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的投入比例要达到多少
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费用有要求,对R&D经费没有要求,(研发费用不等于R&D经费)
1. 最近一年版销售收入小于权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你可以去我的网络博客看看里面有我的联系方式,你可以随时联系我
『贰』 创新型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在()以上 A.1% B.1.5% C.2% D.5%
: 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叁』 急求:2010-2012年世界各个城市的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听说美国波士顿市的R&D占GDP的15%
试着去世界银行网站上搜一下吧。http://databank.worldbank.org。如果实在没有,可以查阅一下自己所写文章的版参考文献中使用的数权据的数据来源,有些参考文献的作者也会在自己的主页上挂出文章所使用的数据。
『肆』 r&d占gdp比重达到多少,算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回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答创新型国家是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 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 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2)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
(3) 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4) 创新产出高,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是否拥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区分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人们往往用相关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国家的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伍』 如何从统计年鉴中得到RD投入占GDP的比重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3/indexch.htm
『陆』 求2000-2019年消费、出口、投资数据及其占GDP比重的数据表
我今年的那个十年的表呢,应该是都不断提升的。
『柒』 中国在R&D上的投入占GDP的多少占世界的比例是多少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12日公布了2000年全球百名最大经济体实力排行榜。在排名表中,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前三名,中国内地排在第6位,中国台湾排名第16位,中国香港排名第26位。 这份综合排行榜是对2000年全球国家和地区以及大型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所作的排名,其中国家和地区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而公司则是以增值价值为基础进行排名的。有29家跨国公司名列其中,比1990年的24家增加了5家,这意味着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上榜的29家跨国公司主要是石油和汽车企业,以石油产品为主体的埃克森-美孚公司以630亿美元的经济实力排在第45位,其他如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和壳牌等著名公司也都榜上有名。贸发会议当天发表新闻公报指出,全球100家最大的跨国企业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超过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经济体。 2006全球综合国力 TOP15 排行: 数据资料截止2005年12月31日 排 名 国 名 经济力 科技力 军事力 资源力 社会发展 政府调控 外交力 年增长率 综合国力 1 美国 3251 1718 2249 547 559 185 131 0.43% 8639 2 日本 2158 1111 806 226 416 169 100 0.26% 4986 3 法国 1588 994 814 201 419 184 119 0.31% 4319 4 英国 1602 856 830 217 400 171 112 0.75% 4188 5 德国 1762 854 623 191 419 184 107 0.48% 4139 6 中国 1321 312 508 483 245 133 116 2.98% 3119 7 俄罗斯 598 504 863 521 332 157 118 2.20% 3092 8 加拿大 836 227 176 532 423 174 99 1.92% 2467 9 意大利 743 252 227 228 397 161 97 1.97% 2106 10 澳大利亚 554 147 130 375 410 148 89 2.56% 1852 11 巴西 551 211 169 382 253 110 85 2.21% 1762 12 西班牙 621 157 114 209 364 124 85 2.08% 1674 13 印度 588 176 170 334 189 104 87 1.79% 1650 14 韩国 531 117 96 177 360 115 87 2.05% 1483 15 墨西哥 444 97 100 299 182 100 90 2.74% 1312 综合国力分析:一、各大国经济力、军事力和外交力基本格局 → 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实测结果 → 三、中国的综合国力 → 四、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展望 → 附:国力测算的过程简介 (来源: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综合国力分析: 一、各大国经济力、军事力和外交力基本格局 为了全面了解全球力量格局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这里选择了世界主要经济、国土面积和人口大国进行综合国力比较。挑选的主要大国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印度、中国和韩国。 亚洲新工业化国家韩国国力在十个大国比较中相对较弱,只高于印度。其国力资源排在第七位,其中,信息力较强,其他方面力量都比较弱。韩国在科技投入和产出上总体水平都相对较低,但其高技术产业的出口战全部制造业出口比重达32%,甚至高出美国一个百分点,2004年,劳动生产率水平为人均29092美元,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平还是很低。韩国劳动力数量只比加拿大高,受教育水平一般,2001年,平均受教育水平16年(2003年数),文盲率为2%,但其高等教育普及率达41%,排在第三位。在资本资源上,外资引入量只高于印度,其他方面规模都有限。在基本基础设施上,韩国表现一般,但其信息化水平高,千户居民的宽带占有量为233.22户,是排在第二的加拿大的1.59倍,大大高于其他国家水平,韩国的计算机普及率为53.9 %,因特网普及率达到65 %。韩国的自然资源水平较差,国土面积小,人均耕地面积只仅高于日本,能源产量最低,自给率也低,其能源生产占其需要量的比重只有17.8 %。韩国的政府调控力排在第七位,政府公共产品提供能力只高于中国和印度,2003年,韩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为5%,是所有大国中水平最低的。韩国政府绩效排在第五位,韩国近期的财政政策对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公共金融服务也较好,在国家支持经济增长的环境和法律保障上,韩国排在中等的水平,而在包含收入分配、社会歧视、男女平等、社会治安、社会凝聚力、公正性等内容的社会系统调查中韩国排名最差。韩国整个国力系统中,国力资源、政府调控力、经济力、军事力和外交力整体上都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印度在十个大国中的国力最弱。在印度的国力资源中,除了自然资源排在第五位外,其他方面都处于劣势,整体上是大国中最弱的。印度的科技投入少,2003年,R&D支出水平为37亿美元,只有这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1%。相对来说印度在知识产出量上还是较高,2001年,印度原创性科学论文数有11076篇,排在大国中第三位。印度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全部制造业出口的比重只有5%。虽然印度劳动力丰富,但整体上受教育程度低,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9年,文盲率高达38.7% (2002年数)。在资本方面,在股市融资水平、储蓄规模和引进外资规模都较少。在信息力上,印度在基本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上水平都很低,2003年,印度的计算机普及率为1.2%,因特网普及率达到3.47%。印度自然资源一般,全部能源产量排在第四位,占其需要量的比重为81.9 %。印度政府调控力只高于俄罗斯,公共产品提供能力水平很低,2003年,印度的公共健康和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分别只有3.2%和6.1%。而在政府绩效上,印度的排名好于日本、法国和俄罗斯,近年来,印度政府采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给宏观经济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政府在公共金融服务的提供能力很差,支持企业创造增加值的制度支持力排在一般的状况,而现有企业的法律环境和社会系统都不利于经济增长。在印度的整个国力系统中,只有在军事上因有了自己的核武器,排名比其他方面稍靠前,而其他方面的力量都较弱。 一、中国综合国力的现状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加快,综合实力增强。GDP89404亿元,比1999年增长8.0%。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262亿元,比1999年提高86.2%,达到9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市场物价止降转稳。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际收支形势良好,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656亿美元。 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主要得益于资源的部分改善及经济活动能力、对外经济活动能力、社会发展程度和军事能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发展中各要素的作用:从对9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各要素的贡献看,资源、经济活动能力对我国综合国力的贡献一直占60%以上,在其它要素中,对外经济活动能力的份额有较快提高,而科技能力、社会发展、军事能力、政府调控能力和外交能力的份额变化不大。2000年,中国综合国力各要素的贡献如下:1、资源:由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实行扩大招生政策,我们曾经耽心的万人平均大学生数没有明显提高将逐步得到缓解,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值得特别欣慰的是可耕地和森林面积的增加。这反映了我国政府和人民持续有效的努力。林业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绿化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西部开发的主导政策之一。今后应该从增加我国综合国力的角度继续向全社会宣传绿化和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总的来看,资源仍然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其中人力和土地资源的部分指标的质量提高是非常值得高兴的,将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注入活力。2、经济活动能力:2000年我国经济活动能力的加强,不仅来自总量的增加,而且日益得益于生产效益的提高,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92年以来的最高值,这对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仍然存在着农业生产效率不高,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等薄弱环节。3、对外经济活动能力:是2000年综合国力诸要素中极辉煌的一面,其构成各指标均呈增长态势。统计表明,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0%,居世界第8位;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3.2%,居世界第9位。 外汇储备居世界第2位。毫无疑问,对外经济活动能力的增长有力地加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4、科技能力:2000年我国增加了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在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比重分别增加了50%和36.9%。而且,科技人员数也有回升,表明采取改善科技人员待遇的对应措施已见成效。5、社会发展程度:2000年,我国教育、文化、保健、通讯和城市化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而发展,使社会发展程度成为2000年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大学、中学和中专等培养的各类专门人员比率仍然偏低,反映了社会发展在这一方面严重的供求不平衡,事实上这正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一大“瓶颈”,从长远看有可能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发展。6、军事能力: 我国军事人员数进一步减少,而军费和武器出口增加,有一大批性能先进的优良装备部队,我国的军事能力的效率在提高,这无疑增强了综合国力。7、政府调控能力: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中央向地方放权的进程,2000年政府调控能力是下降的。尽管这种下降不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但是我们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它会从社会经济的其它方面得到补偿,有相当的积极意义。8、外交能力:2000年,我国继续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克服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系中的种种障碍,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和国际组织活动,为我国争取到比较良好的国际环境。我们估计,以上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贡献分别为:28%,37%,3%,8%,9%,5%,6%和4%。此外,应该指出,1997年香港回归和金融危机对我国综合国力都有一定影响。1、香港回归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香港回归是邓小平国际战略的一大胜利,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对提高中国的凝聚力有深远影响。因此它势必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如果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能够充分地协调和发展双方的优势,今后香港可以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4.80%。2、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未对中国综合国力造成重大影响。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综合国力增长趋势已经比90年代初期放慢,我们认为,危机对亚洲国家特别是对韩国和印尼的影响相当严重。根据以上的测算,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17个主要国家中排列第9位。在位于我国前列的国家中有: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基本是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综合国力略有下降,缩短了与我国的差距;只有加拿大的增长与我国相近,与它的差距变化不大。俄罗斯由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原因,综合国力下降幅度较大。在位于我国后面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巴西、韩国、墨西哥、埃及、意大利的综合国力略有下滑,。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非则略有增长。二、21世纪初期中国综合国力预测 我们根据2000年世界17个主要国家的综合国力,将这些国家分为最强、次强和中强三个国家群。到2020年,美国仍然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没有其它国家可以望其项背。在次强国家群中,日本仍然领头,但是其综合国力也不过为美国的68.16%;中国位居第六,已经超过英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
『捌』 完成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怎么算
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R&D投入÷GDP。
根据科技部统计,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R&D)预计达到13400亿元,R&D占GDP比重预计可达2.1%
希望帮助到你。
『玖』 什么是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又称为投入强度。
其占GDP的比重,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投入水平的最为重要指标。R&D投入强度增加,表明中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9)2018年全国RD经费占GDP比重扩展阅读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R&D经费投入呈现四大特点:
(1)投入总量与美国的差距正逐年缩小。
2013年中国R&D经费总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位,当年R&D经费总量约为位列世界第一的美国的40%,预计2017年这一比例将接近60%。
(2)投入年净增量已超过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增量总和。
2016年中国R&D经费净增量为1506.9亿元,而同期OECD成员国R&D经费净增量合计约为人民币973.7亿元,中国的研发经费净增量约为OECD各成员国增量总和的1.5倍。
(3)投入增速保持世界领先。
2013-2016年间,中国R&D经费年均增长11.1%,而同期美国、欧盟和日本分别为2.7%、2.3%和0.6%。
(4)投入强度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6年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为2.11%,从OECD的35个成员国R&D经费投入强度看,介于列第十二位的法国(2.25%)和第十三位冰岛(2.1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