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1944年日本人均gdp

1944年日本人均gdp

发布时间:2021-02-28 23:58:23

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经济状况如何

1.战争对日本经济的严重破坏
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2.战后初期的民主化改革和经济恢复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代了很大的成功。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经济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其含义是战后经济恢复阶段已经结束了。经济白皮书这样写道:“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局面。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这标志着到1955年为止,日本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从此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❷ 介绍一下二战前世界的经济和军事国家排名

经济力:(1939年的统计,二战爆发前)

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内38.7%,
苏联容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7.6%,
德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3.2%,
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9.2%,
法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4.5%,
日本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
意大利占世界工业生产的2.9%,
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0.3%,

军事力:(美国没参战前)

德国占世界总军力的22.5%
苏联占世界总军力的16.2%
美国占世界总军力的12% (只计当时孤立主义时美国整体军力)
日本点世界总军力的10.2%
英国占世界总军力的9.8%
法国占世界总军力的7%
意大利占世界总军力的4.8%
当时的中国就不用排了,最基本的军工基础都木有。。
(美国参战后就不用提了,至少占世界军力的近百分之四十)

❸ 2015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前50名是哪些国家人均GDP排名如何

1、先登录国家数据库网站,找到国际数据,进入世界银行官网;2、选择显示文字为专中文,点击页面属下的数据栏;3、在查询指标的界面下,选择按专题查询;4、选择按经济与增长标签查询5、界面一般显示的是CNI数据,可以点击数据进行调换,改为GDP数据。6、点击经济与增长下的GDP(现价美元)7、这样就可以查询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GDP。补充:世界银行世界银行(WorldBank)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简称,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五个成员机构组成;成立于1944年,1946年6月开始营业。

❹ 想问一下:美国二战时期的人均GDP大约是多少就说1944年吧

1944年,美国GDP为2198亿美元。人均GDP大约1588.19美元,大概相当于2005年的14705.52美元。换算到2012年,还要多。

❺ 二战期间美国有多少辆坦克留这么多坦克有何用

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9234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内克.
因为不知道战容争什么时候能结束。敌方还有多少实力。
艾森豪威尔作为欧洲盟军总司令在1944年作出判断,欧洲战争在1944年年底就能结束。结果德军发起了著名的阿登森林战役,盟军损失约8万余人(包括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其中7.7万人是美国军人。
而美国国内艾森豪威尔说话之后,美军已经开始消减军事订单,部分工厂停产和转产军事设备。而阿登森林战役一打响,美国国内开始发疯的生产军火,也就极大导致了军事产品的过剩。

❻ 日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泡沫”经济 金融危机 累积公债余款 复合萧条
教育投资论 剩余价值率和积累率 市场经济 一揽子对策

简介:日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之一。二战结束后,经济崩溃,百业萧条。在美国的援助和扶持下,举国上下励精图治,积极学习引进欧美的科学技术,使日本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5年恢复到二战前水平。至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前苏联跃居世界第二。80年代后期,日本发生极其严重的经济“泡沫”。进入90年代以来,“泡沫”经济破灭,金融危机严重,经济回升乏力,政局变动频繁,已失去了赶超美国和西欧势头。但其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二的地位仍未动摇,对世界经济的进展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篇 探索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之因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
二战中,日本遭到了惨败。战争使日本丧失了235万人口,战争中所侵占的朝鲜、南库页岛和我国台湾、东北等殖民地也随之丧失,本土大部分城市遭到毁灭性轰炸。此时日本经济已经崩溃,由于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工人大量失业,特别是军需工业中至少有50%以上工人被解雇。同时复员军人和海外撤退人员蜂拥而入,战争结束时失业人数猛增到1300万。战争期间政府为筹措军费,曾发行大量赤字公债。1944年以来,累积公债余款已超过当年度的国民收入。战争结束,中央银行为了救急又大量发放贷款,使货币过量与物资奇缺之间的矛盾大大激化。当时日本学者形容日本前途是“迷雾茫茫、昏天暗地”。日本经济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然而,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仅花了10年时间,就得到了迅速恢复。到1955年,日本的工业生产、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都超过了二战前或恢复到战时的最高水平。进出口贸易分别恢复到二战前的90%和72%,国际收支出现了2.8亿多美元的顺差,外汇储备达9亿美元。同时,国内的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财政金融形势也明显好转。
我认为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1、实行战略转移,采取了适应国情、国力的战略决策。二战后,吉田茂政府委托一批专家学者,对日本经济的出路进行研究。在《重建日本经济的基本问题》报告中提出了经济立国的方针,并指出,只有确立走经济立国的道路,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的恢复和发展。日本先后在煤炭、钢铁、电力、化肥等基础工业和运输业(铁路、海运)进行恢复,并成立金融业对生产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生产业有了明显的发展。这些部门的迅速恢复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了廉价的动力、原料和运输手段,从而又带动和促进了整个经济的恢复。根据日本缺乏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特点,大力引进技术水平高、能耗小的实用技术。
2、以美国为模式的民主改革。二战后,以联合国名义进驻日本的美国占领军当局,为了“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和把日本完全纳入到美国政治经济体系之中,同时,也由于当时国际民主力量的强大压力,推行了旨在消除支撑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政治机构和经济基础的政策。
3、美国的援助。二战后,美国为彻底铲除日本军国主义武装力量,削弱垄断资本,推行了非军事化的民主化改革。不久,时局发生了变化,前苏联与美国对峙。于是美国改变了对日方针,将其纳入美国在远东的反共战略体系,从而放松对日本的限制,而改为扶植,希望日本成为抗击共产主义潮流的一支重要力量。美国还通过“战领地区救济基金”和“战领地区经济恢复基金”进行援助。从1946-1951年以各种方式共援助21.8亿美元,占同期日本进口总额的40%以上。美国的援助以粮食形式支付,占出售所得款项的40%用于购买石油、化肥、棉花等急需的生产资料和加工出口的原料,这些对于缓解当时日本国内的粮食危机和发展经济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4、朝鲜战争刺激。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顿时成为美国进行战争的军事基础和作战物资供应地。这种迅速膨胀的“特需”给日本创造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出口贸易,使得各个工矿部门都活跃起来。
二、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1955年日本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其经济实力相差甚远。其时,国民生产总值为240亿美元,仅为美国的6.7%,联邦德国的56%。人均国民收入为194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排名第34。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都相当落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0%,出口商品中,轻工业品占62%。整个科学技术水平比欧美要落后20年,而在1956年-1973年间却出现了异乎寻常的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0.9%,翻了4番,增长了16倍。这在日本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日本已于70年代中期实现了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也实现了专家化和科学化,主要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已达到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1、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措施。正是这种二战前没有得到切实发展且极不成熟的重工业在以后的20年得到充实和发展,才使得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大国。
重化工业一经进入正式发展阶段,很快就唤起了轻工业时期埋没的国民力量,而且发展到一定程度,能为国内各类产业提供各种最适用的价格较低的钢铁原料、机械设备等产品和各种化工产品,并使技术熟练进而独创。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的加强,突出表现在大力扶植重化工业、新兴产业和出口产业。在税收、贷款、产业政策上给予特殊优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还表现在,严格限制外国货物和外资进口。日本政府规定,除随先进技术进口的先进设备必需的原材料外,其他凡属整机和制成品的进口均在严格限制之列。日本对本国产业的保护期定得相当长,只是在本国产业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之后才逐渐向国外开放市场。直至今天,日本的稻米市场仍然固若金汤,这是日本农业能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培养国内科技力量。在制定了重化工业方针后,为促进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引进科技占有突出的地位。日本人明白,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要想后来居上,必须把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拿过来,作为自己前进的起点。大规模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不仅极大地推进了重化工业,也使日本的其化产业和后来的半导体、通讯等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与技术引进相配合,日本政府扩大教育投资,培养科技人才。日本政府在1960年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就强调指出“振兴科学技术的根本,则是以科学技术教育为中心培养人才”。60年代前后,日本盛行“教育投资论“,把人看做资源,而教育则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于是把人才开发和教育事业纳入经济计划。真可谓是90年代出现的“知识经济论”的先声。在搞教育的投资上,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
3、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积累。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中,日本固定资产投资从1778.4亿日元增加到25546亿日元,15年间增加了13倍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每年都在1/3左右,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固定资产的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工业领域,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和化学这4个部门。
日本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所需的巨额资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日本工人的工资率长期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而有很高的剩余价值率和积累率。二是企业外部投资,如储蓄转化、私人直接投资、财政支持和外资注入等,这些来源都比较丰富。日本的个人储蓄率很高,1964年-1973年间,个人储蓄率达12.8%(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则不到10%),形成相对丰富的银行可贷资金。日本政府鼓励私人投资,对私人投资所获的股息红利免税。日本的军费开支很少,每年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在财政收入中也只占5%-7%,尤其是在经济总量扩张之后,所占比例更显得相对减少。因而能够集中较多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60年代政府投资一直占国内总投资的24%左右。在1956-1973年,日本共引进外资269亿美元,直接贷款和外国股票占投资总额的89%。
4、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日本系统引进美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并与本国的传统经验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效率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一科学的、高效率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先进技术被并称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两个车轮。日本独特的经营管理制度可概括为“三大神器”,即①终身雇佣制;②与学习相结合的年功序列制;③企业内部工会组织。只要企业不倒闭,本企业职工就可以在本企业工作。而企业也关心职工的利益。职工工资可根据自己工龄逐年增加;企业不随意解雇员工等等,形成了企业的凝聚力。使职工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
5、二战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布局对日本极为有利。日本是自然资源极为缺乏的国家,除了淡水之外几乎什么都缺乏。发展重化工业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燃料都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二战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纷纷独立,各国大力开发并出口资源,尤其是石油的大量开采引起能源革命。1950年世界产油量为38亿桶,1970年达166.8亿桶。亚非拉及澳大利亚的铁矿、煤、铜矿等资源也被大量开采。二战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的价格又十分低廉,而制成品价格却大幅度上升。这不仅使日本廉价获得大量能源和其他资源,而且使它在进口贸易上赚取大量的“价格剪刀差”利润。仅以石油价格为例,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前,每桶石油价格只有2-3美元。中东战争之后每桶涨到12美元左右。日本的石油进口率在60-70年代是99.8%,低廉的石油使日本经济受益匪浅。
第二篇 存在的问题
经过20世纪90年代这个所谓“失去的十年”,日本经济不仅未能走出长期萧条的阴影,反而呈现出每况愈下的迹象。这种现象究竟该如何解释?日本经济的萧条今后还将继续多久?有没有可能走出萧条?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应当说,关键在于探讨当今日本经济萧条的性质究竟是什么。
曾任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的著名经济评论家界屋太一认为,当前日本经济不景气是以下三个原因互相重叠作用的结果,其一是经济循环正处在下降阶段中,这是指日本经济每五六年就会出现一次经济衰退;其二是“资产负债表萧条”,这是指泡沫经济崩溃后,不良债权大量积存,一直未得到处理,巨额的不良债权拖了企业设备投资的后腿,并导致就业不稳定;其三是“文明萧条”,这是指日本在战后建成了一个适合于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的现代工业社会,但现在的世界正在向多样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过渡,日本的大规模批量生产型制度、组织和习惯已经无法与新的世界文明合拍。界屋主张:“我们必须同时解决这个‘三种萧条’的问题。”然而,除了上述“三种萧条”之外,不能不指出,日本至少还存在另外两种萧条,其一是“人口结构萧条”,即人口结构的少子老龄化倾向;其二是“政治萧条”,即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与政治日趋保守化。此外

❼ 求二战前的全球经济背景 越详细越好

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

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

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

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

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

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

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

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

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

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

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

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

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

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 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

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

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

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

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浪潮高涨,

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

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

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发展到91***,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小日本与美国的比较: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
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

。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

。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

。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

。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

。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

。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

。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

。‘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

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

。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

。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
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

。1941-1942年,日本将

坦克生产列入了***(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

坦克1065辆,轻型

坦克1024门

。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

坦克24997辆,轻型

坦克4052辆

。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

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

坦克

。由于日军

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

1943年

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

。日本不但缺少

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

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

。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

。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



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升到310***,美国则从415***激增到了889***

。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 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

。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

。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

。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和

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

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

。在此之前,

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

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

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

。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

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

。在战争进行时,

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

坦克和火炮

。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

。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资源可供使用,而

苏联的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

。从资源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

。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

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

苏联本土进行战争,

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

阅读全文

与1944年日本人均gdp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