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学业 > 西方金融学史

西方金融学史

发布时间:2021-03-12 02:04:15

❶ 我是学历史出生,想学金融史,大家能否给点建议

我是学会计出身,想学历史,咱们俩有相似之处
首先,金融属于经济学,你应该看一下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政治经济学》《西方微观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货币银行学》《资本金融学》。和历史有关的《世界经济史》《中国经济史》等等
其次,你还得结合历史,你应该去请教请教你们的导师,因为经济、金融和历史结合的很广泛,方法也很多,你可以查一查资料

❷ 金融业的发展历史

现代金融业是从11世纪之后慢慢发展起来的,起源是从一个叫“圣殿骑士团”的机构开始的。

中世纪时,欧洲基督教的地盘被伊斯兰教占领了。到了11世纪,教皇进行十字军东征,很快就解放了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然后把它开放给欧洲各地的朝圣者来朝拜。圣殿骑士团就是为了保护这些朝圣者而建立的。

但是很快地,这些骑士团的人就发现了:保护朝圣者可以作为一门生意来做。因为朝圣的路途很遥远,朝圣者带很多财物不安全,需要一个异地托管财物的体系。但是,欧洲当时小国林立,壁垒重重,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建立这样一个跨国的异地财务托管体系,只有像圣殿骑士团这样遍布欧洲的武装军事力量才能干这件事。

所以圣殿骑士团发现开展这样的业务既方便,也特别赚钱:朝圣者可以在欧洲存钱,然后在耶路撒冷取用,跨国异地的汇兑就变得特别流行。很快地,这种业务就超出了保护朝圣者的范畴,在整个欧洲扩展开来。

在财务托管、货币汇兑的基础上,骑士团发现原来金融业务才是最赚钱的业务,所以他们就拓展了业务:替英国国王保管他的王冠,替英国国王征收税费,替英国和法国经营皇室的债务、债券,还替各国的贵族进行信托理财。

拥有了资金实力以后,当各国国王交战需要用钱的时候,骑士团就会给他们贷款。所以圣殿骑士团的势力就越来越大,到14世纪,这些汇款、存贷、理财、支付等标准的信用中介业务已经随着圣殿骑士团的拓展在整个欧洲流行起来,不单单是国王贵族,很多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在圣殿骑士团这里做储蓄理财业务。

所以说,欧洲在14世纪的时候,整个社会已经有比较强的金融意识,而圣殿骑士团所扮演的正是“银行”的角色,而且扮演了一个欧洲金融启蒙者的角色。

(2)西方金融学史扩展阅读:

14世纪之后,随着英国、西班牙、法国几个大国的兴起,骑士团慢慢衰落下去。它衰落以后,欧洲还是有一个社会结构上的真空地带,接着,其他的信用机构就发展起来,取代了它的地位。

一开始,意大利北部的银行业兴起,在地中海地区取代了圣殿骑士团的作用,为各国贵族和平民提供金融服务。到16世纪,西欧小国荷兰的股票证券票据市场也开始崛起,成为欧洲的票据结算中心。17、18世纪之后,英国、法国的银行业也慢慢开始发展,尤其是伦敦的债券交易所很快成为欧洲乃至全球的债券交易中心。

这一系列的金融业务,都延续了圣殿骑士团的金融遗产,在这个基础上,欧洲就逐渐形成了以“银行为中心”的、“分权制衡”下的信用体系,我把它称为欧洲的“银行货币信用体系”。这个体系,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欧美金融市场的雏形。

❸ 求西方金融史书籍,美国,欧洲,等等,货币方面的也行。要含金量高的。谢谢大家了。

《货币战争》
中央二播过的《华尔街》也挺不错,我记着优酷好像能看。

金融专业的历史起源

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方向有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目前,金融学以取消先前的联考形式。各大学校都是采用自主命题、自主阅卷的方式组织考试。

❺ 西方金融史专业的课程有哪些

1. 货币崛起:金融如何影响世界历史
2.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一部(金钱的先知)
3.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二部(金融统治者)
4.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三部(动荡的年代)
5.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四部(世界的银行家)
6. 货币战争·债务篇
7. 高盛帝国(上)
8. 高盛帝国(下)
9. 沸腾的岁月(珍藏版)
10.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珍藏版)
11.华尔街战争
12.投资银行揭秘

❻ 西方经济学中:简述金融体系的演变

一 引 言

由于各国经济规模、技术以及政治、文化习俗、历史背景上的差异,不同国家的金融体系,或者说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存在形式及其对比(金融结构)可谓千差万别。理论界为了探讨金融体系设计对其功能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对金融体系进行了划分。目前为学术界接受的是依据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和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作用的不同而划分的以德、日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bank\|based)”与以美、英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market\|based)”两大模式在众多学者的眼中,金融体系的这两种制度设计理论上在资金集聚、风险配置、信息处理以及公司治理等(金融)功能实现机理与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Allen and Gale,1995、1997、2000;Thakor,1996;Levine,1997;Rajan and Zingales,2003a)。当然,对于金融体系的差异,在这类划分之外,学术界还有很多其他类别之分。。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金融体系一般被认为是银行主导型模式的典范。但这一判断目前似乎已不能准确描述欧洲金融的现实。在过去20年间,欧洲传统的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经历了一场极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或者说相对于银行等金融中介,欧洲金融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其市场规模(如市值、交易额等)还是其证券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复杂性等方面都有了极为明显的改变,导致欧洲企业出现了向“保持距离型模式”的转变态势,“市场化”成为欧洲金融体系演变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那么,欧洲金融体系在过去20年间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意味着欧洲金融体系正在从传统的“银行主导模式”向美国“市场主导模式”转变?对于欧洲而言,这场金融变革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本文试图在回顾欧洲金融体系20年变革的基础之上,对相关问题做一个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

如果与美、英两国相比,80年代初欧洲大陆金融体系表现出极为明显的银行主导型模式,或者说其金融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银行等金融中介的发展,除了支付体系有流动性提供功能之外,储蓄动员、资金的配置与流动、风险的管理以及激励问题的监控功能也主要围绕着银行等金融中介来实现,而其市场则由于规模、结构以及价格(信息)效率等因素的制约,其应有的经济功能客观上受到了极大抑制。

二 变革的起点:20世纪80年代初的欧洲金融体系
......

三 银行与市场的动态演变:20年来欧洲金融变革的基本表现

(一)欧洲金融体系变革后的市场与银行
......

(二)欧洲银行体系
......

(三)欧洲资本市场
......

(四)欧洲银行与资本市场联系的动态变化
......

四 欧洲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的动因分析
......

五 金融变革与欧洲经济:效应分析
......

六 结 语

近20多年来,伴随着欧洲金融市场的飞速扩张及其银行地位的相对弱化,欧洲大陆金融体系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某种意义上说,欧洲金融体系这场变革的出现与持续是一系列有利的国际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政治条件叠加之后的必然结果。从现实来看,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放松管制:新的金融工具被创造出来,新的金融市场增加了,而且人们在允许每一个经纪人对冲他的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上达成了共识。然而问题是,尽管欧洲金融变革现在仍在继续,但由于目前变革积极效应在各国之间的分配可能存在不对称现象,反对变革的声音在欧洲内部一直没有平息,欧洲金融体系的未来变革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欧洲金融体系的演变将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变革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我们需要继续跟踪欧洲金融体系未来的变化才能真正了解当前这场变革的影响并对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❼ 详细的金融史大事件时间年表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均有一定特点的主体金融体系。
第一阶段 国际金本位制时期
从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结束。
第二阶段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起始于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终止于1973年。
第三阶段 牙买加货币体系时期
战后历史的若干个阶段
将二战后时期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和一个中间阶段对我们的分析工作是很有用的。第一个时期是战后重建和发展时期(1945~1963)。从1964年至1966年是一个过渡阶段,其间在西方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经济社会政策转变。从1967年至今是第三阶段,这是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不断劣化并最终导致今日严峻危机的30年。
1、战后重建和繁荣发展的时期(1945~1963)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对健康的、实物性的经济增长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这包括:战后欧洲(特别是欧共体的西德、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复兴;美、苏两国强劲的工业和技术进步;许多所谓“第三世界”国家,如中国、印度和部分南美国家,有了真正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两大经济集团都以人均实物产出的增长为目标,而达至这个目标的途径也都是对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等资本密集型项目进行大规模投资。这段时期,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和其他相关安排的保证下,货币相对稳定。这些安排包括:相对固定的货币平价,金本位支持下的美元所扮演的中心角色以及相对严格的货币银行管制。贸易协议准许政府通过合理的关税、补贴、价格支持、支持性信贷和税收政策等多种手段保护和扶持本国生产者,在食品和关键工业部门尤其如此。一般而言,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政府不鼓励投机,而是鼓励在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公私投资。它们的政策强调高技术资本品的生产和人口科学素质的提高。金融利润主要产生于实物的制造和贸易。结果就是整个金融体系有真实的实物经济作强大后盾。
2、过渡阶段(1964~1966)
在威尔逊的领导下,以前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政策被抛弃了。鼓励投资于生产性部门和新技术的各项政策被一步步废除。新的政策取向是创造消费品和非生产性服务的巨大膨胀,从而在中短期内取得较高的倾向回报率。尽管肯尼迪政策的某些正面因素持续到1967年,他的遇刺标志了一个具有决定性经济后果的政治转折点。理解这次政策转变的根本性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美国。直至60年代初期,人们仍理所当然地认为,美国繁荣、财富和力量的源泉在于其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传统的“美国体制”总是倾向于让国家鼓励对科学和技术进步进行长期生产性投资,支持大规模基本建设,扶持新兴工业部门并以“保护主义”政策培植国内生产。即使进入60年代之后,美国人仍普遍认为如果准许所谓“市场力量”遵循货币收益最大化原则,不受政府干涉和调节地统治整个经济过程,那么任何工业经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为了保持一个现代化的,以科学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政府必须起积极的作用:它必须经常介入以保持长期投资的生产性导向,控制投机和浪费,限制“市场力量”的以长远公共利益为代价的短期利润取向。相似的国民经济原则在其他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中也被采用,成为这些国家战后重建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之下,使于约翰逊政府并为其后历届美国政府所继承的经济政策转向,其实质是对于传统的工业经济的“美国体制”的彻底抛弃。这个根本性的政策转向反映在开始流行于60年代中期的“消费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等概念上,这种驱使从英美逐渐传播到其他西方工业国家。
3.世界金融体系30年的癌症(1967~1997)
过渡阶段结束于1967年,当时一系列爆炸性的金融危机正如林顿。拉鲁什所预言的那样开始。后来的历史表明60年代末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危机决非暂时或周期性现象。从战后初期卓有成效的“美国体制”政策所作的根本性转向,为世界经济种下了致病的癌变基因。
在这30年历史进程中,金融体系的疾病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各国政府和组织不得不面对和应付的危机为标志。历史表明,在每一个关键转折点上,所采取的决策总是使问题更为恶化,并为下阶段更严重的危机准备了条件。这些决策的共同重点在于:对由不数据增长的债务“泡沫”和投机性金融资产引起的问题,它们总是试图通过牺牲越来越多的实质经济来“喂饱”泡沫的方式加以解决,与此同时它们还成功地为这些泡沫的增长清除各种壁垒。
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和主要组织的这种非理性、自我毁灭式的行为,构成了过去30年经济史最重要的特征。很明显,世界金融体系的问题及其之所以被容忍了这么久的原因在于一些植根于国家政府和组织的思维习惯深处的错误。

阅读全文

与西方金融学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