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2018沙市区gdp

2018沙市区gdp

发布时间:2021-01-25 18:08:03

⑴ “荆州”是几线城市

荆州市是三线城市。

荆州市全面启动“一城三区、一区多园”建设,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布局,统筹一江两岸三地工业协同发展,打造经济转型升级先导区。“

一城三区”是指荆州中心城区内的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其中,荆州开发区重点发展工业,纪南文旅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荆州高新区重点发展高新农业和食品加工业。

“一区多园”是指以荆州开发区为核心,统筹沙市区、江陵县、公安县部分工业园区协同发展。荆州开发区、沙市区、江陵县在长江以北,公安县在长江以南,蒙华铁路和沙公高速(沙市-公安)将一江两岸三地紧密联系起来,为产业统筹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0年,该市“一城三区、一区多园”范围内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将占全市的70%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80%以上,限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80%以上,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区。

(1)2018沙市区gdp扩展阅读:

荆州坚定不移打造“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

1、推进尾矿库、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综合治理,2019年底前完成尾矿库治理任务,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长效机制,2020年底前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5%、建制镇处理率不低于70%。

2、深化“绿满荆州”行动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年均新增造林面积60万亩以上,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全面完成长江干线非法码头、非法采砂整治及岸线复绿工作任务,打造城市滨江风景带。

3、推进还湖还湿,加大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四湖流域综合整治和荆南四河流域整治。严格落实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全面推行湖泊“人放天养”,持续开展“水葫芦”“水花生”清理,确保河畅水清岸美。

⑵ 2014年荆州市各县市gdp是多少

2014 荆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480.49亿元、增长9.8%。
荆州区

沙市区 279亿元、增长9.9%

江陵县 60.2亿元,增长11%

公安县 196.83亿元,增长9.8%

松滋市 200.7亿元,同比增长11%

石首市 136亿元,增长10%

监利县 216.3亿元,增长11%

洪湖市 181亿元,增长9.3%

荆州经济开发区

⑶ 湖北荆州现在GDP排几位啊

2008年抄GDP(国民生产总值)总量 湖北省:11330.38亿元 增长13.4% 1.武汉市:3960.08亿元 增长15.1% 2.宜昌市:1026.06亿元 增长14.6% 3.襄樊市:1002.46亿元 增长14.6% 4.荆州市:623.98亿元 增长12.6% 5.黄冈市:600.75亿元 增长15.0% 6.孝感市:593.06亿元 增长14.7% 7.黄石市:556.57亿元 增长11.6% 8.荆门市:520.36亿元 增长14.0% 9.十堰市:487.64亿元 增长10.7% 10.咸宁市:359.19亿元 增长16.1% 11.随州市:310.20亿元 增长14.0% 12.鄂州市:269.79亿元 增长15.8% 13.恩施市:250.28亿元 增长11.6% 14.仙桃市:233.50亿元 增长15.4% 15.潜江市:211.32亿元 增长15.3% 16.天门市:187.35亿元 增长14.6% 17.神农架:7.97亿元 增长8.1%

⑷ 2019伞荆州的GDb是多少

2019年荆州市GDP为2516.48亿,在湖北省排名第4,位居武汉、襄阳和宜昌之后。

⑸ 湖北省曾经的一个“地级市”,GDP全国第四,为何变成了一个市辖区

在湖北省的中南部地区,有一个地方叫做沙市区,它现在是荆州市的一个市辖区,而原来的沙市曾经是湖北省的一个省辖市,属于地级市。现在的沙市区总面积大概五百平方千米,总人口六十多万。


说起沙市这个地方,虽然现在看上去有些默默无闻,但在我国上世纪的八十、九十年代,这里是个很有名的地方。当年的沙市是我国有名的工业城市,主要产业是轻纺织业,在以前沙市的地位在湖北省并不亚于现在的武汉。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沙市的GDP就达到了将近一百六十亿,这在全国能排在第四名,排在了上海、北京、武汉之后。而现在的沙市已经没落成了三线城市。

⑹ 宜昌、荆州、潜江各属几线城市

宜昌和荆州都属于3线城市,潜江是县级市,是湖北省直管的。1、宜昌的经济情况2018年湖北省GDP实现3.9万亿元,湖北省下辖17个地级市,而宜昌的GDP名列第三位,仅次于武汉和襄阳,2018年宜昌的GDP为4064亿元,常住人口413万,在全省排名第六,前面的分别是武汉(1108万)、黄冈(633万)、荆州(559万)、襄阳(567万)、孝感(492万).

3、潜江市的经济情况2018年潜江的GDP为756亿元,在全省排名15名,仅高于天门和神龙架,潜江市的常住人口是97万人,全省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天门市。2018年潜江市的人均GDP为7.83万,位居全省第4位,人均发展水平在全省是属于较高水平。总结:宜昌和荆州是湖北的三线城市,从经济总量来说是比较靠前的城市,在人均方面,宜昌和潜江都是比较靠前的,分别排名第二和第四位。

⑺ 我想问下呀,湖北荆州松滋那边的人生活怎么样,穷不穷呀,是不是很多山呀。

松滋市是荆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在荆州的经济地位仅次于沙市区,综合实力基本上与荆州区不相上下排名第二。全市85万人口2018年全年的GDP将近300亿。

中国中部地区百强县市之一。湖北省80几个县市区排名大约第24位。长江港口、焦柳铁路、岳宜高速、枝石高速、江北高速、以及351国道、荆松一级公路等重大干线交汇于松滋。

东临荆州,西连宜昌,南接武陵,北滨长江,华实蔽野,系焦柳铁路与长江的交汇处,是一座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于一体的新兴城市。

(7)2018沙市区gdp扩展阅读:

松滋地处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区内,四季气候分明;春季冷暖多变,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冬季较长。

松滋地形复杂,高低悬殊,空间气候差异较大。山区冬暖夏凉,江汉平原冬冷夏热。西南山地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山间盆地水热条件为全县最优,而山上的气候则为全县最劣,山腰南坡有逆温层存在。县境中部和东部的光、热、水资源充裕。

市域多年平均气温14℃—16.9℃,最高气温为39.5℃,最低气温为-10.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00—19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00—106.4t千卡。全年无霜期为260天,年降水量为1050—1300毫米。

相对湿度在74—83%之间,年均温度为78%。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冬春多寒潮和西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即梅雨季节南洋风),时有东南风。历年均风速为2.4米/秒之间。

⑻ 请详细介绍荆州基本经济状况

荆州市统计
第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初步核算(下同),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增速是十年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6.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141.8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完成169.6亿元,增长11.0%。经济呈现全面回升态势,三次产业共同发展,整体经济增势强劲。
一是二、三产业比例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全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9.8:31.6:38.6调整到2006年的28.9:32.4:38.7,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为12.9%、41.0%、46.1%。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农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
二是农业稳定发展。全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最大限度减轻了自然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受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幅度较大。粮食、棉花、果用瓜以及青饲料面积扩大,油料等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一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20.4万亩,比上年增加31.9万亩,增长4.6%,其中早稻面积略减,夏粮、中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全年粮食总产321.5万吨,比上年减产0.2%。其中:夏粮27.7万吨,增长26.2%。早稻41.0万吨,增产9.4%。中稻因稻飞虱影响受灾严重,总产187.5万吨,减产5.7%。晚稻49.3万吨,增产2.2 %。二是棉花生产喜获好收成。棉花种植面积143.5万亩, 增长3.6% 。总产量比上年提高20.1%,达到14.9万吨。三是油料面积缩减,总产基本持平。油料面积332.4万亩,比上年减少2.6%,油料产量45.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四是生猪市场波动较大。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十年来最低、生产大幅下滑,下半年生猪价格的回升,基本扭转了继续下滑的态势。全年生猪出栏331.0万头,下降3.9%。五是水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67.9万吨,增长4.5%。渔业在养殖面积扩大、产值增加的同时,结构明显优化,优质品种、特色鱼种大量增加,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三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24.1亿元,增长1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全市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批优势行业加快发展,食品加工、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纺织、木材加工、造纸等重点行业是推动工业增长的主力。其特点:一是重工业生产加速。全市轻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速为17.2%,重工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20.4%,快于轻工业3.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优势产业地位有所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全年全市化工、纺织、汽车零部件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实现增加值17.9亿元、10.7亿元、9.7亿元和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11.5%、34.4 %和35.9%,四大产业增加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一半,拉动工业生产增长9个百分点。
四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信息、房地产经营、社会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增长速度再创新高。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批发零售业增长12.5%,住宿餐饮业增长11.9%,通讯业增长13.7%,房地产经营业增长12.0%,社会服务业增长12.1%,均高于第三产业平均11.0%的增长速度。同时,教育、卫生及文化产业也获得了稳定的发展。
第二、三大需求快速上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1、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1亿元,增长14.7%,增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品市场活跃。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9%,增幅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增长12.5%,增速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已连续12个月达到两位数增长。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5.4%,增幅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长17.5%,增幅同比加快3.3个百分点。从消费热点看:家居装潢商品、文化消费类商品、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通信、汽车消费和休闲装饰类商品成为市场消费的热点。住房消费继续升温。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长64.7%,住宅销售额增长76.7%。
2、社会投资带动投资大幅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7亿元,增长34.0%,增幅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增长58.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1.0亿元,增长70.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6.7亿元,增长23.2%。二产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2.3%,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二是地方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地方投资118.6亿元,增长50.9%,高于投资增幅16.9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继续成为投资主体,国有投资增长快于非国有投资。2006年,民间投资完成108.0亿元,比重为72.1%,继续呈现活跃态势。国有投资完成41.7亿元,增长44.9%,比非国有投资增幅高14.7个百分点。四是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61.0%,电力、纺织、化工分别以9.1亿元、6.7亿元、6.0亿元居工业投资总量前三位。五是商品房销售稳步增长。全市销售商品房78.5万平方米,增长48.6%,其中销售住宅面积73.1万平方米,增长52.4%。随着宏观调控政策配套措施的逐步到位,房地产投资18.1亿元,增长12.1%,增幅回落27.7个百分点。
3、经济外向度提高,出口增长迅速。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出口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全市出口总额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8%。石首市仍稳居县市区出口之首,松滋市、沙市区和荆州区增势强劲,分别增长96.3%、84.2%和68.9%。出口企业中除沙隆达、楚源两个出口超六千万美元外,又涌现出了湖北华丽染料公司、洪湖德炎水产食品公司、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四机塞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等出口超过千万美元的企业。
第三、三项收入全面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1、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9.06亿元,比上年增加4.65亿元,增长19.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4.7%。财政支出达到57.1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2、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8元。比上年增长7.7%。人均消费支出6161元,增长5.4%,城镇居民增收一是企业效益好转工薪收入继续增长;二是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力度逐步加大,使城镇弱势群体收入增加;三是就业状况有所好转增加了部分职工收入。
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比上年增加394元,增长12.7%。农村打工人数的快速增长和农民工工资的提高使农村居民打工收入明显增多,成为增收的主渠道;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因素。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700元,比上年增长11.5%。
3、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0.8%,同比增加12.9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7.3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利润总额7.2亿元,同比增长39.2%。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食品加工业等行业效益增幅较大。工业入库税金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4、居民储蓄大幅增加。2006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521.3亿元和259.5亿元,分别比去年初增加81.9亿元和18.1亿元,贷款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95.7亿元,在上年增长16.9%的基础上增加49.8亿元,增长14.5%。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增长15.2%和10.3%。人均储蓄达到6200元,增长14.4%。这一方面体现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使得企业效益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和个人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潜力。

⑼ 请问荆州是几线城市啊

“荆州”总体来说是三线城市。

从人口单项指标来说,城区常住人口接近百万的回荆州,已经迈入了中答等城市的行列。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国众多公认的三线城市中,部分城市城区常住人口与荆州接近,比如湘潭、张家港两城,其城区常住人口也都是接近但未超过百万。

因此,但从人口规模来看,荆州城区常住人口数量足以支撑其进入三线城市的行列。

经济上,荆州与其他已经被公认为三线的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荆州人均GDP只排在全省第15位,与排名第2的宜昌、第3的鄂州、第4的潜江,都存在不下的差距。


当然,三线城市也好,四线城市也罢,都只是个名头。人们更关心的是,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能否在一天天的发展进步中,让大家更加幸福。

阅读全文

与2018沙市区gdp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