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2017年一季度北海gdp

2017年一季度北海gdp

发布时间:2020-11-25 06:32:42

Ⅰ 北海市08年后的GDP增长值是多少

30100*(1.1的40次方)=1362303 楼下所说不对,一般在计算GDP增长速度时就已经考虑进了价格的影响,而现实中计算GDP增长速度也是按照实际GDP计算出来的,所以在计算中已经考虑通货膨胀和价格上涨造成的影响

Ⅱ 北海从2005年到现在的GDP数据,详细的

年份GDP(亿元) 2005 183.45 2006 215 2007 244 2008 313.88 2009 335

Ⅲ 请问北海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怎样

2005年,该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围绕“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坚持“工业立市”和“旅游兴市”战略,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与投资发展年”活动,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在较高的平台上快速运行。2005年,我市克服干旱、煤电油运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快速运行的势头,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83.4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6.37亿元、66.68亿元、70.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23.6%、12.2%。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5.3:36.3:38.4。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了2.9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了2.2和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进一步向工业化方面调整。分季度看,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13.0%,二季度增长12.5%,三季度增长13.4%,四季度增长14.2%,说明我市经济步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与全区相比,GDP增幅比全区高1.5个百分点,人均GDP比全区高3587元达到12349元。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9%、55.9%、33.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4.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水平涨幅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呈“四升四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居住类分别上涨4.2%、1.2%、0.1%、7.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0.1%、0.1%、2.6%、4.6%。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总量进一步增大。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27亿元,比去年净增3.96亿元,同比增长25.83%。人均财政收入达到1297元。地方财政收入10.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6%。其中税收收入5.43亿元,增长26.78%,非税收入5.43亿元,增长36.71%。财政支出17.77亿元,增长33.24%。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2970人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7150人,登记失业率为3.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综合经济实力还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财政收支矛盾还比较突出,可用财力仍然不足;县区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工业创新能力不足,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供求紧张,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 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15亿元,同比增长6.88%。其中,农业完成产值20.66亿元,同比增长5.0%;林业完成0.64亿元,增长10.51%;牧业完成17.24亿元,增长6.1%;渔业完成46.41亿元,增长6.91%。 植业生产稳中有升。2005年,我市克服了洪涝灾害和多年少见的冬春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充分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扩大以马铃薯、玉米、红薯为主的冬种粮食的种植,增加粮食复种指数,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同时积极保护基本农田,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抗逆能力,加大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农田粮食产出能力。200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29万公顷,产量42.8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29%、2.13%;油料播种面积1.59万公顷,产量3.9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55%、4.08%;糖蔗种植面积2.47万公顷,产量165.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7%、6.36%;蔬菜播种面积3.03万公顷,产量52.3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67%、增2.47%;水果产量6.88万吨,同比增长8.33%。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2005年是禽流感多发期,我市对规模猪场、禽场、大专业户采用常年免疫,零散农户采用春季突击防疫等有效措施,确保了畜牧业持续增长。全市肉类总产量12.57万吨,同比增长6.79%;出栏肉猪77.27万头,出栏肉牛2.57万头、出栏肉羊0.89万头,同比分别增长7.92%、6.20%、17.10%。出栏家禽3203.39万只,蛋产量2.1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79%、减1.03%。 水产业继续稳定增长。2005年北海市海洋水产业在严格遵守国家指令下,水产品生产继续增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4.18万吨,同比增长2.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为88.54万吨,同比增长1.63%,海水捕捞同比下降0.68%,海水养殖同比增长5.43%;淡水产品产量为5.64万吨,同比增长7.97%。淡水捕捞同比下降16.57%,淡水养殖同比增长10.48%。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5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87.8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33%,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26台,增长3.89%;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889部,增长11.4%;小型拖拉机1.26万台,下降1.91%;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05万部,下降3.96%;农用排灌电动机1627台,农用排灌柴油机8576台,比上年增长1.54%;农用水泵2.06万台,比上年增长38.92%;农用运输车(含载重汽车)1723辆,与上年持平;渔用机动船5148艘,比上年下降5.16%。全年农村用电量 11038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58%。化肥使用量(折纯)5.86万吨,增长2.36%。有效灌溉面积4.66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3.10万公顷,机电井1963眼,增长61.17%。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5年末,全市通汽车村达341个,占村总数的99.42%;通电话的村342个,占99.71%;自来水受益村达58个,占16.91%。 工业 工业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1.39亿元,同比增长33.25%,完成工业增加值58.51亿元,增长25.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2.01亿元,同比增长40.8%;实现工业增加值29.32亿元,同比增长3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3%,拉动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轻、重工业快速增长,重工业优势凸现。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1.02亿元、18.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71%、37.1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为33.03%、66.97%,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84个百分点和21.96个百分点。二是电力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等五大行业增势强劲。这五大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分别为: 6.04亿元、1.48亿元、2.54亿元、3.37亿元、2.8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8.8倍、41.26%、66.94%、5.87%、25.44%。三是产销衔接良好,出口增势迅猛。全年实现销售产值100.3亿元,同比增长36.31%,产销率达到98.37%,同比提高了1.8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12.35亿元,同比增长98.94%。四是县域工业持续发展。合浦县、铁山港区、海城区、银海区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6.57亿元、4.08亿元、2.19亿元、0.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85%、1073.84%、4.15%、5.21%。五是经济效益稍有回落,企业亏损面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加大。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9.92亿元,同比增长10.23%,实现利润2.93亿元,同比下降7.32%,亏损企业面32.06%,比去年同比下降了11.2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24亿元,同比增长30.18%。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50.18,高于去年同期11.83个百分点。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17亿元,增长9.7%。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53个,完成产值6.86亿元,同比增长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2.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2%,实现利润总额923万元,同比增长37.15%。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在大项目投资额大幅增长和新开工项目大幅增加的拉动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24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城镇投资61.77亿元,增长29.5%,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7.45亿元,同比增长33.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9.48亿元,同比增长28.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79亿元,同比增长21.7%。大项目的带动明显,全年投资完成额超千万元的项目128个,完成投资42.1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2.73%,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新开工项目大幅增加是拉动我市投资快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全年新开工项目309项,完成投资31亿元。从投资的行业分布看,投资总量最大的是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交通邮电业和制造业,四个行业的投资分别完成9.44亿元、6.93亿元、4.74亿元、4.73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的69%。从三次产业的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5.07亿元,同比增长234.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9.86亿元,同比下降9.9%,其中工业投资19.84亿元,下降10.0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6.84亿元,同比增长52.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7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7%。其中住宅投资完成7.31亿元,占开发投资额的67.7%。房地产施工面积208.56万平房米,增长5.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为15.73万平方米,增长3.1%;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8.09万平方米,增长8.3%,其中销售住宅面积为33.49万平方米,增长27.3%。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58.45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电信业 电信业务平稳增长,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01亿元,比上年增长5.2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3.57亿元,增长5.43%;邮政业务总量0.44亿元,下降1.15%。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57.6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40.05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26.9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9.08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32部/百人。 旅游业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43.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7%,其中境外游客3.02万人次,增长19.32%。旅游总收入20.05亿元,增长12.26%,旅游创汇642万美元,增长16.09%。全市有星级饭店36家,三星以上19家,涉外星级饭店36家。 北海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旅游资源综合优势更为突出。海水、海滩、海岛、海鲜、海洋珍品、海上森林、海底珊瑚、海洋文化、海滩海洋运动、海上航线,构成了一个“十全十美”的海洋旅游体系。1984年以来旅游业发展迅速,1988年列为中国重点旅游城市,现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滨海旅游城市。 国内贸易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4亿元,同比增长13.58%。其中:市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9%,合浦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1%。 分销售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9%;县的零售额9.29亿元,增长13.69%,县以下零售额8.82亿元,增长13.12%。 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8%;餐饮业零售额5.59亿元,增长13.04%;其他行业零售额3.67亿元,增长12.41%。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468万美元,同比增长35.7%,其中进口5924万美元,增长44.18%,出口12543万美元,增长32.03%。全年审批利用外资项目32项,同比增加10项。实际利用外资2387万美元,同比增长20.98%。 边境小额贸易(石头埠码头)出口80.84万元,同比增长13.86%,进口额为3893.82万元,同比增长41.56%。 金融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61.80亿元,比年初增长8.7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3.74亿元,比年初下降6.3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1.72亿元,比年初增长11.1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27.26亿元,比年初增长9.92%,其中工业贷款19.94亿元,比年初增长20.37%,农业贷款17.20亿元,比年初增长21.5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39.86亿元,现金支出537.11亿元,收支相抵回笼现金2.75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4.83%。

Ⅳ 北海经济是不是排行全球第一

不大可能。中国第一绝不是北海。中国经济最好的应该是上海、北京等地区。即使是市级,也是苏州(GDP大约1.4万亿元)、武汉(GDP大约1.1万亿元)等地排在前列,北海的GDP大约只有1000亿元,是苏州的十分之一不到。如果按人均GDP,苏州超过13万元,北海约9万元,差距不小。所以,北海的经济不是第一。

Ⅳ 2017年中国第一季度gdp数据什么时候公布

是指什么?中国GDP?省GDP?市GDP?第一季度(1~3月)4月份会公布,第二季度(4~6月)7月份会公布!

Ⅵ 201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可以记作()

201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可以记作(+6.4%)。

Ⅶ 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长为多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2020年第一季度,GDP总值为2065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为-3.2%,第二产业增长-9.6%,第三产业-5.2%。
应答时间:2020-08-1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车主贷] 有车就能贷,最高50万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Ⅷ 北海市海城区的经济总量,人均寿命分别是多少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如何

卫生

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卫生保健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2005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59个(不含个体),其中医院、卫生院41个,门诊部(所)302个,妇幼保健所3个。医院、卫生院病床位2885张。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797人(不含个体),其中医生229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推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40.7万人。卫生防疫取得较好成效。全市未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全市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无甲类传染病发生。

人口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149.24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增长0.93%,其中市区人口55.79万人,增加0.83万人,增长1.52%。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21‰,比上年下降1.3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2.9‰,比上年下降2.8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31‰,比上年增加1.52个千分点。
经济成就

2005年,该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围绕“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坚持“工业立市”和“旅游兴市”战略,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与投资发展年”活动,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在较高的平台上快速运行。2005年,我市克服干旱、煤电油运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快速运行的势头,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83.4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6.37亿元、66.68亿元、70.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23.6%、12.2%。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5.3:36.3:38.4。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了2.9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了2.2和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进一步向工业化方面调整。分季度看,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13.0%,二季度增长12.5%,三季度增长13.4%,四季度增长14.2%,说明我市经济步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与全区相比,GDP增幅比全区高1.5个百分点,人均GDP比全区高3587元达到12349元。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9%、55.9%、33.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4.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水平涨幅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呈“四升四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居住类分别上涨4.2%、1.2%、0.1%、7.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0.1%、0.1%、2.6%、4.6%。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总量进一步增大。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27亿元,比去年净增3.96亿元,同比增长25.83%。人均财政收入达到1297元。地方财政收入10.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6%。其中税收收入5.43亿元,增长26.78%,非税收入5.43亿元,增长36.71%。财政支出17.77亿元,增长33.24%。
国内贸易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4亿元,同比增长13.58%。其中:市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9%,合浦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1%。

分销售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9%;县的零售额9.29亿元,增长13.69%,县以下零售额8.82亿元,增长13.12%。

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8%;餐饮业零售额5.59亿元,增长13.04%;其他行业零售额3.67亿元,增长12.41%。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468万美元,同比增长35.7%,其中进口5924万美元,增长44.18%,出口12543万美元,增长32.03%。全年审批利用外资项目32项,同比增加10项。实际利用外资2387万美元,同比增长20.98%。
以上的是全北海的!!包括海城区。

Ⅸ 广西三大城市角逐:北海、百色和贵港,谁的发展潜力能更胜一筹

众所周知,如今广西省也是一座实力强大的旅游胜地了,这里不仅有着巍峨的高山,还有着清澈的流水,不仅有时尚前卫的高楼大厦,还有缤纷而原生态的的少数民族文化,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接踵而至,纷纷来到这些美好的景点打卡,进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来到了广西省,看看以下这三座实力相当的城市,这三座城市如果进行一个角逐,最终谁会成为胜利者呢?谁的发展潜力能够更胜一筹呢?


经过小编的介绍,相信你对于广西的城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你认为以上几座城市谁才是最有潜力的那个呢?欢迎在评论区表达踊跃你的见解。

Ⅹ 北海的经济概况

1950年,北海市国内生产总值0.31亿元。198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83亿元。
2000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3.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48元。
2006年,北海市实现生产总值215.8亿元,比2005年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14325元。
2012年北海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21.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8.0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0亿元,增长3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2.73亿元,增长6.9%。三次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0.3%、49.1%和3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2%、85.42%和10.76%。按平均常住人口156.07万人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418元。
2013年北海地区生产总值(GDP)734.66亿元,增长13.2%;人均GDP达到46000元以上,财政收入113.6亿元,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674.91亿元,增长23.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0.9亿元,增长27.1%。
在连续5年GDP保持年均增长17.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3.2%的高速增长基础上,2014年北海地区生产总值(GDP)856亿元,增长12.5%,人均GDP超过53000元;财政收入127.4亿元,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780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97.9亿元,增长22.7%。
2014年北海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6亿元、增长12.5%。财政收入达到127.4亿元、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86.2亿元、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97.9亿元、增长22.7%,增加值388.4亿元、增长21.5%。
种植业
北海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余是油料作物、经济作物、水果蔬菜等。
1949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866.67公顷,总产量3729.3吨。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666.7公顷,总产量2000吨;花生播种面积800公顷,总产量540吨;甘蔗种植面积40公顷,总产量528吨。
196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280公顷,总产量11873吨;花生播种面积1780公顷,总产量1482吨;甘蔗种植面积280公顷,总产量3924吨。1982年后,全市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多种经济得到发展。
1985年,全市(含合浦、下同)耕地面积82606.7公顷,粮食播种面积9.32万公顷,粮食产量23.57万吨,全市农业总产值3.1亿元。
2002年,农业总产值73.18亿元。蔬菜、蚕桑、花卉等经济作物面积扩大2666.67公顷,优质谷率、甘蔗良种率、水果优质率分别达75%、95%和75%。形成了香山鸡嘴荔、金品优质果菜等农业品牌。
2006年,耕地总资源80879公顷,实有耕地面积76078公顷,其中水田41508公顷,旱地34570公顷,全市人均耕地0.07公顷。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5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2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75万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63万公顷,甘蔗播种面积2.82万公顷,木薯播种面积1.16万公顷);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3.50万公顷(其中蔬菜播种面积3.10万公顷,西瓜0.39万公顷)。年末果园面积1.66万公顷。全市主要农产品总产量:粮食43.7万吨,油料4.25万吨、甘蔗191.63万吨、蔬菜55.77万吨、水果6.88万吨。
201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83271公顷,比上年增加1273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80417公顷,比上年增加45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297公顷,减少157公顷;甘蔗种植面积32861公顷,增加97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5268公顷,增加613公顷;木薯种植面积14375公顷,增加23公顷。2012年粮食产量38.02万吨,同比增长6.27%;油料产量3.81万吨,增长1.15 %;甘蔗产量238.11万吨,增长3.19%;蔬菜产量72.46万吨,增长4.13%;园林水果产量9.69万吨,增长6.07%。
林业
1949年底,北海仅有马尾松幼林264.13公顷。1952年建立木材公司。1953~1959年,龙潭、曲湾、军屯、东星建立集体林场,造林1117.4公顷。1960年5月建立国营大江林场。1964年,国营林业苗圃7个,农村集体林场9个,全市造林3600公顷。1979年进行海防林调查,全市森林面积为4600公顷,活立木蓄积19.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7%。1990年,北海市森林面积2972公顷,森林覆盖率11.54%,活立木蓄积11.02万立方米,造林面积7423公顷,林业用地面积5734公顷,人工林抚育面积173.33公顷。2000年,北海市有林业用地11.58万公顷,森林面积8.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8.6%,活立木蓄积195.57万立方米。全市宜林海岸线长440.14公里。营造沿海防护林1145.13公顷、红树林133.33公顷、速生丰产林1640公顷。森林监测面积6.55万公顷。全市总产值2759万元。2006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4537公顷,速生丰产林4201.33公顷,营造防沙治沙林266.67公顷,经济林总面积达1.95万公顷。全市总产值2.6亿元。水产
水产业是北海重要行业。早在秦汉以前,北海先民利用地缘优势,从事海洋捕捞业——潜水采珠。东汉时期禁止民间采珠贸易,采珠者转以捕鱼。明、清年间,北海海洋渔业已初具规模。1949年北海水产品产量5518吨。解放后,北海捕捞业快速发展。1990年,北海市出海从事海洋捕捞人数9592人,水产品产量11.01万吨。主要海产品有鱼类、虾类、贝类、蟹类及其他种类。除海洋捕捞外,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海开始海水养殖,80年代后开始淡水养殖,90年代后,海水、淡水养殖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对虾、文蛤、牡蛎、珍珠四大龙头品种的养殖基地。淡水养殖以养殖、鳙鱼、鲢鱼、鲤鱼、罗非鱼等为主。2000年,四大水产专业市场建成。全市水产品总产量85.5万吨,总产值53.5亿元。其中海洋捕捞54.5万吨,产值33.2亿元;养殖产量30.11万吨,产值23.73亿元,养殖面积3.24万公顷。全市人均水产品占有量600公斤,渔业人口平均纯收入6053元。
2006年,全市拥有渔业乡镇(办事处)24个,渔业劳动力人口约18万人。全市水产品总产量96.54万吨,比上年增长7.5%;水产品总产值4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海洋捕捞产量53万吨,产值31.46亿元;水产养殖产量43.5万吨,产值18.41亿元。捕捞作业有拖、围、刺、钓、缯和张网等10余种,以拖网为主。畜牧
北海市畜牧业养殖品种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鸽等常见畜禽品种。1981年,北海兴起养鹌鹑。1990年末耕牛存栏量20255头。年内出栏肉牛2150头,山羊存栏840头,年产奶量167.31吨。生猪年末存栏量为43500头。1991年以后,出现专业化养猪、鸡、鸭场,养殖量在万头以上。
2000年,全市生猪饲养量110.41万头,牛饲养量19.27万头,家禽饲养量4625.34万羽。年内生猪出栏54.96万头,牛出栏1.98万头,羊出栏0.57万头,家禽出栏2688.32万羽;肉类总产量9.92万吨,禽蛋产量1.92万吨,奶类产量0.04万吨。全市肉类、禽蛋和奶类人均占有量分别为69.34公斤、13.42公斤和0.28公斤。全市畜牧业总产值10.92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生产值1054.62元。
2006年,全市生猪饲养量148.77万头,牛饲养量19.82万头,家禽饲养量5196.45万羽。全市生猪出栏83.15万头,牛出栏2.64万头,羊出栏1.01万头,家禽出栏3353.04万羽,全市肉类总产量13.45万吨,奶类产量0.11万吨,禽蛋产量2.31万吨。全市肉类、禽蛋和奶类人均年占有量分别为88.45公斤、15.19公斤、0.72公斤。全市畜牧业总产值18.10亿元。
2012年,北海生猪出栏97.37万头,增长3.84%;年末生猪存栏91.9万头,同比增长15.06%。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12.83万吨,同比增长3.44%。其中,猪肉产量7.5万吨,增长4.08%;牛肉产量0.31万吨,增长3.62%;羊肉产量252吨,增长4.56%;禽肉产量4.9万吨,增长2.42%。牛奶产量1517吨,增长2.29%。蚕茧产量632吨,下降4.38%。水产品产量98万吨,增长2.9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89.4万吨,增长2.61%。 20世纪20~40年代,北海成规模的生产厂仅有陶器厂、电力厂、广成兴电机织染厂、印刷厂,其余多是手工业作坊。截至1949年,全市工业企业及手工业712家,其中私营工业企业17家,个体手工业695家。
解放后,经过4个五年计划,北海已基本形成小型机电、建材、海洋化工、加工等产业,至1978年,全市共有全民企业47家,集体57家,工业总产值12237万元。1996年,北海市工业总产值90.4亿元。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及生产单位512个,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41.68亿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50532人。2000年,北海工业经济在改革调整中持续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93.4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及生产单位141个,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43.88亿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31885人,当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款36797万元。主要行业有机械电子、轻工建材、烟花爆竹、水产品加工、造纸制糖、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等。2001年成立了北海工业园区。2002年,北海市园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齐头并进,成为工业经济的新亮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1.3亿元,增长16.3%,增加值16.2亿元,增长22%。2003年3月10日,北海出口加工区设立,这是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04年,以银河、北生、恒基伟业、北海国发等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促进工业发展。至2006年,北海市已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家,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15.8亿元。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4家,其中产值达10亿元以上2家。
2012年全部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096.97亿元,增长62.6%;实现增加值274.02亿元,增长5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020.9亿元,增长69.5%,实现增加值245.36亿元,增长59.5%。
2012年,国有企业增长25.43%,集体企业回落18.48%,股份制企业增长9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9.2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33%;轻工业增长39.62%,重工业增长77.43%。
2012年,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349.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0.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9.3%;金属制品业增长70.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6.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1.3%。
2013年,北海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临港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为核心、轻重兼备的产业发展体系。2013年,仅9月当月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就达131.85亿元,环比8月提高了41.08%,增速高于全国、广西平均水平。 旅游业
1984年以来旅游业发展迅速,1988年列为中国重点旅游城市。1984~1993年,共接待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和入境旅游者(包括港、澳、台同胞)3.22万人次。199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3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亿元;接待海外游客7600人次,创汇288万美元。1998年,北海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有旅行社6家,持证导游人员1070人,同年北海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5.2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4.53亿元,旅游创汇969.63万美元。
2012年入境旅游人数9.9万人次,同比增长18.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429万美元,增长33.2%。接待国内旅客1311.2万人次,增长19.1%,国内旅游收入110.2亿元,增长28.01%。
金融
清光绪二年(1876年),北海被辟为通商口岸,设立了北海关银号,代收外商税款。民国时期,北海设有4家银行的汇兑所和办事处,还有北海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官办和官商合办的金融机构。解放后至1990年,北海先后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北海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北海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北海市分行、中国银行北海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北海中心支行等国家专业银行机构。同时还设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机构等。
1990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机构、网点129个。1996年,北海市拥有金融机构185家,其中国家银行6家,保险公司3家,城市信用社13家,农村信用社158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证券交易所3家。全市金融机构网点445个,其中银行机构网点238家,非银行机构网点207个,金融从业人员5170人。各项存款余额76.36亿元,贷款余额85.28亿元。各类保险承保总额102.9亿元,保险业务总收入0.8亿元。
2000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9.1亿元。全市保险业务收入1.3亿元。2005年,全市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1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1家,农村信用社25家。从业人员2694人。各项存款余额16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7.26亿元。2006年,共有银行金融机构31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商业银行5家、农村信用社25家。共设网点122个。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7.28亿元,同比多增12.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8.28亿元,同比多增1.24亿元。
2012年金融业增加值9.05亿元,同比增长17.7%。
20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8.45亿元,比上年增加67.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2.5亿元,比上年增加30.8亿元。
对外贸易
清光绪二年(1876年),北海口岸开埠通商,次年进口额7900关平两,出口额2400关平两。民国元年至民国21年(1912~1932年),北海口岸进口额为4215.64万关平两,年均200.74万关平两;出口额为3300.95万关平两,年均157.19万关平两。解放后,50~70年代,北海口岸只是代理中央进口业务,1980年后始有自营进口业务;1950~1983年,北海出口额为3.80亿美元,年均1118.49万美元。1999~2004年,出口贸易总值每年约1亿美元。2005年,出口贸易总值1.33亿美元。2006年,进口总额0.96亿美元,出口总额1.94亿美元,市场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其中,货物出口11.83亿美元,同比增长4.6%;货物进口8.94亿美元,增长53.9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89亿美元。全年批准项目合同外资额9.1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6%;外商直接投资额7.49亿美元,下降26.2%。

阅读全文

与2017年一季度北海gdp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