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人均gdp在发达国家里处于什么水平
1、日本人均GDP3.9万美元,世界排名33位2018年日本的人均GDP是3.9万美元,排名世界第33位,如果从日本本国的历史比较的话,大致相当于1994年的水平,在1994年日本的人均GDP也是3.9万美元,25年过去了,日本还是在原地徘徊,这个大概是“失去的20年”吧,不过也可以想象20年前日本的经济就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水平了,即便是原地徘徊20年,依然能够在世界排名第33位,而且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是世界第三,直到2010年才被中国超越,从世界第二回到世界第三的位置。
看到当前排名最靠后的那些国家:索马里、中非、阿富汗、刚果、乌干达等等,是什么感觉?中国已经走过了最难的时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足以支持未来走到2万美元、4万美元的水平,在未来的40年内,这个目标是一定会实现的。纵观世界 各国,凡是在完成工业化后建立起来的发达经济体,几乎都会一直处于发达富裕的阶段。我们也期待着中国的那一天到来。我相信一定可以看到这一天的到来。无论是国家的财富,还是个人的财富,都是依靠长时间的积累,进行有效的沉淀,在以10年计算的时间单位后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Ⅱ 中国人均GDP突破6万,人均GDP能直接反应出居民生活水平吗
现在我们中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了6万,非常的可观,那么人均GDP能直接反应出居民生活水平吗,其实是不太准确的,但是人均GDP高生活水平一般也是高的,因为人均GDP和我们认为的每个人的收入其实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
总而言之,人均GDP只能从侧面来显示出居民的生活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居民的生活水平。不过人均GDP非常高,那么居民生活水平也是不会低的。
Ⅲ 人均GDP能代表人均生活水平吗
不能的,GDP指标本身就存在缺陷。
第一:GDP不能完全反应一个国家的真实产出。
第二:GDP不能完全反应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
第三:GDP无法说明收入分配状况。
参考文章 :高人均GDP≠高生活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微博]的标准,人均GDP达到12616美元的国家就属于高收入国家。按照这一标准,我国目前已经有42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进入到发达行列。
这些城市首先包括天津、北京和上海三大直辖市,这也是中国各省份目前进入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的3个省份。在地级市里,新疆的克拉玛依高居榜首,内蒙古的鄂尔多斯(11.95, -0.16, -1.32%)紧随其后,类似的能源城市还有大庆、包头等。除能源城市外,其他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山东、辽宁以及中西部的一些省会大城,诸如深圳、苏州、大连等。
曾几何时,GDP的卓越表现令中国人骄傲,国人却不太敢直视该数值的人均水平。但“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29992元(以当年价格计算)”的消息,终于让国人挺直了腰杆。要知道,如果GDP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总体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那么人均GDP则反映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
然而,这一看似让人欣慰的数据,却引来不少吐槽,不少网民在该消息发布后都表示,自己“拖了大家的后腿了”,因为“实在没有感受到中国如此高的人均GDP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变化”。由此,关于人均GDP是否真的可以和生活水平画等号的讨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一项来自环球网的调查显示,74.5%的受调查者认为,人均GDP的增长与实际生活水平“没有太大关联”;20.7%的人认为“生活水平改善与人均GDP涨幅呈正比”,其余4.8%的人选择了“不清楚”。不少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经济总量上去了,人均GDP上去了,不代表生活水平提高了”。
人均GDP的纸面迅速扩张并没有带来纸面外的效应。问题恐怕首先出在统计上。不少城市GDP的人均数值如此高,是因为这些城市往往只统计当地的常住人口,没有把大量外来人口纳入统计范围。例如,据统计,广州的常住人口是1200多万,但实际居住人口已经超过了1600万,外来人口达3000多万,这部分人并没有享受到很好的公共资源。
不难想见,这很有可能是出于政绩的强烈需要。还有,这种统计不能在全国所有城市一刀切,应该把不同地区乃至不同行业区别对待,这样,数据在真实性上才更有底气。
更重要的是,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远远没有赶上GDP等类似统计数据的增长速度,这和人民生活水平真正富裕的国家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衡量指标有人均GDP高、工业技术发达、科学技术先进、社会福利高四个方面,这一标准在我国同样适用,单纯考量其中一项都不够全面。
因而,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把国家财富在合理范围内转化为个人财富,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才是比晒数据更重要的功课。
撇去统计口径和分配制度的外因,最重要的,还要看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因。在一定程度上,产业结构决定着劳动者的收入状况,从而直接影响居民的富裕情况。
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因而发展成果不能直接惠及当地居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鄂尔多斯等能源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和很高的人均GDP水平匹配,因为地方GDP的拉动来自当地国企。
再来看深圳这样的投资较低的城市,经济动力来自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等,这些产业在地方经济增长中功不可没。这样的产业以及未来型产业布局,除了可以维持地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保证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其实,就算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真的可以和当地较高的人均GDP匹配,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要知道,任何一个数据的价值,都远远没有居民在医疗、交通、失业、养老等方面获得政府“悉心呵护”来得实在。
http://ke..com/view/10147.htm?fr=aladdin&fromtitle=gdp&fromid=41201&type=syn
Ⅳ 人均GDP 能反应真实生活水平吗
我个人认为:
第一、我不是行政机构管理人员,也不是经济学方面研究者,我仅凭我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提供答复,未必准确,仅供参考。
第二、人均GDP是一个统计指标,其具体数量是一个统计数据。统计指标的设定是经过认真研究论证才提出的,具有一定科学性;统计数据的取得是经过确定统计调查方案、数据采集等多个程序得到的,统计数据经过数据分析后能否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对于大多数统计调查而言,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即时性、准确性是有保证的。因而,可以说,人均GDP等宏观经济指标和数据是值得信赖的,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一个侧面或基本面貌。
第三、如果您认真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等统计类文件资料,就会发现,反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指标和数据不是一个,而是一组,或者一系列,比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除此以外,还要把这些指标同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的统计指标和数据进行整合,综合比较对照分析,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反映人民生活的概况。
第四、综上,人均GDP能够从一个角度上反映人民生活情况;如果要想了解人民生活情况的全景,应该把相关的指标综合分析。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Ⅳ 中国人均gdp什么时候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17年,中国人均GDP是5.92万/人,约合8830美元。然而,2017年的GDP增速是6.3%。
假设未来保持6%的增速不变,那么就意味着解出8830乘以(1+6%)的几次方等于40000就可以了。
解出来等于25.92,约等于26年左右。
注意,是保持目前的增速不变的哦。
Ⅵ 中国人均GDP最终能达到什么水平
中国增长率即使放缓了,依然略高于当年人均经济水平和中国一样时候的日本韩国香版港,远高于台权湾,低于新加坡,因此中国人均gdp最终可能会达到日本和新加坡的中间水平。
如果没有技术革新产业革命,发达国家与产业升级后的中国竞争,人均会被中国拉低。
Ⅶ 中国人均GDP达6.46万元,处于世界什么水平
最近公布了我们中国人均GDP,已经高达6.46万元,那么处于世界什么水平呢,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超过了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的经济水平和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不过我们的北上广深,香港,台湾,澳门还是可以和一些发达地区相媲美的。
剩下的发达国家,比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我们和他们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的。毕竟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已经非常不容易,可以说让全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我相信,只要我们都努力为国家作出奉献,会越来越富强幸福。
Ⅷ 小康水平的人均GDP是多少
小康水平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Ⅸ 为什么说人均GDP是一个国家衡量经济发展的最佳指标
第一,GDP指标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首先,GDP增长率是描述经济增长情况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关心经济增长,国为没有经济的适当增长,就没有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产水平的提高。目前,各国政府的统计部门都把GDP增长率作为描述经济增长情况最重要的综合性宏观经济指标。 第二,GDP指标是描述经济规模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是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当然,经济规模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并不是对等的。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国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以及经济增长的潜力不同,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没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就谈不上有经济实力,也很难在国际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GDP指标是描述经济结构的重要标志。经济结构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许多重要的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消费需求、地区经济结构等等,都是通过GDP来描述的。目前,我国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都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比重偏低,地区经济结构中中西部地区比重偏低,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GDP反映出来的,它们是制定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四,GDP指标是描述价格总水平变化的指标。国际上通行的描述价格总水平变化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描述的是用于居民消费的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另一个是GDP缩减指数,它描述的是所有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即除了用于居民消费的最终产品外,还包括用于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变动和进出口的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CPI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GDP缩减指数也很重要,因为它反映的价格变化更全面。 第五,GDP指标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承担国际义务的轻重,享受优惠待遇的多少,以及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大小,往往和这个国家的GDP有密切的联系。例如,GDP和人均GDP是联合国确定其成员国承担联合国费用、维和费用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世界银行确定其成员国享受优惠待遇的重要指标。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确定其成员国发言权时也要重点考察这一指标。 客观地说,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经济总量指标GDP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和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这三个主要的宏观经济运行指标都有著密切的关系,也是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期、经济健康与否的最重要依据,因而它至今都是国际上用来衡量所有国家与地区经济表现的通用标准。 但是,当人类迈入了21世纪后,以GDP作为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标准却日益显现出其片面性和滞后性。GDP指标只考虑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没有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使用状况考虑在内,并且没有剔除对环境和生态破坏这一因素。目前很受关注的由美、德两国作者合著的《四倍跃进》一书,对GDP曾这样描写道:“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好极了’,GDP说。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整理行道树等等,所有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所谓的GDP依然在增加。” 在GDP日益显现其不足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新的经济运行指标,力求将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率等因素考虑在经济运行状况中。然而在中国,GDP增长率目前依旧是考核官员的最重要标准。各地官员为了提高GDP以实现政绩,很多时候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上马各类所谓的“开发区”、“工业区”等项目,不仅造成了滥占耕地等环境问题,而且经济效益也微乎其微。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GDP的“虚假繁荣”,但就其质量来说,很可能出现《四倍跃进》中所描述的情况。 在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更加合理的经济运行指标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唯GDP论”,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且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唯GDP论”的第一个危害在于,它没有意识到,GDP的增长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减少。比如说,当年的大水灾引发了巨大灾后重建需求,推动了GDP增长,但实际上社会财富却是绝对的减少。再比如,在许多地方是一任领导,一任工程。班子一换届,工程可能就没人收尾,投入了资源,增加了GDP,却没有任何收益。而农村征地和城镇拆迁中发生的许多问题,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当地政府官员在这方面的观点错误有关。“唯GDP论”的第二个规律在于它为短期目标往往牺牲长期利益,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根据一份对苏州引资情况的调研通报,这些年苏州由于外资大量进入,经济发展很快,而代价是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消耗4000亩土地,以目前14%的增长率发展速度来看,到2020年苏州工业用地就没有余地了。这实际上就是将当前的GDP建立在透支未来的基础上。“唯GDP论”的第三个危害在于:在追求总量增长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就容易忽视结构的平衡。 国内湖州市就率先取消GDP指标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它摒弃了几十年来“唯GDP论”的片面做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考虑到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