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美贸易战对金融市场有什么影响
其一,从外汇市场上看,中美贸易战可能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下降和外汇供应减少,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下跌。虽然通过抛售外汇可直接干预外汇市场,但又将引起本国货币供应的减少,对我国当前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带来影响;
其二,现阶段中美贸易战最直接的会导致外贸出口减少,对我国外向型企业会带来较大的打击,盈利能力下降会导致贷款偿还能力下降,银行会产生更多的坏账风险,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利;
其三,从股票市场来看,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资本市场不构成直接影响,但对美股形成打压,短期可能会下跌,对于美股,A股向来有跟跌不跟涨的传统,其中对出口美国占比较大的A股上市公司影响较大。尤其是加征关税的化工、机械、有色金属与非金属矿制品、电气设备、家电、钢铁及纺织服装等板块将存在继续下跌风险,但同时与中国抑制美国农副产品相关的日常生活消费品股票可能走强。
答案由
关数e
海关数据科技服务团队
整理
⑵ [原创]中美金融战中国为何屡败屡战
中美金融战,中国为何屡败屡战 这两天论坛热议金融战。许多网友说,自己不懂得多少金融知识,所以不知对错。笔者试图用最简单扼要的笔法,让各位爱国人士了解一下当前中美金融战的态势。 笔者认为,中国在目前国际金融战场上是处于攻势而非相反。美国佬才是处于守势。 中国在政治、外交、科技、军事上都是世界公认的仅次美国的超级强权(当然,我们自己不承认,和平崛起、和谐世界嘛),经济在实物生产力上也十分强大,钢啊铁啊之类的N项世界第一。可惜,作为经济实力的主要表现,中国金融在世界经济的权力位阶相对十分低下,比如,人民币目前还实施外汇管制、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人民币不是硬通货,是综合国力的一大块短板。 但也正因为中国在政治、外交、科技、军事和实物生产力的强大,必然会促使中国金融的权力位阶快速上升,与中国其他方面的实力取得平衡,成为世界公认的仅次美国的超级金融强权。当然,这种权力位阶的上升,必然会瓜分走部分美国已有的金融权力。这,就是决定中国在目前的国际金融战场上处于攻势地位,美国处于守势地位的基本因素。 纸币是中国人的发明。提高中国金融在世界经济的权力位阶的方法,中国人翻翻高中历史书就非常清楚:关键是中国必须掌握、控制一个网络覆盖世界的国际银行系统。这正如中国的纸币,是在古代中国一个覆盖大江南北的钱庄网络形成后出现的。道理很简单,纸币的流通性取决于纸币后面的网络服务的好坏,好用呗。假如你在全世界的每个城市都能见到几家中国的银行,人民币自然就成了硬通货。中国掌握、控制一个网络覆盖世界的国际银行系统后,就可以使人民币成为硬通货,就可以部分控制世界资本流动并设置金融市场各种参数,从而控制实际生产的企业。因此,中国的银行目前正通过改制、上市、合作、吞并、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各种方式,扩张中国的国际银行系统。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如果我们要打赢中美金融战,就必须先在全世界抢地盘,占山头,挖战壕。 更重要的是,中国掌握、控制一个网络覆盖世界的国际银行系统后,就能更好地打退国际“游资”、“热钱”对中国股市、汇市、期市等金融市场的攻击。道理也很简单:首先,中国的网络覆盖世界的国际银行系统,可以保护中国的对外贸易、海外华商不受国内金融市场动荡的冲击;其次,国际“游资”、“热钱”的动向能被提前侦知;第三、可以调动世界资源而不仅是国内资源对抗国际“游资”、“热钱”;第四、可以抄国际“游资”、“热钱”的后路,在国际市场上打击他们。 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一书中列举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第一条就是“控制国际银行系统”。显然,美国人也很清楚,干扰和打断中国的国际银行系统扩张,或获得扩张中的中国国际银行系统的部分控制权,是当前中美金融战的关键。 好了,基本情况介绍后,大家一定会有许多问题要问。先说大家最关心的。 战绩很大,成效显著。中国的国际银行系统,目前绝大多数被限制在香港,出不了国门。少量海外中国的银行分支机构,其资产只是银行总资产的小零头。美国阻截的手段有几个:先说你的银行不符合国际标准。为了对付这招,中国几个大银行纷纷改制,跑到海外和香港上市。等他们都符合国际标准地上市了,美国又说中国对银行的监管不力,行政干涉。中国反驳道,中国对银行的监管这么差,那么你美国的银行为什么要打破脑袋进入中国呢?美国佬没词了,但还是白眼一翻:老子流氓会武术,谁都挡得住!中国的农行、工行,在美国申请开分行十几年了,老美至今不予批准。至于欧洲、日本,有样学样,对中国的银行也是百般刁难。当然,他们没老美这么横,分行还是让中国开了几家。 还是战绩很大,成效显著。首先,美国利用几个大银行纷纷改制的机会,在中国XP的协助下,大规模入股中国的银行。如美洲银行出资25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高盛集团和安联保险等出资30亿美元购得中国工商银行10%的股份等等;不仅如此,对比中国的银行无法在美国抢地盘,占山头,挖战壕,美国的银行却能在WTO的大旗下在中国大抢地盘,狂占山头。这些事情网友都很清楚,笔者就不多说了。 显然,在当前中美金融战中,中国大败,美国大胜。笔者认为,中国大败的主要教训有: 1、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国际金融战略与国家的外交战略不匹配。 网友上网查查就可以知道,中国的海外银行分支机构,大部集中在欧、美、日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非洲、中亚、中东、南美几乎没有。显然,中国的国际金融战略搞的是“大国外交”,而不是“和谐世界”。尤其可笑的是,象中东这类石油美圆多得不得了,与中国的贸易飞速发展、且当地政府和华人华商热切欢迎中国海外银行分支机构进入的地区,中国的银行却打死不去。笔者认为,中国需要第三世界朋友的帮助,第三世界的朋友,不仅能把中国抬进联合国常任理事会,也能把中国抬上世界金融战场霸主的宝座。这一点,请有志气的中国金融家深思。 2、对美国没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一味退让。 3、不能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首先,虽然美国的银行在中国大抢地盘,狂占山头,好象牛得不得了,但只要我愤青一出手,他们还不是要屁滚尿流地滚出中国?其次,海外中国人有近一个亿。培养海外中国人的年轻金融才俊,扶植海外中国人的中小金融企业,发挥他们在国际金融界的力量,团结起来,深入敌后,曲线救国,中美金融战中国必胜!
⑶ 二战以后,国际金融领域内的发挥重要作用的机构和体系是( )。
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世界银行
⑷ 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举措
中国政府认为,维持开放的贸易环境和相对稳定的大国汇率,不但对中国而且对全球都有好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但有害于中国,而且对世界都是灾难性的。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各个国家曾一度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得当时的危机深化,延长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因此,中国决心在本次危机面前,积极提倡自由贸易。所采取的政策主要包括:第一,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努力,呼吁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全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G20峰会国家领导人的表态明确体现了政府的立场。第二,鼓励出口和进口。虽然全球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收缩,但国际贸易不可能停止。一方面,继续扩大出口,并加快市场多元化步伐。由于中国出口产品具有需求刚性,但信贷收缩阻碍了贸易商的正常交易,因此采取了增加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政策措施促进出口,注意与有关贸易伙伴开展货币互换,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步伐。同时,在一些国家使用汇率贬值政策时,高度重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防止出现贬值预期,形成可靠的货币锚。另一方面,努力扩大进口。主动通过政府采购方式扩大从发达国家的进口,试图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激活实体经济,通过实体经济的复苏稳定投资者预期和资本市场。中国政府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为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因此着手制定和实施钢铁、汽车、纺织和装备制造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既着眼于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力。
扩大内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已经采取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中国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主要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出台中小企业、房地产交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中央银行连续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1.89和2.16个百分点,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2个百分点,中小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4个百分点,共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使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大幅增加。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央银行取消了贷款规模限制,11月新增贷款4700亿元,12月新增贷款7700亿元,今年1月则新增1.62万亿元。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预计三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与此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减缓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除了上述政策之外,政府实施了“家电下乡”政策,补贴农民购买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实施有期限的汽车减免购置税政策,重点支持1.4升以下排量的小车型,还准备实施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面对股市低迷,政府没有出手干预,更没有放弃对非流通股允许流通的承诺,这使资本市场反而有了信心。
⑸ 国际金融公司的发展战略
对于所有新投资项目,国际金融公司先确定有关可持续性发展的预期效果;内对于成熟项目,国容际金融公司则对已实现的发展效益质量做出评价。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力,国际金融公司特别强调以下五大战略重点:
(1)加强对边缘市场,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部门的关注;
(2)与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全球商业机构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3)通过可持续性发展将国际金融公司与其竞争对手加以区分;
(4)解决私营部门投资在基础设施、健康和教育等领域的限制;
(5)通过制度建设和应用创新的金融产品开发国内金融市场。
⑹ 确定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你好,应该是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定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放银行协定》
确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⑺ 二战后新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该协定对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一)主要内容:
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以美元为中心的汇兑平价体系,即所谓的“双挂钩”体系。
2.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3.储备制度上,美元取得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地位。 4.对外汇交易不的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和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5.为了保证货币制度的贯彻执行,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实质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二)特里芬难题
由于规定了双挂钩制度,由于黄金的产量和美元黄金储备的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于是,美元便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地增长;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美元的这种两难,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预见的,故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制度,由此导致的体系危机是美元的可兑换性危机,或可称为人们对美元可兑换性的信心危机。
(四)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1.作用:①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的波动受到严格的限制,因而汇率相对稳定。
②在这一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手段,
美元又等同于黄金,可作为黄金的补充,这在一定条件下解决了和国际支付不足的问题。
③为了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战后建立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它在促进国际金融合作,建立多边支付关系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会员国提供各种形式的短期和中期贷款,可以暂时缓解会员国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困难,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2.缺陷
①美元的清偿能力和对美元的信心构成矛盾,表现为美元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能力的矛盾、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政策协调的不对称性以及固定汇率制下内外部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等。
②汇率体制僵硬,无法通过汇率浮动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责任主要落在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一方,牺牲了它们的经济发展目标
⑻ 欧元正式启动后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挑战
1. 一体化的金融“黏合剂”
建立欧洲货币联盟和实行欧元是欧盟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战略步骤。欧盟主张实行欧元的国家领导人和经济界代表不仅将货币联盟视为经济一体化目标,而且将此作为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欧元加强欧盟的国际竞争地位。建立欧洲货币联盟是明确的政治战略目标,其意义远超过经济范畴。(1)欧洲整合的“黏合剂”。在世纪交替之际,欧洲版图上接二连三出现北约东扩、欧盟东扩等重大战略组合。这些事件在欧盟国家引起的政治磋商、矛盾和问题使欧盟国家间关系面临很大压力。实施欧元将在欧盟国家间形成一种“金融黏合剂”,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关键一环。欧元区国家逐步拆除重要障碍,国家在放弃货币政策主权后,将与货币联盟的经济和政治利害关系共命运。欧元把参与国的政治与经济连成一体,欧洲一体化从此难走回头之路。(2)对全球化挑战的回答。实行统一货币——欧元有助于欧盟实现其提高对美、日国际竞争力的政治经济目标。欧元区拥有3.03亿人口,已经超过美国(2.76亿)和日本(1.27亿)。目前欧元区的GDP占世界的比重(16%)低于美国(22%),高于日本(7%),但随着未来欧元区的逐步扩大,这一比重将趋向扩大。现欧元区的商品与劳务出口占世界的比重(19%)已明显领先于美国(15%)和日本(9%)。在实力支撑下欧元区将更有“资本”扩大欧元金融区地缘经济影响,平等参与建设未来世界经济制度。
欧元区增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实行欧元后,欧元区内部的汇率风险消除。欧元12 国必须按照法律遵守《马约》规定的通胀和财政稳定目标。这些措施促使欧盟国家经济集体转向稳定。欧元实施近3年时间里,欧盟内外出现许多大的动荡和干扰,如亚洲金融危机余波、科索沃战争、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以及美国恐怖事件等,欧洲货币联盟经受巨大冲击。总体看,欧元区内部的动荡小于欧元以前的“马克体系”,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经过调整能够保持在2%以下,国债占GDP比重得以按计划持续降低。
2. 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器”
欧元将改变国际金融格局,对全球金融关系有一定稳定作用。欧元将改变美元在国际金融中绝对主导的地位。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元仍是最重要的主导货币,欧元并不是要取代美元的地位,而是稳步接近美元的地位,并和日元一起共同行使国际主导货币的职责。欧元启动以来,虽然欧元兑美元汇率在波动中呈现弱势,但欧元的国际作用已明显增强。除了在世界贸易结算中的比重有所扩大外,欧元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意义明显明显增大。欧洲的国际金融地位明显上升,欧洲的债券市场已与美国并驾齐驱,股市也在欧元推动下,在深度和广度上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日益重要的融资渠道。
美国汇率和利率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将受到一定的限制。据统计,全球30%-40%金融资产最终将归于欧元,其5000-10000亿从美元转为欧元。如果最终英国加入欧元区,欧元区的实力和筹资能力将大大加强。欧元区的实力将接近美元的地位。但欧美之间并没把对方作为竞争中危险的一极,而是重要场所。因为欧元成功,可以简化交易过程和费用,同时也促进欧洲市场稳定。随着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比重下降,美元失去少许地位符合世界经济力量的实际对比,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中长期欧元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具有稳定作用。中长期内,美元仍保持着国际储备货币和支付货币的重要作用。在相当时间内,美元虽是最强的、应用最广的世界主导货币,但它一方面因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因欧元的崛起而处于强大的压力之下。欧洲央行采取了既竞争又协调,以协调为主的政策。欧洲统一货币促使美国和欧洲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欧元启动以来,欧洲中央银行努力按照欧元区的利益和景气发展制定货币政策,在维护独立性和不与美联储的政策陷入冲突的矛盾之间保持平衡。欧洲央行特别着眼预防美国经济大起大落和美国经常项目巨额赤字引发美元贬值的风险。为防止出现金融动荡和汇率冲击,欧洲央行和美联储、日本等中央银行进行了政策协调。在欧元启动后的近3年时间中,在共同作用下,国际汇率未出现大的动荡,维持了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
欧元区通过在物价、财政、利率和对外经济等方面的稳定政策措施,为欧元区建立了稳定的框架。《马约》的四项标准给世界各经济区域和组织提供了整顿经济和建立稳定货币机制的范例。欧元的实施提出重要启示:稳定金融需要统一的、区域性的、最终是全球性的金融秩序和金融体系。美国恐怖事件后,欧洲的出口受到影响。但欧元区的金融仍保持稳定。若在实施欧元之前,这种冲击将引起欧洲各种货币,如马克、法郎、里拉和比索塔的激烈动荡。但统一的欧元实力和欧洲央行与美联储的政策协调使欧元区避免了外来冲击。欧洲央行稳定景气和资本市场的 “危机管理”政策经受住考验,欧元保持相对稳定。货币联盟的稳定对国际金融的稳定做出贡献。
⑼ 二战前30年代国际金融形势,原因
国际经融形势比较严峻,各国都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因而加大关税,促使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美国直至罗斯福上台才开始好转,而其他国家也差不多是由国家管理经济,直至二战后才开始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