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学业 > 亚洲国际金融

亚洲国际金融

发布时间:2020-11-25 02:50:18

㈠ 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介绍

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初步设计楼高528米,共109层,建成后将超过吉隆坡的双子星和台湾的101大厦,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高建筑,当仁不让的成为“首席执行官”。

㈡ 亚洲第一金融中心是哪里

金融业作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产业,每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量级之后,想要更进一步,就需要发达的金融业作为支撑,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命脉资金流,要说世界上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大家首先想到肯定是纽约、伦敦、香港这三座老牌世界金融枢纽城市,这三个城市都是金融世界的巨擘存在,时刻在影响着世界金融走向。

除了金融业发达之外,东京还是一座旅游名城,城市魅力非常独特,每年吸引了上千万的游客前来游玩,这里不仅有日本本土的二次元文化,还有世界各地的文化在这里汇聚,我认为如果要见识东京大都市的繁华要去新宿,不夜城的风光在这都能见到,秋叶原这个日本当地的动漫文化汇聚地也是一大特色,是日本繁华动漫文化最好的体现。

㈢ 防城港亚洲国际金融中心

假的。来没有官方证明源,只是一家网站发布的设计图是73层,根据是防城港是不大,两区一市加起来不过30多万人口,金融危机房子建好了卖出去吗,有的认为此建筑会成为第一烂尾楼。但是官方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防城港已经销售出去的房子中,70%是外地人来买的。

㈣ 亚洲的金融中心是东京还是香港

现在还是以日本东京最繁华
多年来,东京的资本市场光从规模上看很回有优势。不过,许多市答场参与者认为,其他亚洲金融中心开始对其构成挑战。特别是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暴露出了东京的诸多不足,而这些不足可能一直被国际投资者所忽视。

㈤ 亚洲金融中心在哪

随着亚洲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最近,东京、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等各大城市都表达了争当亚洲理财中心的愿望。

目前,亚洲各国或地区金融业以大型本地银行体系为主,各地资本市场仍很分散,在这种情况下,谁将最终胜出?

“这取决于跨国公司的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潘英丽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哪个地区能够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进而为亚洲理财,要取决于跨国公司的选择,一般跨国公司把总部设在哪里,哪个地区就会成为金融中心。潘英丽教授分析说,决定跨国企业选择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这个地区要有巨大的金融需求,从这点来看,上海和韩国就很占优势,上海有强大的中国市场做后盾,而韩国近些年来发展也十分迅速。第二,是商务成本问题,也就是劳动力的价格和人才供应的问题,尽管发展中国家拥有廉价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但是跨国公司的迁址往往也要考虑沉淀成本,比如当地市场的人才供应问题和公司的一些动产及不动产问题,所以一些老牌金融中心还是很占优势。另外,谁将成为新的金融中心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尽管现在看起来不错,但是长期发展是无法确定的,跨国公司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潘英丽教授认为,在短期内,亚洲的金融中心不会出现太多的变动,老牌金融中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新的金融中心发展起来也有待时日。

中国香港一度被认为是亚洲的金融中心。

作为亚洲经济的领头羊,香港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金融交易体系,拥有先行者的优势。2005年10月2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美国纽约访问时表示,现在无论是在国际金融,还是在商业、贸易方面,香港已成为一个动力澎湃的涡轮,透过CEPA及泛珠三角合作协议,香港已作为和经济腾飞的中国内地做生意的最佳平台,对整个亚太区域具有强劲的辐射作用。

从面积仅有1100平方公里的一个小小的转口商埠,发展到今天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及重要的国际金融、航运与商贸中心,香港经过了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虽然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香港的经济竞争力有所削弱,曾经一度低迷,房价和股价大量缩水,金融体制受到了考验。2003年初,董建华在《香港家书》中承认:“现在是香港经济最严峻的时候,香港这种困境,是过去几十年没有见过的。”但在最近的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香港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由去年的第6名跃升至第2名,重现巨大竞争优势。

2005-12-19 22:50 回复 cbloc 0位粉丝 2楼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受惠于内地经济二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着越来越强的竞争力。印尼中央银行行长苏德里安·吉万多诺曾这样评价上海:“过去我们很重视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未来我们会更多地关注上海。”他相信,尽管过程很艰苦,但在未来的10年至15年,上海一定能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历史也证明上海具有成为金融中心的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就已是远东的金融中心,有着“东方巴黎”之美称。今天,中国政府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决心更加坚定。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上海金融市场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正进一步增强。

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成为仅次于东京和香港的亚洲第三大证券交易所。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城市,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高品质的人力资源和广大腹地的鼎力支持,越来越多的跨国银行、保险、金融、高科技公司在内地设亚太总部、开厂、建研发中心。这都增强了上海的竞争实力。

然而,潘英丽教授也表示,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存在着必须克服的障碍。由于内地股市正在改革阶段,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的时间表目前尚未确定,这使得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以至于各种金融产品、衍生产品不能及时推出,这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上海争夺亚洲金融中心的步伐。

潘英丽教授认为,香港和上海完全可以实现功能上的互补。她认为,上海主要侧重于中国内地的巨大市场,而香港的国际地位则更为人看重,这种功能定位的差异,避免了上海和香港两地的正面交锋,在未来,香港和上海完全可以实现功能互补,实现两地的双赢。同时,她认为,新加坡的市场定位与香港比较类似,所以,现在香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应该是新加坡。

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博士后杨涤认为,一个地区要想发展为金融中心,政府支持也十分重要,在这方面韩国政府可称为典范。
2005-12-19 22:50 回复 cbloc 0位粉丝 3楼近些年韩国发展十分迅速,早在2002年,韩国政府就提出了要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的设想,并在2003年12月对此进行了战略规划,制定了详细时间表,指出了主要任务所在。分析人士指出,韩国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对手国家无法企及的,比如,韩国拥有着更加开放、更高层次的商业环境,拥有着庞大的的金融市场。然而,也有不同的意见。杨涤就表示,目前韩国市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劳动力缺乏、高税收、缺乏透明度等等都严重阻碍了市场和公司的运营。如果韩国无法解除法律制度和社会体制对市场的限制、束缚,韩国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道路只能渐行渐远。

无疑,东京已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加上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激烈,这使得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最近,作为东京国际金融中心象征的东京证券交易所也出现了衰落的迹象。

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东证的衰败,不仅严重地影响到了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甚至还将进一步动摇东京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根基。因此,新加坡、香港、上海和韩国等亚洲新兴金融市场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赶上甚至超过东京的金融市场。

那么,到底谁将成为亚洲理财中心?

东南大学经济学教授黄凯认为,未来亚洲很可能拥有多个金融中心,随着重要程度的不断更替,金融中心也会有所转移。同样,保诚人寿总经理杜嘉祺也认为,未来亚洲并非只有一个金融中心。看来,在许多业内人士眼中,亚洲未来理财中心可能不止一个。

㈥ 听说防城港在建一座528米超高层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不是在南宁建啊

你认为可信吗???防城港那么小的边陲小地方,就那么点人,怎么可能~~~即使防城港市有能力建那么高的大楼,国家也不会批准的。这只不过是个噱头而已啦,不能道听途说啊

㈦ 亚洲有国际金融中心吗分别是什么

现在是 中国的 上海。最新世界金融城市排名第三。- -。虽然感觉这个名次有点虚。【第一内 纽约 第二 伦敦】 当然还有 香港还有 日本的 东京 亚洲四小龙的泰国 经济大不如过去 而且发展迟缓。曼谷的金融中心地位也滑落不少。韩国的首尔是新兴的金融中心。不过现在远没有跟前面几个叫板的实力。。容。

㈧ 亚洲国际金融投资研究中心 是个什么机构啊

你说的是成立的亚投行吗?其实就是欧盟的翻版而已!可以抵制美元!加强亚洲地区的贸易往来!

㈨ 亚洲金融危机 是怎么回事的啊 请高明人士指点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常见于香港).

印尼、韩国和泰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新加坡和台湾受影响程度相对较轻,但台湾却面临著“本土型金融风暴”的威胁。日本则仍是处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

1998年8月,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开始炒卖港元,首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在市场上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前者会使利率急升,导致股市下跌,从而在期货市场获利;同时一旦港元下跌,他们也可以同时在外汇市场获利,可谓一石二鸟。港府于是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一度高达300%,并动用外汇储备近120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结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货结算日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严重,加上在俄国和马来西亚同时受挫,最终炒家撤退。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为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一旦股市下挫联系汇率将有可能崩溃。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场。

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数据:
对美元汇率 GNP(10亿美元)
97年6月 98年7月 97年6月 98年7月
泰国 24.5 泰铢 41 170 102
印尼 2,380 印尼盾 14,150 205 34
菲律宾 26.3 披索 42 75 47
马来西亚 2.5 令吉 4.1 90 55
韩国 850 韩圆 1,290 430 283

㈩ 在九七年发生亚洲金融风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一、亚洲金融风暴与香港汇股震荡

1、亚洲金融风暴的演进与特点

从今年7月泰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受冲击的亚洲各国或地区出现汇市和股市大幅波动(参见表一、表二),并引发全球性股市动荡。目前亚洲金融风暴已持续近6个月,其间大致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注1】。
表一 金融风暴下的亚洲汇市波动[略]
表二 金融风暴下的亚洲股市波动[略]

资料来源:引自香港《信报财经月刊》各期
【注1】除非特别指明,本报告所引资料来自:《香港经济日报》、香港《信报》各期;李罗力主编《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

第一阶段:泰铢危机爆发并波及整个东南亚,各国汇率屡创历史新低,股市持续下跌。 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取代泰铢对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泰铢危机爆发,当天泰铢汇率下跌20%。一场以泰铢危机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其他东南亚各国。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实行汇率自由浮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货币相继与美元脱钩。在汇率制度变动下,东南亚货币汇率屡创历史新低,同时受货币汇率下跌影响,东南亚各国股市狂泻不止。

第二阶段:台湾和香港汇市再次受冲击,香港股市暴跌引致世界股市巨幅震荡。10月17日,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坚守了近四个月后,台湾放弃与美元挂钩,宣布自由浮动,导致台湾汇市和台湾股市重挫。随后国际金融投机家第四次狙击仍坚持联系汇率制的港元,香港特区政府被迫动用外汇储备基金维持联系汇率制。在港币流量受控,利率大幅上升,各大银行相继提高拆放贷利率和短期同业拆借息口后,港元汇率迅速平稳下来。但这次港元保卫战付出的代价十分沉重。10月20日至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就从13601点跌破1万点大关,跌幅达33.4%。其中仅10月21日--24日港股市值损失高达8000亿港元。10月28日后,香港股市大跌导致纽约、伦敦、东京股市震荡,反过来又带动香港股市剧烈震荡。

第三阶段: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韩国和日本。进入11月份以来,韩元加速贬值,韩元危机爆发。到11月20日,韩元汇率跌至1139兑1美元,跌幅达两成有余,以美元表示的国际购买力减少五分之一。接着日本山一证券因1065亿日元的外汇亏损和1583亿日元的证券交易亏损,于11月24日宣布倒闭,东京股市大幅下跌,随即带动纽约、伦敦股市的连锁下跌,亚洲金融风暴蔓延至日本。12月8日,东京外汇市场上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跌破130日元兑1美元的水平,创1992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

从上述演进历程来分析,本次亚洲金融风暴带有两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1)以区内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序,按多米诺效应方式,由弱到强依次受到冲击。7月泰铢首先与美元脱钩,随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相继宣布与美元脱钩,东亚美元区汇市和股市双双受到冲击。10月,台湾放弃与美元挂沟而自由浮动,台币与台股遭受重挫,同时香港在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同时,出现股市大幅震荡。11月以来,韩元加速贬值,韩元危机爆发。随后日本股市因山一证券倒闭而出现波动,日元兑美元也大幅下降。从本币贬值和股市跌幅来看,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注2】。其中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东盟国家,币值和股市损失明显高于“四小龙”及日本。

(2)金融风暴在区内多次吹袭、反复震荡、相互影响,同时强度逐渐加大,进而波及全球,由此产生较大的破坏性。与九十年代后出现的几次国际金融动荡【注3】,如1992年的欧洲金融市场动荡、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6年日美英等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破产兼并和倒闭危机所造成的破坏相比(参见图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但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而且危机的强度和破坏力更大。可以预期,经此金融风暴的冲击, 虽不至于达到使“东亚奇迹”破灭的程度,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慢,并为该地区的长期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亚洲金融风暴的主要原因

从东南亚开始并波及到东北亚的亚洲金融风暴,是在九十年代以来全球金

融自由化步伐加快、金融动荡加剧的背景下,由于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一些经济

结构和经济发展问题,同时受国际投机资本的外部持续冲击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认为,今次亚洲金融风暴既有九十年代后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共同原因,同时又有由自身经济问题决定的特殊原因。

【注2】参见综合开发研究院课题组:《东南亚金融危机:理论与政策分析》(唐杰、冯苏宝、龙隆执笔),《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

【注3】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70年代至90年代90个国家出现的100多起银行破产中,23个国家的直接损失占GDP比重超过3%,最高(阿根廷)达50%以上。参见《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年度会议》,1996年,华盛顿。转引自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10月。

图一 金融危机的直接损失[略]

资料来源:转引自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第35页,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

(1)亚洲金融风暴反映了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趋势,而导致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因素则构成本次亚洲金融风暴的背景原因。

第一,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扩大,一体化趋势日益发展,同时出现资金活动日趋国际化、自由化,由此导致巨额国际游资、国际清算资金和国际储备资金在全球范围内频繁调动,从而间接为国际金融动荡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国际资本总额不断增加,目前已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1996年西方主要国家跨国股票和债券累计额占其GDP的比重超过100%,美国高达10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跨国外汇交易急剧增加,从1986年的1880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1.2万亿美元。1996年流入东亚的资金总量达到1087亿美元【注4】。结果客观上导致九十年代后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日本)Takuma Takahashi:《金融危机与产业政策》,转引自《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

主要表现为外汇和利率波动。1993年--1996年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波动幅度达到3个百分点,1991年--1997年3月日元汇率变动幅度高达70%,美元、德国马克、加拿大元也达20-30%。当国际资本为赚取利率和汇率差价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频繁进出时,经济基础和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国家出现金融动荡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第二,随着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经营品种也不断多样化。目前金融衍生工具已达1200多种,金融衍生交易额也不断提高。金融衍生工具一方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对资金和投资保值的巨大需求,但另一方面也为过度投机创造了条件。随着金融衍生工具这一现代交易手段的推广,九十年以来以金融诈骗、银行危机、金融市场动荡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现代操作条件下,具有较大投机性的国际游资利用衍生工具,可在瞬间完成全球不同市场上的大笔投机性交易,实现巨额资金在不同地区的快速转移,从而为引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创造了条件。

第三,在国际金融动荡不断加剧的趋势面前,由国际金融市场、本国金融调控和金融机构监管三个层次构成的金融监管却出现失控和乏力,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的金融动荡与危机【注5】。

(2)亚洲金融风暴是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各种经济矛盾的集中爆发。这些国家或地区普遍存在的经济基础及金融体系方面的缺陷,便成为本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内在原因。

第一,经济增长方式未能根据形势及时调整和转换,是东南亚国家普遍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东南亚国家普遍选择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道路,创造并延续了“东亚经济奇迹”。但在基本实现工业化发展目标后,先行的“四小龙”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而后来的东盟国家大多仍然依靠粗放型发展战略,未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即使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也存在过于迎合外资流向,不但与周边国家产业结构趋同,

【注5】胡进、张才进:“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的四大成因”, 《港澳经济》,1997年第3期。

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加工业。结果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出口扩张势头放缓,带动经济增长下降,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对固定汇率产生压力,最终使金融风暴在区内广泛爆发。相比之下,在金融风暴中“四小龙”的损失之所以低于东盟国家,从根本上看就是因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快于后者。

第二,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外贸逆差递增、经常项目赤字高企、外汇储备递减、外资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是构成本次金融危机的直接隐患。以金融风暴发源地的泰国为例来分析【注6】,其危机的隐患早在90年代初期就已经埋下。从1990年起,泰国的外贸逆差逐年递增、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外汇储备每年只减不增,分别从1990年的74.94亿美元、72.82亿美元和32.3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92.68亿美元、82.22亿美元和41.75亿美元。另一方面,泰国的外债从90年代开始也急剧膨胀,从1990年的280亿美元,膨胀到1996年的900亿美元,仅1998年即将到期的短期外债就达400多亿美元,超过其全部外汇储备。

第三,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存在根本缺陷是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东南亚国家在金融体系上的根本缺陷,一是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长期债券市场不发达,短期贷款高于长期贷款,非生产性贷款(特别是房地产和消费性贷款)高于生产性贷款,外资大多以短期资本形式进入国内。结果客观上导致泡沫经济大量出现。二是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增加普遍高于中央银行,结果使得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下降,金融动荡得以在东南亚各国普遍出现。三是银行资产质量不高,金融风险加剧,导致金融危机在区内广泛产生。

第四,在金融制度不健全的基础上实行金融盲目自由化,直接加剧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进程。金融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

----------------------------

【注6】参见陈晓军:“泰国经济金融危机的演变及其初步启示”, 《信报财经月刊》,1997年第11期;余永定:“泰国的货币危机及其启示”,《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李量、伍达枝:《泰国货币危机:教训及其启示》,见《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

域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但是在国内金融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设施不完备,监管措施和监管机构不完善的条件下,东南亚国家过早开放金融市场,必然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这一点以泰国为例可以看得更为清楚。90年代以来,泰国为吸引外资,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1990年4月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有关义务,取消了经常项目国际支付的限制。1991年,开始减少对资本项目交易的外汇限制。1992年又对外资开放,允许国内投资者直接通过银行获得低息的外国资金,导致肆意借贷低息资金。1994年又进一步放松这方面的限制,比如放宽出入境时可携带的外币限额,允许持有泰国离岸银行执照的外国银行在泰国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等等。但是,在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却未能完善金融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使外汇投机的渠道增加,从而加剧了投机者对泰国金融稳定性的冲击。此外,日本和韩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第五,政策失误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破坏程度。从泰国的情况看【注7】,政策失误主要表现为,一是长期实行钉住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汇率政策,无法与

利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经济的货币政策有效配合;二是宏观政策没能协调国内经济平衡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关系,从而产生经常帐户赤字;三是在外汇管理制度上没能处理好开产资本帐户与保护本币安全的相互关系。

第六,政府不当干预在引发投资者信心危机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暴。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发生后,东南亚许多国家一方面采取紧缩银根、提高利率等经济杠杆来调节。如印尼在印尼盾兑美元的比率跌破3000的水平以后,为了收紧资金流动,中央银行把利率上调2倍。另一方面甚至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如马来西亚一度采取措施,限制投资人卖空一百种重要股票;印尼也宣布类似做法,限制外国人进行外汇交易。结果事与愿违,马来西亚宣布限制后,投资人因无法自由买卖而信心大失,资金大规模移出,导致当日吉隆坡股市下挫,并带动整个东南亚地区股市下跌。印尼的情况也类似,显示出以限制市场运作的这种短期做法根本无效。

-----------------------

【注7】参见谢多:“泰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调与货币危机”, 《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

3、对香港金融风暴的基本评价

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反复冲击下, 香港不但未能幸免,反而一度成为金融风暴的主战场。港元数度遭到国际炒家的强烈狙击,但均被香港特区政府击退,确保了港元汇率的稳定。与此同时,特区政府提高利率也导致香港股市大幅波动,从而引发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为保证港元汇率稳定付出了重大代价。

香港金融危机的产生,既有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出现金融风暴相近的共同背景,又存在不同经济基础和金融制度上的特殊原因。第一,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相似,在经济高度开放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各种背景性因素均会对香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大致相似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产业结构和投资趋向引发的经济泡沫现象,以及长期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则决定了金融危机的本质特征。第二,与东南亚国家不同的是,香港并不存在新兴市场化和经济转型国家或地区普遍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过分依赖外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在国内金融体系、金融市场设施和金融监管条件还不成熟时盲目对外开放和实行金融自由化,长期资本市场不发达,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和银行资产质量不高等。与这些国家相比,香港经济体系和金融制度更为完善,这就使得香港具备了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可靠基础。第三,受东南亚金融风暴波及而产生的香港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冲击联系汇率制和香港股市大幅下降。我们认为,港股下跌决不仅仅是由于为稳定港元汇率而提高利率所致。实际上,对包括“中国概念股”在内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使股市风险不断积聚,才是这次香港股市大幅下挫的根本原因。为确保联系汇率制而调高利率,不过是这种长期积累投机风险的释放诱因而已。

对于本次香港金融危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是唯一保持汇率稳定、继续与美元挂钩的地区。这表明与区内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相比,香港具有更为稳定、健康的金融制度、监管体系和经济基础,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能力更为强大。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香港能够成功地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进而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原因在于:(1)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经济基础稳健,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前景良好,尽管还存在一些内部隐患,但仍能从总体上为稳定汇率提供一个可靠的经济基础。(2)联系汇率制度是实现港元汇率稳定的内在机制,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的一系列应对操作,客观上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心支持,使港元汇率稳定成为可能。(3)香港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总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888亿美元),人均则为全球第二(13660美元),同时财政盈余和储备十分可观,此外还得到外汇率储备量达1340亿美元的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这与金融风暴中大多数国家财政赤字和外汇储备有限的现状相比,香港自然具有稳定港元汇率的重要条件。(4)香港金融体系和金融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实行了诸如修改银行条例、实施“会计安排”、“流动资金调节”、“即时结算制”等系列改革【注8】,增加了香港银行体系的安全度以及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从而避免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制度和监管体系方面的缺陷,为稳定港元汇率提供了金融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但仅靠提高利率来稳定港元汇率代价沉重。大量事实表明,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秩序、政治制度的“稳定器”,在本次金融风暴中香港特区政府成功地捍卫联系汇率制度,确保香港金融制度和整体经济基础的稳定与健全,从而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从1983年港府推出联系汇率制度以来,先后成功地渡过了多次政经事件冲击和港元风潮。实施十多年来,港元兑美元汇价最为低时为7.95:1,最高为7.714:1,港元汇率波幅从未超过2%,充分显示了该制度在金融危机时期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维护金融秩序和市场信心的有效性。因此,从香港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当然也应看到,在现行操作条件下,香港为保持港元汇率稳定也付出了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沉重代价。

第三,香港为稳定港元汇率而付出的重大代价,客观上有利于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本次金融风暴表明,以金融和地产为核心内容的服务型经济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对香港而言,伴随经济转型而在香港实行多年的高地价高房价政策,以

及近期证券市场上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从长期来看不但增加了香港总体运行成

-----------------------------

【注8】饶余庆:“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影响与教训”,《信报财经月刊》,1997年第10期。

本,而且更使香港经济的泡沫成分不断加大,对香港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客观上要求对此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就是对香港前期发展模式的被动式过度调整。而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客观上表明进行这种调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香港如果能够利用金融危机付出的重大代价,来换取对服务型经济主导条件下的发展路向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对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来说,这种代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近期而言,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至少可以使香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港股近期走势不会大幅回升,同时港元可能再度被狙击。港股经历了10月下旬的股灾后,其泡沫成分被挤了出来,但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使得港股近期难以大幅走好:(1)东南亚股市尤其是香港的股灾引起了纽约、伦敦、东京股市的震荡,并反过来影响东南亚及香港股市持续波动。这种相互联动局面一但形成,由于受惯性影响,一般不会马上停止。(2)目前亚洲金融风暴仍未有停息的迹象,特别是韩国与日本受冲击后,有可能进一步向世界更大范围蔓延。在此背景下,香港股市仍有可能动荡。(3)在东南亚国家纷纷放弃原来的固定汇率制度,并导致本国货币主动或被动贬值后,香港作为区内唯一保持汇率稳定且仍然实行原来联系汇率制度不变的地区,相对升值的港元受到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进而引发香港股市震荡。

二、金融风暴表明香港经济仍潜存隐患

1、缺乏弹性的联系汇率制度有待完善

香港于1983年开始实行的联系汇率制,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在银行同业港钞的固定汇率和公开外汇市场的浮动汇率之间,通过银行套戥机制,实现港币兑美元的汇率稳定【注9】。实行十多年来,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确保了香港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参见图二)。但从今

-----------------------------

【注9】参见饶余庆:《走向未来的香港金融》,香港三联书店,1993年;刘志强、沙振林:《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与发展》, 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吕汝汉:《香港金融体系》,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年9月

次金融风暴来看,联系汇率制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香港未来的发展。

图二 港元汇率走势(1982年1月--1996年12月)[略]

资料来源:香港金管局,转引自刘志强等:《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与发展》第14页,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

(1)联系汇率制存在内部问题,给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虽然套戥机制使得港币兑美元保持稳定,但由于这种稳定是在银行同业港钞的固定汇率与公开外汇市场的浮动汇率之间实现的,因此产生以下两大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如果存在高估或低估,特别是在两国经济水平有所差异的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市值无法反映其国际竞争力与经常项目收支,从而创造出

阅读全文

与亚洲国际金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