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来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源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 =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依据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理论,收入法是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劳动者报酬是雇员对企业提供劳动获得的工资和各种形式的报酬,固定资本折旧是生产中使用的房屋和设备在核算期内磨损的转移价值,生产税净额是企业向政府支付的利润前的税金减政府对企业由于政策性的原因造成的亏损而给予的补贴。营业盈余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具体的请看参考资料
2. 收入法计算GDP怎么理解
这个可以去经济学大课堂那里去讨论,我经常再那里问问题,那里有经济类高手。。。
3. 中国历年GDP用收入法计算的数据(1978年—2010年)
登录中国国家统计局——点击统计数据——数据表阅览(注意:不是数据内库查询)—容—年度数据——依次点开,查找“国民经济核算”——地区生产总值收入法项目构成。
备注:1、2006年之前的国民经济核算中没有“地区生产总值收入法项目构成”这一项,它叫做“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项目构成”,但就是收入法,楼主查找时要注意;
2、没有全国的收入法统计数据,只有全国各地区的统计数据,所以需要楼主自己加总一下;
3、1995年之前是没有GDP收入法统计数据,请楼主理解。
4. 怎样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内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容收入法增加值之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4)收入法计算2017年中国gdp扩展阅读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加上资本折旧、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以及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也应计入GDP中。
这样,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从理论上讲,用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与用支出法计算出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
5. 关于用收入法核算GDP
GDP是一年创造的新价值,税收是从利润中扣除的,那么税收来自于利润,那么税收是不是这一年新创造的呢?显然一定是加上税前的利润,如果加上税后的利润的话,核算值见遗漏了新创造的“税收”了。
6. 收入法算GDP,Y=C+S+T+K S T K 分别代表什么
S代表个人储蓄和企业储蓄,T税收净额,K是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收入法是通过加总本国居民、公司和个人直接得自当期货物和服务生产的收入,即要素收入之总和。对这种由所有要素收入之和给出的国内总收入,只要随库存增值对之进行调整,就可以得出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再加上来自国外的财产净收入,就可得出国民生产总值。
1993年中国正式取消国民收入核算,GDP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个指标已被更名为国民总收入(GNI)
由于生产法和收入法都是对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进行核算,为了就每一产业部门取得一致的增加值数据,根据资料来源情况,有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部门,增加值主要以生产法计算的结果为准,有的产业部门如一些服务部门,增加值主要以收入法的计算结果为准。
我国生产法GDP等于收入法GDP,但支出法GDP大多数情况下与这两者不同, 有时会大一些,有时会小一些。鉴于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计算基础更好一些。
国家规定一般以生产法GDP和收入法GDP数据为准,并将支出法GDP与生产法GDP的统计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是2%。 各种公开发表的GDP总量和增长速度数据均是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计算结果。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这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7. 中国 GDP 的计算方法是支出法还是收入法
中国的GDP的核算方法主要是生产法(proction approach)。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是用生产法核算GDP更符回合中国国情。
但是答统计局在统计年鉴上也会公布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核算的GDP,以及收入法(income approach)核算的地区GDP。支出法和生产法核算出来的GDP会有一些差异。近些年来,每次国家统计局公布按生产法核算的季度GDP的数字时,也会公布最终消费,资本形成以及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这些都是支出法的核算项目。
8. 如何用收入法或者支出法来核算GDP
一、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 =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依据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理论,收入法是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劳动者报酬是雇员对企业提供劳动获得的工资和各种形式的报酬,固定资本折旧是生产中使用的房屋和设备在核算期内磨损的转移价值,生产税净额是企业向政府支付的利润前的税金减政府对企业由于政策性的原因造成的亏损而给予的补贴。营业盈余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二、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从支出法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1P1+Q2P2+……QnPn=GDP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2、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或称成为库存)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看,生产出来但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处理,这样是从生产角度统计的GDP和从支出角度统计的GDP相一致。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3、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该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其职能把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把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即政府付出这些支出时,并不相应得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4、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注: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GDP=C+I+G+(X-M)
通过支出法计算的GDP,可以计算出消费率和投资率。所谓消费率就是最终消费占GDP的比率,所谓投资率就是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率。
9. 用收入法计算GDP
根据定义,收入法核算GDP等于各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的报酬之和,包内括工资(劳动力)、租容金(土地)、利息(资本)和利润(企业家才能),即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在此题中只提到了工人工资和生产企业的利润,其中工资总和为12.5,生产企业的利润总和为27.5,所以总的GDP为40万美元。
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运用它们核算GDP时一定要紧扣定义,按照定义来就不会出错。
PS: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第一章对GDP核算有非常清晰和详尽的介绍,建议你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