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人平均寿命多少年
中国人,人均预期寿命增.34岁。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各地情况看,上海、北京等地的人均预期寿命均已超过80岁,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的有26省(市、区) 。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香港成为世界上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2014年人均预期达83.98岁。可以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有些地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gdp和人均寿命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5岁,到了1978年是68.2岁。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1960年增长32.99岁。
从全球看,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过去的15年里,世界范围内的预期寿命增长了约5年,2015年全球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1.4岁,而中国早在2010年就达到了这一数字。
而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岁。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会出现大幅提升的原因
据人口学家萨缪尔·普勒斯顿研究,经济收入和人均预期寿命之间存在着强相关关系。这一发现被称为“普勒斯顿曲线”。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公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极大改善了人们物质生活,人均预期寿命也随之提高。
此外,公共卫生是全民健康的基石。中国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有效控制健康危险因素,消除了一大批重大疾病危害,有力提高了公民的健康水平。
例如,为了预防传染性疾病,中国将14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可预防15种传染病。
参考资料人民健康网——中国人,人均预期寿命等三大指标向好
㈡ 有没有经济学家在研究各国人均寿命与人均gdp,成人识字率,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关系
有。 你说的这些可以在谷歌学术里面搜索到,但是搜索的关键词要用英文。
另外“成人识字率alt literacy ”应该是受教育水平的代理或者工具变量,“儿童疫苗接种率”应该是医疗水平Health level的代理或者工具变量,你在搜索的时候应该也搜索一下受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关于受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和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之间的文章不少,我已经试着搜索过。
一般不会用成人识字率,儿童疫苗接种率单独写一篇经济增长的文章,你搜到含有关键词的文章以后,看看它里面的这一方面是怎么做的。
㈢ 北海市海城区的经济总量,人均寿命分别是多少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如何
卫生
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卫生保健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2005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59个(不含个体),其中医院、卫生院41个,门诊部(所)302个,妇幼保健所3个。医院、卫生院病床位2885张。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797人(不含个体),其中医生229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推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40.7万人。卫生防疫取得较好成效。全市未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全市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无甲类传染病发生。
人口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149.24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增长0.93%,其中市区人口55.79万人,增加0.83万人,增长1.52%。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21‰,比上年下降1.3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2.9‰,比上年下降2.8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31‰,比上年增加1.52个千分点。
经济成就
2005年,该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围绕“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坚持“工业立市”和“旅游兴市”战略,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与投资发展年”活动,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在较高的平台上快速运行。2005年,我市克服干旱、煤电油运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快速运行的势头,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83.4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6.37亿元、66.68亿元、70.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23.6%、12.2%。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5.3:36.3:38.4。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了2.9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了2.2和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进一步向工业化方面调整。分季度看,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13.0%,二季度增长12.5%,三季度增长13.4%,四季度增长14.2%,说明我市经济步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与全区相比,GDP增幅比全区高1.5个百分点,人均GDP比全区高3587元达到12349元。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9%、55.9%、33.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4.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水平涨幅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呈“四升四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居住类分别上涨4.2%、1.2%、0.1%、7.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0.1%、0.1%、2.6%、4.6%。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总量进一步增大。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27亿元,比去年净增3.96亿元,同比增长25.83%。人均财政收入达到1297元。地方财政收入10.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6%。其中税收收入5.43亿元,增长26.78%,非税收入5.43亿元,增长36.71%。财政支出17.77亿元,增长33.24%。
国内贸易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4亿元,同比增长13.58%。其中:市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9%,合浦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1%。
分销售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9%;县的零售额9.29亿元,增长13.69%,县以下零售额8.82亿元,增长13.12%。
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8%;餐饮业零售额5.59亿元,增长13.04%;其他行业零售额3.67亿元,增长12.41%。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468万美元,同比增长35.7%,其中进口5924万美元,增长44.18%,出口12543万美元,增长32.03%。全年审批利用外资项目32项,同比增加10项。实际利用外资2387万美元,同比增长20.98%。
以上的是全北海的!!包括海城区。
㈣ 中中国人的人均寿命是多少年
中国人人均寿命77岁。我国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回77岁。
中国男性平均寿答命为73.64岁,中国女性平均寿命为79.43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仅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中上收入国家,反应出了中国人口素质良好的发展态势,也表明了人民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明显的改善。
(4)gdp和人均寿命扩展阅读:
影响寿命的因素
1、不同地域的经济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地理环境、文化水平、习俗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该国人的寿命。
2、性别因素。寿命与性别有明显的关系。女性寿命比男性长,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
3、生活方式因素。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是世界上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4、心理环境因素。当代心理免疫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
㈤ 各国人均寿命与GDP的关系
这个国际上已经做过很多相关的研究了,一般说来人均寿命和GDP是正相专关的,也就是人均寿命越属高,GDP越高。当然两者是互为因果的,人均寿命增加,人们创造的财富增加,GDP增加。而GDP增加,人们享受的医疗一般也会更好,从而人均寿命增加。
根据联合国开发署的测算,在一定范围内,人均寿命每增加10%,GDP就增加1.1% 。
㈥ 人均gdp是什么意思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6)gdp和人均寿命扩展阅读:
人均gdp的意义
除资源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GDP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就中日比较而论,人均GDP虽不能正确反映中日两国综合国力。
但日本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人口寿命以及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要高于中国,尤其是日本城乡发展的相对均衡以及农村农业基本上“水旱无忧”的抗灾能力与抗灾水平,更是让中国望尘莫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的滞后发展恰恰拖了我国人均GDP的后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最终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以阎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卢森堡等经济体为例,尽管它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能与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但是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指标而言,卢森堡等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城乡均衡发展程度却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㈦ GDP是什么,简单的例子告诉你,不要再用它忽悠我们
GDP又叫——国内生产总抄值,是指一袭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现在最能反映国家综合实力、经济水平的一种指标。但是其有很大缺陷。
现在一般把GDP作为主要统计指标外,还采用其他综合指标,例如:百人(或千人)拥有汽车辆、百人拥有手机数量、人均受教育水平、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寿命、人均医疗负担程度、人均占有猪牛羊肉禽类啤酒奶类水平、物价等等。
这样统计出来的指标比较符合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
㈧ 到底什么叫人均GDP,这个统计有何意义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人均GDP的意义:
一、除资源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GDP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较而论,人均GDP虽不能正确反映中日两国综合国力,但确实表明日本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人口寿命以及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要高于中国,尤其是日本城乡发展的相对均衡以及农村农业基本上“水旱无忧”的抗灾能力与抗灾水平,更是让中国望尘莫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的滞后发展恰恰拖了我国人均GDP的后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最终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以阎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卢森堡等经济体为例,尽管它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能与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但是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指标而言,卢森堡等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城乡均衡发展程度却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二、人均GDP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事实上,强调人均GDP的国家,一般也比较注重提高本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人均GDP观念及其人均GDP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与投入水平。
三、人均GDP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据亨廷顿分析,在一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发展理论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认定为工业化起飞阶段,4000-6000美元为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后,相对于传统社会,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达到4000-6000美元时,一些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往往进入高危阶段。但人均GDP一旦达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后,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进入一种新的社会稳定状态。阎文提到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的法国和意大利似乎并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个国家更稳定,显然混淆了国家基本政治稳定与领导更换政府更迭之间的巨大差别。不论左派还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见,应该承认,包括西欧国家在内的这种民主政治条件下的某些不稳定表现,与转型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社会不稳定,存在本质不同。
㈨ 2020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中国人人均寿命77岁。我国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
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3.64岁,中国女性平均寿命为79.43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仅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中上收入国家,反应出了中国人口素质良好的发展态势,也表明了人民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明显的改善。
(9)gdp和人均寿命扩展阅读:
影响寿命的两大因素
1、经济收入起决定作用:
如果将中国当代人均GDP值拉一条曲线,同时也把近60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值画一条曲线,二者都是从西南向东北攀升,经济收入与国民预期寿命值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在不考虑遗传、教育、医疗、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根据人均GDP和人均预期寿命两相数据,可以预期的是,中国居民在人均收入有较大增长潜力的情况下,人均预期寿命可以继续增加。
2、重大疾病则是消极因素:
重大疾病,如艾滋、癌症、心脏病等恶性疾病,是制约人们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就人均预期寿命不足70岁的云南而言,它是我国艾滋病例最多的省份,超过10万例,而全国病例为65.1万。这也是为何云南空气水质更好,人均寿命却更低的原因之一。
㈩ 中国人口的平均生存寿命是多少
青年报头版“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85岁”的大标题,着实令人又回到“大跃进”
的年代。
高兴之余,翻了点资料,对“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大有
疑问。
2050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主要是1965——2049年生,1——84岁各年龄组的人的
生存率或死亡率决定的。
2005年发达国家80岁的生存率为40%多,发展中国家约20%,中国应比发展中国家
的生存率略高。2005年发达国家的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约79岁,发展中国家约67——7
0岁,中国71.6岁.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最高达81.9岁.日本由1960年71.6岁提高到81.9
岁化了45年。英国1965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4岁,2005年为78.3岁,预期到2045年
可达81.8岁.
瑞典1950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8岁,2005年为80.1岁,预期到2025年可达82岁.
法国1965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5岁,2005年为78.4岁,预期到2025年可达81.6岁.
也就是说按最快的日本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速度,中国到2050年人口的平均预期
寿命为81.9岁。那么按每10年增1.5岁,由81.9岁提高到85岁还要20年,除非医学有重大
突破。
还应指出的是中国到2050年可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和上述几个高度发达国家的
2005年水平相近(人均GDP 30000 PPP美元)。平均而言,全球60多个高人类发展国家
1975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约为70岁,人均GDP15000 PPP美元,2005年达77.7岁,人均G
DP26500 PPP美元。
1995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9.9岁,人均GDP仅约3000 PPP美元。今天人口的平均
预期寿命的提高很大程度与重大疾病,如癌症等死亡率下降有关,其费用是高昂的。
有资料说明,中国在近30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不算快,1975年的63.2——
2005年的71.6仅8.4岁,而同期中等人类发展国家为9.5岁。随平均预期寿命增长增速变慢,
因此20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不应以1975年——2005年的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速
8.4岁/30年来估算,85岁显然是一个高估的预期值。按近30年高人类发展国家人口的平均预期
寿命增速7.1岁/30年,20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82.3岁。(未完)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85岁
北京青年报:樊宏伟 (07/02/12 02:38)
中科院昨日提出未来几十年中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
本报讯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这是昨天由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中提出的未来几十年中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总纲》同时指出,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需建立包括生态补偿、社会补偿等在内的五大国家补偿制度。
《总纲》提出了到205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包括:中国要在未来50年的时间内,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入到世界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前十名的国家行列;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到2050年,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科学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到2050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除“贫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