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把苏南比较落后的镇江放到其他省会怎样
首先问题是很准确的,在苏南地区镇江市确实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都是苏南五市老五。虽然是老五,但是全国最发达地区的老五。现在的城市排名是以GDP论英雄,以城市所下辖的县市区多,面积大排名次,有许多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
比如成都,武汉,西安合并了周边许多地区,人口,面积都大大超过了南京,当然GDP也就比南京高,你能说它们比南京更发达吗?相反镇江市由原来苏南最大的地区,1983年机构改革,把宜兴,溧阳给了无锡市,武进,金坛给了常州市,高淳,溧水给了南京市,自己只留下了丹阳,丹徒,扬中,句容,其中只有丹阳稍大,稍强一些,其它相对又小又弱一些。应该看到现在所谓的强市强在下面的县市,苏州没有了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还能算是强市吗?无锡少了江阴,宜兴能行吗?常州缺少武进,溧阳能跟谁比?所以大家不要只看其一不知其二。
城市
⑵ 20l9年河南洛阳新安县人均gdp是多少
,河南省生产总值达到37010.25亿,全省人均GDP为39222.3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级市来看,郑州、洛阳和南阳GDP总量领先,分别为7315.19亿、3508.75
⑶ 宋朝一共经历了多少年
宋朝(960年—1279年)一共经历了三百一十九年。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
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3)2017年洛阳经济人均gdp扩展阅读:
领土范围
政和元年宋因五代之旧,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分裂局面,基本完成了中原地区统一。宋与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由于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在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力图开扩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
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崇宁三年(1104年)收复失地,置陇右都护府。建炎南渡之后,宋朝领土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岷山以东地区。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宋朝也在与大理交界处设立了黎、叙、泸、黔、邕等州。
绍兴八年(1138年)金朝领三省事宗磐等人将河南、陕西之地归还宋朝。绍兴十一年(1141年)《绍兴和议》后,以淮水—大散关为宋金国界,南宋割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予金。
行政区划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为利州、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二路。
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崇宁五年(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
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约,约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重庆府、夔州、潼川府、京西南、成都府、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
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重内轻外,中央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防务贫弱,也让终宋一代外患不止 。
宋朝共有四个京城,分别是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 、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
⑷ 济源凭什么成为河南惟一一个省辖县级市
济源成为河南省唯一一个省辖县级市有多个原因:
1、政治因素
1988年6月,济源撤县建市,实行计划单列,以原济源县的行政区域为县级济源市的行政区域,仍归焦作代管。
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政府直辖(副地级市)。2005年升格为省辖市(按正地级市所有行政管理机构配置)。
2、历史原因
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为轵邑,为韩都,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1396年的历史。保留有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文物遗存、遗迹250余处。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源地。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济渎庙、奉仙观、大明寺、延庆寺舍利塔、阳台宫、轵国故城)、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2处,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93处。
3、地理位置
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位于河南省黄河以北,北隔太行山与山西晋城相接,西距中条山与山西运城交界,南临黄河与河南洛阳接壤,东与焦作毗邻。
4、经济发达
济源经济发展迅猛,现拥有济源钢铁,豫光金铅等三家上市公司。济源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体系。手工艺品天坛砚为我国4大名砚之一。
2017年,济源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
(4)2017年洛阳经济人均gdp扩展阅读:
1983年起开始推行的“地级行政区划改革”,“省辖市”全部改为“地级市”;与“省辖市”对应的有“地辖市”——即直属地区管辖的“市”;“地辖市”自1983年开始改称“县级市”。
“省辖市”的行政区划(行政分区)为市辖区,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郊区,“省辖市”属于真正意义的城市。官方对“省辖市”既作为行政区划,同时也作为城市看待。
尽管“省辖市”行政地位不低于地区,但官方统计上将“省辖市”和“地辖市”作为“市”单列,并未作为地级行政区统计。“地级市”实行“市管市”和“市管县”,其行政区涵盖各种形式的县级行政区。
“省辖市”改“地级市”以后,成为四级行政区划制度的省、自治区主要行政分区形式,并作为地级行政区纳入官方统计。
随“地级行政区划改革”的深入,到1986年,“地级市”达到166个,占325个地级行政区的51.1%,取代“地区”和“盟”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要区划类型。只有少部分的县级市升级为了省辖市。
截至201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地级市285个、县级市369个,所有地级市均为省辖市,只有极个别的县级市是省辖市,河南省只有一个县级市济源是省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