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宝鸡有几家理财公司,在哪
拨打114,
他们都有注册号码!
理财公司主要分为:
a、银行的理财中心 财富中心 及私人银行。 通常信誉好,服务客户群体为高端客户。 提供服务内容为:金融产品、增值服务、咨询服务、理财规划服务
b、券商、基金、期货公司的理财中心。提供服务内容为:证券咨询、代售基金、期货投资咨询等
c、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的理财中心。通常以销售保险产品为主。
d、第三方理财公司。介于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全方位理财规划。
e、其他一些个人办的公司,风险极高,主营业务为代炒股票,提取佣金。
你问的是哪类的?
B. 宝鸡都有哪些城市称号
全国卫生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绿化先进模范城市
全国最具成长力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经济活力50强城市
中国综合实力100强城市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中国宜居城市
全国生态环境治理先进城市
全国商贸金融实验城市
中国森林城市
中国生态园林城市
全国城市化管理先进城市
陕西数字化管理城市
省级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城市
省级节水型城市
省级花园式城市
C. 宝鸡建筑工程啥时候可以开工
估计到三月份了!aqui te amo。
D. 当前宝鸡市私企上班怎么弄
伙计,是思琪上班怎么弄啊?现在那个事业上还没有上班
E. 宝鸡在什么地方
概述拼音:Baoji
英语:Baoji City
邮编:721000
代码:610300
区号:0917
车牌编号:陕C
市树:白皮松 市花:西府海棠
城市名片:
省级文明城市(陕西首家、也是陕西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地级市,2006)
国家园林城市(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西北五省仅有的三个国家园林城市之一,2006)
全国百强城市(名列第81位,2003;名列第78位,2004;名列第73位,2006)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5)
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2005)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1997-2000,2005)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 (2000-2006)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5,2008)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0)
省级园林城市 (2004)
国家卫生城市(使陕西实现了零的突破,2005)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西北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5)
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2007)
第四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陕西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7)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唯一的城市,2007)
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全国第三批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全省唯一一家数字化试点城市)
全国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全省唯一一家被确定为全国试点的地级市,2007)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8)
金融生态城市(2008)
中国人居环境奖(2009)
国家节水型城市(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9)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全国仅三个城市:吉林松原,山东潍坊,陕西宝鸡;2009)
国家森林城市(2009,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中荣获)
宝鸡的城市精神:‘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会,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九县三区,市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其中市区人口75万,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东连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0.44平方公里。
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截至2006年12月31日,宝鸡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
宝鸡市面积1817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75.7万人(2007年)人口出生率为9.97‰,死亡率为5.76‰,自然增长率为4.21‰
渭滨区面积 728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721000。
金台区面积 332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721001。
陈仓区面积2517平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721300。区人民政府驻虢镇。
凤翔县面积1179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721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岐山县面积 855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722400。县人民政府驻凤鸣镇。
扶风县面积 751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722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眉县面积 863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722300。县人民政府驻首善镇。
陇县面积241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721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千阳县面积 959平方千米,人口13万。邮政编码721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麟游县面积1606平方千米,人口 9万。邮政编码721500。县人民政府驻九成宫镇。
凤县面积3187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721700。县人民政府驻双石铺镇。
太白县面积2780平方千米,人口 5万。邮政编码721600。县人民政府驻嘴头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编辑本段]自然环境[地理气候]
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东连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北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1平方公里。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显“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处于印度低气压和印缅低压槽的东北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侧,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常在本区上空交绥,或被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春、秋二季处在冬、夏季风调交替的过渡时期,使故里委升温迅速且多变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又多阴雨连绵,成为关中秋季连阴雨最多的地区。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小时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本市年平均降水理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区域人口]
宝鸡市辖12个县区,138个乡镇(36个乡,10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
宝鸡市辖9个县3个区。3个区: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9个县: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太白、凤县。
[自然资源]
(一)矿产
宝鸡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各类矿产地126处,探明储量的85处;发现各类矿产26种,探明储量的18种;主要矿种探明储量的有:金5.242吨、铜8.6万吨、铅锌250万吨,另外还有大量的硫、磷、硅石、石灰石、大理石、红柱石、煤、石墨等非金属矿种,其中:铅、锌、金是宝鸡的优势矿种,已探明的储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今后探明储量可能更多,潜在的经济价值铅锌5.3亿元,金37.4 亿元。
(二)土地
全市土地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56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3%。种植业面积较大,占66.4%,林业占4.4 %,牧业占14.4%,副业占14.7%,渔业仅占0.1%。
(三)水资源
全市的河流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秦岭以北为黄河流域的渭河及基支流水系;秦岭以南为长江流域的嘉陵江上游河段及汉江部分支流河源段水系。黄河流域各河流的流域面积占全区河流面积的70%左右;长江流域各河流的流域面积约占30%。全市的水资源总量为48.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41.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7.5亿立方米。根据现有工程设施,可控制利用水资源量为11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3%。
(四)生物
宝鸡独特的地理和气侯条件,为各类植物 、鸟类、兽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共有资源植物2100多种,动物近500 种,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就有植物1550多种,野生鸟类192种,兽类62种。 在野生动、植物中,有珍稀保护植物28种 ,占全省保护植物的75.7%,珍稀保护动物28种,占全省保护动物的93%。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秦岭虎、朱鹮(朱缳)等5种,占全省一类保护动物的100%。森林和草地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全区森林面积935.8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3%,森林覆被率达34%。
[旅游资源]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名胜古迹众多,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美称。其中:周原遗址位于岐山、扶风交界处,是古周人早期都城岐邑所在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甲骨文等;北首岭遗址位于市区金陵河对岸,距今7000多年,发现遗房32座、窑15个、墓439座及工具用具1700多件;市东的钓鱼台,为周朝姜太公钓鱼处;周公庙为西周周公旦的采邑;这些景点向人们显示了丰富的周秦文化。
位于扶风县法门镇的法门寺,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建于1700多年前的东汉,是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金台观位于市区陵原北坡,洞内有张三丰塑像,内还展有周素文化和民间工艺品;麟游县的九成宫遗址,系隋唐皇家避暑胜地,现有众多古物书碑;此外,凤翔县的东湖、陇县的龙门洞,景色优美;市区南部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脚下有著名的汤峪温泉,山上风光秀丽,珍禽异兽、奇花古木繁多,还有芳香寺、玉皇地、南太门、太白庙等殿堂寺庙,形成了人间仙境般的景色。
[矿产资源]
宝鸡市自元古代至第四纪地层发育齐全,经历多旋回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以及复杂的质变作用,形成多种内生矿床和沉积矿床,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23种,产地255处,以有色金属矿占优势。有铁、铜、铅锌、镍、金银、钨、铂、汞、黄铁等金属矿产212种,石灰石、电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硅石、耐火粘土、萤石、磷块岩、石英岩等非金属矿产43种。宝鸡地区煤矿主要集中在凤县,有草滩沟、罗钵庵、扈家窑等煤矿,陇县娘娘庙、联游北马坊也有分布。境内地热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渭河谷地、渭河北岸断裂与秦岭山前断裂之间的狭长地带,眉县汤峪是陕西省内著名的温泉疗养地。
[贵重药材]
宝鸡地区是中药材的适生地,现有中药材1992种,其中动物药415种,植物药1478种,真菌药35种,矿物药12种。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面,实施中药现代化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完善新药开发体系和产品生产体系,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化,中药生产集团化。在全市中药材种植适生区,以秦艽、红豆杉、越菊、柴胡、地灵、党参、花椒等品种为主,建立市级中药材种植基地,每个品种基地规划种植10-20万亩,建立省级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县、示范县、示范园4个,争取秦艽、红豆杉、黄芪、越菊等品种进入国家级中药材示范基地。重点扶持晨鸡药业公司、岐山金方药业公司、秦岭国药厂和一批民营科技制药企业(宝鸡华西制药有限公司、宝鸡国豪制药有限公司、宝鸡市荣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太白山药用植物研究所),促使其上规模、上水平。
自然灾害
宝鸡市处于陕西省天气系统的上游,干旱、冰雹是宝鸡两种主要自然灾害,中部的眉县、扶风、岐山、陈仓区川塬地区气候适宜,但降雨量分布不均,每年都有干旱时段出现。北部山区的陇县、麟游、千阳、凤翔、陈仓区西部山区,冰雹、干旱自然灾害频繁,据历史记载,群众防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雹期最早三月份出现,最迟十一月结束。 [编辑本段]气候与灌溉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
夏季,处于印度低气压和印缅低压槽的东北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侧,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常在本区上空交汇,或被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
春、秋二季处在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时期,使春季升温迅速且多变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又多阴雨连绵,成为关中秋季连阴雨最多的地区。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小时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本市年平均降水量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最佳旅游时间
气候:属温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2.7度(扶风),极端最低气温-25.5度(太白)。年降水量710-1000毫米。最佳旅游时间:春、秋季
文化背景
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区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汇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的法门寺在盛唐时期已成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
宝鸡境内的文物资源丰富,其中以青铜器为最多,现已陆续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万余件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著名文物古迹有:炎帝活动过的天台山,佛教圣地法门寺,著名道人张三丰主持修道的金台观,典雅秀丽的五丈原诸葛亮庙,姜子牙隐居垂钓的钓鱼台,雄伟壮观的周公庙,隋唐帝王皇家温泉——汤峪温泉,一代名流苏东坡主持修建的凤翔东湖等。境内的自然景观更是独树一帜。有景观奇特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始风貌鲜明的嘉陵江源头和具有欧洲风格的陇县关山草原。宝鸡的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独具一格。皮影、木偶、剪纸、刺绣、社火、脸谱、泥塑、草编等都始终散发着周秦文化的遗风古韵,闪烁着中华原始文明的奇光异彩。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宝鸡古称陈仓,据《三秦记》记载,陈仓以古陈仓山(今鸡峰山)得名。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沿用至今。
早在新石器时代,宝鸡就是先民们活动生息的地区之一。宝鸡共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数百处,其中最著名的北首岭遗址,据《中国大网络全书 ·考古学》记载,早期遗存为公元前5150~5020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存。
宝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ll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 《史记·周本纪》),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周在古公亶父死后的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建立了秦国。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汧渭之会”(今宝鸡市眉县附近)建立国都。秦宪公二年(前714年),为备战攻戎,秦将国都由汧渭之会徙往平阳(今宝鸡县东阳平村),并建有封宫(《史记·秦本纪》)和羽阳宫(《汉书?地理志》)。以此为政治中心,至秦武公十一年(前689年),西起甘肃中部,东至华山一线,整个关中及渭水流域,基本为秦国所控制。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此后,秦国先后有十八位国君以雍为国都,共历时294年。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期间,“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由一个落后的诸侯国,跻身当时最先进的国家行列之中,为以后东向攻灭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宝鸡属内史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属雍;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改为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又改属内史;景帝分属右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仍因之;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扶风,为三辅之一。献帝时(189~220年),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曹魏(220~265年)为扶风郡。晋惠帝时(290~306年),改为秦国。北魏太武帝时(424~452年),置秦平郡,兼置岐州。西魏(535~556年)改秦平郡为岐阳郡。隋初,置岐州;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废州置扶风郡。唐初置岐州;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改为扶风郡;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改为凤翔郡,不久又改为凤翔府;代宗宝应年间(762~763年)因之,属关内道。五代属关西道。宋属秦凤路,为风翔府。金置天兴军.属陕西西路。元初立凤翔总管府,后更为散府,先后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明仍为凤翔府,隶陕西布政使司,分属关西道。清初,仍沿旧制为凤翔府;康熙九年(1670年),裁关西道,分隶西安粮盐道;乾隆九年(1744年),改隶驿盐道.为分巡凤邻道。民国2年(1913年),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22年(1933年)撤道,由省直辖宝鸡各县;民国27年(1938年),在凤翔设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辖宝鸡,凤翔、千阳、陇县、麟游、岐山、扶风、眉县、武功、周至;民国30年(1941年)2月,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迁至宝鸡。
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陕甘宁边区政府宝鸡分区机关进驻宝鸡市。时领宝鸡、风翔、岐山、扶风、千阳、陇县、眉县、风县共8县和宝鸡市(县级市)。1950年1月宝鸡分区划归陕西省辖;5月2日,分区增领麟游、武功等6县,共领14县l市,1950年l0月11日改宝鸡分区为专区。1953年1月30日,宝鸡专区又增领兴平、周至等5县,并新设太白区,共领19县l市l区。1956年10月1日,宝鸡专区撤销,原属县市直隶于省。1960年至1961年9月,宝鸡市领风翔、陇县、凤县(均为并县以后)3县。1961年,复设宝鸡专区,领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武功、眉县、凤县、千阳、陇县、太白共ll县和宝鸡市(县级市)。1966年,宝鸡专区改领11县,宝鸡市为省辖。1969年专区改名宝鸡地区,仍领11县l市。1971年2月,地区撤销。1971年3月至1979年3月,改为宝鸡市(地级市)领11县2区。1979年3月,复设宝鸡地区,只领11县;地市并存,宝鸡市领金台、渭滨2区。1980年8月,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以地级市领导县、区代替地区领县的体制,时领11县2区。1982年12月,新设杨陵区,共领11县3区。1983年11月,武功县与杨陵区划归咸阳市辖;宝鸡市辖金台、渭滨2区和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10县。2003年5月26日,宝鸡县撤县成立陈仓区,宝鸡市辖金台、渭滨、陈仓3区和风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9县。
F. 宝鸡市行政中心为什么盖得那么豪华宝鸡发展很好吗让我想起了一样豪华的长安区政府…
看看宝鸡的一个县的发展计划
宝鸡是在计划中稳而快的发展的》
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凤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向未来,部署好这一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于县委、县政府组织带领全县人民努力跨入西部百强县、实现撤县建市、建设绿色和谐新凤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纲要根据《中共凤翔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指导意见》编制而成,是“十一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的基本估价
“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成功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比“九五”末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了“三步走”战略部署的第一步奋斗目标,树立起了凤翔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十五”期间,预计全县GDP年均增长15.6%,高于全省和全市的年均增速。2005年人均GDP达到7367元,较2000年增加3903元,年均增长16.3%。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预计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九五”末的29:49:22调整为2005年的21:56:23。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增加值已超过全县GDP的一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2005年全县畜牧和果蔬业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33.2 %和21.6%。
(三)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园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以电力能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建材造纸、食品酿造和纺织服装为重点的六大工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预计2005年全县辖区内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8.3%,园区经济发展迅猛,长青工业园区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支撑。
(四)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预计2001----200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200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1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48.9%,城乡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居民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电视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52元,年均增长10%;城镇职工人均工资9134元,年均增长12.5%。科技、教育、卫生事业不断进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呈现出喜人势头。
回顾“十五”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出,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互动能力和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基本实现,部分目标已提前实现,不仅开创了我县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而且也为“十一五”期间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环境分析与预测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一时期的发展环境,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因此,积极把握机遇和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是确保我们“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
“十一五”期间,我们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诸多良好机遇。一是国内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科技教育水平迅速提高,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加之我县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特色产业和园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明显增强,为我们进一步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内外部条件。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逐步推进,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将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持久而难得的政策机遇。三是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浪潮的到来为我们进一步整合生产要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四是板块式、沿线型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关中优势产业带在全国区域发展中地位的确立和加快发展,将为我们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区位优势。五是经过多年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县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全县干部群众一心一意抓项目、谋发展的信心和热情持续高涨,为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一是我县属于经济技术欠发达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不强,资源优势不够明显,拉动经济持续上升的增长点较少,跨入西部百强县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内部结构不合理,规模企业比较缺乏;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规模小,整体竞争力较弱;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低,发展后劲不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部分弱势群体生活困难问题仍比较突出,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逐步加大,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比较繁重。四是可用财力不足,发展后劲不强,由于受税收政策影响,导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保运转的压力日益增大,进行建设的资金极度匮乏,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五是投资环境仍不够宽松,政府服务能力、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放眼未来五年,虽然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压力,但更重要的是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面临的发展形势,紧紧抢抓机遇,勇敢面对挑战,与时俱进,趋利避害,开拓奋进,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新跨越,促进大发展,开创新局面。
三、“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 总体思路
根据《中共凤翔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指导意见》,今后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跨入西部百强县和撤县建市目标,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动力,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实施科教兴县、开放开发和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工业经济非公化、农业产业特色化、三产发展规模化、城镇建设人性化,把我县建设成为工业经济强县、奶畜果蔬大县、商贸旅游富县和绿色生态名县,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努力构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绿色和谐新凤翔。
(二)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应坚持六条基本原则:坚持率先发展的工作导向,始终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坚持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结合起来,突出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机制创新;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放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 2010年达到8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 2010年达到52亿元,五年累计达153亿元。
——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 2010年达到1.3亿元。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350元, 2010年达到元。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方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55:28。
——城乡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有较大突破,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努力跻身西部百强县,实现撤县建市目标。
四、“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 推进工业经济非公化,建设工业经济强县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非公经济为主体,深入实施6111工程,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以长青工业园区为重点,积极完善六大园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全力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工业园区化步伐。到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8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7亿元,非公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达到75%以上。
1、强力实施6111工程,培育强势产业集群。6111工程是工业强县的坚强支撑。围绕电力能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建材造纸、食品酿造和纺织服装六大工业主导产业,深入实施6111工程,努力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电力能源产业以宝二电厂二期扩建和东岭集团10万吨锌冶炼等重大建设项目为依托,辐射带动碳化硅、工业硅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到2010年实现年产值120亿元。医药化工产业以东盛制药一厂和卫东公司、天圆植化等企业为重点,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研制和开发新特药品,不断扩大成品药生产规模,到2010年实现年产值6亿元。机械电子产业以关中工具公司、龙一电子公司、华泰电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增加新产品规格和等级品种,推动产品向配套成品化方向发展,到2010年实现年产值8亿元。建材造纸产业以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为立足点,全面改进生产工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不断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到2010年实现年产值20亿元。食品酿造产业要紧紧围绕酒业大县建设,大力发展白酒酿造,积极开发扩大果汁、奶蛋、肉制品等名优新特食品和各种方便食品生产,努力提升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到2010年实现年产值1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全力促进新凤纺织、维尔雅制衣公司、容吉制衣等纺织服装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品档次,打造精品名牌,到2010年实现年产值3亿元。
2、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工业园区化步伐。园区是工业强县的有力载体和平台。要按照“规划先导,扩张规模,壮大产业,完善功能”的思路,全面加快长青、县城、长虹、陈村、柳林、六营六大工业(产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促使工业园区化进程不断加快,做大做强园区规模。长青工业园区要以宝二电厂和东岭集团等大型企业为依托,以陶瓷工业园、龙钢集团10万吨特种钢冶炼等大项目为重点,积极招商引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产业和服务业,不断聚集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循环经济,将长青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长虹工贸区要以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为重点,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培育龙型产业链,辐射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程度显著提高。柳林酒业工业园要以西凤酒厂为龙头,做大柳林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规模,做强品牌,创建闻名全国的酒业名园。六营民俗产业园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突出传统特色工艺,大力推进新品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建成享誉海内外的民俗特色园。县城工业园要以城镇建设为依托,以医药化工和加工制造业为主要导向,全力优化环境,加快招商引资,大力推进新扩技改,不断扩张园区经济规模。陈村电子工业区要以培育生产适应市场前端的电子产品为首要方向,加快电子企业向高新领域的发展步伐,不断提升产品层次和附加值,促进园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3、坚持自主创新与横向联合并举,努力建设酒业大县。一方面,把自主创新作为工作的主线,以全县有生产许可证的6户现有企业为重点,因企施策,做大品牌,加快发展。同时,通过吸引外地客商和农村有能力、有实力的个人投资,加快其它乡村小酒厂恢复生产。县内每个金融单位分别包扶1—2户白酒企业,努力促进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在横向联合上,既瞄准西凤酒厂,又放远眼光,积极和有实力的大酒厂广泛开展联营合作,努力把我县建成闻名全国的酒业大县。
(二) 推进农业产业特色化,建设奶畜果蔬大县
农业和农村经济要依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壮大和引进龙头企业步伐,努力建设奶畜果蔬大县,千方百计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到2010年,使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
1、突出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粮食生产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调优品种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到2010年全县粮食年总产稳定在24万吨左右,优质率达90%。畜牧产业要以发展养殖小区和大村大户为重点,以奶业为突破口,建立以5万头奶牛、10万头肉牛、15万头生猪和500万只肉鸡为重点的畜禽经济带。蔬菜生产要沿西宝公路和凤千公路建设10万亩蔬菜经济带,2010年以前建成万座蔬菜大棚,在有关乡镇建设大路菜生产基地。果辣生产要改进技术,优化品种,建设10万亩优质苹果和10万亩辣椒经济带,到2010年使全县果品栽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达15万吨,辣椒栽植面积达到 10万亩,年产辣椒10万吨以上。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打响凤翔技工品牌,促进劳务输出产业健康发展。
2、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以面粉加工、酿造为主建立粮食加工体系,支持白酒企业、县面粉厂、鸿翔酱醋厂、西府酿造研究所等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开发新产品。加大对天康奶粉、雪儿乳业、华宇食品、华龙牧业等企业的支持力度,促使其联合强势企业扩大规模,提升畜产品质量和层次。在果品辣椒产业上,以华美、英特利、正阳、“三秦红”辣椒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加快果辣深加工,积极建立推介代销公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知名度。在药材产业上,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东盛制药、天圆植化等医药企业的带动作用,促使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3、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科学规划,逐步缩减行政村,搞好县域村镇布局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四是加快农村水、电、路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采取有效措施整治村容村貌。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4、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突出节水灌溉、水保生态、防洪保安、城乡供水四大主题,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套、统一管理、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以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年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新增灌区平地0.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公里,解决饮水困难人数1.5万人。实施好节水灌溉、水保生态、城乡供水、防洪保安、水源建设、水产养殖六大项目。
(三) 推进三产商贸规模化,建设商贸旅游富县
发掘凤翔商贸重镇的优势,以推进三产商贸规模化为重点,以壮大旅游产业为载体,抢抓关中旅游环线延伸的机遇,积极构建旅游网络,突出民俗民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辐射带动商贸流通及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到2010年使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3%。
1、突出特色,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一是以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发掘陈展、东湖园林景区开发为重点,加快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二是以灵山净慧寺、石佛顶景区绿化美化和旅游设施配套工程为重点,全面开发宗教旅游资源。三是引导泥塑、剪纸等民间传统工艺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弘扬民俗文化,完善民俗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俗民艺观光旅游。四是依托山川秀美工程,加快宝玉山美化,积极开发山水自然风景资源。
2、优化设施,繁荣商贸流通和服务业。鼓励、引导商贸流通行业走综合经营、全方位、多功能服务发展的路子。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建设,创办高新商品专卖、大型连锁超市和物流服务等新型流通业。组建旅游购物中心。以凤凰宾馆、东湖宾馆、天兴大厦为重点,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创建星级宾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3、强化管理,促进各类专业市场健康发展。引导、规范、做大凤翔畜禽市场、铁器农具市场,不断提高辐射力和影响力。在苹果、辣椒主产区建立农产品贮销市场,构建销售网络,发展订单农业。加强食盐、药品、食品、农资、成品油、烟草等各类专业市场经营管理,确保经营安全和居民生产生活安全。
(四)推进城镇建设人性化,建设绿色生态名县
按照“高标准规划,大手笔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性化建设的原则,加快实施“四个强力推进”(强力推进县城十字综合开发、强力推进城市绿化、强力推进城市亮化、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到2010年使县城人口达到1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努力实现撤县建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绿化模范县。
1、 树立大城市意识,高标准制定完善县城建设详规。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高水平、高起点制定完善城区产业发展规划、绿化亮化建设规划,县城西区开发建设规划,积极构建大城市框架,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备的现代城市格局。
2、坚持大手笔建设,全力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以撤县建市为目标,坚持高品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原则,从三个方面深入推进城市建设:突出县城西区开发和东湖综合整治开发两个重点,加快县城开发步伐。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县城西区发展规划和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三通一平”,形成县城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加快东湖景区的综合整治和开发,整体提升东湖景区档次,形成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1) 突出做到“四个强力推进”,全面改善市容市貌。强力推进县城十字和重要部位的开发建设。在县城各个十字和重要部位高品位设计和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提高城市品位。强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积极制定规划,大力营造氛围,在县城有条件的地方开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植绿、立体绿化,全力推进绿色凤翔建设,到2010年使县城绿地率达到33%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以上。强力推进县城和大街小巷亮化工程,按照县城亮化工程方案,加快城区单位亮化步伐,使县城所有有条件亮化的建筑都亮起来,增强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强力推进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硬化背街小巷,加快人行道彩砖铺筑、灯饰安装和广告牌规划布设,营造良好的市容市貌。
(3)推进建制镇建设步伐,扩大城镇辐射力。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突出城镇区域产业特点,确定城镇建设方向和特色,优先加快长青、陈村、柳林、彪角、横水等重点镇建设,将长青镇建成现代化工业城镇、全国生态文明示范镇。其次加快虢王、郭店、南指挥、糜杆桥、姚家沟等建制镇建设,逐步形成特色突出,定位明确,层次分明的城镇网络和经济网络,带动全县农村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城乡供水、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化水平。
3、高水平管理城市,树立文明靓丽的城市形象。坚持现代城市管理新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手段,加强综合化管理,倡导社会化管理,实施多元化管理,推进现代化管理,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市管理走上法制化、经常化、科学化轨道。
(五)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蓄势造能
“十一五”期间,将实施的重大建设项目共有八大类,总投资232亿元。
一是工业化建设项目。投资131亿元完成宝二电厂扩建、东岭ISP二期扩建、意森工业硅续建、50万吨粉煤灰水泥生产、建材陶瓷、东盛药品生产线、东环路电子科技、陈村碳酸钡粉体材料生产线、天圆植化和卫东植化扩产技改、雍山75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项目。
二是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17亿元建成粮食深加工、蔬菜辣椒深加工、苹果保鲜及深加工、畜产品深加工、农机交易市场、秸杆转化等项目。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项目。投资16亿元完成土地复垦、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干杂果经济林、森林公园、扶贫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等项目,到2010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林地10万亩,保护农田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平方公里,移民搬迁5000人,改善30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
四是城镇建设项目。投资9亿元完成县城西区开发、南二环开发建设、北环路开发建设、县城广场、污水处理厂、县城集中供热、县城供水、城区排水、县城背街小巷拓宽改造、专业市场建设、城区绿化美化亮化等项目。
五是交通建设项目。按照“抢抓机遇,超常发展,提高等级,增加密度,形成网络”的总体思路,投资16亿元实施宝鸡支线机场建设、宝鸡至丈八煤田铁路凤翔段、凤翔至丈八煤田二级公路、宝鸡至铜川高速公路凤翔段和农村道路通达工程等项目。
六是电力通信项目。投资16亿元完成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通讯设备扩容、变电站扩容等项目,到2010年,使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0%,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0%,宽带骨干网入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0%。
七是社会事业项目。投资8亿元建成科技信息网络、专家大院、县医院门诊楼、县中医院二号住院楼、县妇幼保健院门诊楼、柳林职中教学楼、竞存中学综合楼等项目。
八是商贸旅游项目。投资19亿元完成百货大楼二期扩建、南大街市场综合楼、盐业大厦、物资大厦、秦公一号大墓开发、六营民俗艺博园、东湖景区旅游开发等项目。
(六)积极深化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面向未来,创新机制,积极深化各项改革,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构建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全面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1、科技事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培养和开发科技人才。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联合科研院所,推进科技创新,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工业企业抓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流动。到2010年,使我县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先进的科技队伍和实用人才队伍;劳动者职业教育率达90%以上;科技在工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G. 现在宝鸡在三四线城市中的定位怎么样啊去投资房地产怎么样给我点意见吧!!!
宝鸡:楼市日渐成熟 进入加速周期
宝鸡市GDP在全国253个三四线城市中排名第86位,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入到55位,这两项经济数据在陕西省也位列前三,但宝鸡市城市化率只有不到30%。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着宝鸡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起飞。
进入宝鸡市场的外来企业,初始阶段均为外地非品牌化开发商,其已通过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先进的开发理念占据当地市场的一席之地,进入到2010年,中海、恒大等一批全国一线地产大鳄纷纷登陆宝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埠开发商进入宝鸡市场,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为先进的开发理念,多选择城东新兴区域和东高新区大手笔拿地,开发项目体量明显高于本地项目。
档案解密
宝鸡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中心,构筑了关中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和连接成都、兰州、郑州等9个省会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
价值挖掘
1. 1 “大城市发展战略”、“关-天经济区”规划实施,为房地产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2. 1 整体经济发展较快,房地产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增长预期强烈
3. 1 “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已经确定,楼市未来发展空间明朗
4. 1 人均居住面积大大低于省内其他城市,刚性需求明显
来源:CRIC
H. 宝文理新区到宝鸡高新区金融国际大厦公交车
公交线路:20路,全程约3.7公里
1、从宝鸡文版理学权院-化学...步行约680米,到达宝鸡文理学院东区站
2、乘坐20路,经过6站, 到达华西制药站(也可乘坐51路、71路)
3、步行约670米,到达高新区
I. 2020年宝鸡市试乡居民门诊能报多少钱
具体要看你住院天数,不同医院报销比例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报销65%左右,希望采纳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