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湖北省各市经济排名
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湖北经济总量达到24668.49亿,全省人均GDP为42686.43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级市来看,首府武汉GDP遥遥领先,宜昌和襄阳GDP逼近3000亿关口,荆州、黄冈、孝感、荆门、黄石、十堰六市超过1000亿;从人均GDP来看,武汉、宜昌和鄂州位列前三,共有8个地市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较上一年增加两个,仍有9个地市和直管县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恩施州人均GDP最低,为2637.56美元。 (部分数据为统计初值,随后做进一步更新)
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GDP排名 地级市
2012年GDP(亿元) 2013年GDP(亿元) 2012年常住人口(万) 人均GDP(元)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排名
1 武汉 8003.82 9000 1012 88932.81 14359.75 1
2 宜昌 2508.89 2816 408.83 68879.49 11121.79 2
3 襄阳 2501.96 2814 555.14 50689.92 8184.77 5
4 荆州 1196.02 1334.9 571.94 23339.86 3768.63 15
5 黄冈 1192.88 1332.55 623.19 21382.72 3452.61 16
6 孝感 1105.16 1230 483.31 25449.50 4109.27 13
7 荆门 1085.26 1215 288.52 42111.47 6799.63 8
8 黄石 1040.95 1144 244.07 46871.80 7568.27 6
9 十堰 955.68 1080 335.68 32173.50 5194.97 10
10 咸宁 760.99 872 247.5 35232.32 5688.87 9
11 随州 590.52 661.94 217.81 30390.71 4907.11 11
12 鄂州 560.39 630.5 105.35 59848.
13 9663.52 3 13 恩施 482.19 540 330.58 16334.93 2637.56 17
14 仙桃 444.2 503 118.49 42450.84 6854.43 7
15 潜江 441.76 492.7 95.04 51841.33 8370.69 4
16 天门 321.22 370 133.9 27632.56 4461.76 12
17 神农架 16.81 19.3 7.65 25228.76 4073.62 14
全省 22250.16
24668.49
5779
42686.43
6892.47
『贰』 襄阳2014年上半年gdp是多少
如果不出意外大约在1520亿左右。增速放缓到9%到10%!只是大概
『叁』 2017年中国第一季度gdp数据什么时候公布
是指什么?中国GDP?省GDP?市GDP?第一季度(1~3月)4月份会公布,第二季度(4~6月)7月份会公布!
『肆』 如何理解中国 2017 年第二季度 GDP 增速为 6.9
7%。从环比看;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0005亿元,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巩固持续向好态势尚需进一步努力.9%。分产业看.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同比增长6。但也要看到,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7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第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良好开局,4月17日,同比增长6根据报道,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654亿元,同比增长3.0%.3%。
毛盛勇表示,第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发展势头,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积极变化不断增加,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为完成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初步核算,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按可比价格计算,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促进经济持续向好,同比增长7。下一阶段,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有效引导社会预期
『伍』 2019湖北各市的GDP是多少
2019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45828.31亿元,增长7.5%。排名前三的城市是:省会武汉依旧是省内绝对的回经济支柱,2019年GDP总量答达到16223.21亿元;经济总量排在第二位的是襄阳,2019年GDP总量达到4812.84亿元;其次是宜昌,宜昌的经济总量和襄阳相差不大,GDP总量达到4460.82亿元。
应答时间:2020-10-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陆』 2017年第一季度有多少天
2017年第一季度有90天。
分析过程如下:
2017年是一个一般年份,一般年份判断它是闰回年还是平年,除以答4即可。
2017÷4=504.25,由此可得2017不能被4整除,所以2017年是一个平年。平年的二月有28天。
平年共有365天(1-12月分别为31天,28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第一季度是前四个月,总天数=31+28+31+30=90。
(6)2017年一季度襄阳gdp扩展阅读:
闰年的判定方法: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②、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③、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这年如果能整除3200,并且能整除172800则是闰年。如172800年是闰年,86400年不是闰年(因为虽然能整除3200,但不能整除172800)
『柒』 襄阳市2016年gdp总值是多少
2016年襄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
『捌』 为什么说襄阳市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它的依据是什么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2.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提前实现GDP“四年翻番”目标。市区经济居于全省第二位,经济总量全省第三位,成为湖北经济总量突破两千亿大关的两个地级市之一。根据湖北省政府提出的“三个三分之一”计划,预计十二五末襄阳GDP至少达到5000亿元。
同时,2011年实现四个“过千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3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35.1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34.5亿元;县域经济总量达到1298亿元。
农业
襄阳是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较好,先后被确定为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全国商品肉牛生产基地、秦巴山高香茶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粮食、油料、茶叶、棉花、水果、畜牧、蔬菜、林特为主的8大主导产业,板块农业面积900多万亩。到2009年底,全市农业总产值366亿元,同比增长17.3%,农业增加值200.2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6.67%。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460亿元,成为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农业加工大市初具规模。
工业
襄阳市是全国36个明星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央、省属三线军工企事业集中的城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武汉市,居全省第二位;纺织工业是全国39个重点城市之一。全市工业已发展形成以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制造、电子、医药、建材、冶金、化工、食品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突破1500家,达到1555家,比上年的1306家,净增249家,其中,产销过亿元的企业315家,过10亿元的企业27家,两百亿元左右的企业2家。
金融
金融业继续发展壮大,为襄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襄阳市的现有的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湖北银行(原襄樊市商业银行)等15家银行,从业人员一万多人。此外,近期亦将有兴业、浦发等商业银行入驻;有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六家证券公司;美尔雅期货、中国国际期货两家期货公司;有35家保险公司,仅次于武汉,位列湖北省第二。保险从业人员两万余人。全市保费收入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长。
没有很明确的说明 襄阳是湖北第二大城市,只是说襄阳市区在湖北算的是第二位。
『玖』 襄阳发展
【标准】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主两副”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以“武汉大都市圈”为龙头,“襄阳大都市区”和“宜昌大都市区”为两翼的“金三角”。襄阳,由此有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说法。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定位,襄阳要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至少要具备四个条件:
——在全省应有相对明显的经济实力,经济总量在全省要占到相当的比重,至少要达到15%以上,是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鄂西北地区乃至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有绝对的经济实力、发展优势和带动能力。
——对外开放水平要领先,经济的开放性和外向度比较高,能够有效吸纳和配置各种生产要素。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要走在中部同类城市前列。
【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旅游活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高新区工业产值、县域工业产值、汽车工业产值相继突破千亿元大关,2010年全市GDP实现15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35亿元,全市上市企业超过8家,共有15家银行在襄阳设立分支机构,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116平方公里、人口120万,交通路网、供排水管网、通讯网、商贸物流网等城市设施日益完善,零障碍、快节奏、低收费的行政服务体制全面建立。一座农业基础坚实、工业体系完备、第三产业发达的现代化城市已屹然崛起。
【目标】
“十二五”期间,襄阳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跨越式发展、建设湖北核心增长极的要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乘势而上,力攀高峰!2015年全市GDP达到3500亿元,力争达到4000亿元,全面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努力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城市迈进。
【举措】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龙头产业,形成年100万辆整车、200万根车桥、100万台发动机的年产规模,汽车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5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中国汽车名城,引领区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孵化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承接央企资本重组、资源整合和产业扩张,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引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突破性发展奥星粮油、梅园集团等一批产值过百亿元、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5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山、水、城、洲的自然禀赋和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力打造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区,以襄阳古城为龙头的访古文化旅游区,以九路寨为龙头的大荆山生态旅游区,以鱼梁洲为龙头的汉江观光休闲和水陆空体育运动旅游区,文化旅游增加值突破350亿元,成为区域性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突出抓好汽车产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公路、铁路口岸物流,航空物流等,发展四季青农资城、襄阳市农产品批发中心、华中光彩大市场、新华市场等一批年交易额过200亿元、100亿元和50亿元的辐射带动周边商贸的区域性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商贸物流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建成全国物流信息枢纽、中部地区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和商贸中心。
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襄阳市中心城区面积将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200万,成为经济繁荣、产业发达、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宜游宜居、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枣阳市快速发展,成为50万人以上的城市;老河口市和谷城县相向发展,组团发展成为50万人以上的城市,成为襄阳的两个副中心城市。建设联接中心城区与宜城、南漳的快速通道,使其成为中心城区的工业新区、产业新城。支持保康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建成特色鲜明的生态花园城市。加强与十堰、荆门、随州、南阳等周边地区的联系互动。
强化发展要素支撑
为构筑起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支撑平台,将加快推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组织建设,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和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加快推进项目兴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总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的项目库,五年累计投资8500亿元以上,形成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加快汉江综合开发、郑渝铁路、襄阳机场扩建等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构建铁路大动脉、公路大网络、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的立体型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加快推进创新型襄阳建设,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使襄阳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示范区。大力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把襄樊学院建成具有特色优势的综合性大学,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一流的国家示范职业学院,加快建设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和襄樊理工学院,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十二五”期间,全市将着力控制城镇失业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完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等,使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高。
『拾』 襄阳的变化
襄阳的变化太大了,现在成了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501.96亿元,经济总量位居湖北省第三,亦是中部六省中的非省会城市第三。经济增速同比增长1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襄阳是农业大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全国商品肉牛生产基地、秦巴山高香茶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粮食、油料、茶叶、棉花、水果、畜牧、蔬菜、林特为主的8大主导产业,板块农业面积900多万亩。201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94.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6.9千公顷,粮食总产量475.05万吨,比上年增产15.62万吨,同比增长3.4%,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襄阳市是全国十大工业明星城市之一,是中央、湖北省属三线军工企事业集中城市。纺织工业是全国39个重点城市之一,全市工业已发展形成以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制造、电子、医药、建材、冶金、化工、食品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突破1500家,达到1555家,比上年的1306家,净增249家,其中,产销过亿元的企业300家,过10亿元的企业27家,两百亿元左右的企业2家。
截至2012年底,襄阳市的现有的银行金融机构18家银行,从业人员一万多人;有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六家证券公司;美尔雅期货、中国国际期货两家期货公司;有35家保险公司,仅次于武汉,位列湖北省第二。保险从业人员两万余人,全市保费收入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长。
襄阳市是全国"三线"军工企业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全国三个"军转民"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8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18家。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5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承担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130多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76项,已经培植了一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光电子、新材料、电子信息与技术、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等五大支柱产业群格局。下一步,将重点发展信息与电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产业。
市境内高速公路长27公里。襄十高速公路:襄(阳)至十(堰)高速公路及连接线襄阳段98.53公里;襄荆高速公路:襄(阳)至荆(州)高速公路襄阳段57.15公里;孝襄高速公路:孝(感)至襄(阳)高速公路襄阳段91.09公里;阳魏高速公路:襄(阳)至南(阳)高速公路襄阳段22.81公里;麻竹高速襄阳段(在建)。
襄阳内中外环线正在修建中,成为湖北除省会武汉外第一个修内中外环线的地级市,届时襄阳将实现各区县互通高速公路。
2012年12月26日襄阳绕城高速也正式开工建设,同时316、207国道襄阳城区段改建工程,是襄阳市“十二五”交通重点工程。
316国道襄阳城区段起于双沟镇,自东向西经伙牌、龙王镇,止于老河口仙人渡镇,全长62.9公里,概算总投资14.6亿元;207国道襄阳城区北段改建工程,起于襄州区黄集镇鄂豫交界处,自北向南经过伙牌、团山镇,止于邓城大道,全长35.6公里,概算总投资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