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庆城县的经济
2011年,庆城县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完成6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年增长13.8%。按公安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2782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4亿元,较2010年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54亿元,较2010年增长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62亿元,较2010年增长13.3%。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6.2:85.7:8.1变化为9.4:77.4:13.2。按三次产业分组:第一产业完成5.6亿元,第二产业完成30.7亿元,其中工业完成投资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9.3亿元。按投资规模分组:亿元以上项目3个,完成投资9.1亿元(含雷西高速庆城段7.1亿元);1000-9999万元项目135个,完成投资32.6亿元;500-999万元项目54个,完成投资3亿元。
2011年,庆城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04亿元,较2010年增长16.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6亿元,增长14.1%。全年财政支出12.77亿元,同比增长20.55%。 2011年,庆城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9.74万亩,较2010年增长3.18%,粮食总产量12.48万吨,较2010年下降6.58%。其中夏粮播种面积31.76万亩,较2010年增长5.86%,夏粮产量4.06万吨,较2010年下降20.39%;秋粮播种面积47.98万亩,较2010年增长1.48%,秋粮产量8.42万吨,较2010年增长1.94%。油料播种面积15.53万亩,较2010年增长18.37%,油料产量0.97万吨,较2010年增长18.29%;蔬菜面积27.2万亩,减少1.4万亩,产量14.63万吨,较2010年增长9.5%;果园面积30.91万亩,水果总产量10.98万吨,较2010年增长15.09%,其中苹果面积21.44万亩,产量9.59万吨,较2010年增长14.16%。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6亿元,较2010年增长4.29%;实现农业增加值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0年增长6.5%。
2011年,庆城县大牲畜存栏6.14万头,较2010年增长5.68%。其中,牛存栏4.71万头,较2010年增长7.29%;牛出栏1.71万头,较2010年增长6.88%。羊存栏21.44万只,较2010年增长14.71%;羊出栏7.41万只,增长10.1%。猪存栏3.81万头,较2010年增长8.24%;猪出栏3.46万头,较2010年增长7.45%。肉类总产量0.59万吨,较2010年增长7.2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0.58万吨,较2010年增长7.4%。禽蛋产量607吨,下降10.2%。牛奶产量600吨,较2010年增长50%。水产品产量45吨,较2010年增长12.5%。
2011年,庆城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9.02万千瓦,较2010年增长8.07%。农用拖拉机0.45万台,较2010年增长12.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3万吨,较2010年下降12.14%。农村用电量6266万千瓦时,较2010年增长1.24%。有效灌溉面积5.26万亩,新增0.22万亩。完成造林面积9.55万亩,较2010年增长46.92%,森林覆盖率为22.01%。 2011年,庆城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亿元,较2010年增长6.9%,其中地方工业完成增加值3.28亿元,较2010年增长21.7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完成1.86亿元,较2010年增长16.17%。全年1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26亿元,产品销售率为98.25%。
2011年,庆城县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3.22亿元,较2010年下降4.3%。 2011年,庆城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67亿元,较2010年增长51.3%。其中,城镇完成投资34.2亿元,较2010年增长45.67%,城镇投资中房地产开发完成9180万元;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71.02%。
2011年,庆城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2亿元,较2010年增长13.3%。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累计完成132114.4万元,较2010年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累计完成30100.7万元,较2010年增长8.1%;从地域看,城镇累计完成99236.5万元,较2010年增长7.5%;乡村累计完成62978.6万元,较2010年增长12.5%。
2011年,庆城县外贸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较2010年下降17%,实现出口供货65412万元,较2010年增长12%。
2011年,庆城县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1.2万人次,较2010年增长26.38%;实现旅游总收入453万元,较2010年增长26.47%。
2011年,庆城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91亿元,较2010年末增加5.14亿元,增长8.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7.67亿元,较2010年增长2.0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32亿元,较2010年增长10.6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21亿元,较2010年末增加1.8亿元,增长8.8%。其中,短期贷款11.93亿元,较2010年下降8.9%;中长期贷款10.28亿元,较2010年增长40.47%,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0.68亿元,较2010年增长77.82%。
2. 华县总面积、总人口、人均GDP分别为多少
现辖10镇4乡,242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政区人口面积到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为人(其中公安户籍人口为347993人)。国土面积113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2万亩。
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1.104亿元,较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91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6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7.737亿元,增长12.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为76.5 %,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为15.1%,下降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例为8.4:76.5:15.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836698.6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7.76%。
2008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6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02%,其中县属投资102989万元,增长73.06%。
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43.5万元,增长29.93%。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4,涨幅为6.4%。
全县共引进项目34个,总投资96.9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35亿元。
2008年,全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0099万元,较上年增长32.1%。
年末全县总人口356703人(其中公安户籍人口为347993人)。全年出生人口3243人,人口出生率9.09‰;死亡人口2097人,死亡率5.88‰。人口自然增长率3.21‰,计生率99.2%,性别比为106.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20元,比上年增加2255元,增长24.61%。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47元,比上年增加576元,增长24.31%。全县在岗职工23924人,职工工资总额60759.8万元,增长16.7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244元,增长13.85%。
3. 内地与香港警察待遇问题,香港警察和公安的收入 按人均GDP来比较 其实不大
同意楼上的说法,香港的工资制度有点像新加坡,高薪养廉,倒也不是说版公务员工资高到什权么水平,只是说在香港公务员可以保证比较舒适的日常生活。其实在香港人均收入差别是很大的,别看他们人均GDP高,那是因为第三产业发达带动了人均GDP,在香港还有很多人是失业的,很多人靠政府的低保在过日子,又有很大一部分退休老人。所以就是有钱的很有钱,穷的很穷,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算是中等,至少能在香港过上比较宽松的日子,就是这样子来保证公务员的廉洁奉公。
当然公务员工资是跟国家生产能力挂钩的,但不能说GDP高了就涨公务员工资是吧,国内公务员工资水平其实已经很久没变了,都维持在一个区间里。
4. 中国2007年的GDP是多少
2007年GDP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和巴西。中国GDP达到32508亿美元(初步核算数),占世界的比重从2006年的5.5%提高到6.0%,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6年的20%提高到23.5%。IMF同时预计,2008年中国GDP总量可望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4)公安人均gdp扩展阅读: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1.4%(初步核算数),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国家。据IMF测算,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1%,居世界之首,高于欧元区的14.6%、美国的14%、日本的4.2%,俄罗斯、印度、巴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4.7%和3.3%。
GDP并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和服务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5. 帮我将荆州地区的石首市 洪湖市 监利县 公安县 江陵县这5个地方按经济状况排个序吧
石首市1
工业发达比如湖北吉象,楚源,万向,石首劲牌酒等一批行业龙头公司
洪湖市回2
水产品比较发达中答国第一水产县市
公安县3
工业比较发达比如湖北车桥,凯乐科技,黄山头酒业。
江陵县4
工业一般农业尚可。:本人以前就是江陵县的
监利县5
水产较发达农业尚可。工业欠发达唯有一福娃集团和监利粮酒还可以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楼主笑纳。
6. 中国经济犯罪每年流失国外的资金是多少
日前,一份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贴出的课题报告显示,中国腐败分子通常利用现金走私、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对外投资以及信用卡工具等八种途径向境外转移资产,并称这已对中国金融稳定造成了影响。
据这份2008年6月完成,名为《我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研究》的报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逃党政干部,公安、司法干部和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驻外中资机构外逃、失踪人员数目高达16000至18000人,携带款项达8000亿元人民币。
《报告》在提到我国资金外逃现状时,开始便称:中国官员因经济犯罪外逃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近年来外逃的腐败分子及其转移至境外的资金究竟有多少?外逃贪官究竟卷走了多少钱?这个问题注定是一个难解之谜,公众也只能根据国外不菲的生存成本,加上当事贪官“举家定居”的规模加以揣测。
虽然《报告》也援引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调研资料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逃党政干部,公安、司法干部和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驻外中资机构外逃、失踪人员数目高达16000至18000人,携带款项达8000亿元人民币。
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秘书长严立新告诉认为,他们手头也有很多个数据版本,但是始终没有统一的数据,这个规模估计达到万亿元。
最高法院前院长肖扬在其2009年出版的《反贪报告》中曾引用有关部门的统计称,1988年~2002年的15年间,资金外逃额共1913.57亿美元,年均127.57亿美元。如果按照当时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那么外逃资金超过了1.5万亿元人民币。
比较2001年至2010年的最高检年度工作报告,其中关于“加强境内外追逃追赃工作”的数据时就发现,追逃的职务犯罪人数已经从早期的数百人到高点时候的数千人,而追赃金额也从几亿元到高点时的几百亿元。
2009年2月,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过去10年逃往北美和欧洲等地的中国腐败官员达1万多人,携带出逃款项达6500亿元人民币以上;而2010年1月8日,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通报消息:近30年4000官员外逃,人均卷走1亿。数据打架固然有口径不一等说法,但在外逃贪官问题上,有关部门要么不掌握真实情况要么不敢正视真实情况。
但有一点可以说明,上述数字都是金融危机之前的说法,这几年,随着国家4万亿的投资以及银行几十万亿的信贷投放,贪官卷走的钱无疑将远远超过上述数字,纵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乃至香港的房价上涨,处处闪烁着贪官及其代理人的身影!那些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豪宅,有几处是堂堂正正的生意人买下的?中央有关部门透露的信息数据完全低估了贪官的实力和智商,抑或是中央有关部门还完全不明真相!
当然,钱多钱少其实都是民众的血汗钱,如果贪官少卷走一点,各项民生投入可能会多一点,上亿人的最低生活补助可能会从每年一千元提高到二千元,全民医保每年所需的缺口1600亿也可能会少一点,失业人数也可能会少一点……当然,这只是可能。如果不从制度上来改变或约束官员的行为,再多的钱也会被贪官所吞噬!按说以中国现在的GDP总量和财政收入甚至人均收入,13亿中国人应该过上了所谓的小康生活,然而奇怪的是,在中国至少有10亿人并没有获得对外公布的人均收入,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至少有10亿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没有大的改变甚至日益艰难。
面对日益严峻的贪官外逃现象和各种转移资金的新手段,有关部门连真实的数字都不清楚,又怎么可能遏制汹涌的卷款潮呢?又如何约束监督腐败份子的贪婪之心呢?
7. 对宏观经济最灵敏指标
这个指标的话,那你一定要理解一下他的一个意思的,因为每个地方的理解不一样。
8. 统计年鉴中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平均指标计算用哪个
一般与人口关联的强度相对数多以常住人口作为计算因子。但常住人口统计人口目内前统计渠道上看有如容下几种:
一是逢“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权威);二是各年的计生部门数据(由村级层层上报的,数据不是特别准确);三是依据普查数据推算的(包括每次人口变动调查和逢“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
而历年的地方统计年鉴中多是公安户籍部门的户籍人口数据(权威)。
所以你说的2013年相对数有出入,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9. 荆州公安县和荆门京山县哪个县的经济发展比较好
京山
10. 公安县改市
1、撤县设区,主要依靠国务院批转民政部1993年38号文件《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由于近十多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各地撤县设区的申请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形势发展,民政部出台了一个《市辖区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允许直辖市和地级市设立市辖区,市区总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每60万人可设立1个市辖区。
2、设立地级市的标准:
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0万人以上;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5%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中心城市的县级市,方可升格为地级市。
设立县级市及地级市标准中的财政收入指标,将根据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情况,由民政部报经国务院批准适时调整。
3、除了地级市本身的门槛,对有“撤县设区”诉求的县,还有更多的硬性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点:
(1)县(市)域与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土开发利用连为一体(杜绝飞地),部分区域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市区规划范围。
(2)全县(市)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70%;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
(3)改设市辖区的县(市),全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不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辖区的平均水平,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不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辖区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