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目前中国最发达的城市
目前比较公认的,中国大陆最发达的城市是上海。人口2200万人,人均GDP达到14000美元。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上海。上海简称“沪”,有“东方巴黎”的美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是中国最大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圈”的龙头。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政策。1992年10月,做出了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决定。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上海经济和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近几年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背景下,上海经济继续保持了中速平稳增长,且增幅相对稳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也已有所提高。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使上海更加接近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都会。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突破14000美元。上海在2013年全球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排名第六。上海GDP总量位居亚洲第三(次于东京,大阪),世界第九。上海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轨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超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枢纽港之一,共有35个客运站,长途班线1611条,可抵达全国14个省市的660个地方。上海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桥以及地铁、高架式轨道交通组成的立体型市内交通网络。
综上,在目前的中国大陆上海市经济金融中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中国大陆最发达的城市。
㈡ 武汉是不是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正谋求回归“国家中心城市”,重拾昔日荣光——这一目标明确写入该市下一个五年计划。昨日上午,武汉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式上,代市长唐良智作政府工作报告,描绘大武汉“十二五”蓝图。推荐秀星座baby 赢精美礼品游戏动漫设计师 月薪8000次世代游戏设计师年薪10W根据唐良智在报告中的描述,围绕“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新目标,到2015年武汉将基本建成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和“智慧城市”;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人民幸福城市。报告勾勒出大武汉下个5年跨入万亿元GDP城市的前景: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唐良智在报告中说,武汉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要突出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数,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近年来,中部崛起战略、“两型社会”示范区、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三项国家战略相继在江城实施,大武汉重回国家战略视野。国家在12年前定位武汉为“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后,2010年又明确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过去5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3个台阶,2010年则达到5515.8亿元,是2005年的2.4倍。据了解,去年武汉GDP总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继续保持第五位。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806元和8295元。
㈢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大任务是什么意思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大任务、18个领域工作目标
郑州要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功能。
一、夯实产业基础,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一)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等。
(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物流通道和文化旅游交流功能,提高服务业外向度,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郑州期货交易所等平台发展,搭建辐射全国的特色化、专业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经济层次和水平等。
(三)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建设龙子湖大数据谷,打造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等。
二、突出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一)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高效市场、有限政府为目标,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现代治理体系要求的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和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等。
(二)改革优化创新政策制度。清理妨碍创新的制度规定和行业标准,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深化保障和激励创新分配机制改革,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的相关政策等。
(三)加快聚合创新要素资源。支持开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设立分支机构,建设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加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等。
(四)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开(封)创新创业走廊等建设,积极开展重大政策先行先试。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进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创新,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开放式众创空间等。
三、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枢
(一)着力增强航空枢纽作用。进一步增加连接全球主要枢纽机场的货运航线和洲际客运航线,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加强国际国内航线对接,强化郑州机场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便捷高效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等。
(二)巩固提升全国铁路枢纽功能。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加快建设郑州南站和高铁快件物流集散中心,完善枢纽货物转运集疏系统。拓展铁路枢纽对外通道网络,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大通道,强化郑州铁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的作用和地位等。
(三)建设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结合郑州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示范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国际陆港)一体协同,建设以航空、铁路为骨干的国际物流通道,完善以快速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支撑的国内集疏网络等。
四、坚持内外联动,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一)提升“一带一路”节点作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口岸互联互通,建设东联西进的陆海通道。聚焦物流、装备制造、工程承包等优势领域,深化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东中欧等重点区域的合作,建设双向经贸产业合作园区和海外物流基地,全面加强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人才等领域交流合作等。
(二)构筑双向开放大平台。高水平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扩大投资领域开放,积极有效吸引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扩大航空服务对外开放,创新国际医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
(三)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拓展郑州国际航空口岸和国际铁路口岸功能,健全口岸经济发展机制,促进口岸与枢纽、物流、贸易、金融联动发展。提高功能性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运行效益,加快发展中转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型业态等。
(四)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强化郑州核心功能,推进中原城市群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发挥中部崛起战略支撑作用,加强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互动合作等。
五、彰显人文特色,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
(一)引领大都市区建设。加快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融合发展,共建高效衔接基础设施,共守生态安全,健全多元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区等。
(二)营造美丽宜居环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着力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和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构筑主城区绿色生活圈、城市周边生态隔离圈、外围森林防护圈。突出西部山地、黄河沿岸等生态空间主体功能,加强黄河湿地保护修复等。
(三)彰显中原文化魅力。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古都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和儒释道文化,提升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功能,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提升嵩山论坛影响力,打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等。
(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规模和结构,统筹全域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布局、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生态涵养。推进公交都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提升城镇现代基础设施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