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湖北企业gdp排名2015

湖北企业gdp排名2015

发布时间:2021-01-24 22:30:31

Ⅰ 湖北的GDP全国排名第几

湖北排12名 2008年中国内地各省gdp排名 单位(亿元人民币) 01.广东 25968.55 02.山东 21846.7 03.江苏 21548 04.浙江 15648.93 05.河南 12464.09 06.河北 11500左右 07.上海 10296.97 08.辽宁 9257 09.四川 8637.8 10.北京 7720.3 11.福建 7501. 12.湖北 7497 13.湖南 7493.17 14.黑龙江 6216.8 15.安徽 6141.9 16.广西 4801.98 17.内蒙 4790 18.山西 4746.5 19.江西 4618.77 20.陕西 4383.91 21.天津 4337.73 22.吉林 4200 23.云南 4001.87 ,24.重庆 3486.2 25.新疆 3000 26.贵州 2260 27.甘肃 2260 Z28.海南 1000 29.宁夏 700 30.青海 641.05 31.西藏 290.3
希望采纳

Ⅱ 湖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排名情况

地 区 本年累计(单位:亿元)
全 省 12831.52
武汉市 4560.62
宜昌市 1245.61
襄樊市 1201.01
荆州市 707.81
黄冈市 700.32
孝感市 681.15
荆门市 600.53
黄石市 597.78
十堰市 550.96
咸宁市 405.15
随州市 344.14
鄂州市 308.54
恩施州 280.68
仙桃市 261.93
潜江市 232.07
天门市 208.99
神农架 9.13

这是湖北省2009年全省及各市GDP

Ⅲ 湖北经济怎么样

再全国34省市区中来说,湖北经济属于中等偏强的省份。为什么这样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Ⅳ 湖北省最新经济十强镇排行榜

武汉37904元
宜昌20355元
鄂州20243元
黄石19292元
襄樊14478元
荆门14070元
十堰12745元
随州11715元
咸宁11445元
孝感9215元
荆州8093元
黄冈7095元
恩施州6039元

这是13个地级市、自治州的。

Ⅳ 湖北各大城市经济排行

2006全国各城市经济排名(附湖北各地排名,十堰第一哦) 城市 GDP及增长| 城镇收入 农村收入

01上海市:10297+12.0%| 20668 9213 沪
02北京市: 7720+12.0%| 19978 8620 京
03广州市: 6068+14.7%| 19850 7788 粤
04深圳市: 5684+15.0%| 22567 粤
05苏州市: 4820+15.5%| 18532 9316 苏
06天津市: 4338+14.4%| 14283 7942 津
07重庆市: 3486+12.2%| 11570 2874 渝
08杭州市: 3441+14.3%| 19027 8460 浙
09无锡市: 3360+15.0%| 18189 苏
10青岛市: 3207+15.7%| 15328 6546 鲁
11佛山市: 2927+19.3%| 18850 8000 粤 +2
12宁波市: 2864+13.4%| 19694 浙-1
13南京市: 2774+15.1%| 17538 7070 苏 -1
14成都市: 2750+13.8%| 12789 4905 川
15东莞市: 2625+19.1%| 25320 10530粤 +3
16武汉市: 2590+14.8%| 12360 4748 鄂 +1
17大连市: 2568+16.4%| 13350 6900 辽 -2
18沈阳市: 2483+16.5%| 11651 5709 辽 -2
19烟台市: 2402+17.0%| 鲁 +1
20唐山市: 2362+14.8%| 冀 -1
21济南市: 2185+15.7%| 鲁
22哈尔滨: 2094+13.5%| 11230 4405 黑 +1
23石家庄: 2064+13.2%| 11495 4486 冀 -1
24郑州市: 2002+15.7%| 11800 5476 豫 +1
25长春市: 1934+14.5%| 11350 4480 吉 -1
26泉州市: 1901+15.0%| 15972 6606 闽
27温州市: 1834+13.3%| 21716 7543 浙
28长沙市: 1791+14.8%| 13924 5438 湘
29南通市: 1758+15.7%| 14058 6100 苏 +1
30潍坊市: 1721+16.5%| 鲁 +1
31绍兴市: 1678+13.2%| 19178 浙 +1
32福州市: 1657+12.2%| 14206 5576 闽 -3
33淄博市: 1645+15.8%| 13794 鲁
34大庆市: 1618+11.4%| 14791 3610 黑
35常州市: 1560+15.0%| 16649 8000 苏
36台州市: 1467+14.6%| 19953 7368 浙 +4
37济宁市: 1456+16.4%| 鲁 +1
38西安市: 1450+13.0%| 10905 3809 陕 -1
39东营市: 1450+17.0%| 鲁 +5
40徐州市: 1430+15.1%| 12837 4896 苏 +2
41临沂市: 1405+16.3%| 10772 4083 鲁
42威海市: 1369+15.9%| 鲁 +1
43嘉兴市: 1343+13.7%| 17129 浙 +2
44邯郸市: 1338+14.9%| 10503 3929 冀 +2
45洛阳市: 1332+15.6%| 11490 3408 豫 +2
46沧州市: 1282+15.2%| 翼 +2
47金华市: 1229+13.3%| 17806 浙 +3
48昆明市: 1203+12.3%| 10766 3520 云 +1
49南阳市: 1201+13.5%| 豫 +2
50保定市: 1185+10.4%` 冀 -14
51南昌市: 1185+ | 赣 +3
52盐城市: 1174+15.1%| 5431 苏 +1
53厦门市: 1162+16.7%| 18513 闽 -1
54鞍山市: 1160+16.5%| 10760 5280 辽 -15
55扬州市: 1101+15.2%| 12945 苏
56合肥市: 1074+17.5%| 11013 3690 皖 +3
57中山市: 1034+20.2%| 粤 +5
58镇江市: 1025+15.2%| 14291 苏 -2
59泰安市: 1012+16.5%| 鲁 -1
60包头市: 1010+ | 蒙 +7
61泰州市: 1003+15.1%| 12682 5650 苏
62德州市: 1003+16.4%| 鲁 -2
63太原市: 1000+12.2%| 晋 -6
64惠州市: 933+16.3%| 粤 +1
65茂名市: 930+15.5%| 10200 4809 粤 -2
66江门市: 921+15.3%| 13869 5592 粤
67呼和浩特 900+ | 蒙 +3
68南宁市: 862+15.1%| 10193 3037 桂 +1
69聊城市: 840+17.3%| 鲁 +2
70滨州市: 829+17.4%| 鲁 +2
71鄂尔多斯 800+ | 蒙 +25
72刑台市: 790+13.0%| 9020 3542 冀 -4
73湛江市: 770+12.8%| 10450 4620 粤
74湖州市: 761+13.9%| 17758 浙 +2
75枣庄市: 758+16.4%| 鲁 +3
76珠海市: 750+14.6%| 17676 粤 +1
77汕头市: 741+11.6%| 10949 4450 粤 -3
78岳阳市: 734+12.4%| 11726 3876 湘 +2
79吉林市: 725+15.0%| 10152 3800 吉 -15
80常德市: 724+12.1%| 11000 3580 湘 -5
81廊坊市: 720+15.0%| 11269 4900 冀 -2
82漳州市: 717+13.1%| 闽
83许昌市: 717+14.9%| 豫 +1
84焦作市: 699+15.7%| 9628 豫 +5
85宜昌市: 695+12.2%| 鄂 -2
86周口市: 678+12.2%| 7221 2641 豫
87襄樊市: 675+12.0%| 鄂 -2
88衡阳市: 672+12.3%| 湘 -1
89平顶山: 672+15.8%| 豫 +3
90乌鲁木齐 654+14.0%| 10432 4651 新 -2
91淮安市: 652+14.5%| 10390 4430 苏
92商丘市: 647+13.1%| 豫 +1
93安阳市: 645+15.6%| 3772 豫 +1
94兰州市: 638+12.0%| 甘 +4
95新乡市: 633+14.5%| 豫 +3
96柳州市: 627+17.7%| 11002 2914 桂 +5
97桂林市: 619+13.7%| 10713 3391 桂 +1
98株洲市: 605+12.3%| 湘 +1
99贵阳市: 603+14.7%| 11222 3465 贵 -18
100临汾市: 592+13.8%| 晋 排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56十 堰(鄂) 19555.01 62 荆 门(鄂) 18918.97

104 武 汉(鄂) 16205.67

108 黄 石(鄂) 15943.01

128 宜 昌(鄂) 14788.68

172 襄 樊(鄂) 12310.85

205 老 口(鄂) 11172.13

272 应 城(鄂) 9091.72

281 鄂 州(鄂) 8858.65

302 潜 江(鄂) 8361.91

311 枣 阳(鄂) 8134.92

314 丹 口(鄂) 7996.67

315 赤 壁(鄂) 7983.57

323 宜 都(鄂) 7840.44

336 荆 州(鄂) 7510.11

341 枝 江(鄂) 7372.31

349 黄 冈(鄂) 7278.68

351 石 首(鄂) 7245.12

356 仙 桃(鄂) 7116.5

362 大 冶(鄂) 6982.15

371 汉 川(鄂) 6789.86

425 武 穴(鄂) 6005.73

459 咸 宁(鄂) 5366.79

471 随 州(鄂) 5085.25

477 洪 湖(鄂) 4993.36

498 松 滋(鄂) 4762.74

500 宜 城(鄂) 4707.26

506 孝 感(鄂) 4583.62

508 麻 城(鄂) 4550.51

522 安 陆(鄂) 4293.11

553 恩 施(鄂) 3700.59

603 利 川(鄂) 2384.76

Ⅵ 湖北省各市经济排名

如图:武汉还是横扫其他。宜昌继续第二。


Ⅶ 湖北各市gdp排名是怎么样的

2019年湖北各市GDP排名出炉武汉第一名、襄阳第二名、宜昌第三名。在国内排名第几?国内343个城市中,武汉第8名,襄阳46名,宜昌第51名。



具有建筑资质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5133 .87亿元,增长1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93.12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33.60亿元,增长10.9%;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487.2亿元,增长11.2%;完成财政总收入5684.85亿元,增长8.5%;全省国内旅游人数7.27亿人次,增长13.8%。

Ⅷ 湖北省城市经济排行表

01 武汉 2590.00 14.8%

02 宜昌 694.91 12.2%

03 襄樊 675.18 12.0%

04 荆州 438.06 9.2%

05 孝感 404.15 11.1%

06 黄石 401.03 13.9%

07 黄冈 391.19 10.0%

08 荆门 348.73 11.3%

09 十堰 338.15 8.3%

10 咸宁 234.15 12.6%

11 随州 218.33 12.1%

12 恩施 189.50 8.8%

13 鄂州 168.33 13.1%

14 仙桃 162.51 10.6%

15 潜江 125.28 12.9%

16 天门 122.30 12.0%

17 神农架 6.19 11.5%
还好吧是第十名,要加油啦

Ⅸ 湖北大型企业有哪些

昌宏保
武汉工业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武汉着眼长远,谋划工业发展的长远大计,需要科学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
工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受制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需要我们以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过去一些人们习以为常、沾沾自喜的若干“优势”。
一是区位。在新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中,武汉的区位优势正在淡化。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不仅沿海地区继续保持区位优势,西南地区已在着手构建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北也开始谋划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从国内区域发展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凸现龙头地位,珠江三角洲正在积极扩张,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推动下,辽中南、成渝、福厦、长株潭、关中等城市圈群雄并起,争扛“第四增长极”的大旗。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以国内市场特别是中西部市场为基础的。在内需不足,中西部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武汉区位优势的含金量并不高。但随着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内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武汉的区位优势将会重显威力。
二是科教实力。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看,科教实力与经济发展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是可以自由流动的,技术是商品,可以买卖,人才也可以流动,教育也只是众多产业中的一个,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由此看来,寄希望武汉的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就应该创造“转化”的条件,降低“转化”的成本,营造“转化”的环境。
三是产业基础。20多年来,武汉新发展起来的现代工业,总体规模在全国尚不具备像武汉五六十年代那样的优势,还支撑不起武汉在全国形成产业优势。正在扩张和筹划的汽车产业、化工产业、光电子产业和烟草行业,有可能形成产业优势,是武汉新的希望。
四是水资源。早在20世纪90年代,水资源的重要性已为世界不少战略家所关注和认识,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其重要程度将超过石油。在水资源价值陡升的有利条件下,武汉的水资源虽可为未来的发展确立重要的优势,但从目前来看,水资源优势尚未如同石油那样构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是经济发展环境。从发展的结构上分析,在代表改革开放和发展方向的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武汉处于相对落后状况,发展起点相对较低。政府职能转变还不是很到位,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有待提高,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单纯依靠国有经济发展的惯性还存在,战略重点从国有经济转到非国有经济还有一定难度和一个过程。武汉工业的发展环境还有待改善,金融业、物流业的支撑力度还不强,配套能力还需加强。武汉就业压力大,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保障包袱沉重,在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地方财力还难以支撑社保、养老等公共职能。武汉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既需要通过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加快自身的发展,又需要国家和湖北省的大力支持。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时期。国际、国内经验表明,在这一时期某一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其工业发展的速度。武汉市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确立了壮大、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应该说,这一思路代表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但是经过测算,这一思路只能保证武汉实现常规的发展。而从目前态势来看,武汉要实现赶超任务,就必须走出一条超常规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体制改革与体制创新可以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体制是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决条件。
武汉要实现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在体制改革和创新上领先一步。首先,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变。要把政府工作重心放在体制改革和创新、投资软环境的改善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坚持企业优先,坚决打破部门利益和行业垄断,切实履行好公共职责,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创造各所有制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主动性和创造性地为企业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绩效,不断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第二,建立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当前,影响武汉工业自主增长的关键在于增长动力的结构性缺陷和增长机制的体制性障碍,尤其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政府创新商务发展环境,有效引导和聚集经济活动的经济自主增长机制。
第三,要加快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坚持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转向民营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建立有产业特色的民营工业小区,扩大民营经济的聚集效应,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吸引更多的民营制造业企业聚集武汉,壮大民营经济规模。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体现了明显的区域性块状经济特征,其好处有二。一是产业集中度高,容易形成规模优势。以乐清市柳市镇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为龙头的低压电器产业年产值达180多亿,占领了全国40%的市场。二是分工细化,合作紧密。仅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一家,就有几百家企业与其合作为其加工零部件,构成严密的生产链。专业化生产不仅确保了产品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第四要制定全球化发展战略。鼓励、支持和引导有比较优势和经济实力的国内企业,注重经营战略全球化、经营目标多元化、融资国际化、生产营销全球化、技术创新全球化,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空间扩大到全球范围,培育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
武汉要实现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支柱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发展在全国工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产业。目前,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钢车机,烟酒药”、"五大产业基地"、“十大优势产业”、“十五个产业链”体现了抓住重点、带动一般的思路。在实施这一思路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又要开阔眼界。因为在开放的大格局下,要振兴武汉制造业,关键是在全球制造业的坐标中认准武汉的位置,进而不断突出武汉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提高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根据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地区形成某个产业优势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和两个辅助条件,即相关的资源优势、合适的企业组织结构、较强的配套能力、人文传统以及发展的契机、政府的支持。从这六个方面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武汉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从资源方面来看,湖北及武汉的水、能、粮、棉、林和人才、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钢铁及金属冶炼、高新技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造纸等产业。从企业构成方面来看,武汉钢铁冶炼和汽车制造有很多大型企业,光电子产业有希望产生更多大型企业,其他产业基本是中小企业,对钢铁冶炼、汽车制造、光电子、精品服装及其他加工业和都市工业的发展有利。从配套能力来看,武汉的机械制造仍有一定基础,在钢铁、服装等方面的配套能力较强,在光电子、汽车、纺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配套能力。从人文传统来看,钢铁、机械、纺织、食品是武汉的传统优势,汽车是湖北的传统优势,科技是武汉的长期优势。
从发展契机来看,中国加入WTO有利于纺织服装、钢铁产业中低附加值部分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转移有利于加工业的发展,汽车产业面临轿车进入家庭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过渡期的时间压力。从政府支持的角度看,光谷的建设有力地支撑着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其他有优势的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和支持。
总体而言,武汉的钢铁冶炼和纺织服装最具比较优势,其次是光电子、食品加工和汽车制造业。当然,由于武汉的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之中,特别是武汉的区位优势对谋求中国市场的国内外投资公司有特别的吸引力,不排除全球性的跨国公司以巨额投资打造其他优势产业的可能。因此,我们要在认识武汉比较优势的同时,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的规律,动态性、前瞻性地对待重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给国内外投资者更多的发展空间,比较容易形成特色,最终形成具有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优势产业。
武汉要实现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将武汉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在产业布局及分工方面,重点规划发展三大产业带:一是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推进光电子信息、钢材制造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环保等产业集群,建设黄石、鄂州、黄冈、咸宁产业带;二是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推进汽车制造、IT设备、精细化工、轻工食品、出口加工等产业集群,建设仙桃、潜江、天门产业聚集带;三是以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区为龙头,推进汽车零配件、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及盐、磷化工等产业集群,建设孝感产业带。从经济理论上分析,武汉城市群目前的经济布局是一个以武汉为核心,存在多层次发展梯度的典型点轴发展格局,客观上存在由点轴带动的梯度发展态势。因此,选择这一主导发展模式,实质是要选择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包括二层涵义:一是要进一步增强武汉这个华中地区惟一特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中心功能,重点推进武汉国际性城市的建设,使武汉进一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中心。二是在重点加强武汉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武汉、江汉平原、鄂东、环洞庭湖、环鄱阳湖五大城市群及周边辐射区域的发展。突破行政区划,按照市场规律,加快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融合和联动发展,使其在空间形态上实现一体化,武汉城市群的起步建设和最终成型就有良好的基础。在促进产业联动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共同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圈生态建设,促进城市圈的产业联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参考资料:http://www.whxc.org.cn/shownews.asp?news_id=353

Ⅹ 湖北省的GDP排名

2006~2007年第12名,前11名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上海、辽宁、四川、北京、湖南(2006年排名顺序)。
2008~2010年第11名,前10名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四川、上海、湖南(2010年排名顺序)。
湖北省2008年GDP超过北京市,排名提高一位。

阅读全文

与湖北企业gdp排名2015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