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东各市的GDP多少排名
2013年,广东经济总量达到62163.97亿,全省人均GDP58760.4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级市内来看,珠三角容城市GDP领先,广州和深圳GDP均超过14000亿。
2013年广东各市GDP如下:
2013年gdp排名 地级市 2013年GDP(亿元)
1 广州 15420.14
2 深圳 14500.23
3 佛山 7010.17
4 东莞 5490.02
5 惠州 2678.35
6 中山 2638.93
7 茂名 2160.17
8 湛江 2060.01
9 江门 2000.18
10 珠海 1662.38
11 肇庆 1660.07
12 揭阳 1605.35
13 汕头 1565.9
14 清远 1093.04
15 阳江 1039.84
16 韶关 1010.07
17 梅州 800.01
18 潮州 780.34
19 河源 680.33
20 汕尾 671.75
21 云浮 602.3
全省 62163.97
2. 谁知道珠三角的GDP经济总量多少不是整个广东省!
我来告诉你:珠三角包括广东省的9个城市,而广东省有14个城市。
所以珠三角GDP小于广东省GDP。2008年珠三角GDP为29746亿元。
liuguowu
3. 珠三角那个城市面积最小。城市的GDP又是多少GDP排第几
面积不清楚广东城市经济实力排名2007年2.27广东省各市GDP排名广州市 6068 深圳内市 5684 佛山市容 3025 东莞市 2625 中山市 1034 惠州市 933 茂名市 930 江门市 921 湛江市 770 珠海市 750 汕头市 741 肇庆市 526 揭阳市 488 清远市 414 韶关市 394 阳江市 347 梅州市 347 潮州市 331 河源市 264 汕尾市 248 云浮市 246本文转载于QZZN,出处:
4. 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相比,谁的经济GDP更有潜力
谁的经济GDP更有潜力,短期看政策,长期看基础。
短期看政策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在改革开放后享受到了国家政策全力扶持,而且目前政策的红利仍在不断释放。与珠三角相联粤港澳大湾区目标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而长三角定位是建成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尤其长三角地区肩负着中国未来金融中心的期望。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的GDP是高于珠三角城市群的,但珠三角GDP数据港澳两地没有加入统计。应该说,综合各种政策,长三角获取的政策效应预期要略多与珠三角。
长期看基础方面,长三角坐拥中国的三大主要平原地之一,有更广阔的平原基础;而长江水运为长三角发展提供有更幽深的经济腹地;长三角拥有更开放的政策基础,新一代的改革试验田正从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潜力更加为人看好。
综合各方面看,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都潜力无限,相比较长三角略大。不过,政策与自然资源之外,一个区域的发展影响因素还有很多。近期一个中兴通讯的事例警示国人:任何区域,创造力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排除经济发展风险的固本支撑,否则经济发展无论靠政策,还是靠它国别人,都会受制于人。
相信发展健康的话,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会成为国内最早享誉世界的城市群。
5.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或者珠三角城市群)2000年以前的历年人均GDP,亿美元计
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经济实力比较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城市、产业和市场三大集群,进入工业化成熟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分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留在上海,劳动密集的工业则到苏州、昆山等地区。这两个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城市配套设施齐全,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因此,客观评价两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实力显得尤为重要,并通过比较,以求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一、研究的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法与指标选取
我们可以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经济的相关理论,选取综合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交通运输、对外经济、财政收入、人均收入7个分指标中11个反映城市经济实力的指标(GDP总量、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货运量、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借助于一定的数量分析方法和模型,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出各城市若干个综合指标得分,再加以累计,从而得出各城市在经过数量模型计算后的排序情况。这里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利用2001年的统计数据,客观准确地评价长江三角洲15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珠江三角洲9城市(广东、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肇庆)的经济发展状况。
(二)主成分分析的计算
(1)计算由Yij构成的数据阵Y的相关阵R,R=(X’Y)/N。
(2)计算相关阵R的特征值,并将其由大到小的顺序列成λ1≥λ2≥λ11,同时求出它们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3)计算各指标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公式如下,结果如表1。可以看出,当K=2时,其累积贡献率达87.44%,因此,取前两个主成分,记为P1、12。
(4)计算由F1、12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的因子载荷阵和主成分得分系数,公式如下,系数如表2所不。
二、24城市经济实力比较
(一)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实力比较
城市经济实力总排名中位于前12名的两地区各占一半,即上海、深圳、广州、东莞、苏州、杭州、佛山、珠海、宁波、无锡、南京、中山。在珠江三角洲城市中排名第3位的东莞排在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中排名第2位的苏州之前。珠江三角洲城市的经济实力较强。深圳、广州、东莞在24城市中排名居于前列。
综合经济位于前12名的两地区各占一半,上海位居首位,排在2—5位的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无锡居第6位;C,DP总量超过1000亿元城市依次是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和佛山。上海最多达4950.84亿元;佛山最少1068.36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6个,珠江三角洲城市3个;人均GDP超过3万元的城市依次是珠海、深圳、东莞、广州、上海、佛山、无锡、苏州,珠海最高为48931元,苏州最少30384元,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3个,珠江三角洲城市5个且排名靠前;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0%的城市依次是广州、上海、舟山、东莞、南京、深圳、杭州、江门、无锡、珠海、佛山,广州最高为54.1%,佛山最少为40.4%。11城市中长江三角洲5个,珠江三角洲6个。可见珠江三角洲城市综合经济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均GDP和产业结构上,尤其是人均GDP优势明显,而经济总量则不及长江三角洲城市。
表1 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解释方差在总方差中的比重
初始特征值
修正载荷开方和
主成分
总值
总方差中的%
累计的%
总值
总方差中的%
累计的%
1
7.538011
68.52737
68.52737
7.538011159
68.52737
68.52737
2
2.080464
18.91331
87.44068
2.08046362
18.91331
87.44068
3
0.605777
5.507065
92.94775
4
0.335989
3.054441
96.00219
5
0.180194
1.638129
97.64032
6
0.112921
1.026551
98.66687
7
0.070328
0.639347
99.30621
8
0.047409
0.430991
99.7372
9
0.016436
0.149421
99.88663
10
0.007114
0.064675
99.9513
11
0.004991
0.045371
100
表2 主成分得分系数表
主成分
1
2
GDP总量
0.125222
-0.14087
人均GDP
0.092944
0.253179
第三产业比重
0.089175
0.031097
固定资产投资
0.124214
-0.16128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0.123108
-0.15729
货运量
0.112143
-0.22298
外贸出口
0.112914
0.18516
实际利用外资
0.125726
-0.04145
财政收入
0.123887
-0.13235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0.086453
0.33169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0.076488
0.362964
固定资产投资位于前12名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只有广州、深圳和佛山,而且第2位的广州与第1位的上海相比,差距很大。2001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984.31亿元,广州为978.21亿元,不及上海的一半。前6名分别是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南京和杭州,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只有两个,可见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投资需求相对不足。
国内贸易位于前12名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只有广州、深圳和佛山,前6名城市依次是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宁波,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只有两个。2001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61.3亿元,广州为1248.28亿元,深圳609.26亿元,深圳约为上海的1/3,广州的1/2。总的来说,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
交通运输前12名的珠江三角洲城市有广州、佛山,深圳居15位。位于前6名的依次是上海、广州、杭州、南京、佛山、宁波。2001年上海货运量5.4亿吨,广州2.49亿吨,深圳0.514亿吨,上海是广州的两倍多,是深圳的10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珠江三角洲城市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扩大交通流量。
对外经济前12名的珠江三角洲城市是深圳、东莞、广州、佛山、惠州,位于前6名的依次是上海、深圳、东莞、广州、苏州、佛山,其中外贸出口超过100亿美元的城市排序为深圳374.8亿美元、上海276.28亿美元、东莞189.89亿美元、苏州123.07亿美元、广州116.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亿美元的城市有上海、深圳、广州、苏州、东莞、无锡、惠州、佛山,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3个,珠江三角洲城市5个。可见珠江三角洲城市外向型经济发达,尤其是实际利用外资优势明显,但广州的对外经济排名不仅落后于上海、深圳,还落后于北京。
6. 珠三角人均GDP比长三角高,为什么说长三角较发达
从整体经济实力来考察,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长三角地区占了10个;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这一地区占有一半。长三角地区的钢铁、石化、汽车、纺织等产品的规模、技术水平、品牌优势等都高于珠三角地区。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400多家在这里落户,合同利用外资总数已超过1500亿美元。最近几年,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该地区正在逐步形成经济一体化,各地自觉地认识到上海的龙头老大地位,开始进行各自资源的整合和调配,主动接轨上海,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定位和分工。在外来投资方面,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制造业去江浙,商业服务业去上海;中小企业去江浙,大型企业去上海。这种具有不同功能和定位的城市群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和市场。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不仅高过珠三角地区,而且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为次中心的城市带,城镇体系等级齐全,城镇规划质量较高,城市定位比较准确,省会城市和市、县、区及乡镇的规划和发展都比较协调。杭州市市长茅临生曾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未来的交通规划将把长三角地区连成一个大都市圈,晚上住在杭州九溪玫瑰园,第二天早晨乘坐高速列车或是磁悬浮列车去上海金茂大厦上班。”很难说这是玩笑话,但不管怎样,却透露出“天堂城市”也甘于在长三角的南翼做一个副中心城市。与此相比,珠三角无论在城镇的规划质量,布局的合理性,城市功能的发育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场的辐射性也不如长三角。与浙江、江苏咄咄逼人的上升势头相比,广东省统计局将广东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概为“总量领先,差距缩小”8个字。这个结论是将广东与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4个经济发达省市去年上半年的统计数字进行横向比较后得出的。所谓“总量领先”,是指广东仍占有规模优势,经济总量仍居全国之首,尤其是外贸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0.9%,一马当先;所谓“差距缩小”,是指广东经济增长速度处于中游,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过低,与后来者的差距日渐缩小。珠三角地区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原有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已逐步弱化,亟待创造新的条件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或许就是珠三角今天面临的最大挑战。与此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不但是国内、还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并被公认为继伦敦、巴黎等之后的世界第六个大都市群。
7. 广东gdp各市排名是怎样的
1、深圳
深圳是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2019年GDP26927.09亿,排广东第一。以现在的发展速度会和第二名的广州拉开更大的距离。深圳能有如此大的成绩主要是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在深圳有着华为,联想,腾讯等大企业。
2、广州
广州作为广东省的老大哥,GDP总量23628.6亿元,广州在2017年被深圳超越,位居第二。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和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在贸易,货运,教育,医疗上更有优势。
3、佛山
佛山2019年GDP总量10751.02亿,排广东第三。佛山自古以来就是手艺人的天下,广州从商,佛山从工是千年以来留下的传统,即使放到今天,佛山以制造业占据绝对优势,佛山制作的产品通过广州销往世界。瓷砖卫浴等传统产业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在全国影响力很强,国际上也有很好的市场。
4、东莞
东莞经济2019年达到9482.5亿,接近万亿元俱乐部,排名第4。东莞作为“世界工厂”,制作业是其他地方没法比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4%,是广东各市中最高的。随着东莞的治安变好,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小编认为东莞是最有能力追赶广州和深圳的。
5、其他市的排名1:
茂名是除了珠三角城市GDP最高的,甚至超过了中山和江门,这是一个亮点。
8. 广东最穷的十大城市排名是怎样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东是全国经济最强的省份,尤其是珠三角经济区,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经济实力引领全国。不过,虽然广东的经历实力强,但是发展也是相当不平衡的,有些县区的经济也十分落后。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个经济实力比较落后的县区:
第三个县是乳源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属于广东省韶关,也是广东省一个少数民族县,因为这里聚集的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乳源县面积有2299平方公里,总人口也只有22.66万人口左右。不过,现在乳源县主要还是依靠着农业和旅游业。
总而言之,以上几个县都非常落后。
9. 广东2020年GDP排名多少
2020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110760.94亿元,同比增长2.3%。这也是广东全年经济总量首超11万亿元,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
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外贸进出口对广东经济发展十分关键。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货物进出口总额达7.1万亿元,同比下降0.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万亿元,增长0.2%,增速实现由负转正。
2020年下半年,随着订单回流,广东工业经济也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恢复加快,月度增幅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其中12月增长8.5%。
增幅创年内新高。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40.8%、29.1%、24.9%和22.6%。
(9)2016珠三角gdp排名扩展阅读
广东省作为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方,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典型。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时,鼓励广东要赶超“亚洲四小龙”,率先实现现代化。
此后,广东经济总量在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中国香港,2007年超过中国台湾。
2014年开始,广东经济总量已高于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总和。现在,广东终于完成了对亚洲四小龙的全数超越。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疫情之下,广东恢复得更快,逆势而上,因此加速完成了对韩国的超越。不过即便总量超过韩国,但由于广东人口是韩国的2倍多,因此广东人均GDP只有韩国的一半左右,差距还是很大;此外,在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与韩国仍有一定差距。
事实上,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21个地市中只有7个地市的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全部在珠三角地区;2/3的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以及珠三角的江门和肇庆。
其中,2019年广东人均GDP最低的梅州仅为2709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河源和揭阳也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