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近几年中国人均gdp
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数据表阅览——年度数据——点击2011数据——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可知十年的GDP和人均GDP。
同理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数据表阅览——年度数据——依次点击2001-2011年的数据——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指数
中国历年GDP-中国历年人均GDP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元/人)
1991 21781.5 1893
1992 26923.5 2311
1993 35333.9 2998
1994 48197.9 4044
1995 60793.7 5046
1996 71176.6 5846
1997 78973.0 6420
1998 84402.3 6796
1999 89677.1 7159
2000 99214.6 7858
2001 109655.2 8622
2002 120332.7 9398
2003 135822.8 10542
2004 159878.3 12336
2005 183084.8 14040
2006 209407.0 15931
2007 257306.0 18268 (2009.01)
2008 300670.0 22674.92 (2009.02.26)
『贰』 浙江省各县市人均GDP排行(最新资料)
2009年浙江省各县市人均GDP排行
市县 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GDP(元)
绍兴县 655.26 91491
嵊泗县 57.39 71911
义乌市 519.53 71457
慈溪市 626.24 60610
余姚市 500.69 60031
嘉善县 226.36 59182
玉环县 243.32 58938
平湖市 283.72 58529
海宁市 375.26 57471
海盐县 210.23 56826
富阳市 356.4 55251
岱山县 102.35 53394
桐乡市 340.27 50800
诸暨市 527.51 49509
上虞市 368 47568
德清县 202.4 47328
永康市 257.36 45438
临安市 236.49 44945
象山县 237.11 44230
新昌县 187.06 42925
桐庐县 171.56 42902
温岭市 498.73 42260
奉化市 196.83 40847
长兴县 242.32 39132
宁海县 235.55 39075
安吉县 159.52 34978
乐清市 418.6 34397
瑞安市 383.24 32441
建德市 165.86 32312
嵊州市 231.18 31499
武义县 103.25 30775
东阳市 248.84 30555
浦江县 109.64 28200
洞头县 33.34 26277
云和县 27.71 24669
龙游县 97.88 24283
临海市 275.62 23953
江山市 140.91 23817
淳安县 103.32 22858
兰溪市 147.76 22444
遂昌县 47.86 20735
三门县 86.63 20413
平阳县 171.91 20000
缙云县 89.08 19842
磐安县 40.65 19408
永嘉县 179.71 19356
常山县 62.96 19164
青田县 94.17 19022
龙泉市 51.03 17855
天台县 101.96 17827
苍南县 219.26 17256
仙居县 82.95 16927
开化县 59.1 16874
松阳县 38.9 16462
景宁县 23.13 13659
庆元县 25.95 12860
泰顺县 34 9554
文成县 33.59 9009
『叁』 浙江省长兴县人均每年收入是多少
浙江省来长兴县位于长自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面积142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2万,2004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列51位。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2亿元,财政总收入22亿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长兴教育迅速发展,人民日报报道称之“长兴速度”。GDP增长幅度是浙江全省最快的,2006年全县GDP是162亿,财政总收入22亿,其中地方可支配收入12亿,,自己可支配的12亿,去年用于教育4个亿,基本是每年可支配收入的1/3用于教育,教育经费的增幅也很快,与经济发展配套。经济发展的同时,这几年教育发展得特别快。目前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49所,在校学生和幼儿106278人,在编教师5200人,退休教师1800人。1996年通过浙江省政府“两基”验收;2000年基本完成高标准“普九”;2001年建成浙江省教育强县。
长兴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最大创新是在全国率先使用教育卷。通过这一大胆探索,不仅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为整个教育改革带来了生气。
『肆』 我国近5年的GDP
2008年GDP约 30.067万亿
2007年GDP约 25.0万亿版
2006年GDP约 21.1万亿
2005年GDP约 18.0万亿 (当年最终核实权GDP增加了2.3万亿)
2004年GDP约 13.6万亿
2003年GDP约 11.5万亿
2002年GDP约 10.3万亿
2001年GDP约 9.5万亿
2000年GDP约 8.9万亿
1999年GDP约 8.3万亿
1998年GDP约 7.9万亿
1997年GDP是 7.4772亿
『伍』 高分求2003年之前各年份的浙江各地市人均GDP数据
我帮你找到了。
http://number.cnki.net/cyfd/AreaNavi.aspx?code=xj11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要的应该都能找到,而且很内实用。。容
好运。。
『陆』 近5年全国主要城市(前50就可以了)GDP排名情况
1. 上海--3930.64亿
2. 北京——2274.45亿
3. 广州----2103.21亿
4. 苏州——1961.01亿
5. 深圳----1897.56亿
6. 天津--1577.59亿
7. 重庆--1319.22亿
8. 杭州--1300.5亿
9. 无锡--1292.46亿
10.青岛——1198.47亿
11.南京--1140.54亿
12.宁波--1129.2亿
13.成都--1111.5亿
14.武汉--1069.49亿
15.佛山--1024.50亿
16.唐山——945.10亿
17.大连--934.2亿
18.烟台——880.87亿
19.济南——877.5亿元
20.石家庄—873.08亿
21.沈阳——863.5亿
22.泉州——845.6亿
23.郑州——797.6亿
24.哈尔滨--765.1亿
25.长春——749.5亿
26.大庆——741.7亿
27.潍坊——729.4亿
28.福州——728.21亿
29.南通——711.63亿
30.淄博——703.21亿
31.温州--701.66亿
32.绍兴——671亿
33.东莞——665.67亿
34.济宁——619.5亿
35.徐州--610.65亿
36.长沙——607.6亿
37.常州--603.2亿
38.台州——600亿
39.保定——577.3亿
40.西安——567.94亿
41.威海——559.8亿
42.临沂——546.6亿
43.鞍山--530亿
44.金华——528.38亿
45.东营——523.9亿
46.嘉兴——531亿
47.洛阳——491亿
48.厦门——476.48亿
49.南阳——462亿
50.昆明——452.12亿
是这些了~~
『柒』 中国近十年GDP以及人均GDP,浙江省近十年GDP及人均GDP。
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数据表阅览——年度数据——点击2011数据——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可知十年的GDP和人均GDP。
同理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数据表阅览——年度数据——依次点击2001-2011年的数据——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指数,可知浙江省的GDP,但是没有直接给出人均GDP。这个可以点击人口目录下的各地区历年人口,你自己动手算算吧。
『捌』 近年来长兴经济发展情况是近年来哦 历史不要
太湖明珠——长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2.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35.22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84.92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从2008年9.0:57.1:33.9调整为9.2:55.8:35.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9132元,比上年增长10.5%,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5729美元。 财政收支:2009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实现进位提档,分别从2002年的107位、97位上升到2005年的56位和62位,2009年上升到46位。 太湖明珠——长兴,投资环境日趋优化 长兴县政府按照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修订完善了《长兴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将以配套城市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路段和建筑,加快建设山水园林型的现代化新兴城市。 长兴经济开发区,已连续六年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十强开发区”,并连续两次入围“长三角最具竞争力开发区”! 2001年以来,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均在30%以上。 2008年,长兴经济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38.2亿元,同比增长36.6%,实现财政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15.9%;2008年,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合同利用外资7200万美元,实到外资2200万美元的佳绩,在全省5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名列第7位。长兴经济开发区已经逐步形成了电子电源、新型材料、新型纺织、机械制造、食品医药、绿色能源等行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成为长三角倍受青睐的投资福地之一,连续六年名列浙江省十强的业绩成为“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目前,已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长兴。同时,还有包括中国海信、美国惠尔普、美国江森、德国海尼尔、日本高田等多家全球500强公司。长兴经济开发区内建有海信工业园、日资工业园、汽配工业园、总部经济园和科技创业园等六大专业园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品位和档次在省级开发区中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电厂余热供汽和来自国家“西气东输”的洁净天然气供气条件,更达到长三角开发区的一流水准。同时,长兴县经济开发区专门规划1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产业园,成立了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园、波罗的海-长三角技术转移中心和浙江省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并已制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 目前,长兴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环保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和“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储能电池产业已经成功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锂电池、镍氢电池、光伏电等储能电池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太湖明珠——长兴,贸易和旅游业蓬勃发展国内贸易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商贸流通业增加值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5亿元,增长16.0%。其中城镇零售总额39.32亿元,增长17.4%;城镇以下零售总额51.83亿元,增长15.0%。批发零售贸易额80.62亿元,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8.57亿元,增长15.2%。全县共有各类交易市场 41个,其中生产资料交易市场 6 个、农产品交易市场26个、日用工业品市场6个、其他商品交易市场4个。全县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家,全县市场成交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8.1%。 旅游业蓬勃发展。2009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入境游客17232人次,同比增长35.1%。全年实现旅游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景点门票收入1120万元,增长124%。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全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3亿元。 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有所下滑。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6.0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7%。其中,对外出口总额5.68亿美元,下降15.0%。全县经济外贸依存度达到17.1%。全年新增自营出口实绩企业40家,新增海关A类企业33家,海关、商检长兴业务机构挂牌开办业务。 招商引资逆势突破。全年合同外资3.7亿美元,实到外资1.73亿美元;新批准外资项目52项,其中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4个,2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8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有2个。引进县外内资项目253项,协议利用资金134.5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3.61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一产项目9项,实际利用资金0.45亿元;工业项目224项,实际利用资金38.3亿元;三产项目20项,实际利用资金4.87亿元。 太湖明珠——长兴,金融支撑有力 200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5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8.14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其中,人民币短期贷款106.52亿元,含工业贷款25.72亿元、商业贷款3.4亿元;人民币中长期贷款105.46亿元。 2009年各类保费收入5.67亿元,上升26.8%。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07亿元,上升31.1%;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6亿元,上升24.4%。 农 业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亿元,比上年增长6.1%;实现农业增长值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2.63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3.57万亩,总产量27.5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4.06万亩,总产量3.28万吨。农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年预算内支农财政总支出3.2亿元。现代农业成效明显。七大特色产业新发展6.75万亩、总产值达到25.8亿元。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合作组织7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增省级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25只,我县成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 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2009年水利总投入3.02亿元,其中农村水利建设资金0.5亿元。全年农田灌溉面积44.86千公顷,完成河道清淤143公里,建设标准堤防43公里。年末实有固定机电排灌站2135处。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34.56万千瓦,耕地机械动力5.93万千瓦,机耕面积54.1万亩,机收面积56.83万亩。全年农业用电2263万千瓦时。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企稳回升。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5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3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产销率达到96.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1.22亿元,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21家,比上年增加56家。 工业运行质量持续提升。2009年全县“亿千”企业达到86家,当年新增20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十一项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 274.62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6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完成利税总额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47.0%;完成利润总额25.29亿元,比上年增长88.2%。 建筑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66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亿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33.5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220.5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85.66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56亿 元,比上年增长21.3%。全年完成工业性投入7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49.78亿元,同比增长35.4%。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77亿元;第二产业投资完成79.74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7.06亿元,增长23.2%。限额以上投资项目共656个,完成投资148.7亿元,同比增长24.8%。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2.56亿元,增长4.9%。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62.7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19.91万平方米,增长114.1%;商品房竣工面积18.9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45.7%;商品房销售面积82.58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51.9%;商品房销售总额44.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7% 交通和邮电通信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县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末全县公路里程数达到1977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38公里。其中,准四级以上公路里程181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8.7公里。年末拥有私人汽车26692辆。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481万人次,增长5.2%;客运周转量47178万人公里,下降8.2%。全社会货物运输量5640万吨,其中公路运输1338万吨,水路运输4302万吨。全年公路、水路运输完成货运周转量70.64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6.77亿吨公里,增长5.4%;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63.87亿吨公里,增长5.2%。年末拥有船舶2083艘,其中货船1978艘,拖船9艘,驳船96艘。 邮电通信市场稳定。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4.89亿元,比上年增长6.9%。年末全县各类用户总量66.91万户,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固定电话(含小灵通)21.5万户,下降4.4%;移动电话38.81万户,增长1.3%;国际互联网用户6.6万户,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宽带上网用户6.09万户,比上年增长36.0%。 对外经济对外贸易有所下滑。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6.0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7%。其中,对外出口总额5.68亿美元,下降15.0%。全县经济外贸依存度达到17.1%。全年新增自营出口实绩企业40家,新增海关A类企业33家,海关、商检长兴业务机构挂牌开办业务。 招商引资逆势突破。全年合同外资3.7亿美元,实到外资1.73亿美元;新批准外资项目52项,其中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4个,2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8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有2个。引进县外内资项目253项,协议利用资金134.5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3.61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一产项目9项,实际利用资金0.45亿元;工业项目224项,实际利用资金38.3亿元;三产项目20项,实际利用资金4.87亿元。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太湖明珠——长兴,城市功能不断增强 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全县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内涵不断丰富,龙山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框架拉至5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8%。小城镇建设投入5.4亿元,小城镇镇区规模扩大到30平方公里。年末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1.67平方米;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16.02公里/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11.03公里/平方公里。社区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75%。全年城市供水总量2888.5亿吨,天然气供气总量3243.8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3066吨。现有公园11个,公园面积133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3%,中心城区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15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和省森林城市。 太湖明珠——长兴,环保工作扎实推进 2009年全县环保工程治理投入资金3亿元,其中城镇污水厂管网建设2.2亿元,工业污染治理0.8亿元。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762万吨,达标率为9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526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1115万吨。治污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09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4290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7800吨,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为7.2千克/万元,比上年下降5%。工业烟尘排放量为7375吨,比上年减少3.5%;工业粉尘排放量15992吨,比上年减少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3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6%。生态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
『玖』 长兴镇的经济发展
2010年三次产业在GDP产业结构中的比例由2006年的3.5:59.8:36.7调整至.2:92.8:7.0,二产在全镇经济发展的比重大幅增加。2011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85.64亿元,年均增幅70.89%。实现财政收入5.6亿元,年均增幅5.67%。农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7300元增加到13041元,年均增长12.3%。五年共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73亿元。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继续位居全县前列。2006~2010年年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的五年。五年来积极配合做好大企业、大交通、大市政等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动拆迁工作,先后启动实施的征地拆迁项目共有32个,动迁2140户,累计完成签约1984户,完成安置1500户左右。青草沙水库、上海港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新开港水闸等一系列项目建成使用。凤凰花苑、凤辰乐苑如期建成,居民、动迁户已经入住。长江隧桥、合作路、江南长兴大道延伸段、镇区道路、产业园区道路等共计32条道路建成通车。长兴派出所、长兴法庭、长兴边防办公用房、凤滨路改造、供销社商场等建成投用。镇西区配套房、渔港小镇、潘圆公路、丰福路、南环路、镇西区配套道路、综合受理中心、潘石气化站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即将建成。五年来乡(镇)财政共投入2.8亿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老潘圆公路、新兴支路、前卫支路、凤凰公路及其它农村道路进行了维修改造,对全乡道路、河道进行了集中整治。五年间,累计改造危桥29座,危房306户。建成农村道路106公里。安装路灯298盏。完成先丰村、大兴村共532户居民生活污水纳管处理工程。完成河道疏浚52条段,总计疏浚长度78.26公里。完成村级泯沟疏浚222公里。完成灌溉机口更新14座24台套,排涝泵站大修8座13台套,节制闸维修7座。完成河道整治104条段,总计整治长度56.69公里。完成防塌工程2710米。完成164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过去五年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五年来,共计完成实事项目68项,其中累计投入2.29亿元用于发展长兴社会事业。投入7362万元改善教育软硬环境条件,建成凤辰幼儿园、前卫幼儿园、前卫小学,大大缓解了入学压力。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环境卫生硬件设施建设和专项整治。投入620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改造。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加强瞑园和殡仪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0多万元,对前卫新村11幢居民楼进行平改坡实事工程和其它小区配套设施改造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渠道进一步健全,人居环境得到保障。农产品安全监管、重大疫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成立了长兴土地流转中心,完善了3458户土地承包关系。完成了12个村为农综合服务站和23个村农民一点通项目建设。积极拓展就业渠道,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人,年年超额完成县下达的工作指标。落实养老镇保的征地人数6897人,确保了被征地人员的利益。全镇参加合作医疗总人数121998人次,农保参保28602人次,发放养老金3039.5万元。发放阳光工程18125人次,金额2930.4万元。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456.94万元。累计发放各类农药、化肥、种子达3000万元。发放在乡老复员军人、烈属、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和残疾军人抚恤金665万元。武装、双拥、预备役工作成绩斐然,年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五年间,共出动各类专项整治2300多人次,对长兴无证经营、食品卫生、非法营运进行专项整治。加大拆违力度,五年间共拆除违法建筑5.1万平方米,进一步净化了长兴社会发展氛围,社会风气和居民素质得到逐步提高。2006~2010年是社会形势相对复杂,稳定局面总体可控的五年。随着大型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入,长兴实有人口急剧膨胀。据统计,长兴目前总人口约15万,其中户籍人员为42000人,外来人员近11万人。由于人口导入过快,人口素质良莠不齐等原因,社会治安问题随之而来。此外,长兴还面临大量发展过程中的动拆迁遗留问题,上访、缠访不断。针对复杂的治安形势,我镇加强镇综治工作中心和村级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六位一体”协作联动机制。建设完善的治安防控体系,开展群防群治活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强化预防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注重重点人群教育管理实效。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确保了全镇社会总体治安形势的平稳。针对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我镇全面加强信访工作,完善各项社会矛盾化解机制。通过领导包案制、信访工作联络制、岗位责任追究制、矛盾纠纷排查制等多项制度,使信访工作开展得更及时、更有效。五年间,我镇共接待来信来访1984批(件),化解1296批(件),缓解601批(件),化解并缓解率为96%。总体上讲,虽然长兴目前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但总体平稳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