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上广深哪个gdp最高
上海 2017年上海的GDP突破3万亿 而北京、深圳、广州分别为2.8万亿、2.24万亿、2.15万亿。
⑵ 15个新一线城市GDP,整体经济水平怎么样
各地陆续公布经济年报,15个新一线城市的数据均已揭晓。15个城市中,已有13个城市超过了万亿元大关。其中重庆、苏州超过2万亿元,紧追一线城市。西安在新一线城市中增速位列第一。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15个新一线城市分别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紧追一线城市,重庆、苏州超2万亿。数据显示,15个新一线城市GDP之和达到了207164.22亿元,约占全国的20.4%。15个城市中,有13个城市的GDP超过万亿元大关,2个城市超过了2万亿元,分别是重庆和苏州。其中,重庆以25002.79亿元居新一线城市第一位。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重庆GDP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四个一线城市,位列第五。
2020年重庆GDP总量仅比位居第四的一线城市广州少16.32亿元,未来重庆GDP总量很有可能超过广州,进入到前四行列。
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武汉,2020年全年GDP同比下降了4.7%,在新一线城市中位列杭州之后,位居第五。南京是近年来强省会崛起的典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南京的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众实力雄厚的高校。近几年南京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雄厚的优势,大力打造科创名城,发展新兴产业。2020年南京的GDP总量在所有城市中首次进入前十。
尽管被南京超越,天津2020年的GDP也超过了1.4万亿元,与南京之间的差距并不大。青岛、长沙和郑州这三个城市都超过了1.2万亿元,相互之间的差距也咬得很紧。
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在2019年进入万亿元大关后,2020年继续保级成功,留在万亿元俱乐部。合肥和西安这两座强省会城市,2020年则是首次进入到万亿俱乐部行列。其中,西安成为大西北地区首个万亿元城市。加上合肥和西安,15个新一线城市中,已经有13个城市跻身万亿元俱乐部,只有东莞和沈阳尚未入围。其中东莞作为万亿元俱乐部城市重要后备军,2020年暂时“搁浅”。
有专家分析,东莞受外向型经济冲击很大。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出现大量农民工返岗难现象,不少订单无法完成;4月以后又出现出口受阻现象。不过随着订单量的回升,按照目前态势,2021年东莞大概率会突破万亿元大关。
相比之下,东北唯一的新一线城市沈阳距离万亿元大关仍比较远。沈阳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GDP为657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8%,经济总量仅为榜首重庆的26.3%。
从增速来看,增速较快的几个新一线城市主要是强省会城市,其中前五名分别是西安、南京、合肥、成都和长沙。其中西安以5.2%的增速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一。此外,合肥、长沙、成都也来自中西部地区。
专家表示,沿海发达地区随着综合成本的抬升,大量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个过程中,中西部尤其是强省会城市成为产业和人口集聚的重点,经济增速也比较快。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后,省会城市在科教、医疗、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省会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城市首位度也不断提高,集聚周边资源要素和带动引领周边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相比之下,增速较慢的城市,除了受疫情重创的武汉外,其他城市主要来自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东北、华北地区,以及沿海外向型经济占比较大的东莞、佛山等地。
⑶ 15个新一线城市GDP,哪些城市排名靠前
15个新一线城市GDP已经出炉,其中有13城GDP超万亿,重庆、苏州则超过2万亿元,与一线城市GDP距离在不断缩小。分别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成都GDP以1.77万亿元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三。成都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根据成都媒体此前的报道,预计成都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900余家,增幅超过40%,总数有望突破6100家;同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万亿元。 位居第四的是杭州。疫情之后,杭州的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人才加快流入。
⑷ 北上广深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了吗
据报道,目前各地相继公布本地区2017年经济运行情况,目前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经济发内展“成绩单”均容已公布,上海GDP总量位居首位,四个城市GDP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GDP总量相加达到10.16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万亿元,也就是说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GDP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1/8左右。
按照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大小排列,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中,作为首个GDP总量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上海GDP总量位居第一,北京其次,深圳、广州分列三四位。
⑸ 统计中国城市GDP百强榜单,有何意义
任何一个城市,对应的、B、C、D、E五个维度肯定高低属性不同。所以如果我想让甲城市成为第一,那我只要把甲城市的最强维度对应权重调高就行了。从数学上来说,只要该维度的权重足够高,其他五个维度哪怕都是零都没关系。同理,想让一座城市的排名靠后,反其道而行,在统计时“扬短避长”就可以轻松实现。此时我们发现,受众需要的所谓城市分级,其实是一个统一分类。就像是从过去到现在,当我们提到“一线城市”时,必然想到的就是北上广深。但是现在当我们提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时,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晕的。于是当提到了以上任何一个概念时,每个受众心中都不一样,你认为某个城市算,他认为这个城市不算,最终沟通成本凭空浪费。在这个一点上,我甚至觉得,目前中国城市分级的使用效率,还比不上年轻人爱聊的十二星座分类。该分类就一个维度,出生时间,基本上所有人都能清楚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考核维度越少,归类越“简单粗暴”,反而更为高效。我们以此为出发点,将2018年大陆城市的前100名,按照最简单的GDP参数,对其进行了分类。按照多数人的理解习惯,分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城市6类。GDP是一座城市的众多维度最基础的一项。换而言之,GDP排名高的城市未必就一定很强,也会有各自的问题存在;但真正出色的城市,包括GDP在内的众多维度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要一个“通用版”的城市分级,那么这个分级一定需要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所谓静态的,就好比你设定“万亿GDP就是一线城市”这样的标准。放在十年前似乎适用,但放在当下,2018年中国大陆共计17个城市GDP都过了万亿,显然就完全不适用了。
⑹ GDP竟然可以超过两万亿,这是我国的哪个“黑马”城市
这个城市就是陕西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西安的常住人口高达1000万,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迅速,GDP大约超过了两万亿。
⑺ 2020年新一线城市排名出炉,新一线城市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新一线城市评估的五大指标: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以前只要讲到一线城市,就会说北上广深,但是随着各地的发展,其排名会出现波动。13个新一线城市GDP超万亿,它们都分别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青岛、合肥、佛山。(排名不分先后)。15个新一线城市GDP已经出炉,其中有13城GDP超万亿,重庆、苏州则超过2万亿元,与一线城市GDP距离在不断缩小。那问题来了,15个新一线城市具体包括哪些城市?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15个新一线城市名单具体以下: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数据显示,从GDP总量来看,重庆位居15个新一线城市榜首,达25002.79亿元,仅次于北上广深,未来很有可能会赶超广州;苏州排在第二,为20170.5亿元,被称为“最牛地级市”。
成都GDP以1.77万亿元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三。成都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根据成都媒体此前的报道,预计成都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900余家,增幅超过40%,总数有望突破6100家;同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万亿元。 位居第四的是杭州。疫情之后,杭州的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人才加快流入。
⑻ 北上广深gdp谁最高
上海 2017年上海的GDP突破3万亿 而北京、深圳、广州分别为2.8万亿、2.24万亿、2.15万亿。
⑼ GDP最高的10座城市出炉有哪些
最近几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天津、成都、武汉、苏州等“新一线”城市陆续公布2017年经济数据,中国前10强城市的排名也逐渐清晰。
其中,上海GDP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在全国城市中稳居第一位。北京、深圳、广州成为“2万亿俱乐部”成员,这四座城市的经济总量破10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1/8。
可现在,中国正在告别“唯GDP论”的时代,GDP到底应该如何解读呢?
北上广深经济总量占全国1/8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地相继公布本地区2017年经济运行情况,目前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成绩单”均已公布,
初步核算,北京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3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广州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以上;
深圳预计2017年生产总值超过2.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8%。
值得注意的是,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GDP总量相加达到10.16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万亿元,也就是说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GDP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1/8左右。
城市进化论发现,天津、成都、武汉、苏州等“新一线”城市已公布2017年经济数据,而重庆和杭州尚未公布。统计如下:
▲2016年各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排名(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部门)(注:由于深圳、天津两市公报中未区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因此采用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
GDP衡量的是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规模,不过,一个城市发展得好坏,不能只靠GDP来衡量的,而是还要看效率、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