138.14万亿元,随着互联网金融渗透力度的加强,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也会进一步加大。
第二,互联网金融监管开始逐步成熟,这个时候进入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竞争环境。
去年 7 月 18 日央行联合十部委对外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定调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导向;此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正是对外发布,提出了网贷监管的一些基本原则。像恒大这样的实体企业这个时候进入,其实已经处在了一个相对比较规范的发展机遇期,可以享受到一些已经开始逐步明确的政策监管原则,降低了政策变动的应对风险。
最后,实体产业本身就有转型互联网的需要。
从企业转型而言,互联网 + 已经成为各个平台和企业都在深思的问题,而对于这种实体产业,本身就钻透了一个或者几个产业,围绕这几个产业做好金融服务,其意义和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对不论是恒大的房地产项目,万达的广场、消费和影业还是绿城的供应链,都需要资金服务的介入,加上这些产业方往往有各种各样的产业链合作商和服务方,这些企业也往往需要各种投融资服务。
对着这些大的产业背景平台而言,做互联网金融服务,不仅可以将自身服务战略化,还可以将周边合作方的需求整合进来,打造一个围绕产业链的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
BAT 等互金巨头以何姿态迎接新人?
面对恒大这样的传统企业做互联网金融,较早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并结合自身优势打造闭环生态系统的阿里、网络、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将以怎样的布局状态迎接新人?
蚂蚁金服的调性是比较高的,无论是在品牌、产品、产业链和金融资源合作方面,都具备资深的业内整合能力,旗下也有小贷、支付、银行、征信、保险、基金等多项金融服务牌照,除了身出互联网公司背景之外,其实已经成为国内另一个综合性的,囊括大多数金融服务的一个供应商。蚂蚁金服的核心优势在于庞大的电商交易数据库,通过对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交易信息的采集,利用大数据对信息进行整理与筛选,为蚂蚁金服的贷款业务和理财业务提供识别与把控风险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依托支付宝所衍生出来的信用交易环节,能进行个人信贷、商户信贷、理财、征信、保险以及证券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网络金融业务布局在去年 12 月发生重大调整,成立了网络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 ),并将其上升到网络战略级业务高度。通过整合旗下包括消费金融、钱包支付、互联网证券、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等多个板块的业务,目前已成为金融领域布局全面的一支重要力量。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主要依托电商平台展开金融服务不同的是,网络金融的优势在于通过与网络地图、手机网络、网络贴吧等进行生态联动,借助网络糯米、网络外卖、 Uber 、去哪儿等搭建各种不同的消费场景,为发展金融提供良好的贷款环境和信用支付环境,实现更好地连接人与金融服务。此外,利用网络大数据分析能力为风险管理和信用等级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能为金融服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升用户体验,建立差异化的竞争壁垒和价值创造。
京东金融过去一年一直在对标蚂蚁金服,并且也具有深厚的电商产业链条,可以围绕这部分资源做 B 端和 C 端的金融服务,过去一年一直在建立“金融科技”这个概念,以“账户、风控、连接”来归纳平台做金融业务的核心优势。其中,京东金融最核心的竞争能力是依托于场景进行的消费金融和理财、众筹等服务嵌入,并且利用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将这种金融服务更为普世化。
基于社交起家的腾讯在开展金融业务时,几乎唯一的优势就是入口,庞大的 QQ 用户和微信用户成为构筑腾讯金融版图的基石,腾讯金融业务也一直围绕着如何满足这些既有客户的金融需求服务。腾讯还成立了“支付基础平台和金融应用线”,来统一管理互联网金融业务,将原有的支付、理财、征信等业务整合至独立的业务条线。目前腾讯金融也完成了包括支付、借贷、理财、基金、保险、证券等多个领域的布局。
各路玩家纷纷入局互联网金融展开角逐,未来到底谁家能更胜一筹还未成定局。但不得不承认,目前以阿里、网络、腾讯、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凭借庞大的基础性用户群体和海量用户数据,基于这些用户的数据和需求来搭建场景,进行生态联动,以技术和数据为内核驱动金融发展,已经在这场跑马圈地运动中占得一席之地。
造势过后的实业玩家,如何汲取互联网经验?
以恒大等为代表的传统企业“主动出击”转型做互联网金融,其实也可被视作是顺势而为,相对于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由于多年积累,在供应链、产业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劣势,对于业务线庞大的传统企业来说,应该如何高效地整合、打通自身内部资源,在 BAT 的夹缝中撕开一道口子,扎根金融领域并更好地提供金融服务呢?这或许能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发展上汲取一些经验。而从 BAT 等巨头日渐明晰的发展路径中也不难归纳总结出,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及场景化营销,在数据、技术、生态联动以及场景铺设上下功夫乃为上策。
以蚂蚁金服为例,蚂蚁金服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服务小微、提供线上快速的审批放款服务,服务了众多的商户和个人客户迅速获得了很大一部分市场,这种场景满足了很多人的便捷借款需求,目前已经继续在强化大数据和风险管理运营模式。其中支付宝是平台,理财、融资和消费是场景,而以支付为核心的整个生态的搭建则是一个工程。
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现在也在强调自己的金融科技以及场景化的投融资服务,如白条、众筹以及智投等产品,其实是在利用技术、平台和用户基础上做了耕读场景化服务,京东的场景主要是用户的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和众筹、理财等服务,并且整体依托于京东电商这个平台。京东的生态铺设和蚂蚁有较大相似性,因为两者都是电商金融化的显性,传统企业可以学到的是依托于场景和需求的服务嵌入、互联网化的产品营销和运营方法。
网络金融目前也在利用旗下的金融和技术资源,在产品、运营、风险管理与场景、平台和互动上做了很多的尝试。网络金融通过来自手机网络、网络地图、网络贴吧等海量用户和数据,以及网络糯米、去哪儿、网络外卖、 UBER 等内外部产品所构建的强大 O2O 场景,将理财、信贷和其他服务进行整合,进而延展自身的金融服务。除了利用内部已有的资源优势外,可以察觉的是,网络金融还在不断开拓诸如教育、旅游、二手车等领域的新场景。以消费金融下的教育信贷为例,依托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多年深耕,网络教育信贷创新业务模式,基于互联网入口和大数据优势,与教育机构合作提供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从打法上来看,网络金融通过打通内外部场景形成双重合力。而网络钱包作为整个金融的支撑平台,最近也在进行升级,正在不断加入更多的金融服务,笔者在网络钱包最新版本上已经看到有教育信贷的入口,在此基础上可以大胆预测,未来网络钱包不是简单的支付工具,而将成为连接网络金融全服务的平台。
此外,利用互联网特质打破交易界限,从而渗透海外需求也是一大趋势。除了服务中国消费者外,网络金融的国际化业务也在加速拓展,日前网络钱包已上线海外购服务,布局跨境购物场景。国际化也一直是蚂蚁金服的重要战略之一,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在俄罗斯、美国、巴西、西班牙、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取得比较快的发展,提供的业务包括旅游预订、交通、购物、退税、一体化体验等。
所以,对于恒大、绿城、万达这些产业方平台而言,虽说具有产业资源优势,在转化为互联网金融产品上有一定的基础资源,但是后续的产品、营销和运营方面,以及在场景化、平台化的能力打造方面,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借鉴 BAT 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经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