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英国历史人均gdp

英国历史人均gdp

发布时间:2021-01-22 18:44:24

1. 1840年美国和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

我们发现,安格斯。麦迪森等显然高估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前近代中国人均gdp 远远低于欧洲国家,且差距不断扩大。1600年,中国人均GDP 大约为银4.5两(折合1990年388美元),到1840年下降到了约3.4两(1600年不变价格,约1990年318美元)。从1600—1840年,中国实际GDP 仅增长了55%,年均增长率为0.18%,而人均实际GDP 则下降了25%,年均增长率为-0.12%.

关键词:前近代中国;GDP;总量经济

刘逖,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liuti @fudan.e.cn.作者特别感谢樊树志先生与两位匿名审稿人的评论与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20世纪下半期以来,欧美学术界出现了一股针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浪潮,强调以“全球眼光”重新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在这一大背景下,重新定位前近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成了海内外学者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这些基于全球主义或整体主义的中西比较研究成果中,处处可见微观统计数据(如弗兰克,1998;彭慕兰,2001),但遗憾的是,对前近代中国和西欧总量经济的比较极为匮乏。在宏观经济各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最关键的指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GDP 进行宏观比较,有助于把握整个经济的全貌,从而能够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演变进行长时段梳理。本文对1600—1840年间中国的GDP 进行量化考察,为相关特别是比较经济史研究提供了关于中国的补充证据。

一、引论:方法和相关研究综述

GDP 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一种计量,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经济统计学中,有所谓“三方等价原理”,即GDP 的生产量、分配量和使用量三者是完全相等的。“三方等价原理”意味着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GDP进行测算,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统计最终产品的价值,收入法统计各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收入,支出法统计生产出的产品最终使用去向(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在统计古代经济总量时,由于宏观消费和投资数据较难获得,故多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估计GDP.本文主要以生产法统计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产值,以收入法统计服务业的产值,同时用支出法进行校验。

对古代中国GDP 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文献相对匮乏。在国外,保罗。贝洛赫(Paul Bairoch ,1930—1999)和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1926—)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贝洛赫(Bairoch ,1976,1981)认为,按1960年美元价格计算,1800年英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24美元,法国为220美元,中国为228美元;1840年中国下降到了206美元,英国为447美元,法国为310美元,日本为178美元。贝洛赫的估算通过布罗代尔(1993)和保罗。肯尼迪(1988)的引用而广为人知。Peter Brecke(1999)根据贝洛赫数据得出1800年中国GDP 占世界的比重高达44%,1840年仍高达37%.贝洛赫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但其分析似乎过于简略。贝洛赫主要根据当时人们的消费情况进行估算,但未披露具体统计方法和指标,且在涉及资料来源时多指明为“个人估计”,资料来源不够翔实可靠。

麦迪森(1999、2008)估计,公元元年中国GDP 占世界GDP 总量的26.2%,1000年占22.7%,1500年占25%,1600年占29.2%,1700年占22.3%,1820年占32.9%;按199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中国人均GDP 在公元元年和1000年为450美元,1300—1820年为600美元。麦迪森参考了珀金斯(1969)、刘克智和黄国枢(Liu and Hwang ,1977)、施坚雅(Skinner ,1964)、饶济凡(Rozman ,1973)等对中国农业、人口、城市的研究,并非像贝洛赫那样缺乏估算依据,但其在数据运用和统计技术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麦迪森对古代经济总量的研究主要服务于其长期经济走向的研究目的,总体上看过于简略。从统计技术上看,麦迪森的统计也存在许多不足,包括:(1)麦迪森主要从支出法估算GDP (特别是农业产出),未进行生产法的估计;(2)麦迪森没有统计手工业和服务业的净产出,只是笼统估计约占GDP 的四分之一;(3)麦迪森统计的GDP 总量为人均水平乘总人口,而不是从总量数据推导人均数据,因此,人均GDP 和总人口这两个数据只要有一个存在问题,就会导致较大的偏差。

在国内,刘瑞中(1987)和管汉晖、李稻葵(2007)分别对1700、1750、1800年三个年份的国民收入和明代GDP 进行了估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例如,刘瑞中对农业之外产值的估计采取比例推算法,结果非常粗糙,且未换算为当代价格,不利于进行跨时段和跨国比较;管汉晖、李稻葵对手工业产值的估计明显不足,也忽略了包括教育、公共服务等主要的服务业,因此,GDP 数值可能被严重低估。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稍晚时期中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了估算,例如巫宝三(1947)、刘大中(Liu ,1946)等对20世纪30年代的统计,张仲礼(2001)对19世纪80年代的统计,刘佛丁、王玉茹(1996)

对1850年和1887两年的估算等,这些研究亦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

七、代结语:前近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麦迪森估计160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约为29%,1700年为22.3%,1820年为32.9%;贝洛赫估计1800年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43.8%,1840年为36.6%.根据我们对前近代中国GDP 的估计,麦迪森和贝洛赫显然高估了我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按照我们的数据,且假定麦迪森或贝洛赫对世界经济总量(扣除中国后)的估计是正确的,我们重新计算了前近代中国GDP 占世界的比重。贝洛赫采用1960年美元价格作为计价单位,我们按同期美国物价指数调整为1990年美元。我们发现,前近代中国GDP 占世界的比重呈显著下降趋势。

按当期购买力平价法计算,1600年中国占世界GDP 的比重约为四分之一,1840年下降到不到五分之一。我们估计的1820年数据只有麦迪森估计值的三分之二,1800年和1840年的比重大约只有贝洛赫估计值的一半。

从人均GDP 角度看,前近代中国则远远低于欧洲国家,且差距不断扩大。若采用麦迪森关于英、法、美等国人均GDP 数据,中国人均GDP 在1600年时大约只有英国的40%,与美国比较接近;1700年不到英国的三分之一,略超过美国的70%;1820年不到英国的五分之一,略超过美国的四分之一;1840年为英国的16%,美国的五分之一。

2. 历史题1938~1999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趋势是什么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现对比两国经济状况,把两国纳入全球坐标中衡量,着重比较两国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全球化程度。 1 各自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数据和比较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储蓄与投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中国在1997—1999年期间国内总储蓄占GDP的比例为42.5%, 国内总投资占 GDP的比例是36.6%,印度同期分别是20.3%、23.9%。中国在1990-1999 年期间国内总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2.8%,印度只有7.4%。1997年中国股票市场融资占GDP的比例是22.9%,印度为33.7%,1999年中国股票市场融资达3307 亿美元, 印度为 1846亿美元。19 98年中国国内投资占世界比重为17.59%,印度仅占5.74%。1995 年中国资本市场占世界比重只有0.2 4%,印度为0.71%,而 1998年中国上升到0 .840/o,印度则降至0.38%。1975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仅为1.73%,印度占 1.74%,1998年中国升至9.4%,印度为2.5%,1998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3 8.9%,投资率为67.4%,印度分别为22. 4%、22.7%。可见,无论是国内储蓄率或投资率,还是在世界资本资源中的地位,中国比印度高得多,这也是造成中印经济增长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资本市场历史比中国早,但现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也超过了印度。 2 生活水平的比较7月31日亚洲开发银行公布《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比较方案: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初步报告》,以人均“家庭实际最终消费”(afch)数据比较亚太地区23个经济体人民的经济福址与生活水平。香港、台湾、新加坡分列前三名,尼泊尔、孟加拉、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分列倒数一至五名,印度和蒙古与人均gdp超出其一倍的中国,荣列倒数第六、七、八名。而人均gdp低于中国的不丹、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其人民的经济福址,平均生活水平均高于中国。 3 各自政策优缺点人力资源发展 经济增长的目的在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竞争,人们获得教育的机会和能力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001年中国总人口数量12.7亿,印度为10.3亿。1999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数(15--64岁)占世界比重为22.4%,印度占16.2%。我国人力资源比印度更具有竞争优势。下面主要从教育水平与健康状况来比较两国人力资源发展。 人们技能与知识的提高依靠教育,以下根据世界银行《人力资源发展报告》从 4个方面指标来衡量两国教育水平。(1)教育费用。1995-1997年公共教育费用占GDP 的比例中国为2.3%,印度3.2%,印度高于中国;公共教育费用占政府费用比例中国为12.2%,印度11.6%,我国略高。(2)教育比例。1994 —1997年学前教育, 小学中学占总教育比例中国69.6%,印度96%。(3)平均受教育年数。1999年中国 15 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7.11年,印度为5.06年。(4)识字率。1998 年中国成人识字率、青年识字率分别为82.8%、97.2%,印度相应为55.7%、70.9%。 健康卫生状况关系到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从7个方面数据进行比对。(1)健康费用。1990--1998年健康方面公共费用占GOP的比例中国2.3%,印度仅0.6%。(2)获得安全水源与拥有卫生设施人口。1990-1996 年中国获得安全水源与拥有卫生设施人口分别为9 0%、21%,印度各为81%、16%,两国卫生条件欠佳。(3)婴儿死亡率。1998年中国每千人婴儿死亡率为31,印度却达70。(4)预期寿命。中国70.1岁,印度62.9岁。(5) 营养状况。 1997 年每人每天摄入热量与摄取蛋白质中国分别为 2897卡、78克,印度相应为2496卡、59克。(6)拥有医生数。1992-1995年中国每10 万人拥有医生数115个,印度只有48个,中国比印度高2.3倍。(7)疾病情况。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暑(UNAIDS)《2002巴塞罗那报告》,2001 年中国成人感染 HIV / AIDS人数为85万人,印度竞达580万人;成人患流行病比例中国0.1%,印度0.8%。 中国教育水平与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印度,说明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中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4 展望两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与印度都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产业经济体系,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构成,可发现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1970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4%、38%与28%,印度则分别为45%、22%和33%,这一期间印度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太小,第三产业比重两国接近。1998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是18.4%, 48.7%、52.9%, 印度各占 29.S%、24.7%、45.9%,而世界产业构成为5%、34%、61%,我国第一、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印度第一产业比例太大,第二产业比例过小,第三产业比重比我国大,但比世界水平低,两国产业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都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1990-2000年期间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 1%、13.5%、9%,印度相应为3%、6.7%、8%,从各产业发展速度看我国要快于印度,我国农业与工业总产值的规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对世界农业增长与工业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

3. 英国经济的发展史

英国经济
二战后英国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战后50-60年代平稳发展时期。其主要特点是经济缓慢而持续增长,失业率低,物质丰富,人民消费水平不断增长。
(2)70年代经济滞胀。在70年代,英国在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始终保持最低经济增长率,最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最高的贸易赤字纪录。
(3)80年代经济复苏。一个显著特点是时间长,复苏持续了7年。另一个特点是国际收支大大盈余,政府金融地位最高。
撒切尔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采取许多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宏观经济政策直接针对降低通货膨胀率和维持物价稳定。
微观经济政策旨在通过鼓励实业,效率和灵活性共同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英国煤矿被称为"生病"工业的原因。
如今的英国煤矿业衰退,从而导致矿工、煤矿的数量和总产量都大大下降。
煤工业衰退的原因包括:老煤矿的枯竭,昂贵的提炼费用,破旧的设备,极少的投资,由于进口更干净、更便宜、更高效的燃料导致的需求下降等等。 英国的石油和天然气
在1965年及1970年在北海发现天然气和石油。今天英国的石油不仅能自给自足,还有盈余供出口。交通和家庭供热系统主要依靠石油,因为大部分农业的高度机械化,食品供应也靠石油。
如今英国钢铁工业的主要问题。 英国钢铁工业衰退的原因如下:
当地贮备枯竭;
他们生产焦炭的老式炉不能提取有价值的副产品,
高炉、钢铁厂和轧钢厂经常分开,导致不如更紧凑的企业出效益;

希望能帮到你

4. 百慕大群岛人均GDP曾达世界第一,为何坚持不肯独立

“罗马人征服世界用了三百年,英国人征服世界只用了三场战役,他们的土地比罗马时代整整扩大了一倍”这是英国著名政治家霍勒斯·沃波尔留下的评论。作为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曾经遍布全球,虽然也有美国诞生那样的特殊情况,但并没有人怀疑英国对外扩张的能力。

1995年,在全世界大小殖民地纷纷闹独立公投时,百慕大也开展了一次公投,那次公投中愿意独立的公民仅占25.88%。原因很简单,百慕大群岛上的群众多为英国人直系后代,百慕大很早就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两者已经难分难舍,在英国的诸多海外殖民地中,百慕大是唯一的四级别领土,当地行政首长被称为总理,政治地位极高。

一个自由度极高,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地区,在本土英国的支持下只会越来越好,搞独立对百慕大来说百害无一利,保留现状对他们来说似乎是最好的做法。

5. 图示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1870年是个重要的判断点,1870年后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第一位的,不难发现,1870年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第一位是①,所以本题答案就是选择A.①。做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关键的时间”。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图示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主要考查你对 “日不落帝国”,“海上马车夫”,世界市场的拓展(黑奴贸易)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考点名称:“日不落帝国”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1、原因:
①物质基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非常发达,是在海外殖民活动中取胜的主要原因。
②根本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进的政治制度是取胜的根本原因。
③武力后盾:建立了欧洲一支最强大的海军。
④意识形态:宗教改革后,英国清教徒强烈的个人奋斗进取精神和思想文化意识的进步与解放,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
2、过程:
①欧洲在近代早期,对外贸易往往是同海盗劫掠分不开的。英国海盗的掠夺行为得到了政府的鼓励。
②17世纪,英国实力逐渐增强,为了夺取贸易优势和更多的殖民地,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战争。
③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手段:
①政府支持海盗式掠夺,进行商业战争,建立商业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
②黑奴贸易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殖民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4、影响:
①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欺诈,商品输出)
②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取灾难 (黑奴贸易:欧洲一非洲一美洲一欧洲)
英国殖民扩张的条件:
1、国内政治制度优势: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同封建专制统治相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是进步的。
2、依仗雄厚的经济实力:
英国通过圏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扩大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7世纪英国是世界上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罪恶的奴隶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使英国经济实力雄厚。
3、强大的军事优势:
为了争夺殖民霸主,l7世纪下半叶经过三次英荷战争,摧毁了荷兰的殖民优势。l8世纪,英法在欧洲发生多次战争,通过七年战争击败了法国,英国由此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
4、地理位置的优势:
英国是一岛国,地处大西洋沿岸,位于世界贸易中心,便于经济贸易和海外冒险;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

6. 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度(1870年、1913年、1920年、1937年、1960年)美元计

根据联合国统计司的数据,1970年,美国国民总收入占世界的比重为31.36%,日本占6.18%,德国占6.43%,中国仅占2.82%。­

­

——从1970年一直到文革结束,中国GNI占世界的比重逐年下降,1976年降至2.22%。­

改革开放后,初期中国GNI占世界比重开始上升,1980年升值2.59%,为80年代最高值,但仍低于1970年。­

1990年为38年来的最低值,仅占世界的1.78%。­

进入90年代后,中国国民总收入占世界的比重开始逐年上升,1997年突破3%,2001年突破4%,2006年突破5%。­

2007年突破6%,超过德国,升至世界第三位,预计2008年突破7%。­

­

——美国在这38年中,国民总收入占世界的比重1985年达到高峰,占全世界的32.62%。­

受越南战争拖累,1980年为低谷,仅占世界的23.54%。­

1985年以后,美国GNI占世界的比重又开始成下降趋势,1995年又降至24.69%。­

­

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兴起,美国借助信息革命东风,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占世界的比重又开始上升,2000年重新回到30%以上,2001年达到32.22%的新的高峰。­

­

此后,美国经济风光不再,占世界比重又开始逐年下降,至2007年又降至25.49%,预计2008年将降至25%以下。­

­

——日本GNI占世界比重最高的时候是1994年,借助日元升值,日本GNI占世界比重达到17.97%历史最高值。­

此后,便成下降趋势,2006年跌破10%,2007年仅占世界比重的8.31%。­

­

预计今后几年,日本GNI占世界比重可能降至1970年代的水平。­

­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但是其经济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也就一直没什么太出色的地方。­

­

今后的发展也基本和以前没多大变化,主要靠汇率变化影响其占世界的比重,可预见的是,其比重会越来越低。

7. 如果从生活水平看,古代中国是不是领先于欧洲

受民族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认为古代中国是一直遥遥领先于西方的,这种领先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结束(19世纪初),西方才逐渐超过了中国。

但事实正如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吗?

其实,单从生活水平来看,自从西方进入中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人的生活水平就已经开始逐渐超过中国了。

到1300年,元朝建立后不久,由于其统治过于暴虐,导致民不聊生,百姓难以进行有效地生产劳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就已经落后于意大利地区了。

到1400年,明朝建立后不久,这时候的西方已经开始了向全世界探索,随即开辟了新航路以及发生了商业革命,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被英国所超越。

到1750年,此时的中国正沉浸在所谓的“乾隆盛世”之中,但西欧却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社会生活水平全方位上升,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已经从整体上远远落后于西欧了。

而在同时期的中国,

大多数农民依旧是依靠红薯、玉米度日,粗茶淡饭,勉强能维持温饱,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要挖一些野菜才能度日。

所以,历史上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并不是一直领先于西方的

。虽然我们有着几千年的文明,但在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王朝的交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在意的只是如何有效地进行统治,加强皇权。

因为封建皇权本身所具有的自私性,统治者并没有想着去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或者促使社会发生强有力的变革,他们所在意的只是自己的皇位是否稳固。

在最有可能发生变革的清乾隆时期,也

因为乾隆皇帝的盲目自大、故步自封,断送了世界留给中国的最后一个机会。

在马戛尔尼访华期间,纵观当时的世界大势,从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前半期,

是东南亚海上力量的空白期,这是上天留给中国最后的几十年时间。

如果乾隆在这时敏锐地认识到当时的世界大势,察觉到迫在眉睫的威胁,积极与外国通商贸易,经略海上,就有可能获得西方最新的军事以及科技成果,努力追赶世界水平,从而使自己的国家变得富强起来。

但是,这种情况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封建王朝的保守性与排他性决定了这种可能性极其微小。

8.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什么时候

七年战争胜利后的1763年,英国首次骄傲地自称“日不落帝国”。不过二十年后因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失败,英国被迫收起自傲心,暂时取消日不落帝国的自称。

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因此1815年彻底打赢第二次百年战争后,英国又开始自称日不落帝国。

到了20世纪中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英国国力的日渐式微,其殖民地纷纷独立,与此同时,新兴霸权国家美国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国逐渐瓦解。如今,英国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组成了一个国际组织——英联邦以取代大英帝国。

(8)英国历史人均gdp扩展阅读:

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国之一,也是第一个被冠以“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国家。

15世纪末,收复失地运动成功后,西班牙统一,迅速走向海外扩张道路。16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并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路线,使得贸易繁荣,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

16世纪中期开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矿所得的金银取得更多军费,以应付在欧洲和北非的长期战争。腓力二世时期(1556-1598年在位),虽然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并没有削弱,反而于1580年兼并葡萄牙帝国(于1640年失去),并在1582年蓬塔德尔加达海战成为无可置疑的海上最强霸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不落帝国

9. 求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

1卢森堡103199
2瑞士79242
3挪威70392
4澳门特别行政区
5爱尔兰62562
6卡塔尔60787
7冰岛59629
8美国57436
9丹麦53744
10新加坡52961
11澳大利亚51850
12瑞典51165
13圣马力诺46447
14荷兰45283
15奥地利44498
16香港特别行政区43528
17芬兰43169
18加拿大42210
19德国41902
20比利时41283
21英国40096
22日本38917
23新西兰38345
24法国38128
25阿联酋37678
26以色列37262
27意大利30507
28波多黎各29697
29韩国27539
30西班牙26609
31文莱达鲁萨兰国26424
32科威特26005
33马耳他25214
34巴哈马群岛24272
35巴林24183
36塞浦路斯23352
37中国台湾省22453
38斯洛文尼亚21320
39沙特阿拉伯20150
40葡萄牙19832
41捷克共和国18286
42希腊17901
43爱沙尼亚17633
44斯洛伐克共和国16499
45巴巴多斯16363
46帕劳16222
47圣基茨和尼维斯16058
48阿曼15964
49乌拉圭15679
50安提瓜岛和巴布达15488
51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5342
52塞舌尔14938
53立陶宛14890
54赤道几内亚14174
55拉脱维亚14060
56巴拿马13654
57智利13576
58匈牙利12778
59阿根廷12503
60波兰12316
61克罗地亚12095
62哥斯达黎加11835
63黎巴嫩11309
64土耳其10743
65格林纳达9585
66马尔代夫9554
67罗马尼亚9465
68毛里求斯9424
69马来西亚9360
70委内瑞拉9258
71俄罗斯8929
72巴西8727
73墨西哥8555
74中国8113
75圣卢西亚7940
76瑙鲁7824
77加蓬7587
78哈萨克斯坦7453
79保加利亚7369
80多米尼克7356
81多米尼加共和国7159
82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7038
83博茨瓦纳6972
84黑山共和国6629
85土库曼斯坦6622
86苏里南6333
87秘鲁6199
88厄瓜多尔5930
89泰国5899
90哥伦比亚5792
91约旦5554
92塞尔维亚5376
93马其顿5263
94南非
95利比亚5193
96斐济5182
97白俄罗斯5143
98牙买加4931
99伊朗伊斯兰共和国4683
100伯利兹4636
101伊拉克4631
102纳米比亚4630
103圭亚那4475
104萨尔瓦多4343
105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4308
106阿尔巴尼亚4203
107危地马拉4089
108萨摩亚4035
109巴拉圭4003
110阿塞拜疆3956
111阿尔及利亚3944
112斯里兰卡3887
113汤加3856
114格鲁吉亚3842
115突尼斯3730
116埃及3685
117蒙古3660
118印尼3604
119亚美尼亚3511
120安哥拉3502
121马绍尔群岛3338
122斯威士兰3330
123玻利维亚3197
124图瓦卢3157
125密克罗尼西亚3150
126佛得角3078
127摩洛哥3063
128菲律宾2924
129瓦努阿图2815
130不丹2674
131洪都拉斯2609
132巴布亚新几内亚2528
133苏丹2384
134尼日利亚2211
135乌克兰2194
136越南2173
137乌兹别克斯坦2122
138尼加拉瓜2120
139东帝汶2102
140所罗门群岛1971
141老挝1925
142吉布提1908
143摩尔多瓦1901
144刚果共和国1784
145印度1723
146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687
147加纳1569
148肯尼亚1516
149巴基斯坦1468
150科特迪瓦1459
151基里巴斯1437
152孟加拉国1411
153赞比亚1275
154缅甸1269
155毛利塔尼亚1243
156喀麦隆1238
157柬埔寨1230
158莱索托1170
159吉尔吉斯共和国1073
160津巴布韦977
161坦桑尼亚970
162塞内加尔960
163也门938
164乍得852
165马里830
166厄立特里亚823
167塔吉克斯坦800
168埃塞俄比亚795
169贝宁771
170海地761
171科摩罗753
172尼泊尔733
173卢旺达729
174几内亚比绍694
175布吉纳法索646
176乌干达638
177塞拉利昂618
178多哥590
179阿富汗565
180几内亚515
181刚果民主共和国495
182利比里亚480
183冈比亚469
184尼日尔411
185莫桑比克392
186马达加斯加391
187中非共和国364
188布隆迪325
189马拉维295
190南苏丹233

10. 从生活水平来看,古代中国是否一直领先于西方

从生活水平来看,古代中国是一直领先于西方的,当时的人们穿丝绸喝茶,用玉制的碗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古代的皇家更是奢侈至极,比西方的皇家豪华的多。

阅读全文

与英国历史人均gdp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