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无为县的经济
从2000年起,无为9年跻身“安徽省十强县”行列。2010年,全县经济发展实现“六个突破”和“一个完成”,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地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电缆产业产值均突破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均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17.8亿元,完成了年度目标。全县已初步形成以电线电缆超百亿元产业集群为龙头,以船舶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两个超20亿元产业和羽毛羽绒、纺织服装两个超10亿元产业为补充的八大主导产业体系,其中特种电缆产业集群位居全中国四大电线电缆产业基地第二位,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特种电缆产业基地”。
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7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55.7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67.7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17.6:55.6:26.8调整为17.3:57.6:25.0,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为53.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人均GDP18907元(折合2991美元)。
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4亿元,增长14.5%;财政收入24.3亿元,增长19.7%;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9亿元,增长15.2%,经济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
2013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亿元,增长11.6%;财政收入6.9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38.3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亿元,增长13%。 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中国百强。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中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大小麦、蚕豌豆、薯类、玉米、高梁、大豆等。无为县历来以种植水稻为主。解放后,粮食生产逐步发展,1949年种植粮食109.66万亩,总产2.44亿公斤,亩产223公斤。此后20年中,粮食产量时起时伏,除自然灾害减产外,增长不明显。1970年种植129.34万亩,总产4.32亿公斤,亩产334公斤,总产和亩产分别比1949年增长76.9%和49.8%。1971年到1978年,粮食总产徘徊在4~5亿公斤之间,亩产停留在350~450公斤左右。1979年粮食产量迅速提高,总产突破5亿公斤大关,亩产达461公斤。1988年种植90.37万亩,总产5.44亿公斤,亩产601公斤。1949年至1988年,40年间,总产和亩产分别增长1.2和1.7倍。 1988年全县平均亩产达318公斤,复种指数为1.89,创历史最好水平,总产达54.4万吨。
2011年无为县完成农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5.2%;林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2.1%,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78.5千公顷,增长1.4%。
2012年,无为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6.8亿元,增长10.5%。渔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养殖水面24.6万亩,水产品总产6.3万吨,其中河蟹养殖面积达15.3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10亿元,增长13.4%。 解放前,个体手工业遍及全县城乡。居住在广大农村的一部分农民,也兼营商品性手工业生产。他们来源于农民,服务于农村。具有新兴工业色彩的私营工业和兼营商品性生产的私营工业则为数不多。
解放初,政府热情帮助私营工业和手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继尔,积极组织私营工业、手工业走公私合营和合作化道路,投放或组织资金兴办了电厂、粮食加工厂、酒厂、印刷厂等企业。1958年“大跃进”,地方工业蓬勃兴起,迅速办起冷冻厂、大江钢铁厂、大江通用机械厂、纺织厂、合成氨厂、钾肥厂等。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不少工业企业因产、供、销失调,经营亏损而关、停、并、转。1970年后,大办地方“五小工业”,先后办起纺织厂、制药厂、化肥厂、无线电元件厂、水泥厂等骨干企业,1979年后,改革开放,工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到1988年,全县共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452个,年平均职工31929人,完成工业产值(1980年不变价)28121万元;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357个,9747人,完成工业产值12512万元;城镇合营及个体工业完成工业产值1284万元。全县共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1917万元。列入地方国民经济计划的产品有,原煤、食用植物油、饮料酒、配混合饲料、成衣服装、机制纸及纸板、水泥、砖、瓦、日用陶瓷器、中小农具、电风扇、棉纱、布、塑料制品、皮鞋、合成氨、农用化肥、交流电动机、化学原药、大输液、粘土、位移传感器、雨伞、羽毛球、民用钢质船舶、内河拖轮配件、齿轮、橡胶凉鞋、水泥电杆、农用桁条、釉面砖、大米、面粉、板鸭加工等35种。
2012年无为县已形成以电线电缆超400亿元产业为龙头,以新型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羽毛羽绒和纺织服装等产业为中坚的主导产业体系,其中电线电缆产业规模位居中国四大电线电缆产业基地第2位,是安徽省最典型、最成熟、最活跃的产业集群之一。
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户,比上年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45.2亿元,同比增长44.0%。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54.1%,比上年提高44.4个百分点;利税总额4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实现利润24.5亿元,增长26.1%;成本费用利润率4.94%,比上年下降0.5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98577元/人,增长22.5%。
2012年,全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35.8亿元,增长18.8%。2013年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17.1%。
矿业开发是无为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矿产资源遍布全县各个乡镇,集中分布于昆山、牛埠、鹤毛、蜀山、太平等13个乡镇。
㈡ 安徽省无为县在全省县级经济排名第几
安徽省县(市)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
安徽省县(市)排名
省份 县(市) 综合竞争力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安徽 黟 县 20.97 1 6.26 42 56.05 1
安徽 繁昌县 20.11 2 9.25 8 46.36 3
安徽 肥西县 19.68 3 9.29 6 44.89 7
安徽 全椒县 19.08 4 8.18 11 45.63 5
安徽 祁门县 18.29 5 6.89 32 46.15 4
安徽 天长市 18.23 6 10.69 1 37.07 20
安徽 当涂县 18.15 7 9.32 5 39.99 14
安徽 郎溪县 17.86 8 5.92 51 47.04 2
安徽 广德县 17.78 9 7.82 18 42.35 8
安徽 芜湖县 17.67 10 8.04 13 41.5 10
安徽 霍山县 17.55 11 7.94 17 41.35 11
安徽 铜陵县 17.55 12 6.28 41 45.22 6
安徽 肥东县 17.48 13 9.5 4 37.48 16
安徽 凤台县 17.07 14 9.27 7 36.72 22
安徽 和 县 17.01 15 8.06 12 39.35 15
安徽 桐城市 17 16 9.88 3 35.07 27
安徽 南陵县 16.94 17 7.01 28 41.59 9
安徽 含山县 16.8 18 7.47 21 40.06 13
安徽 怀宁县 16.47 19 8.19 10 37.34 18
安徽 无为县 16.46 20 10.14 2 32.77 36
安徽 舒城县 15.86 21 7.34 25 37.43 17
安徽 明光市 15.78 22 7.41 23 37.01 21
安徽 岳西县 15.42 23 5.07 57 41.34 12
安徽 休宁县 15.03 24 6.25 43 37.34 19
安徽 来安县 14.87 25 7.63 20 33.64 31
安徽 庐江县 14.84 26 7.97 15 32.73 37
安徽 固镇县 14.78 27 6.62 36 35.68 23
安徽 绩溪县 14.7 28 6.59 38 35.53 24
安徽 怀远县 14.57 29 8.23 9 31.26 42
安徽 歙 县 14.56 30 7.26 26 33.49 32
安徽 五河县 14.41 31 6.24 44 35.42 25
安徽 泾 县 14.14 32 6.76 35 33.36 34
安徽 青阳县 13.95 33 6.05 47 34.41 29
安徽 宿松县 13.92 34 5.76 52 35 28
安徽 太和县 13.68 35 7.44 22 30.31 45
安徽 长丰县 13.67 36 7.01 29 31.28 41
安徽 旌德县 13.59 37 5.97 50 33.44 33
安徽 定远县 13.44 38 6.83 33 30.96 43
安徽 寿 县 13.44 39 6.51 39 31.72 40
安徽 望江县 13.36 40 4.95 59 35.11 26
安徽 枞阳县 13.24 41 7.39 24 29.04 47
安徽 潜山县 13.11 42 6 48 31.86 38
安徽 凤阳县 13.1 43 6.9 31 29.75 46
安徽 石台县 13.02 44 4.93 60 34.1 30
安徽 界首市 12.75 45 5.99 49 30.76 44
安徽 金寨县 12.71 46 4.98 58 33 35
安徽 太湖县 12.54 47 5.27 56 31.78 39
安徽 霍邱县 12.5 48 7.22 27 27.11 49
安徽 东至县 12.19 49 6.16 45 28.6 48
安徽 蒙城县 12.01 50 7.72 19 24.38 52
安徽 砀山县 11.38 51 6.12 46 26.14 50
安徽 灵璧县 11 52 7 30 22.88 54
安徽 泗 县 10.99 53 6.33 40 24.41 51
安徽 涡阳县 10.82 54 8.03 14 19.92 58
安徽 萧 县 10.31 55 6.61 37 21.62 56
安徽 阜南县 10.14 56 5.74 53 23.12 53
安徽 临泉县 10.12 57 6.82 34 20.54 57
安徽 濉溪县 10.04 58 7.94 16 17.67 60
安徽 颍上县 9.71 59 5.3 55 22.8 55
安徽 利辛县 8.72 60 5.71 54 18.71 59
以上2007年
安徽各市的经济排名情况? 安徽省(各市经济状况排名
安徽省(各市经济状况排名)
(安徽省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总 4174.00 14.2
马市 6042.00 17.2
合市 4758.00 12.5
铜市 4748.00 19.1
芜市 4622.00 12.8
蚌市 4586.00 20.0
淮市 4569.00 30.0
淮市 4207.00 7.7
黄市 4029.00 9.0
宿市 4000.00 15.1
安市 3980.00 6.9
池市 3975.00 13.8
滁市 3957.00 11.8
宣市 3892.00 11.7
亳市 3878.00 17.3
巢市 3788.00 19.5
阜市 3755.00 8.8
六市 3648.00 11.1
(安徽省各市财政收入)
全省 327.53 18.0 168.50 24.3
合肥市 71.67 13.5 35.67 24.1
芜湖市 31.57 16.8 12.38 17.7
马鞍山市 29.95 6.6 13.97 15.7
蚌埠市 19.44 19.6 7.28 39.4
安庆市 17.97 11.0 9.34 19.9
淮南市 16.81 13.5 7.75 28.3
铜陵市 14.95 68.1 6.10 70.9
滁州市 14.30 33.8 5.92 39.9
阜阳市 13.57 20.3 6.21 27.2
淮北市 12.50 12.0 5.27 16.7
六安市 10.01 41.5 5.87 43.6
巢湖市 9.97 24.5 5.07 30.8
宣城市 9.53 17.3 5.20 30.9
黄山市 6.98 29.1 4.71 26.9
宿州市 6.91 18.4 3.54 26.5
亳州市 6.90 57.3 3.24 47.8
池州市 6.24 28.9 3.79 39.6
(安徽省各市固定资产投资)
全省 926.60 50.4
合肥市 282.93 120.7
马鞍山市 91.78 30.2
芜湖市 87.54 30.3
安庆市 52.88 41.1
黄山市 51.91 60.9
淮南市 49.64 53.2
蚌埠市 37.74 21.0
六安市 35.98 43.6
巢湖市 35.22 24.1
宣城市 33.91 33.9
阜阳市 30.30 14.1
滁州市 26.96 48.5
淮北市 26.78 39.5
铜陵市 24.31 17.1
池州市 23.27 30.4
宿州市 19.37 20.6
这里面有排名,可以看下!
㈢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怎么样
庐江县地处安徽中部,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脉。东与巢湖市、无为县接壤,南以枞阳县、桐城市为邻,西靠舒城县,北抵肥西县,南北两端相距62千米,东西最大间隔52千米,总面积2343.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庐江县户籍人口120.86万人。庐江拥有众多的资源,南边探明储量了丰富的明矾,铁矿,铜矿等,是未来合肥的重要的资源基地,位于西边的汤池是有名的温泉度假村,各种天然温泉令人神往,北边的巢湖是渔场的基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著名的周瑜墓,丁汝昌雕像,孙立人纪念馆等。
庐江经济的大发展也带动了庐江房价的上涨,碧桂园,恒大等全国知名房企纷纷落户庐江,体现了各大房地产开发商对庐江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庐江的房价已经目前来到8千一平,对于县城来说这个房价不算低。综上可知,庐江未来的发展还是很有看头,作为合肥的南大门,庐江未来有望继续得到合肥市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持续支持。
㈣ 滨州无棣县2018年GDP多少
无棣县辖6镇、 12乡, 592个行政村,总面积1998.12平方公里,人口41.35万。199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工农业总产值33.6亿元,增长50.9%,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财政收入完成4023万元,较上年增长2 0.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2.1亿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增长71.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4.42亿元,较年初增长48%。
无棣县乡镇:
信阳乡 佘家巷乡 碣石山镇 西小王乡 车镇乡 柳堡乡 埕口镇 水湾镇 小泊头镇 无棣镇
㈤ 2018年各城市GDP前20名
2017各地经济年报出炉,山东省突破7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三,赶超浙江等省份。 2017年多个省回份GDP迈上新台答阶,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省份共有11个,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和上海。 具体来看,广东GDP总量将近9万亿元,连续29年位居全国首位。东北、山西等地的经济增长已开始呈现回暖态势。 2017年,多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迈上新台阶,目前,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省份共有11个,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和上海。 具体来看,广东GDP总量将近9万亿元,连续29年位居全国首位;江苏、山东、浙江分别首次突破8万亿、7万亿、5万亿元的大关;四川和湖北均超过3.65万亿元;福建和上海首次跨过3万亿元,从城市经济来看,上海是我国首个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城市。而在山东省,经初步核算,2017年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1037.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7.1亿元,增长7.1%。 2017年31个省份经济增速一览 2017年31个省份GDP总量一览
㈥ 2018年中国gdp排名最差的三十个县是哪些
2018年中国排行榜最差的30个县应该有三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