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均gdp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哪个个更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是总收入中扣除应缴纳的所得税和个人交纳的各种社会保障支出以后的收入。含未成年人。 方法: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出口与进口的差额;(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总额。因此,它要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间接税净额(即间接税减政府补贴)等形式,在各种生产要素中间进行分配。这样,将全国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上述各个项目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国民生总值。从理论上说,上述3种方式最后统计得出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现在国际上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通行方法为FPA,并将它得出的数据作为标准。计算公式:Q1·P1+Q2·P2+……+Qn·Pn = 国民生产总值Q代表各种劳务与最终产品(Final Procts),即不包括生产各环节中重复计算的部分。P代表劳务与最终产品的价格
⑵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简称吗
问题:为什么要加上人均二字?国民和人均国民所指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一样吗回?
假设:中等家答庭水平:每家汽车2台,每家人均1台。
某家庭2口人,现在有一辆汽车(人均0.5台),明年汽车要翻一番,即1X2=2台。(完成了目标。但没考虑人的因素),如果明年人均达到1台的话,不巧,该家庭生一个小孩,这样看人均指标为2/3台就没完成目标,要完成目标,就需要3台。
所以 随着人口增长,完成人均指标更难,是保证了每个人的新增财富。
⑶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比例能说明什么问题
从两个名称的意义上来看,人均GDP是一定时期内,某国某地区产生的总物质财富的人均分摊量,而人均收入指人们能够实实在在拿在手中使用的数量。如果这个比例较大,那么说明实际得到的量大大小于社会财富的人均分摊量,这个可以说明这么些问题:其一、政府及其公共部门收入太高,而人们收入较低;其二、此时期社会用于再生产的财富过多,这个现象更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其三、此国此地区的财富外流较多,且这些人一般都是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其四、这个经济体消耗的固定资本较大,即折旧较大,用于重置投资(等于折旧)的部分较高。
⑷ 人均GDP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GDPpercapita),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代表的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和2012年分别为5577美元和6264美元,2013年为6995美元,2014年为7595美元,2015年为8016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665美元,比上年增长6.3%。
(4)人均gdp与人均收入与扩展阅读
人均GDP计算方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即GDP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或地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⑸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比如你一年为你公司创造了10万的产值,该公司给你的工资是3万一年,前者就是你的GDP,后者就是你的收入。人均GDP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而且涉及常住人口统计问题,以及流动人口问题,一般都是不准确。
⑹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或者说比例一般怎样才算是合理的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关系,其实反应了劳动者是否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果实。如果人均收入比回人均答GDP越高,那么劳动者分享的果实越多。他们的比例不能说多少才是合理的,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和发展状况不一样。像我们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国家,这个比例就很低,而像一些福利国家,北欧,即便是美国,这个比例也是很搞的。而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也会低一些。
⑺ 人均GDP跟人均可支配收入哪样更能反应当地人的真实生活水平
GDP是包含各行各业的,比如鄂尔多斯的挖煤产业就可以产生很多GDP。但当地的生活水平并不高。再比如,长沙和苏州的人均GDP也比上海高,但生活水平却低于上海。
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抽样调查得来的数据,而且还是居民自愿填写的数据,所以这些数据存在很大的水分。有一些居民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收入水平,往往会填写一个假数据交给统计局。你看看某些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很低,但个税却很高。因为可支配收入可以造假,但个税无法造假。
⑻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一回事吗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GDPper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⑼ 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差距有多大
2015年中国人均GDP约8000美元,按照目前汇率等于52000人民币。按照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内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容入是21966(如下),占人均GDP约42%,而2014年的同类数字却是28844元,高于2015年6828元
⑽ 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概念吗
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人均GDP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时期内的GDP总值除以当期内的人口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