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杰出贡献科研成果奖指的是企业还是个人
科研成果奖的级别,应当看该奖项是由哪里颁发的。
(一)国家级奖: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奖项。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二)部级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部级自然科学奖;部级技术发明奖;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全国性的各类基金奖,经认定后可视为相当于部级奖。已经认定过的奖项如:霍英东基金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孙冶方研究基金会、吴玉章研究基金会、陶行知研究基金会、钱端升基金会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奖。
(三)省(市)级奖: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省(市)级自然科学奖;省(市)级技术发明奖;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以上奖项的颁奖文件和获奖证书有国徽章的,都是由省(部)级以上政府或政府机关颁发的奖项。
2. 梁琦的专著、教材、译著、合著
1.梁琦 着,《分工、集聚与增长》,商务印书馆,2009,第十六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梁琦 着,《产业集聚论》,商务印书馆,2003, 2004,第十二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被引用1105次)
3.梁琦编著,《国际结算(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教育部),在全国200多所大学普遍使用
4.梁琦编著,《国际结算》(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教育部),在全国200多所大学普遍使用
5.梁琦主译,《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英文原版:Fujita, Krugman, Vernables, 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England,1999。Krugman独享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该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特别提及的Krugman的两部著作之一。(被引用147次)
6.梁琦,《国际结算与融资》,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999-2000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叁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2001.12(被引用36次)
7.梁琦等着,《从农业走向工业文明---花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8.参着《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张曙光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9.参着《民营经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辜胜阻等,科学出版社,2008
10.参着《长三角托起的中国制造》,刘志彪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1.参着《大整合.大突破---长江三角洲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莫建备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2.参着《中国经济.重大决策始末》,沈立人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13.参着《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化》,李南征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14.参着《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研究》,赵曙明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5.参着《新经济下的企业跨国经营管理》,赵曙明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参着《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三辑)》,洪银兴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7.参着《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二辑)》,洪银兴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8.参着《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罗志军等,南京出版社,2001
19.参着《国际经贸管理》刘厚俊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0.参着《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新世纪南京发展论丛)刘厚俊 曾向东等,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1.参着《新型工业化与南京城市发展》(新世纪南京发展论丛)曾向东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2.参着《奋进中江苏的软科学---1987-1997江苏若干重大发展问题研究》,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
23.参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吴树青,赵曜主编,团结出版社出版,1997
24.参着《中国改革发展文库》,团结出版社,1998
25.梁琦主审,《国际结算》(大连出版社,2008),“21世纪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
3. 乔娟的学术成果
1. 乔娟、李秉龙、康敏《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现货市场关系研究》著作,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出版,31.5万字,科学出版社ISBN,该著作同时被列入“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2008年6月
2. 乔娟、李秉龙《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著作,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53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该著作同时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中国经济问题丛书)2006年8月。该著作于2008年获得第十五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三等奖;该著作于2008年获得“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 李秉龙、乔娟、王可山《WTO规则下中外农业政策比较研究》著作,2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6年3月
4. 李秉龙、张立承、乔娟、曹宏民《中国农村贫困、公共财政与公共物品》著作,30万字;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4年
5. 颜军林、乔娟、陈劲松《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中的“中国柑桔国际竞争力”,著作,2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3年,通讯著作
6. 乔娟《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著作,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资助出版,2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2年11月。该著作于2004年12月获得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2004年首次评奖,“专著类”提名奖
7. 李秉龙、乔娟《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著作,20万字;辽宁人民出版社ISBN1996年
8. 《农业经济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45.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9年1月,参编2万字(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
9. 《农业标准化知识读本》“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知识读本丛书,编著,18.2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9年6月,主编1/2(乔娟、周云龙)
10. 《市场营销学》营销学系列教材,编著,40.6万字;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2008年4月,主编2/2(陆娟、乔娟)
11. 《市场营销学》21世纪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系列教材,编著,4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5年3月,主编1/3
12. 《畜牧业经济管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编著,4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3年,副主编2/8
13. 《市场营销学》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编著,3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3年,副主编2/8
14. 《现代期货市场学》编著,50万字;经济管理出版社ISBN2003年,参加
15. 《市场营销学》编著,20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0年,独立主编
16. 《市场营销学》本校教材,编著,20万字;1998年,2/3
17. 《市场学原理与农产品贸易》编著,2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1995年,参编 1. 国际生物质能源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探索与争鸣》43-45,2009(2),通讯作者
2.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讨”《中国畜牧杂志》23-26,2008年第44卷第8期
3. “中美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传导关系比较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87-93,2008,13(2),通讯作者
4. “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31-37,2008.2,通讯作者
5. “中美棉花期货市场功能比较分析”《价格月刊》67-70,2008.4,通讯作者
6. “中国豆油期货市场功能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79-84,2008.4,通讯作者
7. “质量投资模型下的安全食品生产实体决策行为分析”《技术经济》74-77,2008年第27卷第5期,通讯作者
8. “国际垄断对中国大豆进口影响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69-73,2008第27卷第6期
9.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农业展望》38-40,2008.6,第二作者
10.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程、现状及前景”《农业展望》38-42,2008.3,通讯作者
11. “肉牛产业加速下滑急需出台扶持政策”《中国畜牧杂志》6-9,2008年第44卷第10期,第四作者
12. “消费者乳品购买行为与支付意愿分析——以北京市居民为例”《中国食物与营养》31-34,2008.7,第三作者
13. “中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与限制因素分析”《中国畜牧杂志》10-13,,2007年第43卷第6期
14. “国有农场财务危机预警定量分析系统的构建”《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2,通讯作者
15. “中美棉花期现货市场价格之间传导关系的实证分析”《中国物价》23-26,2007.10,通讯作者
16. “食品安全: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购买意愿和行为研究——北京市消费者调查” 《2007年中国青年农经学会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0,通讯作者
17. “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3,通讯作者
18. “中国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7.4,通讯作者
19 “农户社会资本及其对借贷行为的影响”《乡镇经济》2007.12,通讯作者
20. “中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与限制因素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7.4
21. “世界小麦的生产与贸易”《生命世界》2007.9,通讯作者
22. “中国大豆进出口与豆油、豆粕进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农业展望》,通讯作者
23.“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旋律”《农业工程技术新农村建设专辑》2007.6,第二作者
24. “东北大豆优势产区国际竞争力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通讯作者
25.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现货市场条件探讨”《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6.3
26. “中国大豆市场竞争性实证分析:1998~2004”《中国农村经济》2006.2,通讯作者
27. “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现货市场条件分析” 2006年全国中国青年农经学会论文集《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0
28.“贸易政策调整与中国大豆进口”《新疆农垦经济》2006.5,通讯作者
29. “构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制约因素及建议”《理论探讨》119-120,2006.6,通讯作者
30.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畜产食品的安全问题”《饲料科技与经济》2006.10
31.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中国牧业通讯》2006.21,18-22
32. “解读“7+1”模式”《饲料科技与经济》2006.6
33. “我国实施畜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限制因素及对策探讨”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6.12
34.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 第九次全国畜牧业经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畜牧业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10
35. “论农业产业带建设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经济导刊》2005.4
36.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s meat procts”,《百年农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9月
37. “我国生鲜食品超市业态成长的限制因素与对策分析”,《财贸经济》2005.9,通讯作者
38. “新“零售之论”理论与生鲜食品零售业态演化”,《财经科学》2005.9,111-117,通讯作者
39. “中美棉花价格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谐社会与农村发展》(287-293)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10月,通讯作者
40.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与国内市场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5.11,通讯作者
41 “中国大豆竞争力国际比较” 《世界农业》2005.9,通讯作者
42. “进口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3,通讯作者
43. “中国豆粕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实证分析”,《中国畜牧杂志》2005.6,通讯作者
44.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世界农业》2005.2,通讯作者
45.“生鲜食品超市的业态成长:限制性因素与对策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05.4,通讯作者
46. “中国优势奶牛产业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黑龙江A县和山西B县为例”,《新疆农垦经济》2005.3,通讯作者
47. “中国鲜苹果在其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9,通讯作者
48. “我国苹果在其主要进口国或地区的竞争状况分析”,《北方果树》2005.5,通讯作者
49. “中国家禽业发展中的信用问题及建议”,《中国禽业导刊》2005.12,第三作者
50.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运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调研世界》2005.1,通讯作者
51. “论农业产业带建设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经济问题》2004.12
52. “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分析”《中国粮食经济》2004.9,通讯作者
53.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探讨及相应对策”,《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
53. “中国水禽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7-8
54. “中美小麦成本和价格比较及其原因分析”,《农业科技管理》2004.4,通讯作者
55.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运行效果分析”,《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气象出版社2004.9,通讯作者
56. “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分析”,《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通讯作者
57. “比较优势与山西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3,通讯作者
58. “WTO规则下国际农业政策的发展趋势”,《调研世界》2004.9,第三作者
59. “中国禽肉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对策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4.11,第三作者
60.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 meat procts”,《中国、欧盟、以色列持续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宣读,中国北京》2004.3
61. “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索 交流 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
62.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探索 交流 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第二作者
63. “肉类产品质量安全分级系统的国际比较”,《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2003.1第66期
64. “畜产品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畜牧业经济管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3
65. “中国猪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加入WTO后的两岸农业—投资与贸易》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7,第二作者
66. “中国奶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12
67.“中国牛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小康社会与农民、农业、农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0
68.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1世纪展望》韩国光州?全南发展研究院2003.12
69. “结构调整要效益优先——各省市区主要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农民日报》第八版2003.11,第三作者
70.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7
71.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与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宣读》2003.10
72. “中国柑桔鲜果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11
73.“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调研世界》2002.10
74. “中国柑桔鲜果国际竞争力分析”,《WTO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通讯作者
75. “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WTO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通讯作者
76. “中国猪肉与世界主要出口国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2002.01
77. “国外农业财政政策与农业金融环境比较研究”,《世界农业问题研究(第四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第二作者
78. “中国猪肉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气象出版社2002.1
79. “中国大豆为何陷入困境”,《调研世界》2001.10
80. “中国主要家畜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7
81. “中国主要新鲜水果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0.12
82.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调研世界》2000.7,第二作者
83. “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不断萎缩的原因探析”,《调研世界》2000.1
84. “论我国水资源的经济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湖南地图出版社1999.7
85.“简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农业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9.5
86. “论棉花产销市场化及其政策选择”,《调研世界》1999.5,第二作者
87. “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调研世界》1999.3
88. “论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中国粮食经济》1998.8
89.“论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食品安全与比较优势》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7
90. “发育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意义与对策”,《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8.2
91. “影响我国统一农产品市场发育的成因与对策”,《学习与探讨》1998.1
92.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滞后是农民负担加重的根本原因”,《农业经济问题》1997.10,第二作者
93. “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农产品市场的思考”,《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5
94. “论农业教育与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转移”,《农业经济问题》1997.10,第二作者
95. “论农业税收与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转移”,《调研世界》1997.5,第二作者
96. “论农业教育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流淌”,《市场经济与区域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第二作者
97. “论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其向农业的经济利益转移”,《调研世界》1997.2,第二作者
98. “论棉花产销政策的改革与市场体系的建立”,《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第二作者
99. “棉花产销必须实行市场趋向的政策”,《调研世界》1996.2,第二作者
100. “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经济纵横》1996.3,第二作者
102. “发展我国粮食期货交易的障碍与对策”,《粮食科技与经济》1996.1
103.“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提高对策”,《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104. “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农业经济》1995.10,第二作者
105. “初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农业经济》1995.5,第二作者
106.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思考”,《农经理论研究》1995.2
107. “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第二作者
108.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合作制”,《经济纵横》1995.2,第二作者
109. “市场经济与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110. “农业政策执行中的失真问题”,《经济纵横》1994.9,第二作者
111. “论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农经理论研究》1994.2
112. “辽宁省农村经济股份化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农业经济》1993.11
113. “粮食经营市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
114.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储备”,《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第二作者
115. 关于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思考”,《农业经济》1993.2,第二作者
116. “海城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农业经济》1992.5
117. “试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
118.“试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 ,第二作者
119. “浅谈增加农业投入及其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3
120. “联邦德国农业中的合作社”,《农业经济》1991.2,第二作者
121. 李秉龙、乔娟“棉花产销必须实行市场趋向的政策”,《调研世界》1996.2,CSSCI
122. 李秉龙、乔娟“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经济纵横》1996.3
123. 乔娟“发展我国粮食期货交易的障碍与对策”,《粮食科技与经济》1996.1
124. 乔娟“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提高对策”,《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125. 李秉龙、乔娟“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农业经济》1995.10
126. 李秉龙、乔娟“初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农业经济》1995.5
127. 乔娟“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思考”,《农经理论研究》1995.2
128. 李秉龙、乔娟“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29. 李秉龙、乔娟“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合作制”,《经济纵横》1995.2
130. 乔娟“市场经济与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131. 李秉龙、乔娟“农业政策执行中的失真问题”,《经济纵横》1994.9
132. 乔娟“论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农经理论研究》1994.2
133. 乔娟、李秉龙“辽宁省农村经济股份化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农业经济》1993.11
134. 乔娟、李秉龙“粮食经营市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
135. 李秉龙、乔娟“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储备”,《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
136. 李秉龙、乔娟“关于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思考”,《农业经济》1993.2
137. 乔娟“海城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农业经济》1992.5
138. 乔娟、李秉龙“试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
139. 李秉龙、乔娟“试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
140. 乔娟“浅谈增加农业投入及其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3
141. 李秉龙、乔娟“联邦德国农业中的合作社”,《农业经济》1991.2
4. 安子介是什么人
安子介
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安子介先生,因病于2000年6月3日15时12分在香港逝世,享年88岁。
安子介先生是浙江定海人,1912年6月26日出生在上海。早年就学于上海圣芳济学院经济系。1938年就职香港一家进出口商行。香港沦陷后,于1941年离港辗转到重庆,1942年后曾在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工作。1949年返港定居,并于1950年后相继参与创建华南染厂、中南纺织厂、永南纺织厂。1965年至1968年,任香港棉纺业同业公会主席。1965年至1975年,任香港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副主席。1969年后,任香港南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和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上海商业银行、邵氏兄弟影业有限公司董事,并历任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九龙汽车有限公司、海南发展有限公司、恒隆有限公司、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董事。1970年至1975年,任香港工业总会主席。1970年至1974年,任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议员。1974年至1978年,任香港行政局非官守议员。1973年至1975年,任香港训练局主席。1975年至1979年,任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1976年后,荣获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并被聘为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名誉教授。1981年后,聘任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名誉会长、北京汉字现代化研究会名誉会长。1988年后,聘任深圳市人民政府高级顾问。1990年后,任香港一国两制经济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名誉主席。安子介先生历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历程中,先后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事务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安子介先生是香港知名实业家,为建立香港战后支柱产业———纺织业,为香港的工业发展和国际贸易作出了卓越贡献。安子介先生的青年时期,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面对列强欺侮,国家衰败,他痛下决心,立志振兴民族经济,以实业拯救中国。他不仅在校读书时熟练掌握了英语,而且在工作中刻苦自学了日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为他日后国际贸易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虽历经战争磨难,生活颠沛流离,但他仍不屈不挠,自强自力,一面从事商贸业务艰难谋生,一面钻研商贸理论勤奋写作。1937年,他翻译出版了日文版《间接成本之研究》。1947年,他在生活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不畏艰难,用3年时间撰写了60万字的《国际贸易实务》专著,著名学者马寅初先生为此书作序。学术界评论该书流传不衰,影响久远,是中国国际贸易实务研究中一部自成体系的代表作,至今在研究国际贸易中仍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1950年后,他全身心地致力于发展香港纺织业。经过数年奋斗,不仅企业有了长足发展,而且推动香港纺织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1969年,他与友人合作创立南联实业有限公司并任董事会主席,1995年改任名誉董事长。南联集纺织、漂染、针织、毛纺、制衣为一体,属下公司70余家,产品远销各国,是六七十年代香港蜚声中外的纺织集团。他为南联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加强企业宏观管理的同时,注重企业技术创新,他和董事们研究设计的“三经一纬”斜纹布,打开了南非、欧美及东南亚市场。七十年代中期,南联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积极改变经营策略,业务又扩展至地产、航运、电子等方面,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安子介先生为香港的工业发展和市场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安子介先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六十年代初,香港纺织品出口受阻,他被同行推荐为纺织团团长,率队前往欧美国家游说。他备尝艰辛,先后奔走于十几个国家,使香港纺织品一举进入了欧美市场,为推动香港纺织业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同业推选为棉纺业同业公会主席。在任香港贸易发展局和工业总会主席等职务期间,多次率团代表香港参加世界性贸易会议,足迹遍及五大洲,为推动香港国际贸易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海内外广泛好评,并在国际上多次获得殊荣。在出任香港立法、行政两局议员时,深入民间,走访民众,体察民情,走遍港岛、九龙、新界和离岛。他关心香港的整体发展,在九龙油麻地、观塘等地考察工业新区后,提出整体规划城市的建议,对推动香港的市政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关心渔业发展,关心公屋建设,尽力为民众解决实际困难。在担任香港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副主席期间,经常访问中、小学校了解教学质量,为发展香港的教育事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83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后,积极参政议政,关心和支持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期间,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重要事务的协商,关心人民政协的工作,积极推动和引导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为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交往与合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还于1991年在北京设立“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为中国国际贸易理论教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安子介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人士。他坚决拥护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香港的回归和“一国两制”的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的谈判进入关键时刻,德高望重的安子介先生应邀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此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香港回归祖国的工作。他当时提出“香港保持繁荣稳定16条”建议,对稳定香港人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从1985年开始,在近5年的基本法起草过程中,他认真履行职责,怀着对“一国两制”的坚定信念,积极组织基本法咨询委员会,配合基本法的起草过程,开展一系列的推广和咨询活动。他先后主持了8次咨委会全体会议,30余次执委会,汇集各界人士对制订基本法的意见,共向起草委员会递交了57份报告。1988年,他因劳累过度,心脏病发作,入院治疗。在病床上,他仍然关心咨委会的工作。他为成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1990年,他参与筹建一国两制经济研究中心,集中研究香港经济如何发展和香港过渡时期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他从自己几十年来在香港从事工业和参政的经验中确信,香港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证社会的稳定,并确信基本法能够为港人提供保持安定繁荣的基本条件;同时,他在香港社会积极推介基本法。自1993年开始,他在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过程中担任重要职务,不顾年迈体弱,频繁地奔波在香港与北京之间,主持各种会议,出席各类重大活动,听取和反映香港各界人士意见,参与制订各种方案和政策。他在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艰难历程中,以满腔热情和真知灼见始终如一地坚持爱国爱港立场,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献计献策,忘我工作,作出突出贡献。1997年7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他大紫荆勋章。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他一如既往,运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全力支持以董建华先生为首的特区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继续作出新的贡献。他在晚年,仍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盼望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安子介先生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对汉字学进行研究并撰写著作。向世界推广汉字,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文化,是他晚年的又一爱国之举。1979年至1995年,他利用繁忙的政务和商务间隙,共撰写了21本汉字学专著。1982年,他用英文撰写的《解开汉字之谜》在香港出版,立即引起海内外人士和专家的关注。此后,又先后写成《解开汉字之谜》中文简缩本、《劈文切字集》、《安子介现代千字文》启蒙篇、书写篇和繁简篇等。1995年,他用英文撰写的《汉字易学》专著成为外国人学汉字的热门书。他发明了“安子介汉字六位数计算机编码法”和“安子介写字机”。“安子介写字机”具有编辑、修改、储存、传递及书写10国文字的功能,不仅得到中、美、英、日与新加坡5国专利,还以发明者姓氏命名,这在中国专利史上尚属首次。他十分关心祖国内地扫盲工作,赠送5万余册汉字学著作给全国各省市教委及有需要的贫困地区。
安子介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是跟随时代步伐不断进步的一生。他热爱祖国,热爱香港,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坚持真理、不畏邪恶,敢于伸张正义。他艰苦创业,服务社会,热心公益,与人为善。他虚怀若谷,勤奋好学,勇于实践,博学多才,著述丰厚。安子介先生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香港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他“对国家、对香港社会的重要贡献”,称赞他“为香港回归和‘一国两制’的实施竭尽全力”,“不愧为爱国爱港人士的一面旗帜”。安子介先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
5. 张汉林的获奖情况
1. 1992年12月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科研“百达奖”。
2. 1993年/1994年度对外经济贸易内大学教书育人容先进个人。
3. 1993年5月评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4. 1993年8月被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5. 1993年12月《GATT大辞典》获全国优秀工具书奖、金钥匙奖。
6. 1995年4月《国际服务贸易》一书获全国“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二等奖。
7. 1996年3月《论出口退税》获全国“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一等奖。
8. 1996年3月推荐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优秀人才。
9. 1997年5月《论出口退税》获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0.1998年3月获全国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奖。
11.1998年7月《经贸竞争新领域》获全国“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三等奖。
12.1998年12月《经贸竞争新领域》获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 陈兵的学术获奖
10、吉林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1年
9、吉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B类资助,2011年;
8、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精英人才培育计划”,一等资助,2011年;
7、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科研基金奖”,一等奖,2010年;
6、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暨第十八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2010年;
5、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009年;
4、华东政法大学“中法图杯”论文竞赛,一等奖,2007年;
3、第十二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学生类),2004年;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十大科研新星”,2004年;
1、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1年。
7. 国际贸易领域的杰出学者有哪些中外的都可以
1安子介国际贸易奖
2最为著名的应该有两个人,一个是龙永图,一个是黎孝先(此人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人,出了N多本书)
8.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陈伟
中国创新管理学科的奠基者。
陈伟博士1996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第一部创新管理专著,奠定该学科基本架构,远远领先于欧美学者。该书出版时即被列为清华大学研究生。1997年,创新管理被中组部和国家行政学院用作中国省部级干部高级技术进步研究班教材。1997,该书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第一名。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曾人手一册。不少中央领导人,企业家阅读并给予高度评价。现在很多著名创新专家,当年读博士时就是用此书做的教材。
北大商学网上,陈伟的创新管理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道被推荐为两本必读创新专著。
2007年,陈博士在财富杂志中文版开设一年的创新专栏。
1998~1999年,参加国际组织政策研究项目选拔,获得第一名成绩。
有些人别像汉奸一样专门攻击咱们自己的学者。