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人均GDP对环境关系

人均GDP对环境关系

发布时间:2021-03-09 12:26:26

❶ 中国工业污染与人均gdp 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吗

您好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选用1995-201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半参回数广义可加模型,研究答分析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曲线关系以及其形成机制和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在全国层面上,伴随着经济发展,碳排放轨迹表现为单调递增形态,而非传统的EKC假说所描述的“倒U型”;(2)规模效应与碳排放显著正相关,技术效应显著地促进了碳减排,组合效应不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且由于规模效应主导了碳排放变动,因此形成了中国单调上升的二氧化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3)不同区域的碳排放轨迹存在差异,与其他地区相比,煤炭资源丰裕地区的CKC曲线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单调上升形态。本文政策含义是中国低碳经济政策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以及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层次性,制定统筹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碳减排策略。

❷ 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图,说明环境污染和gdp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1)①进入工业化后,伴随着人均GDP的增加(1分),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上升的趋势;(1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到达“拐点”)后,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增长,(1分)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趋缓,环境质量逐渐改善。(1分)②认为“拐点”会自然出现,在实践中会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1分)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1分)
(2)答案示例:①科技进步有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3分)②在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观念下消费者对绿色企业产品的需求增加,促使企业生产更多的绿色产品,促进环境质量改善。(3分)

试题分析:(1)本题第一小问以图示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方面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图示中各条曲线的变化情况,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图示反映的信息。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要看到进入工业化后,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也要看到到达“拐点”后,人均GDP的进一步增加,但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本题第二小问说明“拐点”会自然出现观点的消极影响。“拐点”会自然出现的观点,容易使人们忽视环境的保护,引不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进而延缓“拐点”的出现。
(2)本题要求学生分析科技进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促进企业改善环境质量的影响。科技的进步能够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三废”的排放,进而改善环境质量;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调节生产,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能够引导企业生产环保产品,进而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❸ 地质-生态环境损益度与人均GDP 关系分析

一、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的人均GDP与损益度数据获取

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指标以人均GDP(元)最为代表,8个城市2001~2005年人均GDP值可以从《山东统计年鉴》中获得。

损益度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地质-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二、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与人均GDP的相关关系分析

1.青岛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2001~2005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青岛市地质-生态环境损益度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人均GDP的增长,青岛市地质-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

2.济南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2001~2005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济南市地质生态环境损益度呈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反映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济南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2001~2002略有上升,2002~2004年呈下降状态,2004~2005年又大幅度上升。

3.烟台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2001~2005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烟台市地质-生态环境损益度呈总体上升的趋势,说明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烟台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的状态,达到了既经济增长又环境保护的目的。

4.威海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2001~2005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威海市地质-生态环境损益度呈缓慢下降趋势,说明尽管威海市的地质-生态环境质量一直在8个城市中名列前茅,但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威海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略有下降。在今后经济发展中应注意保护地质-生态环境。

5.潍坊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2001~2005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潍坊市地质-生态环境损益度呈现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2001~2002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潍坊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但2002~2005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潍坊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状态。

6.淄博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2001~2005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淄博市地质-生态环境损益度呈现下降-上升的变化规律,2001~2004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淄博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状态;2004~2005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淄博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

7.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2001~2005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损益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2001~2002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也在改善。2003~2004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的趋势。2004~2005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又有改善的趋势。

8.日照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2001~2005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日照市地质生态环境损益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周期性变化。2001~2003年,2004~2005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日照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但2003~2004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日照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确有下降的趋势。

❹ 如何正确处理环境与GDP

改变传统追求经济意识,加强环境管理
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双赢”,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常山县_镇实际,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_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位于“中国胡柚之乡”的常山县城北郊的_镇,是衢州市四大强镇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现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为10亿吨,石煤储量3亿吨,无论在储量上还是品位上均居全省首位。依托资源优势,建材、轻钙等资源消耗型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96余家,其中水泥企业3家,轻钙企业10家,石灰立窑12家,石灰生产加工企业20家等,到2005年,全镇工业生产总产值已经达到14.5亿元,工业利税达到3800万元。但是,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原有土法烧制的土窑,石灰加工棚、一批石灰石石煤破碎点磨粉点,吃进矿石,也“吐”出了大量的烟尘,加上水泥、轻钙企业、石煤开采企业的环保投入和管理不到位,使_镇成为全省有名的污染重灾区,老百姓深受环境污染之害,环境污染纠纷频繁发生,极大的阻碍了_镇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区域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一方面,当地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_镇几十年的污染现状使得当地老百姓对环境污染都习以为常,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时才会去寻求赔偿和保护;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当地企业主缺少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愿意在环境保护设备方面增加投入和加强管理,甚至经常性闲置环保设备并偷偷排污,往往牺牲和破坏环境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还有当地基层不少镇村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生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太大且产生二次污染;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气环境、水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环境质量低劣。但区域经济总量不强,持续发展能力差,2002年单位面积GDP产出仅为0.029亿元/平方公里,属于极低的水平。

3、经济增长方式仍旧属于粗放型增长。_镇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传统的产品和传统的生产方式来增长,属于粗放式增长。表现为:产品质量比较差,技术水平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下;石灰石资源比较丰富,但开采、加工技术比较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并存在严重的隐患;企业规模比较小,竞争力不强。

4、资源型工业经济带来严重的环境压力。随着石灰石开发强度不断加大,水泥、轻质碳酸钙、石灰等产业不断扩大,特别经济强镇战略不断推进,资源型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会,同时,资源型工业经济结构对环境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水泥的粉尘、噪声污染,碳酸钙的尘、污水的污染,石灰的二氧化硫、固废污染,石灰石、石煤等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等。

5、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不力和执法不力。作为一个工业企业众多、污染严重、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衢州市经济重镇,没有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缺少相应的专职环保人员,镇政府多年的环保工作更多的是协调处理群众环境污染、纠纷和协助环保局开展收缴排污费等工作;县环保部门的监察执法力量也较为薄弱,缺少有专业知识的环保工作人员和工作车辆,难以应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现状,同时,执法和管理力度不够,对环境污染行为较为宽容,造成企业存在“违法成本较低、守法成本较高”的不良思想,缺少较好的措施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环境状况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县确定了“工业立县、特色发展”两大战略,作为经济强镇,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笔者以为,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1、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价值理念,实现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绿水青山意味着优美的人居环境、清洁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可以大大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大大减轻因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付出的巨大代价,大大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确处理环境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要大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同中华民族关爱自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摒弃盲目追求过度消费,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

2、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基本国策。环保从源头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转变把环境因素置于决策之外的决策模式,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代替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教育干部树立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绩观,改变以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短期效益的政绩观。要树立结构决定功效的宏观调控理念,着力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当前,要根据我镇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要着力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腾笼换鸟”、“凤凰涅盘”。

3、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绿色核算体系”来重新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建立“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新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洁生产,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努力改进产品设计,改变生产工艺,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要从企业内部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从企业之间的循环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由于历史原因,我镇有部分行政村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如:灵湖溪、石木岭溪流域。如果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全镇环境这盘大棋。因此,必须痛下决心及时清除现有的污染源的同时,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其环境现状。

4、把环境保护作为现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坚决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度。一是建立协调有效的环境管理机制。打破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依法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增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二是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包括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排污许可证和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三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环保执法。同时,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让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活动、环境决策、监督中来。依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的问题。

5、把环境保护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不仅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条件。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文明发展与协调稳定功能,以人为本,下决心解决市民广泛关注,影响环境质量和日常环境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饮用水源的环保严管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灵湖溪资源,确保生态环境改善。继续整治水泥、碳酸钙、石灰煤烟污染。大力改善新区环境,创建绿色环保文明社区,提高市民生活环境质量。同时,要着力加强农村环保工作,重点抓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确保农产品基地环境安全。

6、把环境保护作为产业来抓,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整合动员和发挥各方面的科技能力,集中力量研究当前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加快先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逐步形成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体系,将环境保护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打破地方与部门分割,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污染治理设施资质运营制度,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针对我镇工业企业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业实施重点整治、严格排查。从我镇工业整体来看,石灰行业、水泥行业、钙产品,制造行业是全镇造成污染较大的几个行业。如果对这些行业的污染问题避而不谈,那么我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只能是纸上谈兵。以钙产品行业为例:在钙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石灰石矿开采、选矿以及尾矿处理等环节中,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我们就要针对其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调查研究,分别设计相应的应对措施,尽可能的避免、弥补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由现在的以污染防治为主转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充分利用高峰村、灵湖村、大埂村这样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中心,带动全镇生态农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当前,我镇由于石灰石等部分资源比较丰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原材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价格扭曲现象。人们长期以来机械地理解一些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认为自然资源是天赋的,没有劳动的参与,没有价值。这种错误的观念在政策和实践上导致了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使用,以致造成资源损耗过快、生态恶化加剧,经济增长中显示出虚假的繁荣。对于资源再生产活动,过去我镇一直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产业看待。实际上,像矿产资源普查和勘探、土壤改良、耕地的恢复、采种育林、育草、水产育苗、废气废水的净化等活动,都是社会化再生产活动,应当作为一种独立的产业来看待,以确立它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使资源的消耗与经济的发展形成消耗—恢复补偿—消耗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态势。提高一般工业废气物综合利用率。一方面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高资源型工业比重,提升技术型工业比重,减少工业废物的产生;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清洁生产,通过改进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等手段促进各类废弃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除此以外,还要大力发展消纳工业废弃物的建材等行业,进一步提高利用率。在环境政策领域,市场手段正迅速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和采纳。与传统的直接管制手段相比,市场手段既能保证环境质量改善,又能满足我镇经济增长的要求,是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重要途径。因此,县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及时制定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从政策上对企业行为以及进行合理引导。自然资源是我镇生产总值赖以不断增长的物质基础,它的大量消耗必然导致未来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受到阻碍。因此,应该像对机械设备、厂房建筑的损耗进行折旧那样,对自然资源的损耗进行核算,以正确地估量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自然资源核算工作主要是提出一些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公式,对自然资源的实物总量对应的价值总量和价值变化量进行核算,按照资产更新和折旧的方式,把资源的增加和消耗以货币形式列入社会经济帐户中,以此来反映我镇自然资源历年消耗的变化情况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总之,我镇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好环保优先政策,走科学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向两者协调发展的“双赢”的转变;才能真正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才能既培育好“金山银山”,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又保护好“绿水青山”,在生态建设方面为全县作贡献。

❺ 深圳GDP与环境关系

“过去,我们在国土局办理相关证件,由于审批程序复杂,排队办证现象十分普遍,而且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急需了解的信息。现在我们通过国土房产网、房地产信息网、物业管理信息网等,就可以了解到有关法规、规章、政策和行政决定。办起事来,方便多了。”一位深圳市的普通市民对记者说。

在深圳2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对深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通过采访发现,深圳市国土局的做法只是“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型的一个小小缩影。当前,“效益深圳”已开始成为深圳人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这是全长7.48公里、总投资9.8亿元的深圳特区清水河——平湖高速公路。近期,深圳在全国各地加快发展的背景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用以退求进的果敢,再次做出历史性的抉择:从“速度深圳”转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转变发展模式,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新华社记者周文杰 摄

“速度深圳”模式:难以为继

过去25年,深圳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速度深圳”。1979年建深圳经济特区,当年GDP仅为1.76亿元,几乎是从零起步。用了18年时间,深圳GDP达到每年1000亿元,再用5年时间达到了每年2000亿元,而突破3000亿仅用了两年时间。据估算,未来10年内,深圳市生产总值完全有可能突破每年10000亿。但如果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简单推算,深圳实现每年万亿GDP将受到水、土地、能源、环境的严重制约,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对记者说,过去25年,深圳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贡献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速度深圳”的发展模式。但要看到以往高速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如果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简单推算,深圳GDP达到万亿元,需要占用全市土地面积的90%,耗用3倍于目前的水电和环境资源,这个代价我们是付不起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水土电能的严重短缺,已成为深圳全面建设国际化城市面临的巨大压力。

李鸿忠列数了“四大难以为继”的制约:一是土地、空间有限,剩余可开发用地仅200多平方公里,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难以为继;二是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抽干东江水也无法满足速度模式下的增长需要;三是按照速度模式,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而我们的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四是环境容量已经严重透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

正是基于此,深圳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很快就会出现环境危机,必须探索一种“效益深圳”的新发展模式!

“效益深圳”:不再拼速度拼座次

李鸿忠对“效益深圳”的阐释是:“不再看重单纯的GDP排名,不和别人拼总量、拼速度、拼规模、拼座次,而是更加看重发展的效益指标。”他指出,从速度型发展进入效益型发展,是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效益深圳”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而且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要处理好经济系统中速度、质量和结构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的关系;不仅要扩大经济发展的正效应,更要最大限度地削减负效应,追求最大的净效应。

李鸿忠分析说,从国际上看,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GDP在8000至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环境状况开始好转。日本、韩国等利用后发优势,在5000至7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环境质量逐步好转。2004年,深圳本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正处在这一关键时期。

李鸿忠说,对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技术含量低,税收贡献低,对环境影响严重,靠克扣和拖欠工人工资获取利润的工厂和产业,深圳要毫不犹豫地淘汰,为发展“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腾出空间,腾出资源。“就是因此影响一点GDP或外贸出口也不要怕。”

细化指标:确保“四个下降、三个提高”

从追求“速度”到追求“效益”,从何着手成为众人最关心的问题。对此,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四个下降,三个提高”的指标体系。李鸿忠解释说,“四个下降”即单位产出占用土地显著下降,资源消耗的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显著下降,初级劳务工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下降,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显著下降。而“三个提高”则是力争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中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中绿色GDP和循环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2004年,“效益深圳”端倪渐显:资金使用效益大幅提高,每万元新增贷款所带来的GDP增量同比提高4.0%。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化程度提高,万元GDP能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万元工业总产值耗电量低于国内其他城市。

与此同时,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朝着“效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65项;高科技方面,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等多项世界级高科技成果问世,日本环球超级硬盘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深圳,全市全年高新技术产品随之增长28.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以汽车、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全面启动,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增加值增长30%以上。

2005年是深圳正式提出转变发展模式的第一年,“效益深圳”的目标写进了该市年度工作的总体规划。李鸿忠强调,深圳不排斥总量、速度,不是要以经济的低增长甚至零增长为代价,来实现“效益深圳”,“恰恰相反,是要通过提升效益来实现更快、更好、更持久地发展”。

❻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不仅会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是稳定的、长期的,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忽视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那么环境污染就会吞噬经济增长的成果,甚至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我国必须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协调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这一对矛盾,发挥环境政策的实效性。
一、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之相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以我国的废水排放总量来看,2000年时我国的废水排放总量是415.2亿吨,1995年仅为373亿吨,5年来的增长率超过了10%。1995年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04.1万吨,到2000年竟然已经达到了1995.1万吨,增长率将近15%。对比1995年和2000年我国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工业烟尘排放量,增长率达到了26.6%、70.9%和13.8%[1]。
进入21世纪之后,虽然我国大力强调环境保护工作,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经济增长也保持着较快的速率,但是由于长期处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具有较大的能源消耗量,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鉴于环境污染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治理环境污染。2005年我国投入的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就比2000年几乎翻了一倍,达到了458.21元,当年的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超过了2000亿元,到2007年就已超过了3000亿元,几乎每年的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都占当年GDP的1.3%左右,而且比例还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而带来的损失高达GNP的8%。
自从党和政府提出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号召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积极转变经济增长的观念,开始实行主动减排,这些措施都对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2008年开始我国的环境质量出现了一定的改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降低将近9%,尽管当前我国的废水排放总量仍有增加,但增加幅度已经减小到了3%以下,其中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已经开始降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超过了80%和90%,二氧化硫排放量也降低了将近6%,其中工业粉尘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工业二两化硫排放量均有所降低。当前我国每年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在GDP中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4%[2]。
二、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
关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世界各大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大多数的发展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遇到了环境污染制约经济增长的问题。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排放工业污染物,必然会导致一定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随着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也会对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造成制约。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研究者对这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环境影响进行研究时,美国环境学家Kruege和Grossma分析了环境污染和人均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绘制称为你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根据2人的研究成果,在没有采取环境政策干预的情况下,随着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其环境污染水平也会逐渐提高。而当国民收入达到一个转折点时,经济增长又会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这个转折点一般为人均4000-5000美元[3]。
三、治理环境污染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可行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始终困扰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其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仍然依靠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控制环境污染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整合政策
为了达到控制环境污染的目的,应该将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整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环境的积极作用,这样也可以使我国的科技进步保持环境友好的方向。我国应该在政策方面鼓励科技创新,并对科技创新的环境后果进行评价,对于开展自主创新的企业,政府应该为其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推动我国经济向内涵型发展。
(二)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要对第二产业进行优化,主要的对策是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及大力开展污染产业的技术改造。与此同时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其低污染、低消耗、高就业和高产出的优势,进一步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能源工业和生态农业,我国的东部地区则应该大力开展产业升级,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型产业,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
四、结语
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任重道远,我国决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正确地处理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妥善地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这对矛盾,走持续发展道路,创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❼ 关于人均GDP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关系

1,人均GDP概念: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2,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的关系:(1)人均GDP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除资源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一般体现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人口寿命以及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人均GDP越高,表明这个国家的人们生活保障率越高。(2)人均GDP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它表明人们的收入情况和生活质量水平。(3)人均GDP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在一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通常情况下随着人们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生活满意度就会随之提升,社会将会更和谐稳定。

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通过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


(1)①进入工业化后,伴随着人均GDP的增加(1分),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上升的趋势;(1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到达“拐点”)后,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增长,(1分)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趋缓,环境质量逐渐改善。(1分)②认为“拐点”会自然出现,在实践中会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1分)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1分)
(2)答案示例:①科技进步有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3分)②在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观念下消费者对绿色企业产品的需求增加,促使企业生产更多的绿色产品,促进环境质量改善。(3分)

❾ 八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GDP 的关系分析与评价

一、八大城市“十五”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

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大城市“十五”期间的年鉴资料,利用生态环境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方法,把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个等级,得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大城市2001~2005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各等级隶属度值,并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大城市“十五”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9-5。

图9-2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分区评价

图9-3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表9-5 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一览

由表9-5可以看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大城市各城市在“十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最大隶属度都处在同一个质量等级里,虽然最大隶属度的值有所变化,但在质量等级上没有变化,说明只是量上的改变,并没有质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十五”期间,威海生态环境质量为优,日照为良,烟台、济南、青岛按最大隶属度值大小依次排列,属于一般,而潍坊、淄博、东营为差。这个评价结果与各市2005年以县级行政区作为评价单元所得的评价结果相一致。

二、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与GDP的相关关系分析

为了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人均GDP的关系,特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和损益率的概念。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和损益率用来描述某一段时间内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均GDP发展的变化量。生态环境质量损益率是生态环境最大隶属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是生态环境质量最大隶属度和人均GDP关系变化曲线的斜率。

根据上述定义,可计算出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十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的损益率和损益度(表9-6)。

表9-6 “十五”期间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损益率和损益度

续表

通过上述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大城市“十五”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与GDP关系的分析,可进行综合比较评价,“十五”期间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评价见表9-7。从表9-7可以看出,2001~2005年,“十五”期间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大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都是提高的,以淄博提高最为明显,烟台相对提高最不明显,其他城市按损益率绝对值大小依次为东营、威海、日照、潍坊、济南、青岛。

表9-7“十五”期间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评价一览

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的变化可以表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关系。随着经济发展和GDP的增加,如果生态环境的质量也得到改善和提高,则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协调关系,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生态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发展降低了,则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不协调关系,不利于今后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生态环境质量损益度的大小,其协调关系程度可以划分为:损益度的绝对值大于0.05,为协调关系;损益度的绝对值在0.02~0.05之间,为较协调关系;损益度的绝对值小于0.02,为一般协调关系。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大城市“十五”期间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见表9-8,可持续发展程度以损益度绝对值大小而定。

表9-8“十五”期间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一览

通过表9-8可以看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大城市在“十五”期间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协调关系的是日照、潍坊;为较协调关系的是淄博、威海;为一般协调关系的是济南、东营、青岛、烟台。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大城市在“十五”期间呈现出不同的可持续发展关系,表明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为了使经济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关系,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和改善的投入,保持和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❿ 人均gdp达到多少美元后,居民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日本人均GDP达到4 000美元、美国人均GDP达到11 000美元时,才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回
20世纪70年代后它们投答入大量资金改善了环境状况。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如果步美日后尘,环境问题会更严重,也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与人均GDP对环境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