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7茶陵思源学校七年级招生名单
2017年思源学
校7年级招生
名单没有公开,想查
直接去学校
② 邵阳GDP在湖南拍5第几
看了下面的数据你就会很清楚
(单位:亿元)
1 长沙市区 1817.70
2 岳阳市区 525.05
3 常德市区 495.79
4 株洲市区 457.52
5 湘潭市区 375.99
6 长沙县 369.60
7 浏阳市 337.18
8 宁乡县 282.41
9 衡阳市区 247.57
10 郴州市区 209.19
11 益阳市区 202.38
12 望城县 194.09
13 醴陵市 188.17
14 永州市区 173.64
15 耒阳市 161.44
16 娄底市区 148.09
17 湘潭县 135.15
18 攸 县 126.87
19 湘乡市 120.08
20 冷水江市 117.98
21 衡南县 117.18
22 衡阳县 116.65
23 祁东县 116.13
24 华容县 114.35
25 桃源县 109.37
26 邵阳市区 109.15
27 邵东县 107.50
28 湘阴县 107.34
29 桂阳县 107.14
30 怀化市区 107.01
31 涟源市 105.64
32 资兴市 105.13
33 常宁市 103.23
34 汨罗市 102.82
35 祁阳县 101.17
36 澧 县 100.89
37 永兴县 97.47
38 岳阳县 96.25
39 沅江市 95.96
40 张家界市区 92.19
41 平江县 89.12
42 衡东县 86.19
43 汉寿县 83.40
44 双峰县 82.52
45 石门县 76.67
46 桃江县 75.13
47 临湘市 70.81
48 沅陵县 70.51
49 安乡县 69.96
50 新化县 68.29
51 宜章县 64.84
52 安化县 63.33
53 东安县 62.67
54 南 县 62.03
55 茶陵县 61.50
56 道 县 60.10
57 洞口县 59.77
58 隆回县 57.14
59 株洲县 56.94
60 溆浦县 55.94
61 慈利县 55.58
62 临澧县 55.49
63 吉首市 54.38
64 武冈市 52.53
65 邵阳县 49.22
66 宁远县 48.94
67 嘉禾县 48.58
68 新邵县 48.19
69 衡山县 47.33
70 花垣县 45.46
71 津市市 42.49
72 临武县 40.25
73 洪江市 38.86
74 辰溪县 37.50
75 蓝山县 36.32
76 芷江县 35.70
77 江华县 35.16
78 绥宁县 33.75
79 新宁县 33.08
80 中方县 32.43
81 安仁县 31.99
82 桑植县 28.68
83 龙山县 28.43
84 靖州县 27.70
85 新田县 27.11
86 会同县 26.03
87 保靖县 24.17
88 永顺县 23.77
89 韶山市 23.56
90 麻阳县 23.46
91 江永县 22.96
92 凤凰县 22.87
93 汝城县 22.45
94 泸溪县 21.79
95 双牌县 20.76
96 炎陵县 20.39
97 新晃县 19.15
98 城步县 18.25
99 洪江区 17.06
100 通道县 13.58
101 大通湖区 12.44
102 桂东县 10.87
103 古丈县 8.20
③ 株洲的攸县和茶陵县, 哪个地方的经济要好些
我家乡攸县绝对是好地方,是湖南省第一批小康县,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县域经济实力在全省七八十个县市里排第六位,你说好不好?那位说攸县排30多位的,不懂就闭上你的嘴!
④ 2017年高考茶陵籍清华北大生有谁
嘿嘿,知道你心急但是这不可能有,你只能自己在每个学校招生网上你想了解的年份所有专业在所有省份的录取分数,然后再自己做分析,你使用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系统,在网络上直接搜,这个系统很不错,他是算线差的,自己辛苦一点
⑤ 茶陵:为什么!那么穷
从纵向来看,茶陵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变化,但与全国、全省先进地区以及市内兄弟县市区、邻近县的经济发展情况比较,仍然存在许多差距,国际国内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正视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潜在的优势,以更加科学的策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受历史、地理、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的竞争的日趋激烈,茶陵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与不足。
1、发展速度上的差距。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人均GDP来看,与全国、全省、全市先进县(市)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从全国情况来看,2005年全国人均GDP达到13944元,而我县只有8040元,低于全国平均5904元;从全省来看,2005年虽然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名比2004年有较大的攀升,但仍居中游位置,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93元;从全市情况来看,我县人均GDP排名全市五县(市)第四,分别低于醴陵市4286元、攸县2904元,株洲县506元,高于炎陵县657元。我县地均GDP每平方公里160万元,排名全市第四,分别低于株洲县107万元、醴陵市378万元、攸县122万元,高于炎陵县100万元。“十五”期间,我县GDP平均增速为10%,不仅低于全市11.4%的水平,而且低于株洲县3个百分点、醴陵市4.5个百分点、攸县2.38个百分点;仅高于炎陵县0.8个百分点。从邻近县的情况来看:2005年我县的人均GDP低于安仁县383元,高于江西省永新县1700元,莲花县740元。但从发展速度来看,“十五”期间,我县则分别低于三县3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
2、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一是财政实力上的差距。由于我县经济发展基础较弱,总量小,财政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直接表现为人均财政收入较低。2005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4.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收入只322元,排名全省38位,在全市五县(市)中排名最后。由于财政实力不强,造成支出压力大。“十五”期间我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3 %,而财政支出却达到26.6 %,财政收入的增加远远滞后于其支出的不断扩张,使得县级财政只能疲于应付人头费用的增加,用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资金远不能满足需求。二是工业发展上的差距。工业企业多数属于资源型、技术含量较低和简单加工的小型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大多数是大路货,没有名牌,没有特色。多数企业停留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上,拼设备、拼资源的短期行为严重,企业用于科技、环保和增强发展后劲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城镇规划存在差距。虽然近几年强调城镇规划的整体效益,但由于过去私人建房严重,没有进行统一规划或规划难以落到实处,致使城镇整体效益大打折扣,给人以零乱的感觉。
3、产业结构上的差距。一是第一产业结构比重大。第一产业结构达30.6%,是全市五县(市)中一产业比重最高的县。分别比醴陵、攸县、株洲县、炎陵县高15个百分点,3.9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从产业内部结构看,第一产业仍然是以粮猪型为主,特色农业不明显,如传统“三宝”——生姜、大蒜、白芷等优势产品没有做大规模,形成优势产业。二是工业规模小,比重低。200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1.9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9.8%,低于醴陵22.9个百分点,攸县4个百分点,高于株洲县1.1个百分点,炎陵县5.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仅为25%,分别低于醴陵6.7个百分点,攸县16.4个百分点,高于株洲县2.6个百分点,低于炎陵县2.7个百分点。目前茶陵工业的主体仍以中小企业居多,资源型、简单加工型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环境污染、高能耗等问题影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产业化程度低,竞争力弱。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近年来有所发展,但占农业比重很小,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的普及率不高,导致产出率低,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慢,农村专业化生产、公司化经营链条不健全,产业化程度过低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
4、居民收入上的差距。早几年,由于农产品价格下跌,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进入稳定期,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出现低速徘徊。2000~2002年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只有1.8%,导致“十五”期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仅3.5%,低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长5.4%的水平。与全市五县(市)比较,低于株洲县4.7个百分点,醴陵5.3个百分点,攸县6个百分点,炎陵县1.6个百分点。从城镇职工收入情况来看,也存在差距,2005年我县在岗职工人平工资为13778元,分别低于攸县744元,株洲县655元,炎陵县365元。“十五”期间,我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速为12.1%,分别低于攸县1.2个百分点,株洲县1.3个百分点,炎陵县1.7个百分点。
5、对外开放上的差距。对外开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助推器。凡是经济发展较快地区,都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和借助了外力,都是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近两年来我县虽然在招商引资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总体上来看,开放度仍然不够,利用县外的资金的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据县招商局资料,2005年我县合同利用外资达到8个亿,但实际到位资金仅2亿元左右,虽然增速排名全市靠前,但与兄弟县市相比起步较晚。特别是在利用境外资金上,2005年我县只有404万美圆,比醴陵低2324万美圆,比攸县低1611万美圆,比株洲县低497万美圆,比炎陵县低29万美圆。受区位、市场、政策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茶陵对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⑥ 茶陵县聚鑫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怎么样
茶陵县聚鑫烟花爆竹有限抄公司是2017-05-12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枣市镇虎形村十组陈冲山。
茶陵县聚鑫烟花爆竹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30224MA4LN51921,企业法人张飞跃,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茶陵县聚鑫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茶陵县聚鑫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⑦ 茶陵社保局2017年养老保险怎样交
交养老金参保所需资料:身份证复印件两张(验原件);近期一寸彩色免冠照片一回张;城镇居民户口本原件答;《档案委托管理卡》。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比例及金额:
(1)缴费基数:个人所在省份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2)缴纳比例:按照当年相关规定执行
(3)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纳比例×12四、
缴费方式及时限:
持《档案委托管理卡》到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以现金方式缴纳。参保人员应一次性缴纳全年养老保险金,并于每年6月20日前办理,逾期加收利息,但最迟不得超过12月20日。缴费时间是当年基数出来后每月1—20日。
⑧ 茶陵县富还是攸县富
当然是攸县啊,攸县经济活跃,是发展提速的热土。攸县工农业发达,商贸繁荣,经济活跃,历来是湘东南、赣西北的经济交流中心。1997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小康县,2000年被更为湖南省五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之一。2010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近年来,我们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目标 ,突出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农产品开发、旅游开发四大重点,着力实施民营经济领跑战略,全力推进“三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以资源采掘加工、建筑建材、化工为支柱的20多个产业门类,建设了攸州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333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湖南省十强。 攸县秦人古洞风景图片
“十一五”以来,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攸县,投资105个亿的煤电一体化项目,投资2.5个亿的桐坝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投资6个亿年产200万吨干法水泥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特别是衡茶吉铁路在攸县设站,将加快推动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对促进湘东南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8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幅位居九县市区第三,五县(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56亿元,增长5.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增长23.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31亿元,增长1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8414元,比上年增加3056元。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41.8:34.2
攸县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招商引资。今年头5个月,到位外资4911万美元,完成年任务的136.42%;引进内联资金13.32亿元,完成年任务的83.25%,均创历史新高。
⑨ 茶陵县的经济
2007年茶陵县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7.19亿元增加到56.87亿元,年均递增11.13%。财政收入从1.17亿元增加到3.15亿元,年均递增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33亿元增加到14.76亿元,年均递增15.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4.32亿元增加到16.74亿元,年均递增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36元,年均递增16.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30元,年均递增11.55%。
2009年茶陵县完成GDP67.2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16%。财政收入4.29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13.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8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4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6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2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9元,农民人均收入2994元。
2012年,茶陵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4亿元,比2011年增长12%,年均增长13.6%。完成财政收入9.06亿元,比2011年增长23.9%,年均增长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比2011年增长39.1%,年均增长38.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亿元,比2011年增长15.5%,年均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到20461元、3888元。 2012年,茶陵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亿元,比2011年增长3.9%。其中,农业9.7亿元,林业1.9亿元,牧业1.4亿元,渔业0.7亿元。2012年粮食产量18.7万吨,比2011年增长1.2%。水果产量2.3万吨,比2011年增长8.9%。出栏生猪437.9万头,出栏牛羊58.7万头,家禽出笼2105.2万羽,水产品7.9万吨。2012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公顷。
2103年茶陵县实现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为42亿元,较2012年增长3.1%。粮食总产量32.9万吨,同比2012年增长4.4%。猪牛羊禽肉产量6.98万吨,比2012年增长1.68 %。油料作物产量1.72万吨,比2012年增长5.3%。实现烟叶税2000余万元。新增油茶种植面积1.12万亩。新种茶叶2800亩,茶叶产量306吨,比2012年增长23.4%。菜牛出栏量为2.69万头,比2012年增长0.75%。水产品总产量为16423吨,比2012年增长8.01%。 2012年茶陵县工业增加值95.9亿元,比2011年增长13.4%,工业化率为54.1%。规模工业增加值77.7亿元,比2011年增长14.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和8.9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11%、11.1%。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4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2.8亿元,比2011年增长15.6%。实现利税178.2万元,比2011年增长21%。实现利润5.5亿元,比2011年增长20.5%。
2013年茶陵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5.1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3.8%。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0.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9.2%。其中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3.8亿元,重工业实现总产值6.8亿元,轻工业实现总产值3.5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01亿元,比2012年增长14.6%。 2012年茶陵县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3.8亿元,比2011年增长21.9%。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2.2%。税收收入14.9亿元,比2011年增长21.8%。其中增值税1.9亿元,比2011年增长17.9%。营业税2.7亿元,比2011年增长24.7%。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0.1%。
截至2012年,茶陵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8.8亿元,比2011年增长17.1%。城乡储蓄余额为9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2.4亿元,比2011年增长19.5%。茶陵县存贷比为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