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浙江经济排名
你是说省内的经济排名还是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排名?在省内是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是一流城市。
1.浙江省的城镇人均收入蝉联30年冠军,仅次于上海北京。比第二梯队的江苏和广东人均多5000元左右。农民收入全国省份里面第一,其中农民收入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宁波第一,杭州第二。
1.据上海研究报告显示,杭州经济圈和宁波经济圈在全国分别是第四大和第六大经济圈,都处在长三角经济群内。长三角经济群是中国第一大经济群。
2.杭州本土经济较强,民营500强数量56家,三大电商城市之一,拥有阿里巴巴和盛大等知名企业。是六大古都之一。
3.宁波是东部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港口城市,人均收入全省第一,全国前5。温州的境外输出资本全国第一。绍兴的纺织品贸易额全国第一,轻纺城是全国第一大纺织城。义务的小商品城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海宁拥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
4.另外浙江人在省外实力很强,网易老总,宝马华晨,上海复兴,香港港口老大包玉刚,慈善家邵逸夫,华为老总,均瑶集团老总等等籍贯都是浙江。
民国时期,浙江混乱,资金逃到上海,上海滩十大亨籍贯
虞洽卿浙江 宁波 镇海
黄金荣浙江 宁波 余姚
闻兰亭江苏 常州 武进 生于 泰州 靖江
黄楚九浙江 宁波 余姚
傅筱庵浙江 宁波 镇海
张啸林浙江 宁波 慈溪
袁履登浙江 绍兴 诸暨 生于 宁波 鄞县
王晓籁浙江 绍兴 嵊县
杜月笙浙江 嘉兴 海宁 生于 上海 浦东
万墨林上海 浦东
5.近代中国浙江为科技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浙江籍贯科学院院士数量190位,全国第一,工程院院士全国第二。出过钱学森、苏步青等顶尖科学家。
6.改革开放后,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重新崛起,浙江省民企500强上榜数量148家,位于全国第一。和江苏加起来就占了全国500强的半数以上。
7.总体来说,全国浙江经济实力全国前三,仅次于北京上海。生活品质,环境,宜居,幸福指数、发达指数、富裕程度、科技、文化、历史底蕴等细节品质都是全国屈指可数的。
(PS:有些人可能觉得浙江gdp不高,清朝末年我国的gdp世界第一,天津gdp都快超越香港了,所以gdp到了一定程度,和富裕指数,发达程度不完全成正比)
⑵ 浙江牛逼吗
我是浙江温州瑞安的
⑶ 扬州市江都区的邵伯镇和大桥镇那个GDP高
你好,当然是大桥镇,两个邵伯也比不了啊。
⑷ 浙江省的宁波和绍兴哪个更好
宁波和绍兴肯定是宁波好,宁波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gdp超过万亿,绍兴是地级市gdp仅五千亿小车也不限牌。
⑸ 2019全国乡镇排名是怎样的
1、江苏昆山市玉山镇
2、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
3、江苏张家港市杨舍镇
4、江苏张家港市金港镇
5、 广东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
6、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7、广东东莞市长安镇
8、广东东莞市虎门镇
9、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
10、广东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
11、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
12、江苏昆山市花桥镇
13、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
14、 浙江乐清市柳市镇
15、浙江瑞安市塘下镇
16、广东东莞市厚街镇
17、广东东莞市塘厦镇
18、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
19、广东东莞市常平镇
20、广东中山市小榄镇
21、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
22、江苏张家港市锦丰镇
23、福建晋江市陈埭镇
24、广东东莞市寮步镇
25、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
26、江苏昆山市周市镇
27、浙江东阳市横店镇
28、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
29、福建晋江市安海镇
30、广东东莞市大朗镇
91、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
92、江苏溧阳市溧城镇
93、辽宁海城市腾鳌镇
94、山东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
95、江苏太仓市城厢镇
96、广东东莞市沙田镇
97、江苏江阴市周庄镇
98、辽宁海城市析木镇
99、广东东莞市石碣镇
100、浙江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
⑹ 嘉兴未来在浙江省的定位
到2020年
有9座特大城市
《规划》确定了我省省域发展总目标:到2020年,浙江将率先建成我国国际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城乡共同富裕、生态环境友好和文化全面繁荣的现代化大省;建成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南翼地区的国际门户、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商品流通基地和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具体目标:到2020年,我省城市化水平为70%左右,城镇人口为4000万人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4000平方公里左右;全省特大城市达到9座,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包括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100万至200万人口的城市包括绍兴、台州、嘉兴、湖州、余姚—慈溪。
空间结构
由“三核”变“四核”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是国内首个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去年3月,省政府组织力量着手修编,由此诞生了《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
比较两轮规划,省域城镇空间结构由原先的“三核”,变为“四核”,即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区域中心城市。
杭州重点发展国际休闲旅游中心、建设国际轻纺业贸易中心;宁波建设国际贸易口岸和国家海洋经济服务基地;温州建设国际商贸博览中心和国家海洋经济服务基地;金华-义乌建设国际小商品博览与交易中心。
杭绍都市
建“同城化”公交
根据规划,长三角地区将形成8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其中4个在我省,分别是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
《规划》提出了由杭州、宁波、温州、金义4个区域中心城市形成4个大都市区,另外还有湖州、嘉兴、台州3个都市区。
杭绍大都市区,将包括杭州市区、绍兴市区、富阳市、临安市、绍兴县、上虞市和诸暨市,形成一个杭绍城镇连绵带。这些市区、县(市)之间将建立“同城化”公共交通体系。
《规划》对省内综合交通体系作了详细分析和设想。建设以上海为中心,以沪宁、沪杭(甬)为两翼的城际轨道交通主构架,基本形成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1至2小时交通圈”。这一设想,包括3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即上海—嘉兴—杭州线,全长160公里;杭州—绍兴—宁波线,全长158公里;苏州—嘉兴线,全长78公里。
萧山机场
列入战略性发展区
在昨日的规划方案介绍时,“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被多次提及,这也是实现“浙江省空间转型和率先发展”的一个发力点。
《规划》提出,萧山国际机场的空港区,是今后我省重要的国际门户地区。
此外,同被列为“战略性发展地区”的还有宁波与舟山沿海地区的大型岛屿、温台滨海地带与岛屿、嘉兴滨海和余慈滨海地带、金华至义乌空港新区(金东开发区)等。
⑺ 浙江的“默默无闻”小城,可能成国家区域中心吗
在2016年之前,全国只有五个国家中心城市,这是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明确提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广州五大国家中心城市。而从2016年5月开始,我国先后又确定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四个新的国家中心城市,至此我国共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数量应该还会扩容,至于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花落谁家,现在只能够猜测,谁也说不准。那么宁波有可能么?
上海的辐射力实在太强,在长三角有上海在,其它城市别去考虑,杭州不会,南京不会,合肥更不可能。从现在国家设置的国家中心城市来看,国家对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是有期望的,你不但自己要发展好,而且还要带动区域发展。从大的层面来看,就是看你的发展潜力,腹地有多大,当然,经济也是考虑的一方面,但不完全唯经济论。
宁波发展了很多年,潜力是有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腹地不够,旁边有上海,还有个杭州,弄个国家中心城市,想去辐射谁?带动谁?难道要带着宁波下面的一帮小弟去发展?腹地几乎没有,所以别想太多了。
⑻ 济南北跨大桥镇改造
一、济南市GDP、人均GDP增长情况分析
从2000年开始济南市GDP保持了12%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人均GDP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5年济南市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5.9%和14.9%。济南市经济的稳定及持续发展形成了消费者信心和各种商业投资活动的基础,同时济南市经济稳定性为房地产项目的最终成功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济南市产业结构发展情况
济南市的第三产业总量的逐年增加,其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表明象征着城市发展水平的第三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济南市的主要产业,说明济南市的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适合居住。房地产开发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其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济南市将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石化、机械制造等产业链,突出发展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六大产业集群,积极疏散和限制中心城高耗能、重污染产业。其中,黑色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加工业三大传统支柱行业2005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8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0.7%,提高1.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7.8%,提高8.2个百分点;利润、利税总额均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以上。
可以看出,济南市的支柱产业是多样化的,多元化的行业盈利模式相比于一个依赖某些大型雇主或单个产业的地区更容易抵制经济萧条的影响。这一因素将会促进济南市住宅、办公等各类物业发展。
三、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
家庭始终是购买住宅及零售采购的主力军,而家庭平均年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家庭对住宅的支付能力,是决定居住需求和零售消费潜力的重要指标。而年收入的中位数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类家庭的贫富差距。从上图可以看出,济南市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在逐年增加,2004年达到13051.61元,但同时也可以发现,2001-2003年济南市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数高于同期家庭平均年收入,说明济南的贫富差距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市场区域的家庭收入情况可以反映区域经济的生命力,可以推测出当地居民购买力的范围和规模,从而确定区域主体人口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 由上图可知,2000-2005年济南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保持了平均11.3%和6.2%的增长速度,但无论从增长速度还是从绝对值方面看,济南城市居民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这一方面说明济南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表明济南较为保守的消费倾向。
所谓消费倾向,是指所有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反映该时期居民消费力的强弱,目前济南的消费倾向偏低而储蓄倾向偏高。济南市相对保守的消费习惯与房地产各类物业是资金密集型商品密切相关,对大部分济南居民而言,拥有自己的住宅须动用他们多年的积蓄。随着济南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他们在减少当期消费量的同时,将资金存放起来,以期购买住宅等消费品。
自2000年以来济南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连年保持12%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至2005年济南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024亿元,这说明济南居民的消费潜力在不断提升,这对济南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家庭收入是决定拟开发项目价格的关键。依据抵押贷款人采用的经验法则,住宅费用不能超过借款人收入的30%。房价收入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住宅的可支付性和可营销性潜力。从上图可以看出:尽管济南自2001年开始房价不断上涨,特别是2003、2004年济南房价有大幅上涨,但济南市家庭年收入也在不断上涨,所以济南的房价收入比基本保持在20%的水平。这说明济南的房价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济南市家庭数量增长
自2000年开始,济南市家庭数量连年增长,2005年家庭数量达到177.69万户,比2004年增加2.6%。家庭是购买住宅的基本单位,家庭数量的增长是家庭规模减小和居民迁入的结果,家庭数量的增加预示着济南市住宅及其他类物业需求的增加。
四、济南“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济南“十一五”时期全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68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50亿元,年均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200亿元,年均增长1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5∶50∶45.5。
五、未来五年济南完成重要基础设施
未来五年内济南城市建设将坚持大规划、大整合、大建设、大发展的运作方式,沿东、西、北三个方向全面展开,整体推进东、西区开发和北跨”发展,加快实施奥体政务中心、孙村、唐冶片区、大学科技园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
济南市将加快“五路过河”的工程实施,并完成省道248线改造。“五路过河”是指除现有黄河大桥和在建的大北环桥、济阳黄河大桥外,另外建设二环西路黄河大桥、济泺路北穿黄河隧道,预计两至三年内完成。届时,黄河南北交通可确保畅通,为“北跨”发展提供交通支撑。在推进“北跨”发展中,另一个重要工程是鹊山龙湖建设,鹊山龙湖位于黄河北展宽区济南段内,规划范围为南起黄河大坝,北至黄河二道坝,西靠李家岸干渠,东至104国道,总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按照防洪兴利原则,该工程将对黄河北展区进行规划整合和土地、水系整理,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民致富。
济南市将改造建设100条主次干道。重点抓好大明湖、四大泉系、泉城广场周边、小清河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城市快速公交一期工程,搞好城市近100条主次干道的建设、改造,以提升老城形象。同时还将构筑以中心区为核心、辐射远邻、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东西贯通章丘大道与泉城路,西向加快济菏高速平阴段建设,南向拓宽改造103省道,完成104国道改造,畅通城市南出口。
济南经济表现为稳健增长,就业人口逐年增加,人口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济南的经济基础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国家、山东省及济南市一系列的金融、土地及宏观调控政策为济南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健发展提供的政策保障。济南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和政策支持是房地产项目背后保证项目最终成功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