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旅游业对GDP和就业贡献如何
11月,本是传统旅游淡季,不过电商双十一的到来,却将旅游市场催为旺季。据悉,今年双十一,各大旅游OTA纷纷推出打折促销旅游产品,还有平台变换花样推出抽奖“免房”、“买一送一”等活动。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旅游产业已推动旅游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5.2%;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5.6%;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5.1%;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旅游直接就业2813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
2. 居民消费水平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消费复作为非必需性消费制,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据国际规律,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国民的旅游消费将进入启动期。
根据旅游消费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旅游消费将经历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先后经历观光游(人均收入1,000美元起步)→休闲游(人均收入2,000-3,000美元起步)→度假游(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起步)三个阶段。
3. gdp增长多少会影响旅游产业
GDP增长,意味者百姓的收入会增加,也就增加了旅游消费的机会。
因此GDP与旅游市场正相关。
4. 旅游业对经济影响的有哪些数据
建省办经济特区17年来,海南旅游业从一个哇哇待哺的幼小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优势“朝阳”产业。初步测算,2004年,全省旅游业直接创造或通过传导链间接创造的增加值为86.8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11.0%。其中,旅游业直接创造的增加值为48.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3%,对GDP的贡献率由上年的5.6%上升至6.2%。2004年,全省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11.01亿元,比1987年增长96.4倍,年均增长30.9%。其中,境外旅游收入6.77亿元,比1987年增长15.5倍,年均增长17.9%;国内旅游收入104.24亿元,增长141.8倍,年均递增33.3%。旅游业增加值率为42.5%,比上年提高2.17百分点。
初步测算,2004年旅游业通过传导链影响关联产业间接创造增加值为37.96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4.8%。按旅游业每收入1元间接影响关联行业增收4.3元和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间接带动关联行业增加4.5个就业岗位的研究资料测算,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11.01亿元,由此影响关联行业实现总收入477.34亿元,比1987年增长96.7倍,平均每年增长30.9%。2002年,全省旅游企业从业人员6.58万人,带动关联产业就业23.03万人,传导影响社会劳动就业29.61万人。旅游产业传导链进一步拉长。
5. 经济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中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在其发展的早期就已经明确了发展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它坚持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各界的资金。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旅游项目建设。
这一开放的投资政策促进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市场化程度较低,但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总体上呈持续优化趋势。
未来10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10.4%的年均增长率,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年均增长率为9.8%,企业/政府旅游增长率将达到10.9%。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国。
到201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将从2002年的5.44%上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未来几年将有重大投资机会。
(5)人均gdp增长对旅游业的影响扩展阅读: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
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20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2.47%。
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
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6. 旅游业是如何影响GDP的
市(州)GDP(亿元)增长(%)市(州)GDP(亿元)增长(%)成 都1951.28 14.3 眉 山189.57 14.6 自 贡247.12 14.7 宜 宾307.25 14.8 攀枝花208.28 7.8 广 安版204.53 14.6 泸 州283.43 15.0 达 州316.23 12.8 德 阳权347.32 13.6 雅 安103.42 14.5 绵 阳388.59 13.7 巴 中95.02 11.3 广 元117.62 14.5 资 阳249.55 14.7 遂 宁171.56 14.5 阿 坝40.90 12.1 内 江257.77 14.8 甘 孜33.17 4.5 乐 山300.75 15.0 凉 山279.64 15.7 南 充306.30
7. 简述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旅游业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外,还具备和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作用”.
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功能作用
据推算,在经济增长其他条件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国内旅游消费每增长10个百分点,将拉动居民消费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约1个百分点.
二、对调整产业结构方面的功能作用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10%,旅游服务贸易约占服务业进出口贸易的30%.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也将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地位的迅速提升.
三、对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功能作用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耕方式、改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农民收入水平、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城镇化.
四、对平衡国际收支减少贸易摩擦方面的功能作用
由于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和花费较多的国家,很多属于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欧盟一些主要国家等).因此,通过发展出境旅游,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我国同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
五、对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的功能作用
从我国Ⅰ、Ⅱ、Ⅲ产业每万元GDP能源消耗情况来看,第一产业约为0.48吨标准煤/万元,第二产业约为0.9吨标准煤/万元,第三产业约为0.3吨标准煤/万元.第三产业单位能耗是二产的1/3,是一产的60%.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降低资源消耗的目标.
六、对调整收入差距方面的功能作用
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够实现财富的转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而更多情况是实现由相对发达地区富裕人群财富向相对落后地区贫困人群的转移.我国目前2万多个景区点,其中70%以上坐落在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通过发展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8. 旅游业对经济的正面影响是什么
1、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如推动商业、饮食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园林等的发展.
2、旅游业能促使公共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8)人均gdp增长对旅游业的影响扩展阅读
旅游业的弊端:
1、物价上涨: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外来旅游者涌入当地,由于涌入大量的外来游客,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大量游客的涌入势必引起当地的物价上涨,而损伤了当地居民利益。
2、破坏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现仍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个人收入远远高于务农收入,因此大量农业人员纷纷涌入旅游行业,从事服务业时田地荒芜。从而破坏了原有的产业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