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近十年中国gdp增长图,gdp增长就等于幸福吗
1,并不是这样的,即使GDP超过对方,也不见得实力就超过对方。当然GDP是很重要的参考数据,但不代表全部。1849年的时候,中国GDP约为英国的2倍,但还是打输了。这就好比拳击手一样,体重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体重大的人往往能在较量中占据优势,但是还取决于敏捷度、训练度等等很多其他因素,才能综合决定两个拳击手究竟谁更强。2,不会的。中国现在处在的阶段,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阶段。换句话说,中国现在走的路,是人家美国几十年前走过的路。现成的经验、教训,我们没必要再重新犯一次错误来增长教训。已经存在的科学技术生产技术,我们现在很多不需要自己从头开始研发一遍。所以,欧美在过去,花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人为调控,来加快发展进程。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现在发展很快。但是,当你发展到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水平的时候,新遇到的问题,待开发的技术,就都不是他们曾遇到的了。这样一来,发展就会有弯路,科研就没有了方向。发展速度,自然会慢下来。举个例子说,我们现在汽车技术不好,但是我们见得到现在发达国家生产的汽车,都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让我们的人去学,去揣摩,甚至去山寨。但是倘若我们自己也是发达国家了,他们会做的,我们也会做,我们如何去让汽车技术进一步改进呢?所以,就涉及创新了。可是新的主意不一定就是好的,不一定行得通,有可能研究了几个月后发现新的主意不靠谱。前面为了这个新设计而花费的资金技术时间人力,就打水漂了。所以,发展速度会下降。现在,之所以要维持这么高的增速,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每年新增大中专毕业生需要找工作。如果毕业生数量增长8%,那么你经济必须至少增长8%才能有足够的岗位供应。否则,这帮年轻人没活干,就会引发犯罪等社会问题,更加减慢经济发展速度。而目前的制度来讲,如果经济增速慢,国家就会上大项目,比如三峡、铁路、公路网,甚至炒房价什么的,以维持经济增速。虽然有泡沫成分,但是大体维持了新增毕业生对于经济增速的需求。其实也都是无可奈何逼出来的。比起泡沫,土共更怕大伙找不着工作。3,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难说哪个国家少了谁,就完全无法生存。只要你出得起钱,即使原来不干这个业务的国家,也可以有人来转行做这个。唯一的问题就是高科技产品,这些东西一旦有人不卖了,别人也不会做。事实上,目前来讲,中国能做到这样的产业还不是很多。基本还都靠价格便宜来赚市场的局面。
B. 中国近20年的GDP数据和各年GDP增长速度
中国前30年jdp增长率9.9%,今年,第三季度可能在7.5左右吧。中国GDP总量在世界各国的排名第3名。
C. 2018年前后GDP增速比较快的国家有哪些
印度来,2018年上半年在全球国家里源面,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的国家,只有印度;越南,在2018年上半年里,它的GDP增长约7.08%;中国,在今年上半年中国的GDP增长速度大约是6.8%,排在全球第三位;菲律宾,在今年上半年它的整体GDP增速为6.3%,排在全球第四位;土库曼斯坦,在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为6.2%,排在全球第五位;印度尼西亚,它在2018上半年GDP增速为5.2%,排在全球第六位。
此外,泰国、智利、白俄罗斯也在增速前10 之列。
D. 中国近十年的GDP增长
年份 GDP(亿元) GDP指数 GDP增长率 人均GDP(元/人)
2000 99214.6亿元 759.9 8.4% 7858元
2001 109655.2亿元 823.0 8.3% 8622元
2002 120332.7亿元 897.8 9.1% 9398元
2003 135822.8亿元 987.8 10.0% 10542元
2004 159878.3亿元 1087.4 10.1% 12336元
2005 183084.8亿元 1198.7 10.2% 14040元
2006 211923.8亿元 1337.7 11.6% 16024元
2007 249530.6亿元 1496.9 11.9% 18868元
2008 300670亿元 9.0% 23128元
2009 340507亿元 9.1%
E. 2018年GDP增速为何设为6.5%左右
“为什么今年定6.5%左右?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持经济合理的增速,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3月5日下午,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北京向媒体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时如是表示。
黄守宏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不单纯追求获得短跑冠军,而希望在马拉松赛中排在前面。他说,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要追求短期效益、短期速度,办法其实很多,但会留下“后遗症”,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如果有长远考虑,想做马拉松比赛冠军,就要掌握节奏、把握平衡,不是一下子把力量耗尽。
F. 2018年中国经济GDP增速将达6.7%吗
据报道,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临近,多家机构预测,明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将围绕稳投资和促消费展开,全年经济增速或达到6.7%。
据悉财政部负责人表示,2018年的经济工作重点,一是供给侧改革要继续推进,但思路可能有所变化,从追求量化目标到追求质量提升,加快金融去杠杆,让国企改革进入新时代,混合所有制改革期待进一步突破。
希望中国经济可以保持高速增长!
G. 为什么说2018年GDP增长率为6.6%
去年GDP82万亿,今年90万亿,比上年增长10%,注意这里面是包含了通货膨胀的,如果按可比价格扣除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计算则为6.6%
可比价格:可比价格(又称可比价值)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不变价格主要是为进行历年对比和地区之间对比而设,它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所以又称可比价格。不变价格主要用于统计工业总产值而由国家统一编制的。
可比价格可进行不同时期总量指标的对比。是为了计算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而采用的某一固定时间的价格。又称“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这种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产值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5%;
2018年GDP总量是90万亿人民币,2018年单纯看物价涨幅,就要比2017年高出好个几个百分点,这不是增加值再计算增长率时应该扣除。
H. 中国近五年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1、从物价指数来看。在目前公布的经济数据中,能反映物价上涨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CPI,一个是PPI,即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前者反映的是消费商品的价格变化,后者反应的是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0月份CPI同比上涨2.5%,PPI同比上涨3.3%,二者的平均值为上涨2.9%。所以如果以CPI和PPI来衡量通货膨胀率的话,那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就是2.9%。
2、从名义GDP和实际GDP来看。由于名义GDP是包含价格上涨在内的GDP,而实际GDP是去除了价格上涨因素之后的GDP,所以如果以名义GDP的增速减去实际GDP 的增速,就能得到价格上涨的幅度,即通货膨胀率。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名义GDP总量增长650899亿元,相比2017年前三季度的593288亿元,名义GDP增长了9.7%。不过在去除价格因素之后,2018年前三季度的实际GDP仅增长了6.7%。因此,此时的通货膨胀率就等于9.7%减去6.7%,为3%,跟上方的相差无几。
3、从货币供应量增长与GDP增长的差值来看。从理论上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如果跟GDP的增长速度保持一致,就不会有通货膨胀发生。而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因为此时全社会没有那么多价值的商品来买,超发的货币就会推高商品的价格。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基本都是高于GDP增速的,所以通货膨胀一直存在。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0月,M2(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79.56万亿元,同比增长8%。由于我国2018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长为6.5%,那通货膨胀率就是1.5%(8.29%-6.5%)。
I. 中国近十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包括GDP增长率
GDP增长率(按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修正的历史数据):
1993:14.0%
1994:13.1%
1995:10.9%
1996:10.0%
1997:9.3%
1998:7.8%
1999:7.6%
2000:8.4%
2001:8.3%
2002:9.1%
2003:10.0%
2004:10.1%
2005:9.9%(初步数据)
J. 中国近10年来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从显性数据,中国近10年来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消费。事实上,我国仍然是投资拉动型经济。
商务部近日发布《2017年中国国内贸易发展回顾与展望》报告分析,2016年继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2017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60%以上,达到70%左右,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地位。实际上,自2011年以来,消费就逐渐挑起大梁,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连年保持在45%以上。尤其近三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0多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驱动过于依赖投资的局面有所改变。但应该看到,这其中在过去的经济增长大约有一半是靠出口创汇实现的,而美国仅仅为15%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国民的消费水平是很低的,仅能购买中国生产的一半产品。这个局面可能造成两个严重后果 : 外国对中国产品的涌入深感恐慌,与中国的政治与经济摩擦将不断增加;或一旦出现全球性经济危机,外国消费者消费能力下降,将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不过,要指出的是,消费和投资本身是一种紧密的关系。没有投资,消费需求是难以产生的。如正是国内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才产生了对钢铁、水泥等建材的消费。2016年,单从数据看,国内资本形成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37%,但如果加上投资间接引发的消费,投资的贡献率仍然超过50%。所以,不难得出实质性结论:中国近10年来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投资,投资都是中国近十年GDP增长的骨干力量。 此外,相对消费是一个“慢变量”,,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投资是一个“快变量”,在经济下行时可以力挽狂澜。也就是说,从政府角度,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