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朝GDP及世界排名是多少
中国历朝GDP及世界排名:
汉朝:
国力强盛,经济更是占全球26%的地位。并且和罗版马帝国一样,称权霸一方,可以说是是世界东方的中心。
唐朝:
已经达到中国古代封建史最高峰,其经济占全球的 58%,并且远远拉开了他国的差距。就连第二名的东罗马帝国也只占9% 的地位。像第三名阿拉伯帝国与东罗马差距不大为7% 。第四名古印度也紧随其后。可见唐朝在当时不可一世,经济地位十分显著。
宋朝:
从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看出盛况,当时的宋朝的GDP占世界的60%,是中国占世界GDP比例最高峰。同时,宋朝也是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时代,典型的藏富于民的时代,由于宋朝的纸币的出现和贸易的发展给许多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元朝:
成宗大德二年金一万九千两,银六万两,钞三百六十万锭,元朝经济总额大约320亿。
明朝:
万历年时我国经济占世界的55%,平均水平为45%,虽然明末期间灾荒战事不断带来经济下滑,好在在明朝中后期时期,江南地区已经恢复,甚至更加发达。
清朝:
经济占世界GDP在35%-10%之间,1840年后的经济更加大幅度衰退,被侵略后大量白银用于赔款并外流,造成整个国力迅速跌落,从康熙乾隆嘉庆的35%最高峰跌至不足10%。
2. 中国历史上经济搞得最好的是哪个朝代
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朝代是宋朝。
宋朝人口首次突破1亿的阶梯,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北宋的首都汴梁人口超过15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经济总量居当时世界第一位。经济强盛的另一个表现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直观的例子是《清明上河图》里所展现出的超越以前任何朝代的商业繁荣。
据英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赵匡胤建立宋朝的公元960年时,年人均GDP已达到600美元,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1%,“人均收入上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宋朝财政收入峰值达到1.6亿贯,按照“1贯=1000枚制钱=1两白银”的公式作个简单推算,宋朝年财政收入的最高值达1.6亿两白银,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北宋中后期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达10000万贯。
明隆庆5年(1571)岁入白银250万两。参照黄仁宇先生的估算,明朝正常的岁入最多也只有1500万两,紧急时期达到2500万两。以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那么明朝的正常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
清朝的财政状况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4000万两,仍然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
(2)历朝历代gdp排名扩展阅读:
宋朝在对外贸易方面,强盛的经济一方面来自外贸的增长,另一方面又为对外贸易注入了活力,加上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导航的应用,使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大增强,除了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传统贸易伙伴,宋朝的贸易对象还包括了其它亚洲国家以及一部分非洲、欧洲国家。
宋朝已经可以建造300吨的大船,用指南针导航,而数百年后哥伦布的航船才120吨。英国学者巴兹尔·戴维逊在《古老非洲的再发现》一书中认为:“十二世纪前后,中国造船就技术上来讲,已经能够航行到任何船只所能到达的地方。”
瓷器、丝绸等是宋朝海外贸易的“拳手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享誉海外,根据史料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当时进出口商品多达300多种,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中国的发明也随着海外贸易走向越来越多的国家。
3. 中国历史哪个朝代的人均GDP最高
人均GDP有两个指标来,一个自是GDP,一个是人口基数。考虑到“朝代”限定所以答案是很显然的。
一般小农经济模式下,GDP产出是很低的。真正拉动GDP只有那些大项目,比如秦朝的修长城,开驰道,修运河。还有隋朝的修运河,修长城,修洛阳等。其他朝代这种大项目太少,对GDP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人均GDP最高的只有在秦朝与隋朝两个里面选。
虽然没有严格的统计标准,但是秦朝时期实行的是一种古典军国主义的路子,国有作坊和大项目非常多,而且人口应该是更少,毕竟战国末期的战乱规模太大了,所以我认为人均GDP肯定是秦朝最高。
当然如果不限定朝代的话,我认为陈胜的张楚政权人均GDP肯定更高,因为他们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而抢的东西又很多,统治的底盘和人口又非常少。当然太平天国初期也是有可能的。当然这些都不是正统朝代。所以不算。
4. 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一、中国古代政治史
1.皇帝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秦王嬴政政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实行专制特务统治,皇帝制度走向极端。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度。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2.中央官制
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首创,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从制度上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三省制度结束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衙门,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它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地位高于六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3.地方行政制度
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4.选官制度(科举制)
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答卷不许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5.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儒学统治地位的终结。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在我国古代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他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战国时期儒学初步发展,其代表是孟子,他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二、中国古代经济史
1.古代的农业经济
农业的发展,一般表现在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发展的原因主要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等。
①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
②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两宋时期从越南引入优良品种占城稻。从两宋时期开始,棉花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农产品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水利工程的兴修。
秦朝修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得以贯通;唐代兴修的水利工程遍及黄河、长江流域,边远地区也有。
④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视农业,自秦汉至明清,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养活了众多人口。
2.古代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注意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主要包括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造船业、造纸业等。每一部门的发展包括产地、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数量与质量、产品销路等方面。
①金属冶炼技术。
②采矿技术。
③纺织技术。丝绸之路的开通说明汉代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苏州、杭州、南京、广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兴起。
④制瓷技术。宋瓷誉满中外,瓷窑遍布各地。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⑤造船技术:宋代造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朝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
3.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
城市商品经济逐渐发展,明清到达高峰。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市内还有娱乐贸易场所“瓦子”,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4.古代对外贸易兴盛
汉朝以丝绸之路为主要路线的陆路贸易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贸易范围扩大。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侵,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到清朝时期,只开放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
5.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国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西南、江南地区初步发展。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出现了一次高潮,使得南北经济均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唐朝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从五代开始,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并日益成为全国经济先进地区,而且南方人口数量也超过北方。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形成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6.边疆地区的开发
秦始皇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便利了中原和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使中原先进的丝织技术和冶铁技术传到西域地区。
5. 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战斗力最强,经济最好
战斗复力最强的是元,制蒙古铁蹄都打到欧洲去了,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最富有,经济最好的是宋,有史料显示北宋一守城士兵生活水平可以媲美同时期的欧洲君主,官僚阶级的待遇就更不必多说。。。。当然,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6. 中国各朝代的GDP占全球的多少
清代我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百分比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不可版能有百分之八十,权早期在广州十三行与西方通商,白银大量涌入中国,贸易处于出超地位。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疯狂掠夺我国,我国经济总量占有率稍微下降,以我国当时的生产总值8000万两白银计算,在鼎盛时期为百分之三十左右,1900年我国经济总量为世界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应该是百分之八的误写,庚子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相当于我国六年的财政总收入,人均分摊一两白银,西方列强想灭亡我国,彻底控制我国经济命脉。
7.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经济最发达
宋朝占比吃80%-85%可是国家大量的钱给做岁币给别国了!还有大多有钱的是商人和地主!
8. 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的朝代
中国古代刑法最发达的朝代当然是
清朝
但是清朝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到极致的状态
是一个奴性弥漫的朝代
9. 中国历朝历代的GDP和人口
秦代:晋代人皇甫谧在他的《帝王世纪》中称:夏禹时人口总数为13553923 人,周成王时人口总数为13714923 人,周庄王时人口总数为11847000 人。《帝王世纪》中称:“然考苏张之说,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存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尚当千余万。及秦兼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杀伤,三分居二。”在他看来,秦并吞六国之前人口总数当在千余万,到并吞之后,人口总数在千万以下。
当代史学家研究认为: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的秦代人口约3000-3600万,是世上最多人口的帝国。当代史家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史》中更是认为“秦始皇灭六国之初,秦朝的人口有4000 万左右”;现代史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则称“秦代时全中国人口约二千万左右”;
西汉:公元2年,全国人口有5959万人。据《通典.食货志》
东汉:公元156年,全国人口有5006万人。据《后汉书.郡国志》
西晋:公元280年,全国人口有1616万人。据《晋书.地理志上》
隋朝:公元609年,全国人口有4601万人。据《隋书.地理志》
唐朝:公元755年,全国人口有5291万人。据《通典》
北宋:公元1110年,全国人口有4673万人。据《宋史.地理志》
元朝:公元1290年,全国人口有5883万人。据《元史.地理志》
明朝:公元1578年,全国人口有6069万人。据《明史.食货志》
清朝;公元1764年,全国人口有20559万人。据《清史稿.食货志》
公元1844年,全国人口有41944万人。据《清续文献通考》
民国:公元1933年,全国人口有47354万人。据1934年《申报年鉴》
民国三十六年 1947,全国人口46,100.0000人。中华民国统计年鉴
1949年, 全国人口54100万。增长率为8.33%
1954年,全国人口60266万。增长率2.18% 何炳棣《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
清朝: GDP:1878亿美元(3亿人口时)
财政收入:最高8000万两白银经常在6000-7000万两。还不包括康熙朝普免全国白银1.4亿两,乾隆朝普免全国白银1.2亿两加1000万石漕运粮食
军队:八旗20万,蒙古骑兵20万,绿营20万(乾隆嘉庆时期70万人)。各类军事及准军事武装力量总和120万人。 幅员:1300万平方公里,人口3-4亿
明朝: GDP: 1393年339亿美元 军队:200万人
元朝: GDP:320亿美元 军队:50万人
北宋:宋哲宗绍圣年间GDP的数值约为40亿贯,约值35200亿美元。北宋朝税峰值达到1亿6000万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所以,1贯=5克。现在1克黄金=19美元,按黄金折价,现在约值152亿美元。当时的税率约为1/15,农民没有额外负担,也没有户籍制,想做生意就可以进城,商业尤为发达。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万--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有40个,汴京、临安、长安、洛阳、南京都是人口超百万的城市,而同时期的欧洲国家3万人的城市就称大城市了。
唐朝: GDP:武则天时期239亿美元,占世界GDP比重:58% 军队:57万人
幅员:领土775万平方公里,人口800-900万人
汉朝: GDP: 265.5亿美元汉朝时占全球财富26%的地位。和当时罗马帝国称霸东西,是世界东方的经济中心。
秦朝: 幅员:领土400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3000万人
说明:除非特殊说明,幅员、GDP为平均值,美元为2008年1月1日美元。
10.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经济最发达
唐朝。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最繁荣开放的一个都城,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纵观历史,前后都难以有一座城市可以与之相比。一个时代如果国内混乱,统治秩序动摇,对内怕得不得了,这个时候对外来文化,一定会排斥拒绝。
唐朝在强盛时,政治上有健全的宰相制度,敢于听取尖锐的“异见”,文化上张开双臂,接纳东西南北的各方文化使者和经济客商。
当时各国人士,都争相来长安观光、旅游。唐太宗时,有康国(中亚古国,位于锡尔河至阿姆河之间)的人,献金桃银桃,种在皇家花园里面;唐玄宗时,又送来胡旋舞,连跳胡旋舞的舞女,一起送给唐朝。
中亚的其它国家乃至大食国(阿拉伯帝国),也都送来马匹等礼物。这些使者按照他们的风俗,不拜也不跪,唐朝的皇帝照样很高兴。不像清朝,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为了跪拜不跪拜,争论一个月。
当时长安还有很多外国贵族,因为各种原因前来,都受到唐朝政府的礼遇。他们在长安照样做官。不少人都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与唐朝的著名诗人往来相送,成为好友。
在文化建设方面,唐太宗也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五胡十六国以来,胡乐大量传入中原,各种外来乐器、曲子、舞蹈风靡于世,极大地冲击了儒家把音乐政治化的理论束缚,出现了中外音律各行其是的局面。到隋朝统一中国之后,朝廷开始要重新制定音律,也就是新的音乐规范,这就引起了一场大争论。
从当时的情况而言,吸收外来音乐的精华,例如音阶的确定、转调的采用等等,乃大势所趋。
他们坚决主张回归到汉代以前的传统上去,把魏晋以来音乐艺术的进步统统视为淫邪,予以禁断。争论的双方各引经典,相持不下。当时最高统治者隋文帝出来裁决,他在文化上是一个顽固的君主至上论者,所以毫不犹豫地支持旧儒之说,实行文化专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