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有多少个地区,邵阳地区经济排第几
截至2017年3月,在总计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其中有293个地级市、30个自治州、8个地区、3个盟。
邵阳2016年GDP排在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市的142位。(包括四大直辖市)
2. 湖南邵阳市经济如何
邵阳位于湘中偏西南,总人口760余万,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为全省人口第一大市、土地面积第三大市。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25万亩,居全省第2位;森林面积170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520万立方米,均居全省第二位;草山面积681万亩,其中80多万亩集中连片,位居全省第一位。邵阳是“三线”建设时期建成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初步形成以机械、食品、医化、纺织、建材、造纸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农业除种粮、养殖等传统产业外,乳业、竹松、果蔬、中药材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两带两圈”的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在320、207国道邵阳段沿线,一批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城镇开始崛起;东部以市区为核心,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日趋紧密,与周边城镇的融城步伐不断加快;西部以武冈市为区域经济亚中心,正着力构建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的湘西地区产业开发经济圈。近年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48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61.6亿元,年均递增11.1%,去年排名全省第7位,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29: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76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32元。2011年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46977万元,同比增长39.05%,增幅创多年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市本级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2702万元,增长27.21%。截至3月底,全市税收收入(含上划收入)完成102407万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9.6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47446万元,同比增长28.51%。
3. 邵阳市哪个县经济最发达
邵东县 曾经在湖南省排过第3名。
4. 邵阳经济怎么样
邵阳位于湘中偏西南,总人口760余万,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为全省人口第一大市、土地面积第三大市。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25万亩,居全省第2位;森林面积170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520万立方米,均居全省第二位;草山面积681万亩,其中80多万亩集中连片,位居全省第一位。邵阳是“三线”建设时期建成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初步形成以机械、食品、医化、纺织、建材、造纸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农业除种粮、养殖等传统产业外,乳业、竹松、果蔬、中药材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两带两圈”的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在320、207国道邵阳段沿线,一批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城镇开始崛起;东部以市区为核心,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日趋紧密,与周边城镇的融城步伐不断加快;西部以武冈市为区域经济亚中心,正着力构建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的湘西地区产业开发经济圈。近年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48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61.6亿元,年均递增11.1%,去年排名全省第7位,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29: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76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32元。
邵阳现有土地面积3121.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93万亩,年产粮食270万吨、柑桔400万担、脐橙10万担、黄花14万担、辣椒37万担。水稻、柑桔、药材是邵阳农业经济的拳头产品。雪峰蜜桔、无病毒脐橙、隆回三辣驰名海外,茶叶、玉兰片、金银花久负盛名。邵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之一,武冈脐橙被中联部定为对外交往的重点礼品,邵阳还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辣椒产地之一和全国第一个无籽西瓜良种育种基地,适合兴建农场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中药材种植在邵阳迅速发展。以南国药都廉桥药材市场为依托,金银花、厚朴、杜仲众多中药材生产基地遍布邵阳,一个以中药材加工为主体的现代科技工业园正在紧张筹建之中。
邵阳是全省重点林区,全市林地1779万亩,森林植物资源2800多种,主要林木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楠竹等120多种,年木材外运量45万立方米,主要药用植物有杜仲、厚朴、金银花、桔梗等1600种。适合兴办木材加工、纸业、造纸、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
邵阳市现有工业企业生产单位37602个,主要分布在36个行业中,现价工业总产值181.55亿元,工业增加值63亿元,销售收入180亿元,从业人数12万。工业门类齐全,产品上千种,品种上万个,有化工、机械、纺织、轻工、电子、医药、建材、冶金、煤炭、电力等行业。其中,化工、机械、纺织、轻工、建材为该市工业的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印刷机械、纺织机械、液压基础件、汽车零部件、苯系列化工产品,化学原材料,纸及绝缘纸板、粘胶化纤、棉纺织品、中成药、化学药品、锰系列产品、电池、白酒及饮料酒。七十、八十年代邵阳曾经是湖南的工业重点城市,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5. 邵阳市大祥区,双清区哪个区经济最好
很明显,大祥区的要好,
邵阳客运站在大祥区内。
6. 邵阳市里面哪个县经济最发达.城市建设最好
隆回县
采纳哦
7. 邵阳的经济发展
邵阳城区自古为湘中及湘西南的传统商埠。鸦片战争前,境内盛产的土纸等手工业品和玉兰片、龙牙百合、苡米、茶叶等土特产品,多在此集散,粮食交易亦较活跃。鸦片战争后,洋货渐次输入。
宣统年间,富商左秉刚始建商务局,商业行帮堂会均成其基层组织。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于宝庆县城,商界损失较大。
民国13年又洪灾为患,沿河商铺倒塌甚多,加之土钢、土靛被洋钢、洋靛取代,市场衰落,商业不振。
抗战后期,因邵阳地处湘黔公路动脉,西南各省的土产输出,洋货输入,及其迫切必需的轻纺产品,均以邵阳为转口点,成为内外物资的重要转运枢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不法商人囤积居奇,投机倒把,人们重货轻币,境内商业一蹶难振。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迅速建立工商管理机构,加强工商业及市场管理.打击投机活动,组织人员调进大批粮食、棉纱、食盐等基本生活资料,投入市场,遏制通货膨胀,平抑物价。
1950年3月起,相继成立邵阳专区贸易公司,专、市、县供销合作社等国营、集体商业机构,组织调拨商品,供应城乡居民。并开展城乡物资交流,发展集市贸易。
1953年后,国家先后实行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等商品的统购统销,政府组织私营商业在合并联营的基础上,实行联购分销,为国营经销、代销、代批。同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改造基本完成,形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统一市场。
1957年,境内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 24亿元,比1952年增加86%。
1958年“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境内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商业体制高度集中,统包统分,独家经营,流通渠道单一,商业网点几经缩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政府改革流通体制,商业独家经营的局面逐渐打破,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商业形式、多条流通渠道、少环节、多元化的商品流通格局逐渐形成。在发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扶持集体和个体私营商业,并允许批零兼营,深购远销。同时积极开放城乡集市贸易,发展专业市场,商业网点成倍增长,个体私营商业异军突起,市场建设方兴未艾。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5亿元。
201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4.14亿元,增长14.3%,其中城区130.2亿元,增长14.5%,乡村实现零售额57.73亿元,增长11.9%。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79.87亿元,增长14.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1.99亿元,增长11.9%。 境内以山丘区为主的多样化地貌,农、林、牧、副、渔自然布局层次明显,具有发展立体农业的良好条件。秦汉之际,中原农业技术即传入境内。晋代始产茶叶,在今城步山区出现最早的人工营造的杉木林。唐宋时期,境内粮食生产发展到“稻粟再熟”,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清初,朝廷重农垦荒。民国建立后,由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地处衡邵干旱走廊灾荒肆虐,加上战火绵延的影响,境内农业耕作粗放,技术落后,产量低下,发展缓慢。
1949年,粮食总产量只有62. 83万吨,农业总产值3.92亿元;人均产粮203公斤,人均产值仅126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迅速组织境内农民在征粮支前、剿匪反霸、减租退押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实现“耕者有其田”的重大社会变革,生产力获得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2年,境内开始组织农民互助合作,开展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1953年始种双季稻。
1956年,95. 6%的农户加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经“组织起来”的农民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长达100余天的夏秋连旱,扩大秋冬种作物,开展多种经营,自力更生度过灾年。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在抗御自然灾害,发展生产上显示明显的优越性。
1958年秋,境内所有高级社并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这种“一大二公”的体制,严重脱离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加上当时盛行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干部特殊风和“共产风”,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60年代初,根据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纠正“人民公社化”时期“左”的错误,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境内农村经济逐渐复苏。
60年代至70年代,境内粮食生产自单季稻改双季稻后,又通过高杆改矮杆、常规稻改杂交稻等变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邵阳地、市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调整农村生产关系,逐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发生巨大变化。
1981年全面推行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山林、水面、畜牧养殖、乡镇企业及水利管理、植保等承包责任制也相继出台。
1983年,通过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进行以发展商品生产为中心的农村第二步改革,并在稳定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完善集体经济的双层经营,发展多样化的专业性经济联合。
1990年,逐步实现由自给半自给性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的、单一的粮猪型经济向现代的、多层次的综合经营型经济转化,立体农业开发初具规模。
2011年完成农林牧渔增加值达到217.6亿元,增长3.7 %。粮食播种面积795.6万亩,总产310.8万吨,连续八年增产丰收。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在隆回试验,创造了亩产926.6公斤的记录。桔橙、果蔬、烟叶、药材和生猪、肉牛、山羊、水产等种植业和养殖业都有较大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017家,其中规模企业312家,新增1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510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达到248个。造林2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6%。
2013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可比价)。种植业完成产值204.44亿元,增长2.3%,粮食产量达到311.97万吨,比上年下降2.1%,油料总产量15.37万吨,增长14.4%,烟叶产量1.49万吨,增长12.0%,水果总产量75.11万吨,增长8.8%。畜牧业完成产值128.06亿元,增长2.9%,年内出栏生猪955.98万头,增长0.3%,肉类总产量78.42万吨,增长2.7%,禽蛋产量1.81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4.28万吨,增长6.0%。林业完成产值15.63亿元,增长6.6%。渔业完成产值10.67亿元,增长5.7%,水产品总产量10.25万吨,增长5.8%。 西汉时,境内即有冶炼铜、铁,烧制陶器、砖瓦等产业。唐代,出现淘金、采银的工场。南宋时期,造纸业、刻书业已有一定规模。清代,宝庆府城雕板刻书业较为兴隆。民国初期,境内手工业继续发展。民国14年(1925),宝庆县城左氏管弦室雕刻的翻簧竹刻荷叶花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银质奖章。
民国15年,刘重威倡议集股兴办的宝庆光明电灯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为境内第一家官商合办的工业企业,标志着邵阳现代工业的萌芽。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洋货充斥市场,个体手工业纷纷破产,私营工业也处于萧条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一建立,就着手恢复生产,先后将邵阳乡村工业示范处和9个煤矿收归国有,组建国营资江工矿公司,发展生产,并积极扶助与改造私营企业和个体手工业。
1957年,境内工业企业有645家,工业总产值达8114万元。
1958 年开展“大跃进”运动,根据“以钢铁为中心,迅速发展工业”的精神,大办钢铁,大办工业。
1965年秋起,境内被国家定为“三线”建设地区,先后有17家大中型企业和两个工业研究所定点邵阳。此期间,尽管有“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是境内现代工业规模初步形成,工业生产在动乱中仍有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境内工业步入稳步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给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时期,一方面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挖潜革新;一方面开展横向经济联系,发展工业经济。
1990年,实现由传统农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向现代工业为主的城市经济的转变。
2011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94.1亿元,比2010年增长22%。
2013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741.98亿元,增长19.1%(现价),其中规模工业(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完成产值1469.72亿元,增长19.7%。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14.67亿元,增长12.4%,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4.07亿元,增长3.5%,股份制企业286.77亿元,增长1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15.17亿元,增长11.0%;大中型企业141.14亿元,增长8.7%;轻工业169.52亿元,增长12.9%,重工业245.16亿元,增长12.0%;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67.9亿元,增长12.9%;省级重点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62.86亿元,增长12.3%。
8. 邵阳的经济在湖南排第几
目前,邵阳的经济在湖南排第九位。2008年湖南各市GDP排名:城市 GDP(亿元) 增速
长沙版市: 3000.98 15.1%
岳阳市权: 1105.74 14.0%
常德市: 1049.70 13.2%
衡阳市: 1000.08 12.0%
株州市: 909.57 13.4%
郴州市: 734.06 7.0%
湘潭市: 654.76 13.8%
永州市; 592.69 13.3%
邵阳市: 561.57 11.1%
娄底市: 528.40 11.0%
益阳市: 511.28 13.3%
怀化市: 503.69 13.0%
自治州: 226.66 8.2%
张家界: 183.98 13.2%
9. 湖南邵阳市的市区经济 市容 和湖南其他十几个城市对比怎样能派上名次吗
我是邵阳人,说实来话,邵源阳已经远远落后于省内的一些城市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型工业基础可言了,在全省排名也是十名左右,和长株潭不能比,也比不上岳阳、常德、益阳、郴州、衡阳等城市,主要是受限于落后的交通条件,这一次沪昆高速铁路就没有很好的照顾到邵阳,邵阳因此又错过了一次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