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座城市房价的涨跌,对其GDP有什么影响
有统计数据表明,每年房地产大约对GDP增长贡献率23%左右。房价的涨跌,和经济增长是正内反比例关系。
房价涨跌,一容是意味着gdp组成部分的房地产业会造成gdp直接的涨跌;二是政府土地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赖,房价涨跌影响着政府是否有财力去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影响相关产业。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失去投资动力,会导致经济极速下滑;三是房地产业关联的产业,如钢铁、水泥、建筑业等, 房价涨跌会影响传行业的发展,而且可能进一步影响人们对经济心理预期。
② 城市GDP和人均gdp的区别
我的理解是:
GDP:gross domestic procts国民生产总值
城市GDP指的是一个城市的人民生产总值
人均GDP就是总的GDP除以人口数
③ 房地产与GDP的关系
这套房子不计入GDP,GDP是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多次转手的话,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劳务费用计入当年GDP,房子只算增值的部分。
④ 人均gdp和房价有关系吗
一般来说是正向关系
⑤ 一个城市的人均gdp和生活消费有关系吗
是有关系的,不过有些地方的GDP不是很高,消费水平和深圳广州差不多,我的家乡就是这样。
⑥ 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什么关系
人均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举例说明:
2014年,中国人均GDP排名最高的是克拉玛依、鄂尔多斯、阿拉善三个资源型城市,人均GDP分别为22万元、20万元、19万元,大大高于深圳的15.5万元。
其中,克拉玛依产石油,鄂尔多斯产煤炭,阿拉善产煤炭。
克拉玛依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万元,鄂尔多斯不到4万元,阿拉善不到3万元,均低于深圳。
一个地方的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查看等式发现,人均GDP和人均劳动者报酬,两者并不具有一致性。因为还有“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三个变量。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不一致或者严重背离,说明经济的循环效率低。
(6)城市房租与人均GDP的关系扩展阅读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但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长6.1%。
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5日发布公告,经最终核实,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743585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与初步核算数一致。
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22亿元,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⑦ 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什么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提高人均GDP,必须要靠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要保证有和回平稳定的内外环境;至于答快速提高人均GDP,从目前我国所处的阶段来看,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创新型国家,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科技在经济贡献中的比重,扩大内需,提高中低阶层人民的收入,改革医疗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⑧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有什么联系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举例说明:
2014年,中国人均GDP排名最高的是克拉玛依、鄂尔多斯、阿拉善三个资源型城市,人均GDP分别为22万元、20万元、19万元,大大高于深圳的15.5万元。
其中,克拉玛依产石油,鄂尔多斯产煤炭,阿拉善产煤炭。
克拉玛依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万元,鄂尔多斯不到4万元,阿拉善不到3万元,均低于深圳。
一个地方的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查看等式发现,人均GDP和人均劳动者报酬,两者并不具有一致性。因为还有“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三个变量。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不一致或者严重背离,说明经济的循环效率低。
(8)城市房租与人均GDP的关系扩展阅读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但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长6.1%。
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5日发布公告,经最终核实,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743585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与初步核算数一致。
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22亿元,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⑨ 人均收入与人均gdp是怎样的比例关系
两者比例关系说明了两个反应生活水平状况的标准之间的差距。
以上述的深圳为例,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比例为1:6.33.说明人均实际收入反应的生活水平远没有达到人均GDP反应的生活水平程度。主要原因资源不能公平、平等、有效的配置。人们没有享受到经济迅速发展的红利。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 总产出(即GDP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或地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