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行第几
中国排名第十三:
❷ 请问我们中国现在经济相当美国70年代还是80美国80年代经济好不好发展如何
科技发展太快,所以很难说中国相当于美国的多少年代,因为美国70年代的互联网和高铁肯定没有我们现在如此的先进。只能说我们现在大约还落后美国50年。
❸ 80年代中国的经济怎么样
刚刚改革开放 产生了许多的富翁 GDP以两位数增长
❹ 美国80年代以来gdp增长率
际形势证明,美国是时刻再关注全球各国的发展的,从开始的,特别在1990年至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不多,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搞日本的必要(要搞,二战时就搞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穿小鞋的,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之后这位老大哥又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人民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我们可以从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
❺ 中国现在经济有没有美国的80年代经济好
80年代美国应该还处于自由经济转型,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但社会福利做的很好,这点中国从始至终都是无法比拟的。
中国现在的经济和美国80年代比涨幅很大,大整个结构相同,如贫富差距、官商控财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由于集权制度统治阶级搜刮的原因,下层百姓大多没有什么实惠。
现在的中国科技大多建立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所以一直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不过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弥补了这一缺憾,有很好的试验场。
但有一个事实摆在眼前,美国是超级工业强国,中国则不是。光工业技术就要相差几十年。中国有很多模型、零部件都做不了,甚至连图纸都设计不出来,就算回国的人才做出了图纸也没有机器可以运作。
中国人把歼10吹嘘的很邪乎、直升机更没的比,最重要的是发动机,中国造的发动机质量很次。很多军事武器都是进口其他国家的部件,一旦发生战争,整体质量上就差一大截。模仿是中国真实的工业水平,就连航母也是买乌克兰的,要是中国真强大就能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制造航母了。所以从军工上中国无法超越自主创新的80年代美国。经济上或许有所赶超,但没实际用途,经济发展不能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强国。而中国经济至今有所成就的原因还是在廉价劳动力身上榨取的,低工资、低福利积累的国库。所以没什么好炫耀的。美国80年代就已经有了妇女儿童贫困保障,让人们可以得到上学、生活的机会。至今中国仍没完全实现这一目标,不是中国人多,而是官员贪婪、不务实。
对于中国经济不要总把问题放在人多问题上,最重要的是ZF官僚作风严重,不顾人民死活,无官不贪、现代的中国官员仍然敢说百姓给脸不要脸,从这一点可以说明,中国的统治阶级思想一直没发生变化。一直是人民的公敌,既然是潜在利益敌人,他们能随便给予人民好处吗?官民对立是人民不富裕的原因之一。在中国无论官员或商人,都想获得廉价劳动力,为自己积累巨大财富。中国富有是国家富有,和人民无关,而美国是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体现,那才叫GDP。政府富有和人民富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国和美国的区别正是如此。
现在中国富有仍然是官僚富裕、商人富,人民还是老样子,那些微不足道的国家扶持贫困金,一个月几百,有些官员送油送粮食,只给穷人几百块,这还要上个报纸,官员平常多应酬、多饭局,一顿饭就造几百、几千,几乎天天如此,官员真要扶贫、务实,这一年花费能照顾多少穷人?这种形式主义简直是社会的耻辱。这要是放在美国,官员都会小心谨慎怕被别人抓了把柄。一旦举报不是吹的,真有用!所以美国人法律意识很强。别说中国人不懂法,而是官员本身就不守法,如何让大众信服呢!?
对于福利还是人民自己掏钱养自己,死活跟国家没关系。国家只管收钱,不管收尸。所以说现在的中国说是体制不完善也好、经济发展中也罢,经济肯定是超过了80年代美国,但整体上还真就不如80年代的美国。
只要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机构,就永远无法超越美国。中国官员比美国人横行的多。有人罩着,没人监督,自然不着急办实事,只顾个人利益了。所以在官僚眼中欣欣向荣的中国暗处有无数仇视的目光聚集着,有可能时刻会爆发。美国人十分清楚这一致命的体制要素,所以出现了三权分立,试图长治久安。给予人民更大的权利、自由,打打骂骂会减少不少社会压力,释放民愤。而中国就像定时炸弹,一旦爆炸,会颠覆一切。那时候可真就是国将不国了。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中国几十年发展的结果,发展速度与腐败程度一样快。中国想强大不是和谐社会所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务实的政府与一个真正的监督机构。
❻ 求1980年至今发生的重要经济事件有哪些
首先1981-1990是一个经济周期 1981年中国GDP名义增长率 达到低谷为4.4%然后一直增长到84年的14.5%,最后在1990年到达低谷的3.3%。
80年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从1980年至1985年是中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国民经济走上正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经济的转折点。
从1986年至1990年是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六五”后期,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热,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经济过热局面成为整个“七五”期间不得不认真对付的难题。“七五”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986年到1988年9月,特点是经济发展持续过热,不稳定因素增加,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7%,;后一阶段从1988年9月到1990年,为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宏观紧缩出现了市场疲软,速度明显趋缓,工业生产年均增长8.1%
总的来说了就是2个5年计划。经济有了一波质的飞跃,后来由于产业结构出现了问题,实施了宏观调控。
1991-1999年,从91年-93年中国经济经过调整,一顿狂飙。分别为8.6% 13.6% 13.4%。软后逐渐回落到99年的7.1%。
其间又是相对于两个五年的计划。分别是八五、九五计划。
从1991年至1995年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八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900亿元,年均增长l7.9%。
八五”计划设想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形成了总体开放的格局。这是关键所在。
1996-1999。
"九五"前两年,即1996和1997年,受"八五"后期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惯性影响,市场物价继续保持上涨态势,各级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的过快增长,采取了一系列价格调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8和1999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则分别比上年下降0.8%和1.4%,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新情况。由于长期积累下来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在新的买方市场条件下充分暴露,加之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增幅大幅度下降,导致国外需求萎缩,市场商品价格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总水平连续两年下降。
-----------------------------分割一下---------------------------------
2000-2007年
为什么要把“九五”最后一年的,划在这个经济周期里,因为,2000年是一个小转折,经过了97开始亚洲金融危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扭转了自199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局面。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受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国家相应地调整了国内原油基准价和成品油价格,带动了以石油为原料的加工产品价格回升,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反弹势头。
01-05年,“十五”期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中国外有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内有错综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受美、日等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经济一路下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股市低迷,汇市不稳。从2001年的“9·11”事件,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再加上海啸、油价上涨、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等天灾人祸,给本已疲软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到2003年,中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年的反通缩,开始进入了新的经济增长期。然而,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当年严重的旱涝灾害,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市场销售增幅明显回落、旅游业受到严重打击、交通运输量明显下降、出口订单减少、农产品销售受阻等等。2003年二季度GDP增长率从一季度的9.9%掉到了6.7%。
但“十五期间”,基本来看解决三农问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直到07年,次债的正在到来(其实06年就暴露初问题了),加上中国楼市股市的泡沫严重,迎来了08的又一个转折,但我相信这次不会出现大问题,至少中国是的。中国经济一直是向好的。
。美国的布什政府的放松购房要求的刺激购房的政策,只是一个小小的导火线。这次次债危机,也至少一个更严重问题的表现。
这个更严重的问题,指的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增加了富人的收入,而中产阶级相对被挤压削弱。在医疗价格持续上涨的今天,一个年收入六万美元的三四口人的家庭,如果雇主不提供医疗保险,他们就买不起一年一万二美元到一万三美元的家庭保险。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有4700万的人没有医疗保险。在银行贷款条件松懈,中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被严重挤压,无法偿付贷款的条件下,就爆发了这次危机。只有增强中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才是解决这场危机的治本之路。说白了,赚的少花的多,能不出问题么。
❼ 提供一些20世纪60--80年代美日经济数据。最好是2国对比和竞争的。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放缓和衰退,经济霸主地位动摇;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滞胀”;80年代的经济复苏;90年代的经济繁荣;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欧洲共同体;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缓和与矛盾;美国社会危机的加深;德日法西斯主义与军国主义极右势力的活跃。
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
(1)背景
①战后,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随着冷战加剧,美国开始扶植日本;1951年美国结束对日占领。
(2)措施
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②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③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美国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3)结果
①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②60年代末,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80年代,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④1987年,日本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⑤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70年代中期以后,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❽ 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人均GDP上扬经验
80年代主要是靠政府投资 外资大量进入中国是90年代了
❾ 上世纪80年代啊富汗的经济状况
阿富汗是一个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71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乱,阿富汗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最高峰时约有600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从2002年开始,在美国和国际社会提供的大量援助支持下,阿富汗国内经济连续3年呈现20%以上的恢复性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重要法律法规相继出台,金融机构日益活跃,国内市场逐渐复苏。04年下半年阿富汗成功进行了总统大选,05年9月又成功进行了议会选举,政局总体趋于稳定。由于今年的国际援助和毒品资金的流入速度仍然保持不变,再加上今年春季雨雪较多,农牧业收成良好。总体来看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但安全局势的持续恶化和打击毒品前景不明朗,有可能减缓甚至中断这个势头。
阿富汗货币名称为阿富汗尼,(Afghani),简称阿尼。2002年10月7日,阿过渡政府发行新币阿尼,与旧币比值为1:1000。目前的汇率约 1美元=50阿尼(2005年9月)。在国际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支持下,阿政府实行严格的货币政策,新币发行以来币值基本保持稳定,并建立了必要的外汇储备。根据世界银行2004年9月的报告,截止到2004年3月,阿外汇储备总额为7.306亿美元。
2、农牧业
阿富汗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已耕地79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玉米、棉花、甜菜、油料作物和瓜果等。畜牧业人口约250万,牧场和草地5470万公顷(实际利用面积620万公顷)。主要牲畜有绵羊、紫羔羊、山羊、牛、骆驼等。2002年有羊1600万只,牛约3715万头,年产羊毛24000吨。
2002年阿生产小麦373万吨,水稻米268万吨,玉米30万吨,葡萄33万吨,土豆27万吨,大麦38万吨,甘蔗23万吨。
2005年冬春阿富汗雨雪频繁,据说是三十年间最多的一年,良好的气候条件预示着较好的农牧业前景。而04年的大旱导致农业减产达25%,仅小麦的产量就从03年的436万吨减少到04年325万吨。农牧业产值约占阿GDP的一半,农业的丰收对稳定阿国经济至关重要。
3、工矿业
阿富汗战前的主要工业有地毯、纺织、皮革、水泥、电力、化肥、采煤、汽车修理和制糖等,手工业约占工业产值的42%。1986年工业产值为7.5亿美元。由于连年战乱,大量工业基础设施被毁,工业产值大幅下降,现在还处于恢复之中。
阿富汗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能源类矿藏如天然气、石油和煤的储量很少,这也成为制约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阿比较突出的矿产是铁矿储量17亿吨,铜矿石储量5亿吨。因高原运输困难和资金缺乏,目前仅青金石、大理石、天然气、煤、盐等矿藏得到少量开采。
战后阿富汗的工业和制造业恢复缓慢,至今仍只能生产一些水泥砖、烧制砖、手工地毯、瓶装水之类的产品。尽管阿政府对外资许诺了种种优惠措施,但落实的不多。极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和腐败的官方机构,特别是持续不断的动乱使阿的投资环境相当恶劣,国内外的投资者至今还在观望,对阿制造业方面的实际投资寥寥无几。只有在赫拉特地区出现一些伊朗投资的小型工厂,喀布尔及其他地区的所谓工业区至今仍然一片荒芜。预期这种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有多少变化。
4、能源和电力
阿富汗能源极其缺乏,电力工业非常落后。2000年全国发电量只有3.75亿度,消费4.54亿度,不足部分从邻国进口。目前全国只有5%的人口可以得到电力供应。战后喀布尔的电力供应虽然已从50兆瓦提高到150兆瓦,但对40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这点电力即使是照明也远远不够,晚间城市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黑暗。阿富汗主要靠水利发电,约占总发电量的64%,其余为燃油电站。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一些主要的发电站如喀布尔附近的那格鲁水电站、坎大哈附近的卡加克水电站正在修复。一些重要的输变电线路和设备即将新建和改造,如从乌兹别克通过阿北部向喀布尔供电的输变电线路工程、喀布尔电力系统改造工程等都将启动。但是由于阿富汗的电力基础设施实在太差,即使这些项目完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仍将严重短缺。
5、交通运输
阿富汗无铁路和出海口,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空运,交通不便是制约阿富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阿现有公路约2.1万千米,其中沥青和水泥路面2700多千米,70%被战争破坏。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近三年来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阿境内的交通条件已大大改善。目前喀布尔-坎大哈的公路已经修复通车,喀布尔-贾拉拉巴德-白沙瓦、喀布尔-萨朗隧道-昆都士等重要道路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坎大哈-赫拉特公路等项目基本落实了资金,即将开工。喀布尔国际机场、坎大哈机场和各地方机场修复扩建工程已经完工或正在进行。
阿目前有两家航空公司。阿利亚纳(Ariana)航空公司势力较为雄厚,主要经营国际航线。KAM航空公司经营国内航线。全国有机场46个,其中拥有水泥跑道的机场10个,喀布尔机场为国际机场。战后的阿利亚纳航空公司拥有7架二手民航飞机,使用年限都超过了20年。目前已开通了12条航线,分别为巴基斯坦、伊朗、印度、阿联酋、土耳其、德国、俄罗斯、中国新疆、阿塞拜疆、沙特、科威特和塔吉克的航线。
6、通讯
阿富汗电讯系统一直比较落后,1998年全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只有29000线。而多年战乱又使阿富汗的电讯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战后,阿政府优先恢复和发展电讯工业,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目前阿主要大城市均开通了固定电话业务,仅喀布尔的固定电话即已达到4.2万户。我国的中兴和华为公司积极参与了阿全国电讯修复重建工作,全国主要大城市的固话系统设备大多为这2家公司提供。目前阿富汗已有两家移动通讯公司,全国各地几乎都开通了移动通讯业务,总用户人数发展到80多万户。最近阿政府又通过招标方式发放了2张新移动通讯执照,预计今后几年阿富汗的移动通讯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7、毒品经济
提到阿富汗的经济,不可避免的要谈到鸦片种植问题。阿富汗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国,04年的产量达到42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5%以上。虽然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今年阿政府加大了打击毒品的力度,鸦片种植面积减少了约五分之一。但由于天气良好,鸦片长势好于往年,总产量据说仍可达4100吨,只比去年减少2%.据世界银行估计,阿富汗的鸦片加工后总值可达上千亿美元,回流到阿的资金近30亿美元,超过阿GDP的一半。毒品资金虽然来源肮脏,但对阿富汗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今阿富汗的大多数地区都在种植鸦片,鸦片已真正成为阿富汗的支柱产业。
8、财政金融
由于多年战乱,阿富汗的银行系统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阿富汗的金融系统正逐渐走向正轨。04年初,阿出台了新银行法。根据该法,阿富汗的中央银行不再办理一般存、汇款等商业活动,而将负责监管全国的金融活动、货币印刷发行和国际贷款等政府行为。在该法的推动下,一些国际银行如渣打银行、巴基斯坦国民银行、阿加汗银行等都已在阿开设了分行。阿国内也成立了十几家银行,各银行都可以办理外汇存、汇、担保及信用证等业务。
预算:阿2005财政年(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政府总预算为47.5亿美元,其中3/4将直接用于发展工程项目,政府普通预算为6.5亿美元(328.83亿阿尼)。上述预算中的93%需要国际社会的捐助, 阿政府仅能解决3.33亿美元。本财政年的普通预算比上个财政年增长了15%,预计国家财政收入将增长29%。本预算中的24%即69亿阿尼用于内政部,22%用于国防部,20%用于教育部。
9、对外贸易
阿富汗在战前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联系,外贸连年逆差。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气、地毯、干鲜果品、皮张、棉花、羊毛等。出口最高年份的1997年达到1.44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有车辆、食品、纺织品、石油产品、糖、植物油和橡胶制品。进口最高年份的1996年达到6.23亿美元。战后阿富汗的进口大幅增长。根据阿中央统计局公布的贸易统计数字,01/02年为16.97亿美元,02/03年23.22亿美元,03/04年度为22.45亿美元。04/05年度进出口总额为24.82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37亿美元。其中: 进口为21.77亿美元,出口3.05亿美元。
据阿中央统计局数字,04, , /05年度阿富汗最大的进口国为中国3.85亿美元,其次为日本3.53亿美元、巴基斯坦3.26亿美元、德国1.82亿美元、印度8300万美元。 阿富汗对我国出口约为20万美元,从我国进口为3.82亿美元。
另外,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阿间贸易总额为5,792万美元,其中中国对阿富汗出口5,697万美元,阿富汗对中国出口95万美元。
10、外国援助
国际社会对阿富汗的援助对阿的战后重建至关重要,在美国的牵头下,各国向阿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及物资援助。据阿富汗财政部提供的数据,从2002年初至2005年上半年,国际社会共承诺援助阿160亿美元,实际到位约80亿美元,占承诺额的一半。各援助国中,美国、日本、欧盟、英国、德国为最大捐助国。前一时期,这些援助大部分用于人道主义目的,如安置难民及政府开支等,其次用于军队、警察的重建和政府日常开支。用于发展建设的资金约占三分之一。在2002年阿总统访华期间,中国承诺在今后5年向阿富汗提供1.5亿美元援助,其中无偿援助和贴息贷款各占一半。
❿ 为什么日本80年代经济繁荣,90年代却落后于美国
日本经济衰退:中国前车之鉴[编辑本段]一系列金融大案要案的集中爆发和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的莫明其妙辞职,给中国金融改革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政府在努力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市场的同时,却对绝对控股权的掌握情有独衷,让人不禁担心,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日本曾经经历的问题,毕竟两者有很多的相象。
日本经济的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仍然不见起色,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型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经济环境趋紧和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积累的政策后果。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干预过多、国际竞争力下降以及被动的体制转轨破坏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
破坏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日本经济是东亚经济的代表,虽然日本政府部门总是声称自己并不属于亚洲经济的一部分,很多国际投行也因为日本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位而将其单独列为一个管理区域,但这并不能改变日本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具有典型东亚文化属性的事实。
一国经济的发展肯定是一国社会的一部分,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将推动并决定这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但在短期内并不会决定这个社会的存在面貌,相反,短期内的经济发展是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制约的。日本社会具有典型的东亚特征:强势政府部门主导了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这种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动力,经济体系内部很难自我调整。这种发展模式在短时期内能够促进经济飞速发展,但时限一般不超过50年,之后就是绵绵不绝的衰退。
在政府部门主导下,在日本型经济体系中,虽以市场经济为法则,但尽量回避市场调节,更多地采用契约关系的方式,长期合作。像终身雇佣制、企业集团的结合、总公司和承包公司、主银行和企业的关系等都是一种长期契约,所以说日本的市场经济是长期契约型经济。繁荣时限50年的原因就是强势政府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固化,只能在一代人的主导下强大,而不能获得制度的保证,随着激发社会全体成员奋发图强的社会背景消失和制度保障的缺失,社会经济自然会陷入绵绵不绝的衰退。
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自明治维新以来的14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日本人民的勤劳和社会各方的勉力而为成就了日本的强盛。有经济学家认为,日本国力强盛和国内市场狭小促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实不然,真正促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恰恰是使日本走向强盛的“明治维新”,它的另一面就是政府部门主导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对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的破坏。
在日本经济起飞的同时,日本政府部门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不论是妄图恢复封建政权的失意武士还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民权论者都死于明治政府的屠刀之下。由大地主转变而来的大资本家深深明白依靠政府权力谋得自身利益的优势所在,三菱重工集团就是典型案例。即使是在二战以后成立的和平政权也沿袭了日本的这一经济政治紧密结合的典型发展模式。
日本无奈,因为这种发展模式来自东亚社会的传统文化根基,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强大、完善和成熟的封建经济所形成的文化熏陶了几千年,日本社会的强势政府文化深深扎根于日本经济当中,对于善于学习但没有根基的日本文化来说,想改很难。这恰恰说明了坚持原生文化的重要性,只有一个具备原生文化的社会才具有更新换代的可能,仅仅是模仿,只能成一时,不能成一势。
不过,日本因为模仿而成就了一时的繁荣,但强势政府对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的破坏导致了社会经济陷入了“结构性低迷”。经过50多年的发展强大,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将日本拖下了深渊;再经过将近50年的发展强大,1990年代初期再次陷入衰退。衰退了15年之后的今天,在本次全球经济的高涨之中,日本经济犹如蜗牛一样前行,还经常时不时犹如狗熊一样冬眠一段时间。
悲情的动漫产业兴起有学者认为日本的经济周期应该是:50年繁荣——20年衰退——50年繁荣——20年衰退,目前日本经济正处于20年衰退的第十四五个年头。充满青少年性格特征的动漫产业在日本很是兴盛,它代表了日本经济的内生性动力正在成长。
的确,在和平宪法的压力下,日本无法通过发动战争来卸载经济结构固化所带来的痼疾。除了默默的忍受就是充满幻想,幻想也带来了生产力,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广义的动漫产业已经占日本GDP的十几个百分点。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就认为,日本处于自明治维新以来又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其结果不光是在日本和韩国出现一串超过汽车工业的赚钱产业,更令人吃惊的还将在后面。
从日本动漫产业的兴起,我们可以看出,当世界其他经济体将计算机技术大量应用于通讯产业的时候,日本却将其应用于制造新文化产品,这种旁溢斜出的趋势得到了日本社会上下的赞同和追捧,因为整个社会文化处于经济增长大萧条阶段,失业率居高不下,在岗员工的精神压力不亚于失业人员的精神压力,社会需要动漫产业的兴盛来解决整个社会精神压力的释放渠道。
但是,正当动漫业似乎进入黄金时代之际,动画制片商、政府官员和分析师都警告说,该产业的长期前景黯淡。由于薪水微薄、工作条件恶劣,日本的年轻人再也不愿从事动漫工作。同时,随着对动漫的需求猛增,人们担心制作质量已经下降。“日本动漫业的未来肯定不太光明,”吉卜力工作室总裁铃木敏雄说道。宫崎骏获得2003年奥斯卡奖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就是在该工作室制作的。
从十多年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深刻地感觉到当代经济的两大特征:第一要有金融市场的强大支持才能获得飞速的发展;第二是必须要有很好的盈利点和真实的赢利,才能有很坚实的发展基础。而两者又归结为一点:为社会创造价值。
回归金融回归财富金融市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意味着它应该会有给社会带来财富增长的预期,否则,金融市场不会支持它,所以,“永动机”项目是融不到资的,日本的动漫产业注定了是一个类似的项目,它不仅仅不能带来财富的创造,而且还是在消耗财富,消耗财富的产业从本质上就不可能成为主导社会的产业,起码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是这样,没有听说哪个国家的经济是靠开设大量“高尔夫球场”发展起来的。
目前的人类社会还处在创造财富的阶段,金融业中流动的就是社会的积累财富,长期来看,这些财富应该是为财富的增长服务。但是,在政府主导的经济(金融)体系下,金融往往成为了破坏财富的场所。原因很简单,金融资源的配置不是以效率为核心的,而是以“关系”的近疏为标准的。
在日本,以互相持股为特征的长期契约型经济主导了日本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不仅仅不接受外来的投资,而且还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消费增长。面对经济长期衰退,日本并没有真正下决心进行金融改革,而是各个利益集团在你争我夺,从日本的多党之争就可看出。所以,每次日本经济的繁荣都以房地产迅速增值而告终,日本的土地真的比其他经济体的土地更能创造财富吗?不会的,真正更具有财富价值的是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得以发挥出来。
中国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而且处于典型东亚文化的中心,政府主导经济增长成为了必然。不过,中国还没有互相持股的固化经济结构,但是,目前的金融改革中出现了国有金融企业互相持股的苗头,如果上市不顺利,相信这种互相持股局面还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这对中国金融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如果金融企业形成了一个固化的网络,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分配机制的堕落,从此次房地产泡沫中的情况就能看出一二。
中国的情况和日本有所不同,不仅仅有原生文化作为基础,而且其中的兼收并蓄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日本是一个封闭的市场,而中国的开放前景远远超过日本,虽然目前程度不如日本。但是,中国培养市场经济文化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中国落后西方强国不是三十或者五十年,而是两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